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审计初探

时间:2022-02-27 10:30:52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审计初探

[摘要]本文以制造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审计为例,全面梳理应收账款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隐患,进而构建应收账款全流程管理体系,审计应用成果显著。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审计;装备制造

受当前全球经济走弱影响,制造业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下滑趋势,之前企业间靠信用销售实施的扩张,逐渐演变为一种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风险。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有的企业多年来一直采用赊销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拓展市场份额。正因为如此,大量应收账款日益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的不利因素,也被企业列为各类重大经营风险之首。为有效化解这一风险,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应开展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审计,通过发挥审计的咨询诊断职能,实现应收账款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风险管控,在降风险的同时促货款回笼,盘活现金流,实现资金流向顺畅、经济效益提高、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审计的组织实施

(一)风险评估与确定审计域。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规范审计工作流程,预测和判断企业关键风险点。通过全面梳理、完善与应收账款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业务流程,从合同签订、合同执行、货款催收及事后清欠的全流程进行梳理,共梳理出外部法律法规4个(合同法、会计准则等),内部制度6项,通过与上述法律、法规、制度全面对标,重点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规定》《销售合同管理办法》《客户资信管理办法》三项内部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并绘制流程图15个。在此基础上,将风险评估流程引入合同执行全周期,采用穿行测试法,将合同签订、合同履约到合同收款各业务环节对应收账款的影响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并对三个阶段分别进行风险识别,组织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成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风险点进行评估,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打分,标准如表1、表2所示。将可能性从“几乎不可能”到“很有可能”分为5档,影响程度从“极小”到“很大”分为5档,两者的积即为风险等级。将等级小于等于4的归为低风险,等级大于4小于16的归为中风险,等级大于等于16的归为高风险,由此得出各阶段风险点的风险等级,共识别出高风险6个、中风险9个、低风险4个。其中,事前阶段共识别出风险点6个,分别是高风险2个、中风险1个、低风险3个;事中阶段共识别出风险点9个,分别是高风险2个、中风险6个、低风险1个;事后阶段共识别出风险点4个,分别是高风险2个、中风险2个。风险清单如表3所示。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估,确定审计关注的重点:事前阶段重点关注客户选择及合同洽谈;事中阶段重点关注进度款回收和产品延期交付;事后阶段重点关注逾期应收账款催要。(二)制订风险管理审计计划。在确定审计域后,经对审计事项评估和审计资源的可行性进行梳理分析,审计人员制订了审计计划,将客户资信等级管理控制、“黑灰名单”管理控制、合同签订控制、销售合同录入控制、合同收款计划控制、发运条件审批控制、赊销担保验收控制、销售发票开具控制、货款回收控制、正常应收账款控制、存量应收账款成因分析、存量应收账款风险等级及风险控制措施分类、应收账款差异化风险治理措施等环节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开展审计工作。(三)实施调查和测试。这一过程也是执行风险管理审计计划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阶段,就计划中的关注重点开展内部控制调查测试和实质性调查测试。1.事前阶段。查阅了企业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客户信用档案以及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根据客户资信评级设定的赊销额度、期限及实时反馈客户的剩余赊销额度,发现当欠款总额超过赊销额度时,信息系统会自动进行预警,进行客户资信等级风险提示,通过与合同评审相结合,预防对不良客户授信;调查了针对发生过诉讼、纠纷、长期恶意拖欠或资不抵债客户制定的“黑名单”,将资金困难不能按期支付款项、逾期频次较高的纳入“灰名单”,以及针对黑灰名单客户禁止开展赊销业务的政策;查阅了销售合同评审制度,发现制度要求所有销售合同在签署之前必须对合同的合法性、客户资信情况、履约能力、盈利情况、付款方式及期限、运输方式及运费承担、验收标准及纠纷处理等条款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签署合同。2.事中阶段。随机抽样查看企业的销售合同、合同编号,除合同主数据平台要求的必输字段外,合同签订日期、发运日期、验收日期、各阶段的回款日期及金额必须识别清晰。CRM系统对信息的录入完整性进行自动识别,并预警提示。随机抽样查阅收款计划表,通过合同编号与销售合同表一一对应。根据合同条款识别各阶段的收款日期及金额,采用首付款、进度1、进度2、进度N、质保金等条目识别收款计划。在企业ERP系统中查阅发运条件审批控制单据,赊销审批单据,货物交接单、签收单等。调阅销售发票数据,应收账款台账等。与销售、库房管理、财务等部门人员进行访谈,对全流程数据控制和单据控制进行分析,查找设计缺陷。3.事后阶段。查阅应收账款成因的判断标准和流程。企业从市场环境、产品和行业付款特点、业务人员及货款催收责任人主观意识、客户资金及资信状况、企业内部管理原因等方面对应收账款成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逾期情况,按照应收账款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将应收账款分为I级、II级、III级及IV级4个等级:I级风险等级最低,为未到期应收账款;II级为本年新增应收未按期收回账款;II级为往年存量逾期应收账款;确认回收存在困难的,应收账款等级变为IV级。查阅催款单、律师函、询证函等催收单据以及企业法律部门研究诉讼等法律催要记录,通过与外部专业律所、催要机构合作,采用“委外清欠”方式加强账龄长、回收困难的应收账款数据。(四)评估审计证据。审计人员集中归纳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并对收集的单据、信息系统数据、访谈记录进行整理比对,对取证不足的项目进行补充取证。(五)出具审计报告通过以上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出具《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审计报告》,列明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意见。一是根据自身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特点,建立包括客户资信评级、授信控制、黑灰名单机制、销售合同评审等在内的事前预防风险管理流程,预防因客户资信不良或合同签署不当导致的应收账款风险。二是通过加强合同执行关键节点的控制,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条款执行合同,对合同执行实施动态跟踪管理。三是加强赊销担保控制,对于客户方应付款项未到账但要求发货的,由业务人员办理赊销担保审批程序,核定赊销担保金额、承诺回款日期后发货。四是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保证产品交货期和质量满足客户要求,避免延期交货赔付或因质量问题遭受罚款。五是强化困难应收账款催收手段,企业法律部门应研究采取诉讼等法律手段进行催收。研究利用外部专业律师事务所、催要机构资源,采用“委外清欠”方式加强长账龄、回收困难应收账款的回收。

