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中国文学研究

时间:2022-05-17 09:05:48

传播学中国文学研究

【摘要】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从传播学理论出发,以木心作品的英译本《空房子》在海外的走红为例,探讨中国翻译文学“走出去”的有效译介模式,具体包括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以实现其在译入语文化尤其是西方强势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5W模式;译介模式;中国文学

“走出去”翻译的本质是传播。传播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其最基本要素是符号,其本质体现为信息的共享、交流和传播。翻译因语言障碍存在导致无法沟通而成为一种必需,为克服语言障碍而达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便成为翻译之目的。(许钧,2002:63)翻译与传播有很多共同点。学者吕俊和侯向群最早进行了元翻译学研究,探讨翻译的任务实际上是信息的传播,其本质就是传播,是一种跨文化和跨传播和交际,其基本理论就是传播学的基本原理。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Lasswell)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即5W模式。文章中,拉斯韦尔认为传播过程均包括五大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说(towhom)、通过什么渠道(inwhat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具体说,“谁”指的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承担着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递的任务,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机构;“说什么”指的是传播内容,它是由有意义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符号包括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渠道”是信息传递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可以是诸如电话、信件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对谁”指的是传播受众,如听众、读者、观众等,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效果”指的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即对信息的接受情况,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以及“效果分析”。事实上,翻译作为传播文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学的译介和接受从来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需要考虑的有:选择翻译谁、翻译什么作品、采用什么翻译策略、使用何种翻译策略、通过何种翻译渠道传播、对谁翻译、译品的接受效果如何等等,因而5W模式为翻译研究构建了传播学理论框架。“谁”就是译介主体,“说什么”就是译介内容,“对谁说”就是要关注译介受众,“通过何种渠道”指的就是译介途径,“效果如何”就是指译介效果。2011年5月,由童明(真名刘军)翻译的第一本木心短篇小说集《空房子》(AnEmptyRoom:Stories)由美国知名文学出版社“新方向”(NewDirections)出版,并由全球知名出版商“企鹅”集团在加拿大同步出版。译本一经出版,即在美国引起较大关注,其文学作品被列入美国大学文学教材。在译介过程中,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和译介受众四个要素实现了良性互动,最终达到了良好的译介效果。

一、译介主体

译介主体研究的是“谁”翻译的问题,即译者应该是“谁”的问题。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译介主体模式是翻译界一直探索的话题。在文学作品和文化传播这个巨大链条上,译者无疑处于枢纽的关键位置。(胡安江,2012:55)可见,译者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空房子》译者童明,原名刘军,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系教授。80年代初期,他曾任联合国总部高级译员。1992年,他获得美国麻省大学英美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和2005年两次收入《美国教师名人录》。1998年获加州州立大学终身教授职位。在国内外发表六十多篇学术论文,涉及飞散、民族主义、美国现代文学、亚裔文学等多个主题。童明与木心结识多年,在90年代,童明频频造访木心,请他谈对艺术、历史和文化的看法,并将部分整理发表。童明本人长期生活在美国,精通英语和汉语,在诗歌、文论、翻译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对东西文化有着双重体悟,加上熟知木心的作品和对木心风格的深刻理解,使原作的视野可以很好地在译者的理解中得到展现,因此他是理想的跨文化交流使者。孙艺风认为,拥有在国外生活的直接经验对作为文化使者的译者大有裨益,(孙艺风,2006:7)因为译者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至关重要。在翻译活动中,具有双重文化背景的海外华人兼具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能力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二、译介内容

翻译过程是选择的过程,特别是对原文本的选取是译者一切选择的起点。成功的选择,翻译文本就会受到读者的亲睐,就会取得较好的译介效果,反之传播就会遭到冷遇,达不到预期的译介效果。2006年,童明在《中国图书评论》上发表了“世界性美学思维振复汉语文学———木心风格的意义”一文,给予了木心热情洋溢的赞美:“二十年来,我一直在读他的小说、散文、诗歌、俳句、箴言式评论,幽邃往复,历久弥新……我的认知是:木心是以世界精神为体的中国作家。他与世界思想和文学的相通,体现着他与现代的中国思想和文学的相关……对木心风格的认知加深,促使我下了将木心作品译为英语的决心”。童明选择木心的作品翻译,一是因为他本人熟知并欣赏木心的风格,二是因为木心作品的质感,兼具世界性与民族性。纽约杂志社的马克•斯蒂(MarkStevens)也说:“木心熟知亚洲和西方———他是我们时代的人———他创造了交流的艺术,汲取各自的传统精华,链接过去和现在。”一言以避之,木心作品兼具中国文化的特性和世界性,兼备跨越时空的思想维度和审美维度,因此是理想的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文本。因此,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译介内容模式应该是所选作品既具有普适性又具有异质性的高质量作品,并且与译入语的文学传统不正面冲突,这样才能在另一文化圈达到共鸣,从而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三、译介途径

