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优秀案例十篇

时间:2023-10-10 17:26:26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篇1

为迎接建国六十周年,充分展示新区近7000余名小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并选拔推荐参加省市级比赛活动,决定举行浑南新区第二届小学生合唱比赛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09年6月29日(暂定)

二、参赛对象

新区各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的在校就读学生。

三、比赛地点

音乐学院南校区(暂定)

四、比赛要求

1、人数要求:此次合唱比赛除浑南三校合唱人数不少于30人外,其他学校则必须保证参加合唱的人数为50人以上。其中男生比例不得低于10%。

2、曲目要求:每支参赛队伍必须演唱两首曲目,其中一首为规定曲目——《春天在哪里》,另一首为自选曲目。自选曲目要求作品内容要健康向上,贴近学生生活,且合唱曲目的风格和难度要符合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3、伴奏、指挥要求:合唱比赛的伴奏原则上要求用钢琴伴奏,或至少用一种定音乐器,禁止用电声乐队等乐队伴奏。学生团队的伴奏和指挥一律由本校教师或学生担任。

4、鼓励演唱形式的创新。

五、评比标准

1、符合本次合唱比赛活动的选曲要求,正确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情绪饱满、表现力强,富有朝气。

2、音准好、节奏感强,吐字清楚、声音和谐统一。

3、歌曲处理得当,艺术表现力强,表现形式有创新。

4、伴奏与合唱配合默契,指挥能真正成为合唱团的灵魂。

5、服装整齐大方,体现师生风采,精神风貌好。

6、队员讲文明、懂礼貌,队伍管理水平及纪律表现较好。

六、评奖办法

浑南新区第二届小学生合唱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优秀组织奖4名,并颁发奖状。同时,设优秀指挥奖、优秀伴奏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各1名,并颁发证书及奖品等。

七、报名时间及办法

各学校请于6月15日前,将报名表(演唱曲目及演唱时间、指挥人员姓名、伴奏人员姓名以及指导教师姓名等)上报浑南教育邮箱。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篇2

[关键词]中学合唱团招收原则声部配置队形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80

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都会接触到合唱排练,有班级的、校级的、学生的、老师的等等,中小学校园中最常开展的艺术活动便是合唱。近年来我国群众合唱活动的发展趋势也十分迅速,合唱活动正逐渐完成从群众歌咏到合唱艺术的历史性转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合唱需要经过长期多种的训练才能达到和谐。对于中学合唱团来说,临时在班内或校内抽选队员是无法完成有难度的合唱作品的,要追求演唱水准,必须要有一支校内固定的并长期训练的合唱团。那么在校内,如何挑选合适的合唱团团员,如何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合唱团呢?

一、合唱团的规模

历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学合唱团人数的要求是不超过40人。大多校级合唱团的人数也是在30~60人之间,少于30人,在合唱声部的配置及音响效果上会有影响;如果多于60人,会给合唱训练和组织方面增加难度。有条件的合唱团可以有第二梯队,也就是说既有演出队伍,又有从新生中挑选出来的备选队员,同时进行日常训练,再择优进入演出队伍,避免了老生毕业新生入学合唱团内青黄不接的状况。

二、合唱团员的招收

杨鸿年老师举过这样的例子,世界十大男、女高音组成的合唱团或许会是最不准的合唱团。为什么呢?个性太强,而合唱要求共性。这就给我们挑选合唱团团员指明一个方向。好的合唱团团员应该是什么样的?单独听声音大,但是整个合唱团唱找不着他。不比别人早(抢拍)、晚,不比别人高(音高)、低,音色是融合的。

合唱团里差的团员影响决定了整体水平,所以合唱团员的耳朵、音准最重要。需要注意的是,耳朵好的不一定唱得准,唱得准的却一定耳朵好。例如曾经遇到过有学生钢琴十级,单音音程甚至和弦都能准确听出,但是没法唱准,而这并非个例。

挑选时主要看这几方面: 音准、音色、音域、节奏感。最常见的挑选办法为模唱类,包括单音模唱、音程模唱、和弦模唱(柱式和弦及分解和弦)、节奏模唱等。面试形式多样,可由教师设计。如和弦模唱环节,用几个和弦做和弦中音的变化,检验学生的听唱能力。另外可让学生自备一首演唱曲目,以了解学生的歌唱能力及表现力。

挑人只能考查其基本条件,而不能了解其学习能力。所以,一开始招入的学员就统称为预备团员或者是暂定团员,训练几个月以后再唱简单作品。这种方式能对学生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合唱团声部的配置划分与队形排列

我们大多校内合唱团的声部配置为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笔者在合唱声部的配置中使用的是三声部S、A、T,这种声部配置笔者认为是最适合中学生的。在日本的初、高中生音乐教材中有大量的三部混声合唱,却少有四部合唱。在美国,从童声到“变声”期几乎都用三部混声合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三声部合唱男声音域仅为十二度(G~e2),这一音域减轻了“变声”男声的负担,整体音响效果又不失混声合唱和声的美妙,也能胜任各种有难度的或复调合唱作品。

中学生合唱团的声部划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明确合唱团已划定的声部,并不意味着未来成年后的声部。另外,声部与声部间是流动的,当高音声有人进入变声高潮,就需将他(她)安排到中、低声部保护起来,当某个声部出现了薄弱环节,可让最优秀的队员去支援。

