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宗教渗透的传播学审视

时间:2022-02-15 11:32:36

校园宗教渗透的传播学审视

摘要:青少年是境外敌对势力对我进行宗教渗透重要关注的群体,青少年目前普遍使用新媒体获取资讯、娱乐和休闲,从而形成了浅阅读的新媒体阅读习惯、浅表达的新媒体表达习惯、浅思考的新媒体思考习惯。面对新媒体充斥的形形色色的宗教渗透传播,青少年反思性不够,质问力不强,警惕性不高,学校管理者需要有占领新媒体的疏导策略、敢于开展新媒体舆论斗争的堵截策略、提高学生媒介素养的长效策略,进而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

关键词:青少年;宗教渗透;新媒体;传播学

宗教渗透是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政治渗透,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敌对势力进行宗教渗透重要关注的群体。校园宗教渗透危害极大,宗教渗透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的野蛮侵蚀消融了我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宗教渗透组织通过各种途径拉拢青少年学生进行非法宗教活动,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他们以欺骗的手段发展青少年学生教徒,不少学生因此误入歧途,步入人生的黑暗轨道;宗教渗透组织在校园秘密开展的宗教活动,是对我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制度的严重挑战。本文试图从宗教渗透向青少年学生传播途径出发进行分析,从传播学视角提供一些校园防范宗教渗透的策略。

一、校园宗教渗透的传播途径

第一,宗教渗透组织直接向青少年学生传播。宗教渗透组织通常在校园附近的居民家庭建立据点,非法教徒分头到校园直接拦截学生进行传播。我们发现,很多校园特别是高等学校附近家庭教会的主要参加者是青少年学生。第二,宗教渗透组织实施人人传播。宗教渗透组织发动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加入非法宗教组织后,或煽动、或胁迫他们必须在同学中发展一定数量的教徒,如若完不成任务,将会受到他们编制的各种教义的惩罚。第三,利用非法印刷品进行传播。这类印刷品通常受到境外敌对势力的资助,印刷品在青少年学生中分发,有的印刷品还打着学习资料的幌子和由头赠送给学生,其宗教渗透的内容较为隐蔽,让学生在获取学习资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进入宗教渗透内容。第四,以夏令营、培训班的形式进行传播。境外敌对势力扶持、资助境内人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夏令营、培训班等活动,其目的是在此过程中实施传教。第五,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传播。我国传统的大众传媒大都可控可管,境外势力很难操控。对网络新媒体的监管具有一定的难度,敌对势力想方设法利用网络新媒体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宗教渗透,一是在互联网上建立宗教网站,传播宗教视频资料、电子教义,开展网上宗教活动,设立网络宗教学校;二是群发电子邮件,通过电子邮件向青少年学生长期输送经书、音像制品等宗教资料;三是以网络通讯工具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宗教渗透,通过QQ群、微信等网络聊天和通信工具实施渗透,发展非法宗教教徒。

