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9 09:48:02

合唱教学论文

合唱教学论文篇1

童声合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小学音乐基础教育中一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至今依然是小学音乐教学经常选用的形式,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童声合唱出现过两次高速发展的阶段,分别是建国初期和之后。近年来,随着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提高,小学音乐课程得到了基本的保障,童声合唱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地教育部门对小学音乐中的合唱教学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合唱比赛为童声合唱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大量的小学生校园合唱团涌现出来。无论是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还是小学生合唱的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育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表现为:

1.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和英美、奥地利、匈牙利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育的水平依然不高,这些国家的小学音乐教育对合唱教学重视较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童声合唱教学理论和实践都极为成熟。反观我国,童声合唱发展较晚,尚未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硬件条件不够发达。受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集中授课的时间较少,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过多,难以保障授课质量。

2.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校级合唱团已经十分普及,大部分童声合唱团的小学生能够掌握多声部合唱甚至无伴奏合唱的技巧。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小学,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小学,音乐课的开设都存在困难,合唱教学更是难以开展。因此,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

3.合唱教学普及率不高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的普及率不高,很多小学开设合唱教学主要是为了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和文艺活动,教学重点更多的向优等生、参赛生倾斜,对日常音乐课课堂教学重视不足,大部分小学生对于童声合同掌握较少。这种行为导致音乐课成为专业课,孩子们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阻碍了大部分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4.优秀童声合唱曲目匮乏

当前,我国适合童声合唱的曲目较少,很多歌曲定位不准,无法在孩子们心中引起共鸣,自然得不到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很多儿童合唱团迫于演出需要,只好对承认歌曲进行改编,这一类曲目感情理解、发音技巧往往对儿童都具有相当的难度,难以形成较好的合唱效果。

5.小学音乐合唱教师资源不足

当前,我国各地小学有很多优秀而敬业的童声合唱教学人才,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童声合唱水平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数量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巨大的需求相比缺口较大,需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参与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来。

三、提高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1.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

更好的开展小学合唱教学,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曲目。要充分考虑并全面衡量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音乐功底情况,确保能够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到课题教学中来。此外,小学高年级、低年级学生年龄不同、音乐基础各异,对合唱教学的审美感受也不同,因此,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要扬长避短,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情感体会,选择最为恰当的合唱曲目。

2.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对于激发小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多样化、多维度的教学手段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是基础训练要体现趣味性,可以尝试在基础训练中穿插游戏,让小学生轻松越快的掌握科学的、规范的发声概念,从而激发他们对合唱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二是练唱方式要体现多样化,让练唱的过程充满乐趣。传统的单一式的学唱方法难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既要进行齐唱,还要进行轮唱、重唱、听唱结合等练唱方式。

3.重视伴奏作用

进行二声视唱的范唱时,两个声部的展示是首先任务,可以让学生形象的理解双生部和声的概念。因此要重视钢琴的伴奏作用,即可以同时弹奏双生部,也可以突出强调一个声部。小学生进行练唱时,如果遇到跟不上某声部的情况,伴奏能够起到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追求声音统一的效果。

4.适当开展合唱比赛

合唱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

美声唱法

融合借鉴

众所周知,民族声乐在理论与技术方面都对美声唱法有所借鉴,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美声唱法的引入,对我国声乐教学理念、演唱技艺、教学科研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民族声乐教学中在演唱技术、理论方面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民族声乐教学中在科研方面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两大方面浅析了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

一、民族声乐教学中在演唱技术与理论方面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

(一)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气息技术的融合与借鉴

在民族声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首先进行深呼吸,然后借助横膈膜保持气息,利用肌肉群之间的对抗给气息以支撑,进而在确保气息持续、匀速、连贯流动。就传统声乐技术而言,其大都采用小气口来断句,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以气唱情”。这种气息技术,有助于表达、诉说情感。近年来,花腔技术在流行歌曲中有所体现。花腔技术归属于美声唱法,是一种很好的演唱技术。气息在演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时,教师应加大对学生气息的训练,使其更好地演唱。气息的使用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歌曲,情感、基调不同,使用的气息技术自然也不同,这就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气息的运用。