十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高音声部常担任主旋律的演唱分工,有些优越感,但他们的工作方式只停留在单一平面的思维状态。特别是中声部那种多层次,立体思维的锻炼,他们的和声听觉一般较差,唱无伴奏合唱更是常回不到主音上来,他们原有的优势很可能变为劣势,必须在训练中妥善解决。中声部是和声构成的最重要元素,低声部是合唱团的基石,不可没有更不可动摇。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篇3

声乐优秀课的培育与建设

高校声乐优秀课是具有专业特色和一流的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课程的培育与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方法。并且结合现代教育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声乐课相应的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学效果显着,具有示范性作用。 优秀

课的培训与建设,不仅要上好课堂教学,还需完成系统地课程建设,提供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优秀课的培训与建设,把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教具等整合为一体。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

声乐专业课的优秀课培养和建设是校级精品课的基础,参加省级精品课的评选,最后形成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课的评选是由专家按照评审指标逐项评分进行的。

根据声乐专业教色和学生的特点,我们应重点做好几方面的考虑:

1、 专业教学应体现以技术练习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内容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形成完整体系,突出产学结合特色,能很好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并尽可能考虑与舞台实践,文艺演出等相接轨。

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系统完整,能充分体现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成果,指导思想把握准确,教学大纲既是参评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又是指导学生自学的纲要。教学大纲除了对本课程基本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外,还应根据学科的发展加以更新,提出培养学生能力的措施,阐明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充分体现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办法。

3、讲授课程的教师应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教师,并亲自主持、设计和指导实践教学;同时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教学队伍中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并具备一定比例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4、教学条件上,应重点考察教学大纲、教材、学生指导书等教学辅助材料建设及教学硬件设施条件,教学项目开设等内容,除在数量上要符合实践教学要求,还要在质量上反映出高要求。

5、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要恰当地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把讲授的重点由单纯讲知识本身转向同时讲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教学效果上,应考察理论和实践环节考核方法指标,优秀课课程应在考核方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考核方式、方法应科学、适用、灵活、多样;考核的重点,除了“三基”内容外要着重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全程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真实反映声乐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水平。

我院《声乐》优秀课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一直注意适以适应就业形势和教学改革的需要。近年来主要从教育理念, 课程体系, 内容建设,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育途径等多个层面进行, 形成了以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内容为核心, 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途径为辅助的综合性改革, 取得较显着的成绩。《声乐》课的建设团队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以传统的美声唱法教学为演唱教学基础, 根据学生特性选用美声唱法、民族声乐或者个性化演唱的教学( 即通俗唱法) , 将美声唱法中科学的声音训练融入到民族歌曲、通俗歌曲的演唱中, 将声音的共性基础训练与个性作品风格表现紧密结合, 在同类领域中教学效果见效快, 成绩突出。课程建设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教学改革与创新目标以及实现上述目标的各项举措。

首先,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进行师资队伍团队建设, 增大教师高学历、高

职称比例; 同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逐步锻炼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独立承担科研、教改项目的能力; 扩大教师队伍, 带动新教师参与课程建设, 课题研究, 形成课程教学队伍梯队。

第二,教学条件建设。继续增加资金投入, 进行校内实训硬件设备的建设, 实训场地的建设; 同时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实训基地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纵深发展,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第三,教材建设。加强教材选用管理, 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继续深化面向新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 究, 并在此基础上参与、指导新教材的编写与修订。 第四,教学资源建设。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的力度, 在原有的网络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将整门课程的授课录像全部上网; 在保证习题库音像资料、曲谱质量的同时增加其数量; 建立学生教学录像资料库, 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练习的过程全程录像, 放置到课程网站上, 学生可以自由点击或

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观看; 建立常见歌唱问题库, 将歌唱表演中的常见问题以影像的方式表现,并给出正确的歌唱表演的录像对比。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篇4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案例描述】

一、导入

欣赏一首苏州评弹,判断它属于哪种表演形式。

二、南方曲艺音乐欣赏

1.曲艺音乐简介。曲艺音乐泛指说唱音乐,其音乐包括唱腔和伴奏两部分,可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和琴书五类;又可分曲牌体、板腔体和曲牌板腔混合体三种类型。伴奏乐器北方多用三弦,南方多用琵琶。

2.苏州评弹简介。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

3.欣赏《忆江南》。

三、学唱《江南好》

1.初听歌曲。

2.发声练习。请全体学生起立,用“wu”唱5・4 3 5 2 1---

3.唱谱。①老师带大家唱谱练习;②介绍曲内装饰音并练习;③完整唱谱。

4.唱词。①加入歌词练习;②乐曲分析和感情处理;③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5.苏州方言唱。

四、北方曲艺音乐欣赏

1.观看《重整河山待后生》片段,思考歌曲的旋律、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2.京韵大鼓简介

京韵大鼓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京、津地区,演唱者左手执书板,右手执鼓键敲击书鼓,辅助伴奏。乐队伴奏乐器以三弦、四胡为主。

3.骆玉笙简介。

4.试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第一句。

五、比较苏州弹词与京韵大鼓区别

六、学生活动

用白居易的另一首《忆江南》填词演唱《江南好》。

七、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一、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精准定位重点难点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曲坛音韵》这个单元选择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南北两个区域的代表性的曲艺,供学生演唱和欣赏。考虑到我们地处南京,南方曲艺代表――苏州评弹《忆江南》和以其为素材的改编歌曲《江南好》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也能够感受到南方曲艺优美流畅的特点。北方曲艺代表――京韵大鼓虽然学生接触得比较少,但是通过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继而进行南北方曲艺的比较,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北方曲艺的特点。

