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艺术教育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美育价值

时间:2022-02-16 09:20:07

合唱艺术教育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美育价值

摘要:合唱艺术教育是大学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多声部集体声乐表现形式,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发挥独特的教育作用。本文在论述合唱艺术的社会意义和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结合高职艺术设计学生的特点,就合唱艺术实践在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的美育价值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合唱艺术;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美育价值;普及途径

合唱艺术是起源于欧洲的声乐歌唱形式,在西方已经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在世界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诞生了众多卓越的音乐大师,他们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合唱艺术作品,成为世人得以经久咏唱的经典。我国当前,经济稳定发展,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越发强烈,群体性艺术表演形式逐渐成为社会艺术活动的主流,合唱艺术也迅速发展起来,由最初的群众性集体齐唱、轮唱,到今天能够演唱中外各时期多声部的优秀艺术合唱作品,从声乐演唱表现到合唱作品创作,无论是普及的广度和深度,还是演唱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合唱艺术教育的社会意义

合唱艺术是多声部艺术集体声乐演唱形式,其丰富的旋律、多变的音乐色彩、强大的和声功能以及通过复杂的曲式结构所揭示出的深刻思想内涵,较之大型交响器乐作品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由于合唱作品歌词的直观表现,为我们欣赏作品的音乐美、旋律美、结构美、思想美、和谐美提供了音乐意象的空间和条件。在当今推进和谐社会、推动民族复兴的社会背景下,增强民族认同感,弘扬民族精神,创新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和心声,大力发展和广泛推进合唱艺术,是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可行且有效的方式。

二、合唱艺术教育在大学美育中的作用

合唱艺术是大学美育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艺术实践形式,是最能体现集体协作、行知合一的艺术表演类别。通过合唱教学与艺术实践,可以促进从审美教育到情操培养,从心灵温润到人格完善的转变,从而推动大学人才培养的实践。合唱艺术在高校中的普及与推广,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予以体现,一是合唱课程的教育教学形式。目前,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部要求高等教育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努力实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做到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在美育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把合唱纳入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规范课程标准,强化课程管理,加强各学科间的融合渗透。通过对合唱发展历史渊源的了解,品鉴大量合唱经典作品并进行感知与探究,迅速提升对合唱艺术由理性到感性再到精神的一种艺术超越,从而完成审美情感体验的完美升华。二是合唱作品的艺术表演实践形式。国内各大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种形式的合唱活动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亮点,随着形式内容的不断丰富提升,受众群体也愈来愈广泛,合唱艺术表演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项目和精品活动。通过艺术实践过程体验,在校大学生普遍从对合唱的主观排斥,到积极主动要求参与其中,再到热爱并享受合唱艺术所传达出的无与伦比的和谐之美,感叹这种集体协作、众口合一、精准配合而塑造出和美之音的成就感,从而实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育人主旨。

三、合唱艺术教育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美育价值

艺术设计类的高职教育具有鲜明且突出的人文社会科学特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较之其他学科更具复杂性,由于学生设计的作品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学生在设计创作过程中,通过作品传达自身情感诉求和精神文化理念,从而赋予作品造型与内涵的双重美感。这就必然对艺术设计人才的人文艺术素养,艺术设计能力、社会价值观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年由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时效性和功利性,一些艺术设计高职院校忽视了对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偏重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教育价值观,从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合唱艺术以其厚重的人文思想内涵,极富魅力的艺术表演形式,育化浸润、渗透融合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合唱艺术所特有的育人价值,可以为优秀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搭建行之有效的育人平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艺术设计的特点是独具创新和相对独立,这在一定层面上成就了学生凸显的主观个人意识,团队合作理念相对淡漠;由于专业教学采用小班上课,工作室独立创作的专业学习环境,造成了学生普遍比较自我、缺乏相互充分了解,生活及精神都相对比较散漫、懈怠。公共艺术教育由于它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可感性,娱乐性,对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起到感化、悟化、净化等作用。在开发智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情操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造性思维,从而起到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作用。合唱艺术是大众化的艺术,是能够彰显公共艺术教育内涵的艺术门类,它以参与面广、普及度高,人人能唱、人人可唱的艺术优势,成为最具可操作性的艺术实践形式,对培养健全人格、高尚情操的综合实用型艺术设计人才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育人优势。