(二)对共鸣演唱技术的融合与借鉴

空腔共鸣技术在我国民间唱法中较为常见,其注重局部共鸣。在实际民族教学中,美声唱法中的混合共鸣技艺被广泛运用。混合共鸣技术,即通过调动、调节各种共鸣腔体(口腔、胸腔、口咽腔、头腔),对声音圆润度、音色进行加工,从而实现真假声的转换、运用。例如:在演唱《沁园春・雪》、《中国大舞台》等种类歌曲时,混合共鸣经常被应用,其能够把宏大的气势表现出来。

(三)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咬字技术的融合与借鉴

基于意大利民族语言的西洋美声唱法被应用于民族声乐教学时,经常出现字音不清、声音不畅现象。自从将美声唱法引入到民族声乐教学,咬字技术得到了明显提高,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渐被完善。谈及咬字技术,金铁霖教授表示:在演唱过程中,字的种类主要包括宽、窄、团、尖。其中,发音通道对宽、窄音没有影响,保持在后通道即可,在咬字时做到动作小、巧,就能顺利、完美演唱歌曲。将此通道与我国以往的咬字技巧、风格有机结合,就能促使咬字准确、自然,进而将民族声乐的亲切感表现出来。

(三)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混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

提及美声唱法,首先映入大家脑海的必定是真假声混合唱法。真假声混合唱法作为美声唱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对演唱者综合素养具有很高的要求:结实有力、通畅自如的气息;圆润明亮、宽松丰满的声音等;音质、音量、音域等。较其他唱法而言,美声唱法最大的特点是混声区唱法,也就是说,根据音高比例将真假音混合应用。从共鸣角度来看,真假音混合唱法可将所有共鸣腔调动起来。西洋混声唱法的有机结合主要体现为头声区、中声区、胸声区,将人体机能的科学唱法展现的淋漓尽致。美声唱法真假声混合唱法存在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其将真声、假声完美融合,在声带轻重技能调动的时候不会出现破裂音现象,进而达到演唱声区的高度统一。美声唱法真假声混合唱法对三个声区进行有机结合,产生整体共鸣,促使演唱者声音变得圆润、更富色彩。与此同时,演唱者声音柔和又没,具有强烈的穿透力。这些事民族声乐所欠缺的。在借鉴、融合过程中,不能盲目,须充分考虑作品的风格、难易程度等。此外,须搞清楚真假声音高比例,对其进行科学、合理改编。例如:在演唱过程中,若以假声为主,高音演唱就相对简单,低音演唱有难度,这种唱法往往导致声音、声带缺乏可观的张力,适于演唱较为柔和的歌曲,不适合演唱曲风较为强劲有力的歌曲。在演唱过程中,若以真声为主,且掺入少量假声,这个类型的声音,可将呼吸、气息、共鸣等有机结合,促使演唱者声更加圆润、明亮、富有表现力等。

(四)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声部划分理论的融合与借鉴

经调查研究发现,美声唱法对声部进行了详细划分,其认为每个演唱者的声带在长短、厚度、宽度三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此外,其共鸣腔体、整体演唱素养等亦区别很大。因此,不同演唱者形成的音色、音域等也不同。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主体,为其提供适宜的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民族声乐教学成效。对于民族声乐而言,其在声部划分层面存在着不足之处。美国唱法对声部的划分,对改善、提升演唱者歌唱综合水平、能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其存在着共性、个性。其中,共性指的是演唱者不论唱哪种声部,其都得参与一般声乐技术的学习,比如:气息、发声等。个性指的是,继划分声部之后,教师可以学生的歌唱器官为参考依据,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有对性的对其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深入挖掘、开发学生潜力等原则。声部划分是美声唱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唱法在这个方面较为欠缺。因此,民族声乐教学应加大对其的重视力度。民族声乐教学可以借鉴、融合美声唱法,并不意味着必须进行男女高、中、低音划分,而是汲取其的优点。