特点分析总结之后,我基本确定了本堂课的内容,接着确定教学目标,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难点。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在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后,基本确定本堂课的知识目标为演唱《江南好》,在体验苏州弹词风格的基础上,能够表现出歌的情感和韵味。为了落实这个教学目标,在学唱歌曲之前,我特意加了一个发声练习,让学生站起来用“wu”跟钢琴唱5・4 3 5 2 |1---。这个发声练了开声以外,加入第一句旋律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唱好开头,更容易唱好此曲。通过磨课,我发现学生在演唱《江南好》时很容易感知演唱这首歌的情绪,但是要准确表达却不是那么容易;还有,在装饰音演唱上也显得有点吃力。所以这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准确唱出《江南好》中的装饰音,并用和谐优美的声音表达出来。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练习唱谱过程中,需要把所有带有装饰音的乐句都单独强调练习,告诉学生在唱波音和倚音时的注意要点。

二、 创设课堂中的教学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也是一个亮点。在演唱《江南好》过程中,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个方面:让学生通过曲谱和歌词想象不同的画面,画面感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能力。例如,第一句引导学生想象小河流水的画面,流水越流越远,所以唱的时候声音越来越小,做一个渐弱处理。再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想象江面上日出的画面,太阳跃出地平面的动态效果。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旋律中,情境交融,美在其中。第二个方面:在学生完整演唱全曲时,我加入了一段前奏。这段前奏是用钢琴伴奏模仿琵琶轮指,有了苏州评弹的感觉,能够更好地营造气氛。第三个方面,加入苏州方言演唱,能够更好地表现歌曲的韵味,也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三、进行互动是课堂活力与教学有效性的彰显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篇5

一、音频修复项目建设成果

云南是世界上文化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近百年来积累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历史音频文献,特别是云南省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厅、广播电视厅、云南艺术学院等部门和单位都集中保存了大量历史音频文献,将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予以妥善、完整地数字化保存,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抢救,也必将对整理、传播文化遗产起到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一)音频修复项目研究为各方人员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2011年,云南艺术学院正式启动珍贵历史音频修复项目,在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整个研究项目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为音乐专业人员、社会历史研究人员、文化历史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工作者及音乐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交流欣赏的平台。首先,项目组已修复并数字化保存珍贵历史音频资料100套。项目组在保留原有介质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音频采集与修复技术,对一些珍贵的、使用胶木制作的戏曲资料和音乐老唱片资料进行修复,累计修复时长为100小时;对一些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磁带音响资料也进行了修复和调整,总时长为100小时以上。经过修复的唱片和磁带资料,从声学角度来讲,频响带宽由一般100hz~3Khz,扩展到70hz~6Khz以上;爆点噪声下降6dB;持续高频噪声下降3dB;背景低频噪声下降8~9dB。从听觉角度来说,所有唱片和磁带的音质明显得到改善,音声清晰度得到较大提升,已基本接近当代人的音响审美感。其次,项目组建立了“云南民族文化珍贵历史音频文献资料库”。项目组在前期修复过程中,不仅整理并筛选出第一批急需抢救的云南民族文化珍贵历史音频资料目录,且根据已修复好的音频资料,初步建立起了一个专门向专业技术人员开放的“云南民族文化珍贵历史音频文献资料库”。该文献资料库主要包括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唱公司为云南歌手录制的一些老唱片,如黄虹录制的老唱片《弥渡山歌》[4]《小河淌水》以及中唱公司录制的民族器乐曲《大寨红花遍地开》等。文献资料库的管理系统对已经过数字化采集和进行过音频信号降噪、修复、输出的各种云南民族文化音乐资料音频文件提供主要信息编目、整理及存储等功能,同时对已存储的数字化音频资料进行综合利用,采用网上试听和下载格式[5],对访问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第三,交流平台的搭建。项目组修复珍贵历史音频资料和建立“云南民族文化珍贵历史音频文献资料库”,除了传承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历史以外,还在于为各行各业人员提供一个可交流与探讨的平台。当代,随着修复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数字化、网络化、云技术等数字音乐技术的发展,已经完全打破传统音乐交流的模式。以往欣赏音乐只能亲临现场或者购买唱片、CD等,想要聆听老版或绝版唱片也有诸多不易,尤其是想要欣赏云南音乐历史上具有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及歌唱家的演唱等更为困难。而现代通过网络链接,各地专业技术人员、音乐教师、学生以及音乐爱好者随时可以登录资料库查找所需音频资料,选择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专业音乐人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开展对音乐的欣赏、研讨、创作、制作等全方位的合作;音乐历史研究者尤其是民族音乐史的研究人员,则更需要这个平台来获取自己所需。可以说,这种为音乐的交流与合作而搭建的平台,不仅有助于将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推而广之,大大促进人们对云南珍贵历史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还将加强不同学校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极大地提高民族音乐交流的范围和水平。

