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制度构建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22 04:30:51

思政教育制度构建的有效性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有效性在一定情况下会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受到利益选择的制约。博弈论是一种工具方法,主要前提是假设人是理性人,参与者在互相决策过程中,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社会转型的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相冲突。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依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与完善,所以用博弈论理论相关观点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有效性的原因,并探寻有效对策具有现实可行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的内涵及重要性

“所谓思想政治工作,或是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的实践过程。”[“1]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2]见仁见智,不同的学科对制度有不同的定义,但都是以规则形态为逻辑起点。“因此从制度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制度化建设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是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制度问题。这主要包括建立强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确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程序,形成一套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行为准则等。其二是要把思想教育说服与制度约束规范结合起来。”[3]从上述定义可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是关于人的思想的教育,制度建设可使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起到保障作用。正如邓小平说过:“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4]曾明确指出;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必须从“疏”和“堵”的两个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和方法,“疏”就是利用正确的东西加以疏导,“堵”就是用严格的纪律和制度去约束大家的行为,堵住和制止错误的东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性、意识形态性、超越性、主体性等特点,它的教育内容与目的会同现实发生冲突与矛盾。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竞争意识、利益意识增强下,在道德与利益面前选择会存在问题。如当人们拾到数百元钱时,大家会主动交给失主;当人们拾到数万人民币时,这时就难保证大家会主动把钱交给失主。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关键在于法律与制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1.制度功能夸大制度具有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等特点。有人认为一切问题都是制度问题;认为制度一旦确立起来,就可以起到一劳永逸,可是事与愿违。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也不少,可是效果如何。我们不要忘记制度是人在制定的,是人在实行的。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中有一条是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不一定很好。制度不是万能的,制度不可能判断所有可能发生的事,并作出完备的规定。

2.制度功能失灵人的思想会随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在现实的制度运行过程中,制度功能作用有时不一定会变成现实,如在民间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话,其实这是中央与地方有利益冲突的表现,制度在现实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实施也不例外,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影响,其功能会偏离其原始的设计。制度运行会出现滞后、不合理、不到位现象。主要表现为,其一,制度假设前提不对,出现了制度设计理念与人们现阶段认识发生较大的差异,出现制度权威性受到怀疑。其二,教育制度与社会环境不统一,具体与历史没有统一。人的实践观念发生了变化,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的理念停留在过去历史阶段,这样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制度发生冲突,人们不服从制度,制度失去功能作用,而是流于形式。其三,制度执行,约束不够,操作性差。现阶段出现一种现象,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在执行中被过滤,被抵制。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提倡我们要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好像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想政治队伍在工作。

三、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的博弈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会受利益的诱惑,制度强化性特别重要,可是并不是制度建立起来,我们就可高枕无忧。制度建设是否有效,其关键在于制度设计。制度是人建立的,并且是人在执行,所以进行制度设计时不得不考虑人性的因素。可是,人性本来是复杂性,在影响制度设计的因素中,对人性行为不同假设会导致不同制度模式。纵观其历史,大概有三种假设“,经济人”假设“、政治人”假设、“道德人”假设。人性假设是制度设计的理论前提,博弈论的前提是假设人是“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利益为逻辑起点及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也不可离开利益,都有利益选择动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存在竞争意识与利益意识,所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过程中,不要只讲贡献,还是强调物质利益。正如西方人所说,“人是无赖”,在有权力时,就会以权谋私,这时只有用合理制度去约束他们。我们不要只想用最崇高的理想信念去要求现在的人,当然出发点是好,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处理好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现实性与超越性统一的关系。从博弈论来看,制度其实是博弈规则,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规范与约束,但是约束不同,参与者选择策略不同,可能会影响到制度的遵守与违反。为了方便分析,现在假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参与者,但是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此博弈是一个非合作博弈,它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性质决定,并且信息是完全公开的,所以它还是一个完全信息非合作博弈。我们假设博弈过程中,受教育者有两种策略:遵守与违规;教育者有两种策略:遵守与违规。这样两个参与者在博弈中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两个参与者都遵守。制度起到有效作用,也是我们所期待的。第二种是受教育者遵守制度,而教育者没有遵守(教育者有个人利益选择与偏好)。经过几次博弈后,受教育者就会认为下次我也可以不遵守制度,因为教育者没遵守制度,我们不会受到查处。第三种是受教育者违规,教育者遵守。在博弈过程中,受教育者会得到惩罚,收益为负数。一般来讲,制度的制定相对稳定性,在制度初期起到的效果明显,后来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降低的。假如有一个受教育者违规了,按制度来说,一定受到惩罚,可是刚好教育者没有查处,没有遵守规则,所以,他们认为不遵守不受惩罚,利益没有损失,所以不遵守,或者说,受教育遵守了,而教育者不遵守,他们认为不遵守没关系,如第二种情况,这样久而久之,搭便车的现象出现,最后出现我们下面要讲的第四种情况:两者都违规。制度是无效。理论上来讲产生这种可能极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困境,如高校思想政治课,具有政治性,近期看不到效益,如学生只顾眼前利益,认为上这样的课没有用,不遵守上课的规定,做其他的事,当然开始会受到惩罚,但是教育者也是人,有利益的追求,慢慢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对违规的同学查处不严,然后经过多次的博弈,出现大家都违规的均衡点的策略,产生博弈困境。