1.合唱艺术教育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精神内涵贯穿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注重人文关怀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高校办学目标的重要内涵,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素质。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个性张扬、思想活跃,是大学生群体中最活跃的群体。价值观多元并存,部分艺术专业大学生存在目标缺失、思想困惑、情绪不稳等现象,影响了艺术专业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实际行为中知行不一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存在,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导向,限制艺术专业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合唱艺术教育通过合唱作品,以优秀的人文艺术知识,震撼心灵的音乐效能,在提高学生的内在气质,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有其独特作用,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优秀的合唱作品是反映时代、歌颂理想、赞美人性的集中体现,青年学生通过对合唱作品的欣赏与演唱,一首首经过历史岁月洗礼,仍然绽放人性光芒的经典合唱作品,通过对歌词内容的理解与音乐形象的诠释,潜移默化中对自身理想信念进行着重塑和提升。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这部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了不屈的人民和悠久的历史,痛斥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的深重苦难。以恢弘的气势勾画出全民抗战、打击敌人、争取自由的壮丽情景,表达了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气概。学生们在百人合唱强大的声效中,真切感受到万众一心,发自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怒吼出中华民族不屈的时代精神,传达出世界呼唤和平的美好愿望,这无疑对学生是最为直观且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切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意识到呼唤世界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到年青一代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行为载体。

2.合唱艺术教育是培养艺术设计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

首先,合唱艺术教育能促进提升艺术设计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合唱是集体艺术表演形式,参与面广、演唱人数多是其主要特点,这种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独特包容性和开放性,让参与者拥有更多参与其中的可能性,因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方便直接的嗓音乐器,通过合唱,真正实现了让音乐惠及每个学生的音乐教育崇高目的。合唱训练是以集体大课训练方式为主,合唱队人数少至二、三十人,多则七、八十人,甚至大型合唱队要达到一两百人以上的庞大阵容。根据声音形式可分为同声合唱、混声合唱,根据和声形式又可分为二声部或多声部合唱。在合唱排练过程中,每个声部的准确完成,都需要每个学生对各自声部旋律的精准把握,从音准、节奏到音色、呼吸,无论是换气的时间节点、气口的轻重缓急,还是乐句气息强弱处理、情绪表达力度控制,大家都必须按要求达到严谨一致。同时,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均衡协调、各声部在作品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以及整体和声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大家都要仔细斟酌,反复练习,学生经过多遍次的集体合练与分声部磨合,才能最终达到合唱指挥的总体艺术要求,最终完美展现出艺术作品所要传达的艺术效果。整个合唱训练过程对每位学生都是一个艰苦而又苛刻的历练过程,是淡化个性、彰显共性,放弃小我,统揽全局的一种高度协作与统一的追求过程,学生根据自己在声部中的分工,既要注重配合意识,又要兼顾全局观念,以全情投入、通力合作的艺术精神,来成就合唱演出艺术作品的完美效果。从而实现学生自身精神的完美超越以及自我成长的价值体现,充分感受团队协作的强大精神震撼以及演出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进而渗透在艺术设计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设计过程中,以积极主动的群体合作意识,凭借集体智慧与团队力量,共同完成艺术设计项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适应现代职场需求提供保障。其次,合唱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体现,这种综合能力是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情感等要素的集合。从某种程度上说,创新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人的心理品质,而合唱艺术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人的上述要素,从而推动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不断向前发展。创造性是艺术的显著特征,对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力,激活人们的审美直觉和思维想象能力层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音乐又具有自由的特征,这就给我们的想象插上了无形的翅膀,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要求他们必须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想象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爱因斯坦也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所特有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学生对艺术对象的构成提供了想象的空间。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合唱课程教学赏析中,学生根据艺术作品歌词内容、和声效果、音乐节奏以及旋律线条的变化,逐步构筑起清晰的音乐形象,完成想象、记忆、思维等心理的连贯反映。如在欣赏合唱作品“在太行山上”时,作品开始以厚重低沉的二部和声旋律营造出抗日环境的艰苦卓绝,仿佛看到激战后遍地狼烟、血雨腥风般的惨烈悲壮,随着作品高潮的进入,节奏及情绪都为之一转,刻画出抗日军民抗战到底,彻底埋葬侵略者的决心。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阅历、性格的不同,幻化出的艺术联想也不尽相同,随着艺术作品逐层深入,艺术形象逐渐明晰,仿佛看到抗日大军势如破竹般的战争场面,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合唱艺术教育能帮助学生发掘潜能,丰富想象,在合唱艺术赏析过程中,艺术作品所反映出的优秀人文艺术品格,高尚的精神思想境界,栩栩如生的合唱艺术形象,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为激发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无限创造力提供可能空间。再者,合唱艺术实践能够提升艺术设计学生的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通过系部合唱队、院级合唱团一系列排练演出、比赛实践活动,大家有着共同的艺术实践经历,本着共同的艺术追求,既在平时训练中增进了相互了解、相互沟通,还在团队比赛演唱中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情感;同时,让学生主动参与合唱团队的日常训练和常规管理工作,从性格特征到演唱能力,从组织纪律到行为习惯,从声部统筹到艺术标准,学生在其中能有效锻炼自身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提升解决矛盾的能力与技巧,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潜能,为成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艺术设计人才提供可能。