(二)“云南珍贵历史音频文献处理与保护技术标准(草案)”的拟定珍贵历史音频修复,目的在于再现历史,原汁原味地向听众展示以往音乐作品的特点、歌唱家的演唱风格以及不同的民族风情。因此,历史音频修复对于修复后的音频资料有更高的要求,也就是经过修复后的音频和原有音响资料是否一致,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目前国家对于音频修复标准并没有确切规定,业行会也较少涉及,散见于报端及各行会网站的多为一些音响标准、建筑声学标准以及噪声标准等,而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6]及《中国国家标准汇编》等书中也未找到相关规定。因此,在没有可借鉴的局面下,此次研究过程中项目组根据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7]、语言声学[8]、心理声学[9]及音乐声学测试[10]等,初步拟定出“云南珍贵历史音频文献处理与保护技术标准(草案)”。“云南珍贵历史音频文献处理与保护技术标准(草案)”的拟定不同于目前国内一些高校正在进行的类似研究,例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数据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古琴音乐文化的百科全书式的数字文献,它提供的是音乐数字化服务的标准体系;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历史音频修复与数字化保存”项目侧重的是音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发;贵州大学“民族音乐数字化保护与研究中心”则关注的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艺术创作;而云南艺术学院项目组着重研究了“珍贵历史音频文献处理与保护技术标准”。该标准草案对修复后的音响资料在频响带宽、爆点噪声下降、持续高频噪声下降以及背景低频噪声下降等声学评价指标上都有确切的规定。例如在使用频响带宽评价修复后的音频资料时,主要从相对于某一频率或频段的音高是否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在要求的频率范围内、同一音量下,各频点的幅度是否均匀、均衡、饱满,频率响应曲线是否平直,声音的音准是否准确,是否忠实地呈现了音源频率或成分的原来面目等方面来进行。可以说,“云南珍贵历史音频文献处理与保护技术标准(草案)”将结束目前修复技术和修复成果无据可依的现状,也将对规范未来音频修复产品的鉴定和认证起到积极作用。当然,随着修复技术的不断提高,音频文献处理与保护技术标准也将在专家及同行的努力下不断更新。

(三)音频修复项目研究对人才的培养此次研究中,共吸收了5位本科生和两位研究生参与初步的修复工作。这些学生分别来自不同专业,不仅有音乐学院声乐演唱、民族器乐演奏、音乐学(民族音乐和音乐美学方向)的学生,还有影视学院录音工艺及声音制作专业及美术学院艺术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参与。此外,为保障研究的顺利实施,项目组还专门聘请了声学专业教师以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教师作为指导,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帮助项目组草拟“云南珍贵历史音频文献处理与保护技术标准(草案)”。从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可以看出,这样一个“专业学习结合学科交叉、应用技术结合创新实验”的综合研究项目仅依靠自身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是多专业、多学科的通力合作才能保障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目前,项目组的7名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修复技术。此外,项目组除了培养出已具备基本修复技术的学生外,还建设完成了一个具备基本的声学测量分析仪器、专业录音话筒、音频采集卡、监听音响、监听耳机、64路数码调音台、乐器录音的专用话筒、录音机、CD播放机、老式留声机以及高性能的计算机等音频输入和输出设备的现代化音乐音响实验室。实验室的建立,不仅使老旧音响资料得到完整保存,还将形成一个服务云南及全国的珍贵历史音频资料修复与数字化保存产业基地以及专业音频修复人员的培养基地。

二、特色研究项目对加快高校学科建设的意义

“云南民族文化珍贵历史音频资料修复与数字化保存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是云南艺术学院与云南省科技厅合作的一个特色研究项目,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对我院学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特色研究项目有助于加快高校特色学科的发展高等学校办学特色虽然具有多样性,但其最核心的体现还是在学科建设上。从某种意义上看,一所高校如果没有在国内外占据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那么要想在同类高校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则需拥有一批具备较高水平和较大影响力的特色学科,也就是特色学科的生成、凝练与强化,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在高校特色学科建设中,特色项目的研究和建设既是特色学科建设的一种有效措施,又是特色学科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关系辩证统一。即特色学科支撑特色项目,特色项目又推动特色学科的发展,特色学科与特色项目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从云南艺术学院的办学定位来看,学习民间并传承民族艺术文化是其办学特色,音乐与舞蹈学既是云南艺术学院的特色学科又是优先发展的学科,那么树立“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的理念,设计“独树一帜、人无我有”的加快学科发展之路尤为重要。应该说,“云南民族文化珍贵历史音频资料修复与数字化保存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为加快音乐与舞蹈学特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第一,特色研究项目有利于特色学科地位的提升。特色学科与特色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品牌形象的重要标志,二者良好的互动可以集中优势力量,实现共同发展。特色研究项目可以进一步提高特色学科的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增强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以及培养质量。例如特色项目可以吸引一部分不同专业的教师共同参与研究,提高教师的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借此培育一批科研水平高的教师组成学术团队,促进学科整体实力的提高。第二,特色研究项目有助于特色学科产学研结合。当代高等教育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大学的职能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学、科研。随着高校功能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高校更多的被赋予了服务当地经济的职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音频修复项目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音乐与舞蹈学特色学科与音像出版业的产学研结合。以往,云南的音像出版业空守着巨大的音乐资源,却苦于没有技术优势得不到开发,使许多弥足珍贵的音响资料随着年代和时间的侵蚀,濒临消亡,而珍贵历史音频资料修复技术和现代化音乐音响实验室的建立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项目的研究成果将更加开放地走出校门、融入社会,为云南音像出版业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真正形成一个产、学、研一条龙的合理、优化的产业模式。