(五)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歌唱器官生理构造研究理论的融合与借鉴

一直以来,民族声乐教学都忽略了对各种歌唱器官生理构造的研究。翻阅民族声乐理论,笔者发现其内容涉及气息、咬字技术等,但唯独欠缺了对歌唱器官生理构造的研究。不可否认,这种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文化背景等存在着密切联系。在美声唱法中,其对各个发声器官生理构造、功能、特征等进行了详细论述。除了介绍器官名字,还对其功能、如何协调发声作了充分的解释说明。例如:歌唱发声涉及到的器官有哪些?每个歌唱发声器官是怎样产生作用的?换句话说,歌唱者应明确自身的歌唱器官,并对其科学、合理应用该,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民族声乐在这方面严重匮乏,几乎是空白的。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主要依托思考、想象去进行领会、揣摩以提升歌唱水平、技巧。

二、民族声乐教学中在科研方面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

(一)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研究

纵观声乐理论发展史,我国拥有大量关于声乐研究的著作。其中,元代的《唱论》记述了关于演唱技巧、方法的内容;明代的《曲律》论述了学唱方法、学习声乐步骤、学习内容等。清代的《乐府传声》浅析了演唱过程中的气息、声音运用技巧。这些理论著作,从不同角度对歌唱技术、发声原理等进行了探究。与此同时,我国民族声乐特点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民族声乐他正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在演绎歌曲时,要注意咬字技术、掌握音准、控制情感等。然而,很多著作都是依据经验创作的,不具备科学原理性。

(二)国外美声唱法研究

17世纪,巴西雷总归纳总结了声乐教学的技巧与方法,其关于声乐理论、教学的概述为以后的声乐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世纪,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美声唱法相关研究理论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加强了对教学理论、演唱方法研究的力度。此外,其亦对物理、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德国医生曼德尔在生物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出了隔膜呼吸法。其的研究,在巩固美声唱法发声基础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研究,古典美声发声方法应运而生,进而催生出古典声乐派。此外,由于科技的发展,很多人投入到对共鸣腔体的研究中。很多知名教育者对演唱者的面部表情、口腔位置等进行了探究、分析。这些有创意的研究,对推动声乐教学颇有益处。

(三)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理论研究的借鉴

合唱教学论文篇3

一、合唱课与音乐学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音乐学科主要包括技巧与基础理论两大块,我们都知道,技巧的提高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持,在提高技巧的同时又总结出更科学的理论,两者之间相互刺激,相互协调发展。在教学中,把技巧和理论割裂看待是错误的,合唱课则是联系技巧课与基础理论课的主要桥梁之一。

1、现状关系

社会需要的音乐教育人才逐渐由专业型转向一专多能型,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系统所需要的教育人才所面临的发展形势表明,单一的会唱歌或会跳舞或会弹琴已经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鉴于合唱指挥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合唱指挥与多个学科专业方向及其课程有着密切的关联,然而,现实的教学,是每门课程独立开设,教师问缺乏协作与沟通,当现实要求学生不得不把各科知识放在一起协调使用时,就会一筹莫展,知识不被真正理解,对相互问的关系缺乏认识,技能不能合理使用……,这一现状亟待改变。

2、目标关系

相关学科之间缺乏沟通互动的教学现状急待实质性的改革,我们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一相关学科在整体教学中的作用,合唱课无疑是个很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可回避地将合唱、指挥、声乐、视唱练耳、音乐基础理论、音乐史、作曲、钢琴等各科知识和技能拿来使用,合唱指挥具有“先天性”的领导性和知识全面性,也不可避免地将各门课程知识在这里进行交融和强化,由此可见,将合唱课作为综合性教学实践的平台,具有开展相关实践研究所需的充分的承载功能。我们利用这一平台,提高学生对各科知识技能的掌握和使用能力。

二、如何以合唱课为平台展开综合性教学

在学习音乐时,尤其在初级阶段,往往容易重视技巧而忽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原因是音乐具有表演性,人们的传统意识是只要悟性好,系统的学习演唱或演奏方法,再加上刻苦的训练便可以登台演出,这便造成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中,虽然产生并存在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但是理论水平滞后,影响了他们的发展,以至于不得不申报文化遗产,艰难地维持他们的存在。

在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上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学生在拿到乐谱后直接演唱或演奏,却不清楚作品的结构、和声特点、旋律特点、歌词含义、创作背景以及风格特征等等,即便是能够熟练地演唱或演奏,也是盲目的、不准确的,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在演唱或演奏时忘词忘谱,甚至在出现错误后不能接着表演,学生只是依赖惯性记忆,并没有运用相关的学科知识帮助形成有效的记忆。原因就是在教学中,各相关学科之间缺乏联系沟通,缺乏互动。学生只知盲目表现,却不知有效地、准确地表演背后需要多少相关学科知识的支撑。