二、建立应收账款全流程风险管控体系

通过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审计,全面系统地梳理出企业在应收账款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隐患,进而提出建立应收账款全流程管控体系的目标,即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实施应收账款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催收的风险管理策略,实现降低应收账款风险的目标。(一)优化应收账款动态风险管控系统。按照“业财一体化”管理思想,构建应收账款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对现有CRM系统进行模块功能开发,实现与ERP系统的数据共享,按使用单位及人员进行数据分发;通过梳理、规范CRM系统中各业务流程的管控内容、操作权限及审批权限,在系统中落实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应收账款管控职能;通过加强销售人员对应收账款催收过程管理,确定应收账款形成原因及风险等级,从而采取差异化的应收账款压降措施;通过经营分析系统(BI系统)统计、分析并向管理部门提供应收账款回款情况、测算应收账款质量指标测量值并定期报送企业应收账款压降领导小组,从而保障企业基于全流程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动态管控体系的运行,如图1所示。(二)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应收账款质量指标考核。结合自身行业特征及应收账款特点,从应收账款的结构规模、增长情况及风险等级三个维度将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应收账款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之差、应收账款周转率、逾期应收账款占比6个指标作为应收账款质量评价指标,客观、准确地评价企业本级及所属单位应收账款质量水平,用可量化指标衡量应收账款风险管控效果,并将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净额、应收账款周转率、一年以上应收账款余额等指标纳入本级及下属各单位经营业绩考核中,应收账款风险管控效果与应收账款质量和各层领导及员工的绩效、薪酬全面挂钩,促进全员参与应收账款管控,全面降低应收账款风险。

三、应收账款全流程管理体系应用效果

一是应收账款压降效果明显,应收账款结构优化,经营性现金流状况得以改善。企业2017年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比期初下降5.5亿元,应收账款净额比期初下降5.09亿元,逾期应收账款下降1.8亿元,各项指标降幅在30%左右。应收账款大幅压降,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二是优化管理流程,实现降本增效,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采用基于全流程管控的应收账款动态管理后,原先手工记账所需的专职财务人员、管理人员减少了5人,节约了人力成本,应收账款压降盘活了企业现金流,优化了企业资产结构。

四、结论

一是风险管理审计是企业进行自我审查和监督的一种方式,主要通过对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进行再审查和检查,旨在发现并解决风险,把风险损失控制到最小范围。另外,还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和可行性予以测试,根据审查结果分析制度的漏洞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二是风险管理审计是企业预防和警示内部风险的有效途径,根据内部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通过风险管理审计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予以警示并及时处理,避免产生更大损失。同时也便于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形成针对性对策,真正发挥作用。三是风险管理审计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与运作的效率与质量,为提高审计效率,审计方案从审计初始就要与企业经营目标达成一致,充分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提高自身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管理与运作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周伟华 鞠海燕 单位: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