(二)特色研究项目有助于推动高校跨学科建设除了有助于加快高校特色学科的发展以外,特色研究项目还有助于推动高校跨学科建设。基于心理声学、音乐声学、艺术审美与物理声学相结合的“云南民族文化珍贵历史音频资料修复与数字化保存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属跨学科综合研究,它要求操作者具备深厚的心理学、美学、声学、物理学等知识背景、技术能力及艺术素养,也就是既要有技术、艺术还要有学术。而这样的专业人员,已不再是传统的某一个专业或者某一个学院就能够独立培养,必须是多专业、多学院、多学科的综合培养,才能铸就一个专业的音频修复技术人员。第一,跨学科建设是未来高校发展的必然方向。从目前来讲,综合培养与学科专业建设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而加强交叉学科的建设则是未来高校发展的必然方向。现代大学的职能不仅是要进行知识创新、学科建设以及科学研究,更重要的是要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新成果、新方法来培养人才,再通过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知识创新与学科发展。可以说,这是一个循环的、良性发展过程。诸多优秀高校得奖的科研成果都是跨学科、跨专业群体合作的结果。这说明符合社会需求和高校发展的跨学科、复合型的人才必须通过交叉学科或跨学科来培养。第二,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形式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尚属少见。纵观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办学历史和办学实践,长期都以单学科设置为主要形式,而这种带有明显社会产业分工烙印的单学科设置则是一种典型意义的专才教育。在以往,由于国家、社会的需求较为单一,专才教育亦能符合所需。但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之间相互影响、渗透、联系愈来愈紧密时,社会经济和科技已经形成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而综合学科、交叉学科也随之层出不穷”[11]的局面下,以往的专才培养机制、常年以来的单学科组织结构以及狭窄的专业设置,已造成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与当前社会和市场所需的人才规格格格不入。第三,特色研究项目有助于形成大学科意识,推动高校跨学科发展。艺术是一门范围很广的学科,除了艺术学科门类下各专业可以进行的交叉研究以外,艺术与医学、社会学、法学、军事学、工科、农学等学科门类都可以开展交流与合作。“云南民族文化珍贵历史音频资料修复与数字化保存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就是集声乐演唱、民族器乐演奏、音乐学、录音工艺及声音制作、艺术与信息技术、声学、音乐音响学等多专业人员共同完成。这样合作的结果不仅开阔了所有参与者的视野,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能动性和原创性,还可以增设新的学科和专业,培养新的复合型人才,推动艺术院校跨学科发展。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教学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319-02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不仅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歌唱人才,最主要的是造就高素质、合格的幼儿教师。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怎样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教学能力过硬、专业素养较强的幼儿教育人才,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最终培养目标。而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最核心的课程,它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有的培养目标,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声乐教师应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更科学合理、时效规范。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现状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普通高中,由于招生政策的放宽,考生没有经过专业面试或考试,因此存在学生音乐基础起点不同,个体差异大的特点,在笔者调查的上下两届招收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许多学生没见过钢琴,有的学生会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是不识谱,唱歌跑调的大有人在,音乐基础知识、欣赏、演唱等都处于“零起点”。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唱,但是嗓音条件却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音乐专业院校“一对一”的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应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由于受师资、教学资源等硬件条件制约,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大多采用集体授课,多名学生一起发声,同时训练一首歌,教师一方面要忙于钢琴伴奏,一方面要倾听学生的演唱,这样很难全面地照顾到每一个人,因此就不能完全了解学生在学习状态下的个体差异,也就做不到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人的嗓音生理结构先天不同,久而久之,个别理解能力强、嗓音条件好的学生表现突出、学有所成、自信心得到提高,而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完全掌握正确的发声状态,心理有所怠慢,甚至产生厌学的倾向,同时也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注重每个人的不同发展,减少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出适合每名学生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例如可以采用独唱、合唱、小组表演、重唱等多种方法进行声乐教学。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需要进行改革。

(三)声乐教材现状

这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相关的教学用书也陆续出版,从宏观上看,突出高职特色的音乐教材少之又少,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更是极其匮乏,许多声乐教师仍是借鉴延续本科专业院校或中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材,教师自选歌曲,专业性强,歌曲难度大,缺乏系统性,如:歌曲音域较宽,旋律复杂多变,缺少幼儿歌曲等等,这些问题难免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材要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素质、认知能力、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等一系列因素,要降低歌曲的技巧难度,选择国内外优秀的、艺术性较强、训练价值较大的艺术作品为声乐教材是非常必要的,教材中要多选用一些中外各类题材的优秀幼儿歌曲,同时要不断更新知识内容,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时代特点。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对策

(一)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动力,教学计划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准绳,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就不能保证教学正常有序的进行。因此在每学期初,作为声乐教师要根据培养方案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及计划,这个目标既包括教师本人的学期目标、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做的学期目标,还有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制订的学生阶段性目标。然后按照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沿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通过完成阶段性目标来实现学期目标。同时还要制订一个整体教学计划,每一课的计划要周密,教学环节要突出重点,一环扣一环,教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学生的接受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目标和计划的制订中体现以下原则:一是因材施教原则,即制定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分类进行,因人而异,符合学生实际需要。二是循序渐进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制定。三要突出灵活性原则,即教师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会反复考虑,但是课堂教学中会有很多变化,因此教师要灵活掌握,做到适时调整。四要突出师范性特点,即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声乐演唱方法、声乐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声乐教学能力,特别是幼儿歌曲的音乐教学能力。五是系统性原则,即在目标和计划的制订中不仅要考虑到声乐基础知识、演唱能力等全方面培养,还要在进度上安排合理,不能受课时和学时的影响,按照传统的教材生搬硬套,做到教材精练,触类旁通。

(二)创新声乐课教学方法

根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改革传统的模仿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并进的方法以“大课”、“中课”、“小课”等几种形式交叉进行授课,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大课教学