四、合唱艺术教育在高职艺术设计院校普及的途径探析

高职艺术设计院校的发展,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教育体制改革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它以准确的办学定位、优良的办学理念,经受住了市场的严格考验,逐渐成就其独特的大学精神,沉淀出厚重的人文艺术底蕴。营造生态文明校园环境、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保障,深入推进公共艺术教育,普及推广合唱艺术,是推动人才培养战略性跨越的有益补充,经常性的合唱艺术实践活动,对强化学生的归属感、自豪感,提升幸福指数、彰显优秀协作意识和团队荣誉感,都有着很好的育化培智作用,高职艺术设计院校合唱艺术教育的普及途径应从几个方面予以探析:其一,在学院重视、机构健全、专项经费保障基础上,依托艺术设计院校专业优势,本着资源共享、融汇融通、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原则,努力建构形式新颖的合唱教育教学课程模式,搭建多样可行的合唱艺术教育实践平台,打造“网络、课堂、实践”三位一体的合唱教育教学模块,为促进专业教育办学水平,培养合格艺术人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其二,以学院院级大学生合唱团为引领,通过专业化队伍建设、专业性艺术训练,不断提升团队整体专业艺术素质能力,集中体现合唱艺术的经典,以精品的形式把合唱艺术的精髓及魅力传达给观众;以学院各系部合唱团为基础,通过二级团队的普及性训练与管理,切实体现合唱艺术的普及性与参与度,以专业精神浏览演唱大量合唱作品,达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以点带面的良性发展态势,实现合唱实践的广泛普及与合唱审美水平的全面提升。其三,通过定期举办基层合唱团的系列合唱展演比赛,“纪念合唱比赛”、“一•二九爱国歌曲大家唱”、“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合唱活动”等活动,丰富拓展学生合唱艺术表演的实践空间,提高学生合唱表演的艺术实践能力,让丰富多彩的合唱艺术表演活动,不断充实提高学生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内容与质量,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其四,学生参加合唱艺术的实践活动要以课程形式并予以学分制规范管理,要尽快实现各级各类实践课程的学分互换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让学生的艺术实践兴趣和学习时间、训练精力能够合理有效分配,从制度上予以倾斜、平衡和保障,由训练纪律考勤约束变为自觉习惯行为养成,让学生参加合唱艺术表演的主动性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意识。随着我国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大学美育工作的全面改革推进,合唱艺术教育以其深远的社会意义、独特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将合唱艺术的美育价值不断发扬光大,以强大的育人优势,影响渗透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大学美育之花绽放在高职艺术校园的每个角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实现更为理想的精神跨越做出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田小宝.中国合唱艺术的现代性[J].音乐创作,2008(5).

[2]马梅.合唱教育的生命化属性[J].人民音乐,2006(2).

[3]康尔.论公共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06(1).

[4]刘波.合唱艺术概论[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作者:杨春华 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