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探索

时间:2022-10-23 09:07:5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探索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特定文化成果的表达来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的文化现象。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需要。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文化多元化冲击下部分大学生文化认同感弱化,文化自信缺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文化自信的培育,既有利于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心的构筑,同时也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彰显。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振兴的精神力量。十八以来,在多个场合强调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并进一步强调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新鲜血液,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文化自信培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培育的重要一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流文化宣传的主阵地,是大学生文化理论知识学习的摇篮,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尤其内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文化自信的培育是应予以重视且要付诸实践的。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质与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以特定文化成果的传递、传播、践行等为基本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家意志的积极表达,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输则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为载体,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展开为主渠道。而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分,文中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归结为广义层面上的文化。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特质。主要表现为:第一,时代性特质。时代性特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活力源泉。第二,民族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是思想政治育内容的内在灵魂。第三,意识形态性。旗帜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规定性。第四,综合性。受制于人的思想活跃、复杂、多样的特性与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目的,综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如何紧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容,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质,以文化自信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着力点,弘扬当代我国主旋律文化,让我国优秀文化成果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去,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避不开的话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努力的方向。通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把大学生培养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诉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且“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换言之,文化自信即是对自身文化传达的内涵和价值的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如何在当代大学生中使中华民族自身文化与价值得到肯定并对这一文化生命力产生坚定的信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手段,肩负着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培育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及活动的开展将深深影响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而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效果反过来也将作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外,国家“软实力”的建设离不开文化自信心的树立,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需要大学生对文化本身有一定的认知,然后达到文化自醒、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但这种认识在大学生群体中又不能自发的产生。我们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实践场所的影响力,夯实相关理论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当下主流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大学生文化自信心的树立,我们也当注重主流文化的传播与主流价值观的培育,所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牵头来树立大学生自信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与可操作性。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

(一)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大环境。文化是社会生活在意识层面的反映,人们每天受到大量的思想文化冲击,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如何增强自身文化甄别能力,如何树立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尤为重要。而一个优良环境的创设是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培育的现实需要。社会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对其做出努力:首先,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具有强制力同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通过制度建设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优良文化环境的创设提供有力的依据。相关部门尤其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管力度。作为大学生文化信息来源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每天通过网络浏览的大量信息中包括积极健康的主流文化,也不妨掺杂消极反主流价值观的文化,网络监管应该对那部分不利于大学生发展的消极反主流的文化严格加以管控,净化网络环境,以一个优良的网络环境氛围去营造良好的文化大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有品质的信息文化。同时,多元文化的传输主要依托媒介来展开,应积极的营造媒介环境。即对电视、广播、杂志、特别是网络应增加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涵而不仅仅将其视为局限于娱乐需要的“快餐式文化”平台。可借助相关媒介平台如“公众号”“app”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相关文章的推送,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传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闲暇消遣的普遍方式,要充分利用影视作品和聊天软件如“微博”、“微信”“QQ”来进行我国主流意识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宣传。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传统纸媒对人影响力逐渐下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的培育,要充分利用电子媒体环境的改造来实施影响,注重自身文化内涵的丰富,同时将文化渗透于各大媒介。其次,在社会大环境中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以中华传统文化来熏陶民族气节、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群众、以西方先进的文化丰富自身文化的内涵,但要注重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注重大学生民族文学的熏陶与传承,把握大学生时代文化的正面引导与教育。近年来在公共场所经常出现的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能使受众无形中对社会主义文化有一定的认知,这也属于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再来随着我国人民收入的增加,旅游业也随之欣欣向荣,可以以此作为挖掘文化与文化传播的重点之一,加强旅游景点的文化剖析,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更多地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文化熏陶有一定的感染力,不易使受众产生抵触心理。于此,社会组织应深度挖掘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并举办相应的文化活动来提高群众的参与性与提升群众的关注度。这既可以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能传播本土文化,强化社会大众对文化的认知。而社会环境与社会风气的整体转变将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最佳外部条件,也是抵御外来文化冲击的迫切需求。(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的培育。高校要注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滞留于形式。学校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培育时,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学习中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各种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文化认知的有力武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文化教育的手段,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让其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让大学生了解和认清当下我国主旋律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大学生认清当下我国文化所处的态势,使大学生能对当下我国文化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在面对西方文化的涌入时能正确对待和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的培育就是要引导大学对我国的文化坚定有的自信心,那么学校具体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考核难度,增强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紧迫感,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进行影响。其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资源,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的理论学习。学校可以增设文化主题的趣味社团活动,组织学生读经典的文献来体会文化的魅力,也可以积极组织大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以比较直观的方式呈现教育内容,使大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让教育更具说服力,教育影响更持久。最后,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内容设定要科学也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文化受到多方冲击,应积极的调适自己。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牢固革命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视西方文化、强化主流意识文化、在课程内容中加入时代文化元素,以最新科学文化成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补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力和时代感,满足大学生文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性的发挥,有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依赖于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方法的实施、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培育有一定影响。因此,教育者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扎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功底、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不断更新的符合时展的科学文化素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工作开展的基石。同时,在工作开展中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要与受教育者建立一个良性的关系,即“主体间性”的交往模式,在平等对话中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适当调试教育方面与内容。激发大学生对本土文化学习的自觉性,在其学习过程中提供方向性的引导,转变以往“填鸭子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根据受教育者思想实际设定相应的教育目标,分层次分阶段调整教育内容。教育者在施加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实施的艺术性和运用的多样性,要学会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ppt”的展示增强内容的直观性,增加教育的案例分析讨论积极性提高大学生教学活动参与率,增强情感体验。(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学习的责任感。报告中对于青年谈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应该树立自身的责任感积极的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建设中去。文化自信上的责任感,是积极投身于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体现。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责任感的培育,首先要让大学生了解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主要包括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代先进的文化。”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的觉醒和觉悟,发现本土文化的魅力和时代先进文化的感召力,在对这一系列文化学习过程中做到入耳、入心、入行。以深厚的中华文化为基础,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方向,为当代大学生今后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时提供一个正向的价值判断,增强其文化鉴别的能力,树立文化自信心。其次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自信培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以意识形态文化为主的教育,学校、老师、社会、政府行为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政府执政的责任之风、学校的校风、老师的责任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学习的责任感有着很强的影响。所以,要注重社会、政府、学校、老师等等责任榜样,引导学生榜样学习。避免大学生学习时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冷漠和排斥现象,让大学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深层次含义。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的培育尤为重要,大学生作为一个即将走向社会各个岗位的群体,是社会发展强大动力。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气质对社会的风气影响较大,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的培育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需要。而当下面临的多元文化冲击现状将伴随社会的发展而继续存在,所以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培育不得不关注。多元文化冲击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的培育带来了多重阻碍。因此我们不得不从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大学生学习责任意识和文化观的建构方面来加以努力,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培育的目的,树立当下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沈壮海.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J].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008(03).

[2]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3]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

作者:张晓艳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