大课教学中教师向全体班级同学讲授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教学法、儿童合唱、儿童嗓音保护等内容。以合唱教学为例,除传统的齐唱外,可以让学生演唱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优秀儿童合唱作品,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以此来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儿童歌曲《娃哈哈》时,我先给学生看一段热烈欢快的娃哈哈舞蹈,学生们看到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儿童载歌载舞,马上被这种气氛所感染。为了避免单调的教唱,我提议大家可以分成几组,进行混声合唱,请几个同学当指挥,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演唱,体会专业合唱团的创作过程。这种大课教学虽然面对的学生较多,但是依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同时学生在娱乐中得到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2.中课教学

中课即小组教学,全班以小组的形式练习,一名教师教授几个学生,以提高声乐技能为主。通过大课中的理论讲解对声乐技巧进一步详细指导,教学内容以不同形式的组合进行对唱、轮唱、重唱训练。在小组中,学生间起到“镜子”的作用。因为人数少,时间相对多一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评议、取长补短。小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心理素质、舞台经验等有着独特之处。学生通过观摩可发现每个人的不同声音、歌曲的不同声部、不同处理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3.小课教学

所谓的小课就是个别教学,个别课就是“一对一”单独指导,是每个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阶段。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从声音类型、音色特点、音域范围、换声点位置等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案,有针对性地教学。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要使学生的声乐技巧得以完善,这是大课很好的补充。

(三)声乐课程的整合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它包括声乐发声方法、视唱练耳、乐理知识、钢琴弹奏、声乐作品赏析、儿童歌曲等内容。由于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实用性、综合素质能力是她们从事学前教育的法宝。因此,学前专业的声乐课,应当改变“声乐课就是仅仅学习唱歌的课程”的陈旧观念,将一些发声方法、歌曲欣赏、儿童唱歌教学法、嗓音保护的基本内容等学科知识都纳入声乐课中。

教学中,应避免过分强调歌唱的专业性,适当降低技巧上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从声乐、钢琴、视唱、欣赏等课程中提炼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具有较好的视唱、范唱能力,并能正确处理一般的歌曲,而不是在强调声音的位置、音域的宽窄、声音高度上下功夫。同时加强与幼儿教育实际紧密相连,整合成包括声乐技能训练、声乐作品鉴赏与分析、视唱、儿童歌曲演唱等内容的综合课程,使学生对声乐歌曲的演唱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唱歌的意愿。第一年以视唱、声乐、鉴赏学习为主线,后两年主要对儿歌演唱、儿童合唱、自弹自唱进行训练。

在声乐教学中应以学习幼儿歌曲为主线。多学习不同民族、地域、风格各异、不同题材的幼儿歌曲,让学生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为学生以后所从事的音乐教学活动积累更多的音乐素材。幼儿歌曲还要涉及歌曲弹唱,这是一门集演唱、演奏、表演等内容为一身的综合性艺术门类。歌曲弹唱最能体现音乐教学的示范性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牢牢掌握这项技能,为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一首好的幼儿歌曲,不仅能打开幼儿的心扉,启迪智慧,引导他们认识生活,热爱生活,还能影响他们的道德情操,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幼儿园的实际音乐教学工作中,幼儿的嗓音处于童声发育期,声带娇嫩,幼儿教师应懂得幼儿嗓音科学保健及基本的歌唱发声方法,教幼儿学会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让他们掌握简单的技能技巧,用歌声表达思想感情,感受到歌曲中的艺术美,使唱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声乐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交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培养其歌唱的审美意识,还要教会他们选择歌唱的方法、手段、内容的能力;选择幼儿歌曲教材的能力;为歌曲适度的定调、控制唱歌音量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声乐综合课中所涉及的从事幼儿歌唱教学需要的知识能力。

三、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而使声乐课堂学习的知识最终还是用于实践,因此,应加大学生实习或实践的力度,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机会,如: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歌手大赛、声乐比赛等,组织学生排练大合唱、小合唱、重唱、独唱参加校园艺术节、联欢会等。还可以在班级内、系部内定期举办声乐汇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这种形式不仅能发现她们的优缺点,从而使声乐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她们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还要经常与校外实训基地建立长期联系,如:幼儿园、少年宫、艺术馆等从事声乐教学的部门,这样更有利于实践活动贴近现实,促进声乐的学习。

总而言之,作为重点课程的声乐教学,只有根据教学需要,不懈努力,大胆改革,大胆创新,才能循序渐进,不断发展,从而进入较高境界,提高声乐课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篇7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因为工作需要,2009年9月我有幸担任六年(1)班的班主任。这是一个外地民工子女是本学区学生三倍、男生是女生三倍而且流动非常大的特殊群体。五年级的时候,我接任他们的英语教学。他们基础很差,不遵守课堂纪律。原来的班主任因为各种原因无暇顾及他们,情况可想而知了,所以大家都不想接手。而我是因为评职称的需要,只得硬着头皮接了过来。

小学生升入高年级后,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在自我意识的发展方面进入了第二个上升期,而个性的发展则进入了骤变期,因此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也可能在这个时期表现出来。在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取经之余,我结合心理健康C证培训知识解决了学生的许多问题。下面我结合两个案例谈谈我的做法及体会。

