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时间:2022-07-14 03:28:52

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灾难发生后学生心理健康建设是灾后心理建设的关键,分析灾难发生后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重要。以综合学生成长发展作为现实条件,研究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恢复灾害后学生群体的精神动力,然后建立一个归因方式的中介模型,利用模型分析压力、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的数量关系,减轻灾难发生后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查灾难发生后学生群体的价值分布与思想政治状况,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重塑灾难发生后的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完成分析灾难发生后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上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分析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分析;灾害;灾难

学生群体心智发育不成熟,在遭受重大灾难发生后,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反应,比如“负疚感”[1]。灾难发生后学生的正常生活往往容易出现震惊、愤怒和绝望等情绪反应,持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决策力下降、记忆力受损、时间感失真和侵入性思维及回忆等认知反应[2]。行为反应会出现社交缩退、人际关系冲突增加等,甚至工作学习能力受到损害。躯体上出现惊跳反疲劳、失眠、过度警觉等反应。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个体保存能力,所以对于大多数幸存者来说,应激反应是暂时的,会依据自身的心理素质自行恢复[3-4]。在恢复期间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建立学生安全与信赖的心理,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5]。

1灾难发生后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1.1恢复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现实条件的,灾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辩证关系,只有正确的认识到两者的辩证关系才有利于恢复学生心理健康的精神动力[6]。首先以灾难发生后某地区的学生群体为调查目标,统计得到灾难发生后的学生年龄分布(表1)。对表1的学生基本情况展开影响分析,在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内,精神动力是体系的中心、是教育工作的推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不断发掘我国优秀的精神资源,引导灾难发生后学生将学生产生的灾害性心理创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灾难发生后学生内心的伤痛转化为实际行动,转化学生的精神压力[7]。另外一方面,精神动力对灾难发生后的学生有引导作用,帮助灾难发生后的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选择,找到有利的精神支柱,形成内心的强大凝聚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力担当。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促使灾难发生后的学生重塑坚定的政治思想及道德面貌,开发他们的精神动力资源,为其全面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条件[8]。思想政治教育是灾难发生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客观及现实条件,恢复精神动力时,首先加强灾难发生后学生群体的“三观”教育,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三观是道德素质的思想基础,是人类行为的理论指南,帮助灾难发生后的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导向、转化激励学生原有的本能,不断通过思想政治课堂及课外教育培养学生原有的社会责任意识,突显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成长相适应的特点。表现出两者之间外在的“包含”形式(图1)。另外,在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恢复学生精神动力时,还可以尊重灾难发生后学生的个性以及主体性,在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同时注重结合自我教育,将思想教育的外在强制力量转化为学生主体追求的东西,加强学生参与度[9]。实践政治教育过程中,灾难发生后的学生可以逐步养成对自我掌控课堂的能力,增强他们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节奏的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化为自身成长需要,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健康发展[10]。将灾难发生后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两种细节的表现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下,将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恢复的精神动力形成一种“并列”关系(图2)。图2“并列”表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就是促进“全体人”的全面发展,改变人的思想,安抚灾难发生后学生的心理,培养出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11]。灾难发生后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殊性,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时代条件下灾难发生后学生心理健康常常出现一定的“变数”,此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跟随着灾难发生后的学生群体的特点发生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过程,二者相互协调,调节灾难发生后学生的外部生长环境与学生内在素质相互作用,促使灾难发生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1.2减轻灾难发生后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灾难发生后学生的心理压力时,首先依据压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建立一个归因方式的中介模型(图3)。1基本情况下的灾难发生后学生压力、归因方式、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学生压力在各个政治教育维度存在的差异,将年级作为自变量,得到如表2所示的压力调查结果。由表2可以看出,在不同年级灾难发生后学生的压力调查中,压力总量表中M为压力均值,SD为信度,F为压力源均值,P为压力系数,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行过程中,最终得到所有维度学生不同压力源下的结果P的值全部小于0.2,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实行过程中,基本可以调节灾难发生后学生的心理压力[12]。以灾难发生后的学生心理健康为发展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就是教育双方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习接受主体的学生,一起维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教师在实际传授过程中会带有主观意识,在带动灾难发生后的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时难以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据心理专家的不完全调查,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后的灾难学生心理状况分布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在接受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灾难发生后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多处在时常有烦闷、焦虑不安感觉的阶段。所以在这期间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出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厚,无法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精髓”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大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成为“师友”关系,全面了解了灾害后学生的日常,充分把握了学生的成长。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助于学生调节生活中的压力,在学生接收教育的前提情况下,教师会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内容鲜活起来,将理论运用到实际,让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进灾难发生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建。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内容具有历史性,大多是关乎理论的,虽然与灾难发生后的学生需求存在很大部分的脱节,但在实际传授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先人在革命中的不屈精神,在精神上感受到力量,支撑灾难发生后的学生调节自我身心,带动灾难发生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消灭灾难给学生带来的压力[13]。1.3重塑生活信念。新的历史定位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也为灾难发生后同学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群体在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会形成自我意识的个人价值分布,调查数据得到如图4所示的灾难发生后学生的个人价值分布。由图4的价值分布可知,灾难发生后的学生大多都是有着自我追求目标的,无论是对人生、价值还是态度全部都趋于理性务实,大多数都是从自身需求出发,理性的分析和计算从而设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灾难发生后的学生不光注重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样关注自己的个人价值。在心理健康建设过程中,从学生的自我追求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教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入手,横向的了解理论背景、历程、价值方面的内容,加之教师自身的学术底蕴,增强学生接收到知识的融合性[14]。经受灾难发生后的学生群体认为道德在社会发展实践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以某地各年级段的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统计“诚信是做人之本”的学生人数,灾难发生后的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结果(图5)。由图5可以看出,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灾难发生后学生的思想教育依旧保持着高度的道德认同度,基本改变了从前道德观念复杂化的特点,全部朝向统一、正确的道德观念靠拢[15]。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催生的新道德观快速认同并迅速接受,贯彻诚信、公平、平等、互利等正确道德观念,认同国家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但依旧有部分学生的道德观念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例如,对于不良现象和行为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在道德评价上出现双重标准,突出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在思想道德上表现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持续的实践过程中,要落实思想教育辅导,不断丰富实践过程。在实践时保持如图6所示的正确思想道德教育实施过程,持续为灾难发生后学生群体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念。由图6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在贯彻四个实践阶段后,即使学生群体出现各种突发性的思想矛盾,也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正确引导灾后学生心理朝向心理健康方向发展[16]。

2结束语

灾难对学生群体造成的重大伤害是潜移默化的,对灾难发生后的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探究这部分学生群体的心理变化,找出这种特殊心理健康成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得到要解决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灾难发生后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陈强 马其南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