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有效性设计的启示

制度与利益是相互联系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制度设计是有限,不可解决人类不断发展的问题,尤其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不过,“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看,恰当的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对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效性起着作用。在思想教育这一接受阶段,制度是博弈的规则,理性人会根据这种规则来选择自己的支付策略。在个体的道德行为形成阶段,社会制度系统决定着他人是否能够在未来的博弈中获利,要实现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统一,必须重视制度的作用。”[3]恰当的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就要求我们在制度设计过程要符合制度与利益的关系。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示。

1.加大违规制度行为的成本,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威信力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下,人们的思维发生变化,利益与竞争意识得到加强,道德的约束力不够,只有靠制度与法律来制约。制度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强制性,违反了制度的规定就要受到惩罚。但是如果违反制度受到的惩罚低于遵守制度得到的利益,那么理性的人,会选择去违反制度。正如马克思曾在《资本论》讲过“,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违反制度行为成本大于利益获得所带来的好处,换句话说,把违规获利风险最大化,那么经过多次的博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讲,受教育者会自觉选择遵守教育制度,同时树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权威。如现在大家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问题,如果不上课的学生没有受到处罚,甚至处罚不重,只是重修,最后老师还是让学生通过考试,拿到学分,由此可想而知,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会如何?

2.建立激励利益机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博弈论中参与人是理性人,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同时在博弈过程中自己利益最大化,受到对方的制约。制度要做到有罚有奖,制度的利益激励,可以影响人们的选择,约束人们的行为方向。大量的事实证明,不同的制度会产生不同的效率,做好事得不到好报,遵守规章制度同不遵守的人一样效果,经过多次的博弈之后,人们会改变其意识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教育会受到质疑,思想政治教育就会缺少说服力。当然教育者作为博弈过程中的一个参与者,同样,教育在遵守教育制度要付出成本,如果他们遵守制度而没有得到收益,包括利益与个人的偏好,如学生的尊重、职业荣誉感等,那么教育者也会在遵守制度上作出违反制度的选择。因此,从经济学来看,当参与者在博弈过程中,获得到边际效用在不断降低,只有在制度上选择激励来弥补教育中的参与者中遵守教育制度的损失。

3.制定可操作性、可行性的制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置信博弈论中,用“可置信”和“不可置信”的威胁或承诺来区分行动者说出来的策略。制度是人创造,而人又在制度中,人在执行。制度设计好,还要靠人来认真执行,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设计好,可是到执行时教育者出于人情等,没有处罚,久而久之,制度的可置信受到人的怀疑、降低。因此,在规范方面,对内容及要求要有可操作性,要具体点,条文不能太笼统。如在制度设计过程中考虑学生利益需求、成长需要的要求,使制度安排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政治性与学术性统一。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还要对教育活动本身进行制度规约,使其开展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置信。人性假设终归是一种假定,不能等同于现实中的人性,制度建设要具有有效性,要把人性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去分析,现阶段只有从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出发来研究制度的建设,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如果缺乏对现实中人性的了解,制度建设再好,在执行中难以被认同,更难执行。更何况人不可能是一个完全理性人,以上只是从博弈论的角度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进行一个简单的博弈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