【案例一】

我班有个叫王遇秀(化名)的女生,上课从来不发言,下课也不和同学玩,每天进出教室都是低着头,眼神从来不和别人交流;语文书写端正,成绩中上,但是数学和英语成绩不太理想。我在一次与同事的无意交谈中发现。我班的王遇秀与王家寿(化名)原来是亲兄妹,王家寿因为精神问题中途休学一年,复学后怕被别人取笑坚决不愿意留级,但是原来的班级担心平均分而不愿意接纳他,于是以兄妹在同一班级可以互相照顾为由分在了我班。

分析与措施

我多次与数学老师讨论这位学生的情况,我们共同认识到:要想帮助王遇秀同学,就要先改变她的自我错误认知,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替代她消极的心理暗示,重建她的自信心系统。

我们数次找她谈话,起先她并不愿意说出心事,我们就让她晚上来宿舍帮她补习数学,创设条件让她与周围的好朋友沟通。渐渐地我们也知道了她更多的信息:自从妈妈死了以后,她爸爸就自暴自弃,两兄妹都是跟她奶奶长大,加上哥哥精神病经常发作,好多个夜晚她都不堪忍受哥哥的惨叫而躲在被窝瑟瑟发抖……

了解了大致情况后我们还走访了她的奶奶与姑姑,争取她们配合释放孩子的压力。除了学习,生活上我们也尽力给予帮助,为她免了资料、校服等费用。

2010年的3月,学校举行十佳歌手大赛,我从音乐老师那里得知王遇秀的音色很好,就向学校多争取了一个名额让她参加。虽然没有进入十佳,但是我觉得对于从未上过台的她来说已经是莫大的进步了。5月份,学校又有大合唱比赛,王遇秀及另外三位女生作为领唱演绎英语版歌曲《音乐之声》,拿到了学校一等奖的好成绩。

反省与收获

1.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教育与影响,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自卑的学生往往是缺乏关爱,要做好他们的辅导工作,尊重和爱护是最重要的两个必备条件。因为教师的尊重、爱护和真诚对待,会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教师的可亲,从而激发出无尽的潜力。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3.教师只要真诚地用心对待学生,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就能使得他们从自卑走向自信。

【案例二】

郑钦想(化名),男,六年(1)班文娱委员。该同学及另外两位女生此次被推荐参加学校十佳小歌手大赛,他是实力最强最有机会拿奖的一位,可是比赛前准备化妆的时候突然提出说自己不参加了。乍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出口就批评他乱弹琴,但是说完马上就后悔了,因为经过这次心理健康培训,我时常提醒自己处理问题要冷静,要从学生的立场、心理出发。与此同时,我还发现他神情紧张,手脚哆嗦,手心冒汗。

分析与措施

从上述这些现象可以判定,这是一般的心理问题――怯场。于是我马上转换了语气,非常平静和蔼地问:“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不参加吗?”

他说:“我怕自己会失败,怕别人笑话我是男生却和女生一样化妆参加唱歌比赛。”(我听说该生总和女生一起跳皮筋等,经常受到一些同学的非议。)

“不管别人怎么想你怎么说你,你现在要做的最关键的是把这次比赛的歌唱好,你以前每次参加都取得很好的成绩,老师相信你这次也能做好,你是最棒的!”我说。再加上音乐老师的鼓励,他终于点头愿意参赛了。为了他不受刚才情绪的影响,赛前我还让他做深呼吸,松弛精神。结果,他成功了。

反省与收获

1.在心理辅导中,教师应当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倾听者,要鼓励学生倾诉,善于运用提问艺术,引导学生把心里的想法讲出来。

2.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的发展对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作为一名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是必要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出版社)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一名音乐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要传授给学生们音乐知识和技能,掌握音乐技巧,还要在培养音乐感觉、识别以及鉴赏能力的基础上,通过音乐课程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

1在教师引导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的言行是一面镜子,学生的言行举止是否正确,都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或纠正及规范,使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作为学生言行指导的引导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容易被学生模仿。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教师们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同时树立良好的形象,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文明的语言、优美的歌唱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来引导和促进学生,让学生们潜移默化的被感染,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应内修品质、外修言行,从自身做起,提高修养,成为学生们的学习榜样,从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1]。

2钻研教材,挖掘德育因素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着教材进行。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应立足教材,加深对教材的研究,进行合适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爱学习、爱科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远大理想。2.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情感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德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初中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的作品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音乐欣赏是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来陶冶学生的情绪,开阔视野,提高欣赏能力,尤其是对我国民歌以及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2]。2.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还要使学生的能够在音乐教学中体会到人生的多种情感,从而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通过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并选择一首曲子作为班歌,要求学生不仅会唱,还要深入体会歌曲的意境,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在跌倒时能够勇敢的站起来,做生活的强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所有的困境[3]。2.3音乐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音乐可以视为一种精神体操,优美动听的旋律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精神和身体上的疲劳,从而起到愉悦精神的作用,使人们达到良好的休息状态。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耶里斯多德曾经说过,音乐艺术的社会作用在于净化人的感情,让人心旷神怡。王国维也曾经说过,音乐可以让人的精神得到满足,能以乐辅德。音乐教学对于不同性格的人可以进行不同的教育。例如,对于活泼好动的人,可以让其听比较安静、庄重的曲目,纠正其傲慢的性格;对于不好动的人,可以让其听比较轻松活泼的音乐,纠正其保守的性格;对于容易暴躁的人,可以让其听温柔和谐的曲目,纠正其粗鲁的特点;对于过度胆小的人,可以使其听激烈浑厚的曲目,纠正其遇事退缩不前的性格。可以说,音乐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身心健康,还可以促进人养成良好的性格、情绪。这也是教师进行德育教工作的基础条件[4]。

