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时间:2022-01-19 11:04:58

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摘要]民族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极具意义的文化载体。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民族舞蹈产生于民族文化当中,又反过来对民族文化因素加以展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相生共进,民族舞蹈在对民族文化加以继承的基础之上实现着不断发展。探析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合理处理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对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民族舞蹈;民族文化;继承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产生于人类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民族舞蹈则产生于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带有浓郁的民族生活习俗及地域特征,同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融入着丰富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始终对民族舞蹈的创作和完善产生着多方面的影响。要想实现民族舞蹈艺术的持续性发展,就需要深入探析民族舞蹈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使其基于民族文化的根源在保持原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之上实现创新性发展。

一、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

舞蹈艺术产生于人类劳动实践中,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人类生活始终存在着本质上的联系。舞蹈是一种艺术文化形式,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作为其外在表现形式,人们将通过主观意愿创造出来的文化意识形态以具象的、特定的舞蹈形式加以表现,借助舞蹈来表达对自然以及社会的认知和期望。例如,追溯到史前人类发展时期,人们就创造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锵经·大序》)这一简单的舞蹈形式来表达激动、兴奋的心情。而后在发展历程中,舞蹈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狩猎、祭祀、战争等一系列活动中,与人类社会历史文化诸多方面的内容紧密相连。因此,舞蹈这一艺术文化形式包含着深刻而广泛的文化内涵,多样化的舞蹈动作传达着人类对自然及社会的思考和情感。舞蹈产生于社会现实,并且包含着地域风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舞蹈的产生和发展同样如此。华夏大地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此形成了丰富而多样化的民族舞蹈艺术。舞蹈艺术文化产生于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中,折射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民族文化特色。例如,作为傣族民族舞蹈代表的孔雀舞,是由于群众喜爱孔雀,深觉孔雀开屏等动作十分优美,进而在对其动作加以深入观察和剖析的基础之上创作而成,极具地域性。舞蹈产生于社会历史文化中,是其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并且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不断得以完善。民族舞蹈同样与少数民族生活及社会历史文化相生共进。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民族舞蹈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要想在新形势下推动民族舞蹈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完善,就需要植根于其发展根源及民族文化,挖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深入剖析各民族舞蹈的内容及形式因素,在此基础之上融入新时代创新性因素,以实现民族文化艺术的创新性、持续性发展。民族舞蹈深受自然因素,尤其是人类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其基本形式在于借助人类的形态、神态、舞蹈动作等来传情达意,因此其表演效果往往受表演者艺术素养等方面的影响,表演者对民族文化的掌握程度对于实现民族舞蹈艺术的持续性发展来讲至关重要。包括动态形象、表演形式、服装道具、场地等因素在内的舞蹈表现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推动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深入剖析民族文化各类表现形式中蕴含的艺术因素,并且挖掘民族文化背后蕴含的民族心理、审美意趣,为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注入灵魂。

二、民族舞蹈对民族文化的继承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群众在日常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沉淀着独属于自身的民族文化,在横向和纵向等多方面实现着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容愈加丰富,民族文化的主题愈加深刻。影响民族文化发展的因素众多,如人类迁徙、生活方式转变、民族融合等。在此过程中,各类不同的民族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既实现着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沉淀和革新,也进行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入和吸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作为传情达意的外在表现形式,舞蹈文化艺术受此影响也不断实现着自身的创新和发展。追溯舞蹈的渊源,其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中,以模仿动物或欢庆丰收为主要目的。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其逐渐转向传达人类的思想情感,从而与民族文化的联系更加密切,不断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类也在不同环境中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发展民族舞蹈。具体来讲,民族舞蹈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间直接传承

我国每个民族的人民群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形成了独具自身民族特色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文化艺术,如汉族的秧歌、藏族的锅庄、壮族的填拐舞等。这些舞蹈文化艺术显现出各民族独有的民族文化特征,因而民族舞蹈文化艺术的传承也往往通过当地居民身体力行的传承活动来开展。民族舞蹈文化艺术的内涵及表现形式随着当地舞蹈表演者身体素质、样貌体态、文化内涵、艺术素养等多方面的变化而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而民族舞蹈表演者也往往借助本区域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的熏陶,在全方面掌握民族舞蹈特点的基础之上为其融入创新性因素。

(二)在特定的艺术环境中传承

民族舞蹈文化艺术的形成及发展深受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传承也往往在特定的艺术环境中进行。同样,人民群众只有身处于特定的艺术环境之中才能通过深入感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把握民族舞蹈文化艺术形式的风格特点。例如,河北省“拉花”舞蹈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就与井陉县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状况紧密联系。井陉县是河北省通往山西省的咽喉,山险水恶,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拉花”舞蹈的内容和艺术风格正是旧时代井陉人民悲苦生活的写照。除此之外,民族舞蹈与少数民族日常活动紧密相关,由一开始的将民族舞蹈应用于传统祭祀活动中,到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将民族舞蹈应用于节日庆祝、文艺汇演等特定艺术活动中,都是民族舞蹈在特定艺术环境中得以传承的具体表现。

(三)伴随社会文明发展传承

步入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以来,现代科技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在物质生活需求得以充分满足的背景之下,人们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显现出新的特点,而民族舞蹈的社会功能也显现出一定的变化。尤其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之下,我国的产业结构得以调整,旅游产业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使民族舞蹈原本的内容及形式难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舞蹈者开始对民族舞蹈加以创新,将新的理念注入其中,实现了继承传统基础之上的与时俱进,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得以传承。例如,由曹晓宁、林树森编导,刘群等主演的舞剧《炼归的大雁》,把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故事演绎得如歌如泣,让人荡气回肠。由此可见,要想实现民族舞蹈的创新和持续性发展,就需要在继承传统优秀舞蹈因素的基础之上兼收并蓄,融入先进的舞蹈创作理念,合理处理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许锐.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演变与概念阐释[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1).

[2]王光辉,刘梦涵.区域舞蹈概念刍议[J].舞蹈,2019(5):74-76.

[3]易姗姗.美育改革视域下民族地域性舞蹈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价值及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5):36-37.

[4]郑珈.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当代音乐,2019(4):132-133.

[5]陈琳.民间舞技术技巧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6):211-212.

[6]张帅.民间舞技术技巧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的运用刍议[J].戏剧之家,2019(1):127.

[7]热比亚·买买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J].戏剧之家,2018(7):106-107.

[8]李雯.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戏剧之家,2016(21):130-131.

[9]董柳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中华少年,2015(21):164.

[10]张沛,杨洁.谈民族民间舞的继承与现展:民间舞教学组合的安排[J].亚太教育,2015(11).

作者: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