翻译作品生成之后就必须要考虑到作品的译介途径问题。译介途径主要包括出版社、大众传播媒介、文学人和书展等。童明所译的木心短篇小说刊登在美国的在线世界文学杂志《没有国界的文字》(WordsWithoutBorders)、《北达科达季刊》(NorthDakotaQuarterly)、《柿子》(Persimmon)、《圣彼得堡评论》(St.PetersburgReview)、《布鲁克林铁轨》(TheBrooklynRail)等文学刊物上。2011年,《空房子》由美国知名出版社“新方向”出版,并积极加以推广。童明所译的木心短篇小说,先发表在美国文学刊物上,获得了不俗评价,在《空房子》出版前,《出版者周刊》就已经进行了推广,高度评价了原作和译作,这也许是“新方向”有信心出版此书的一大原因。有了国外知名出版社的加持,能够保证图书销售渠道的畅通。这也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有效策略。

四、译介受众

从多元系统的角度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中位处边缘不容争辩,对外译介实际上是由边缘文学向西方文学中心的交流活动。“处于中心位置的接受方英美读者自然会以他们自己的眼光和视角衡量来自边缘和弱势一方的文学……而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角和眼光所希望看到的中国文学形象也因此是丰富多彩,各不相同”(耿强,2010:95)。中国文学译介作品的受众主要是西方读者,他们对中国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缺乏了解,负面评价较多。《空房子》所选的故事所讲述的内容发生在中国,如何保留其中的中国文化的意味,童明选择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这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作品的民族性。对于童明的译作,《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Weekly)给出星级书评,对译者的翻译也给予极高评价,誉之为“完美无瑕”①(flawlesstranslation)。《亚洲书评》(TheAsianReviewofBooks)更是直言不讳地表明“我们需要感谢译者童明,他的翻译技艺十分精湛……”。英语读者中有关中国文学翻译的书评很少,而且,书评多侧重小说内容分析,很少提及翻译质量,对译作的文学价值也少有分析。因此,能对童明及《空房子》的翻译价值给予那么多那么高的评价,可以说十分罕见。中国文学作品在“走出去”时,如果为了赢得市场,一味屈从于译入语文化和意识形态,随意删改原文,破坏原文的完整性,就会失去译文的民族性,对推广中国文化失去消极影响。(卢巧丹,2016:104)译者童明并不屈从于来自译入语主流文化的压力,字词力争,在保持民族文化和融入译语文化中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因此,中国文学“走出去”应确立以受众为中心,并契合西方受众期待视野审美意识。但在考虑受众感受的时候,不能一味顺从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否则会对中国文化推广产生消极影响。

五、译介效果

作品的译介效果非常重要,它受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和译介受众等方面的影响。良好的译介效果体现在可观的销量、海外馆藏率及认可度。《空房子》一经出版,在美国引起较大关注,其中的文学还被列入美国大学文学教材。很多英语读者对这部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亚马逊上,马科维茨(W.L.Markowitz)称“该书值得珍藏,通过木心的小说,可以一窥中国现当代文学风貌”②。维尔•伊尔斯(WillEells)在《百分之三》发表了对该译本的评论,“无论用什么标准来看,这都是译本极其优秀的小说集。小说的质量和情感的深度都给我带来了惊喜,我衷心希望能在将来读到更多木心作品”③。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读者读到译本时的惊喜感,充分肯定了译者童明准确完美地传递了木心原作的内容和情感。这样的评论显然对木心作品的“走出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木心短篇小说的成功译介在5W理论的观照下,即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方面给中国现当代小说更好地译介与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启示。这些启示包括:译介主体以精通英汉双语,深谙中西文化的海外华人为主,既保持作品的世界性又保持作品的民族性;译介内容模式应该是所选作品既具有普适性又具有异质性的高质量作品,并且与译入语的文学传统不正面冲突;译介途径应选择译入语国家的知名出版社,能保证图书销售渠道的畅通;应确立以受众为中心,立足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的译介受众模式;应该重视译介效果,并不断完善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和译介受众的译介模式。

作者:吴霞鑫 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