二、校园宗教渗透的传播学视角归因

敌对势力不论以何种方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宗教渗透,都只有在思想上侵蚀青少年、在观念意识上说服青少年、在意识形态上拉拢青少年,才能达到其渗透的目的,才能实现传播者对受众的有效传播。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就是要不断削弱其传播的有效性。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青少年学生的媒介生活状态加以分析。目前青少年学生在以手机为主的新媒体生活中,形成了浅阅读、浅表达、浅思考的媒介生活状态。一是浅阅读的新媒体阅读习惯。目前的青少年学生阅读,大多是跟着新媒体推介、新媒体炒作、新媒体诱惑甚至是新媒体煽动的碎片化阅读。手机阅读包含新闻信息、电子图书、搜索信息、短信、彩信、BBS、网络日志、博客、播客、文学网站、手机报、手机小说、微信等内容,其内容之丰富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冲击甚大。久而久之,青少年学生就陷入了这种碎片化的“浅阅读”状态。青少年学生在这一“浅阅读”的资讯跟风中接受的讯息良莠不齐,其中就包含有宗教渗透组织处心积虑为青少年学生量体裁衣制作的资讯,这种裹挟式的宗教渗透传播侵蚀性强,不易防范。二是浅表达的新媒体表达习惯。与浅阅读相对应的是浅表达。青少年学生在新媒体生活中喜欢跟帖,喜欢晒自己的生活,喜欢与网友进行讨论甚至争吵,喜欢揭露生活中的假恶丑现象。然而,这种表达都是浅层次的表达。如此下去,青少年学生不喜欢长篇大论、富有逻辑的表达形式,在自媒体情形下,青少年学生不假思索地晒自己的生活琐事、思想火花、人生际遇、内心感悟,为宗教渗透组织猎取渗透对象提供了极大方便。三是浅思考的新媒体思考习惯。思考是语言化的思考,语言是思考的载体。没有深层次的阅读就不会有深层次的思考。人的思维必须在较深刻的阅读中才能走向纵深,人的思想只有经过接连的逻辑化训练中才能富有逻辑。青少年学生浅阅读、浅表达必然给自己的思维带来的只能是浅思考。表现在生活层面,浅思考的结果是青少年学生容易跟风,容易被敌对势力左右其思想而达到宗教渗透之目的。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误入宗教渗透组织的案例越来越多与其浅思考有着极大关联。归结起来,一方面新媒体长时间占有青少年学生的时间,甚至成为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浅阅读、浅表达、浅思考的新媒体生活状态,使得青少年学生面对纷繁芜杂的新媒体资讯,反思性不够,质问力不强,警惕性不高,较容易误入宗教渗透组织。

三、传播学视角防范校园宗教渗透的策略

第一,疏导策略:善于占领新媒体。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是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之一。在青少年学生目前的媒介生活状态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善于占领新媒体开展工作,从而引导他们远离宗教渗透。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念呈多元化,学校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善于利用新媒体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影响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对青少年学生新媒体生活的状况做出科学研究和清晰研判,摸准青少年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规律,找准他们的兴趣点,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占领新媒体。实际上,新媒体为学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阵地、新平台,学校管理者亦可以利用新媒体与青少年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有效引导青少年学生远离宗教渗透,发挥新媒体的正能量。第二,堵截策略:敢于开展新媒体舆论斗争。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是校园意识形态工作的组成部分。一些西方国家把我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不断加紧对我国的思想文化渗透,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现实情况是,网上负面舆论比较突出,新兴媒体管理办法手段不够有效。从传播学视角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就要敢于旗帜鲜明地开展新媒体舆论斗争。校园宗教渗透工作协调机构需要多与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合作,有效引导舆论。面对形形色色的新媒体宗教渗透资讯,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掌握网上舆论的话语权;组织力量对网上宗教渗透的煽动言论进行批驳,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动权;及时有效地过滤掉宗教渗透的不良信息,提高对互联网、手机的有效监管能力,掌握网上舆论的操控权。第三,长效策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媒介素养。以上两种策略都是借助外力性质的防范宗教渗透手段。长远来看,还需要提高青少年学生自身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能力。从传播学的视角来说,需要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具有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一种能力“,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1]依照青少年学生目前使用新媒体的盲目化状态,亟需提高其对媒介资讯批判性解读的能力,对各种新媒体信息加以合理解构的能力,及对网络世界虚幻性的正确认知的能力。媒介素养的养成与培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教育与训练才能获得。鉴于当前新媒体在青少年学生的广泛普及,有必要组织传播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研究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实践途径,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通识类课程教育体系,将其作为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一种基础素养进行培育。实际上,以高等学校为例,自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首开媒介素养公选课以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实验性地推出了大量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2]有必要对这些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做一总结,在其他高校和中小学推广使用。媒介素养提高了,青少年学生对宗教渗透传播的质疑、辨识、批判能力才会自然而然地提升,达到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之目的。

作者:侯丙孬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参考文献:

[1]胡莹,项国雄.传者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J].传媒观察,2005,(8).

[2]李朗,欧阳宏生.新时期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