3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欣赏教学主要通过聆听来感受音乐组品,使学生获得全身心的审美感受。音乐是一种艺术,它能够带给人们不同程度的愉悦感受,通过和声、银色、节奏等表演形式的组合下,成为审美体验的载体。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形象的音乐语言进行抽象的感受,从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5]。例如,对《歌唱祖国》这首歌进行音乐鉴赏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这首歌曲的北京、歌词曲调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迹等,引导学生走入歌曲的意境,从而抓住歌曲的三部曲式结构。通过歌曲的欣赏教学,提高学生的祖国荣辱感,促进学生提高自身能力,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4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任何时代教育中的永恒话题,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音乐课外活动丰富多样,是除了课堂外进行德育教学的最好选择。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唱团、舞蹈团等,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敬老送温暖活动,慰问孤寡老人,并向他们展示才艺,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后,还可以收集不同的德育教育歌曲,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和创作竞赛,让学生能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表达内心的美好精神,从而深化德育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开展。

5总结

优秀的人才需要具备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音乐属于一门陶冶情操的艺术,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时,还应该以音乐为基本手段,教师以身作则,不断的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在歌曲教学、歌曲鉴赏以及课外活动方面渗透德育教学,让学生们收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将德育教学渗透给学生,帮助他们养成高尚的情操、优秀的人格以及纯净的心灵,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庄筱嫣.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案尝试[J].北方音乐,2014,(10):154-154.

[2]房筠.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案探索[J].关爱明天,2015,(7):234-234.

[3]陈书清.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A版,2011,(3):107.

[4]张伟.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40):170.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篇9

关键词:音美教学 实施 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德、智、体三育无法替代的教育内容。在我国进入新世纪面对新情况和新挑战以及素质教育深八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进一步确立了美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已进入了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新的形势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新一代高素质新人方面提出了新的,更加迫切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的决定》也进一步强调:“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为了贯彻落实好上述指示精神,切实保证把学校美育工作落到实处,本文就普通教育中如何把美育融入音美课程教学之中的问题进行一点探讨,以促进中小学美育的实施。

音乐课具有一定的“音乐形象”和强烈的感彩,通过音律的表达,借声传情,寓教于乐,能给学生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审美感受,在少年儿童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认为“音乐作为心情的艺术能够打动人们最深刻的主体内心生活。”古希腊柏拉图也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受过这种良好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因此,音乐课的教学应作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课程。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应有强烈的美育意识和较高的音乐素养,注意突出音乐艺术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特性,从中小学学生不同的年龄与知识特点出发。把美育贯穿到各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去。例如,在唱歌课教学中,教师以饱满的激情,指导学生演唱优秀的历史歌曲、革命传统歌曲;演唱反映少年儿童积极乐观的精神和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的歌曲:演唱配合思想道德教育的歌曲以及各地区、各民族的优秀民歌等。通过这类情感丰富,美感强烈的歌曲反复地演唱。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吐字以及感觉、体验及表现声音美的能力,使之获得“音乐的耳朵”,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激励他们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活,从而使之形成坚强、勇敢、活泼的性格,得到个性的健康发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鉴赏那些各种题材、体载、风格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更能收到良好的美育效果。例如:指导学生鉴赏颂歌的庄严肃穆,抒情曲的柔和优美,摇篮曲的温和安静,诙谐曲的幽默风趣,叙事曲的激情、戏剧性等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对各种形式美和内容美的歌曲的感受、鉴赏的能力,而且通过健康、鲜明的”音乐形象”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净化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使他们的精神高尚起来。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篇10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造能力;教学方案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小学课程中的实践性课程之一,有利于老师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培养。老师可以从培养学生倾听音乐开始,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进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

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方式仍然处于较为传统的阶段,老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唱歌,带唱歌,逐句来唱,非常枯燥,很少能真正吸引学生的兴趣。

2.缺乏学生之间的互动和配合

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感受,只通过老师的讲解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但是我国目前的音乐课堂,绝大部分不存在学生之间的互动和配合,教学形式较为传统。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案

1.营造教学环境,激发创造想象

作为老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怎样的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讲,应该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授课。小学生仍然处于天真的时期,故而营造教学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以《摇篮曲》为例,当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歌曲进行想象。在这种静谧的歌曲环境中,学生非常容易受到感染,想象出一幅妈妈哄孩子睡觉的美好场景。这样的方式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对其想象力进行培养,一举两得。

2.组织协作交流、共同创造的机会

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因为小学生天玩,如果每天以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将会使其积极性下降。通过协调交流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进行合作,提升其创造热情。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教学为例,老师让学生自由结组,对这个歌曲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充满激情地完成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3.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多媒体工具的突出优点在于其可以特别形象、直观地将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音乐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培养,以开拓其创造性思维。以《老师,您好》为例,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充满动画画面的课件,配合音乐进行展示。首先,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音乐;其次,这样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进行跟唱,既避免了老师对歌曲进行传统教学,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学生的跟唱是愉悦的、发自内心的,对其创造力也是很好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阻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最大原因就是不能使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十分被动。若是进行改革,要使老师处于主导地位,时常通过合作和学生进行表演,甚至可以创编歌曲或舞蹈,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其创造能力,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所以,老师一定要从小抓起,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培养,使其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贾丽娜.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教师,2011(11):65-67.

[2]周蕊.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之多维因素探究[J].大众文艺,2012(2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