1、以合唱课为平台展开综合性教学的组织形式

传统的合唱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很单一,就是指挥直接面对以班级为单位构成的虚拟合唱团进行排练,在这种组织形式中,指挥负担重,在合唱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上很难面面俱到,只能进行单一的排练和讲授基础性的学科知识,而无法展开和深入。

而以合唱课为平台展开综合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中,在指挥和合唱团之间可以介入声乐技术指导、钢琴伴奏指导、作品分析指导(包括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谱面分析)、视唱练耳指导,四者与指挥相互配合,共同指导合唱团完成作品。这样分工更细致,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解决演唱、伴奏方面的技术,有针对性的学习学科理论知识。

2、以合唱课为平台展开综合性教学的方式方法

传统的声乐课主要教授独唱作品,只有在为数不多的并且有一定能力排演歌剧片段的音乐院校中,部分学生才有机会接触到重唱,而声乐艺术不只是独唱,还包括重唱、小组唱等歌唱艺术形式,所以,在以合唱课为平台展开综合性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合唱歌曲简化为重唱或者小组唱,并纳入到声乐教学内容中,这样既为合唱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表演能力。

随着大量的优秀艺术歌曲问世,钢琴伴奏渐渐摆脱了在声乐艺术中的从属地位,这便需要增强歌者与伴奏之间的协作能力,尤其是在合唱艺术中,指挥、伴奏与合唱团之间更需要默契的配合,所以,在以合唱课为平台展开综合性教学中需要有专业的钢琴伴奏教师来指导学生提高与指挥、合唱团的配合能力。当然,在实践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积极参加合唱排练,我们还可以在钢琴教学中介入指挥教学中指挥双钢琴进行模拟排练的训练内容。

作品分析是音乐学习者在表演音乐作品、塑造音乐形象之前必须进行的重要环节。作品分析包括创作背景分析和谱面分析,创作背景联系着对音乐史的学习,谱面分析则联系着对音乐基础理论与作曲理论的学习。现实中的教学情况往往是表演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能够有机的结合,造成学生不能有效地运用理论知识学习音乐作品,甚至不清楚各音乐学科理论的用途,这是要急待解决的教学问题。在以合唱课为平台展开的综合性教学中,需要专业的作品分析教师指导学生从理论的层面认识并掌握作品。当然,我们也可以在音乐史论课程和作曲理论课程中介入各个时期的合唱作品,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学习作品,在学习作品同时学习理论,这样便会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视唱练耳应该贯穿在音乐学习者毕生的学习经历中,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提高视唱练耳能力。目前,多声部视唱练耳逐渐走入高等音乐教育中,单声部视唱练耳逐渐成为视唱练耳教学的基础阶段。那么,在以合唱课为平台展开的综合性教学中,可以使多声部视唱练耳与合唱训练有机的结合,因为合唱曲或片段是天然的优秀的多声部视唱练耳曲目,合唱曲不是死板的为视唱练耳编写的曲目,它里面有内容,有意境,有可以进一步深度挖掘的处理方式,所以,把合唱曲作为多声部视唱练耳训练曲目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以合唱课为平台展开综合性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让它灵活多变,让它有机的、准确地、有效地为以合唱课为平台展开的综合性教学服务,使我们的学生系统的、完整的学习音乐知识。

3、以合唱课为平台展开综合性教学的教材和内容

高等音乐教育的教材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其所具有的兼容性、系统性、完整性逐渐取代传统教材的单一性、片面性、割裂性。以合唱教材为例,其中已不是单纯的曲目,很多合唱教材已经把作品分析和表演方式纳入其中,有的教材中还讲述了合唱音乐的发展历史及每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以合唱课为平台展开综合性教学的教材和内容的编写不是单个音乐学科的教师所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各音乐相关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指导、相互渗透,共同努力促成它的诞生。

4、以合唱课为平台展开综合性教学的成果评价

在以合唱课为平台展开的综合性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合唱团为试点,首先从热爱合唱艺术的学生中选拔,组成合唱团,有专业的教师担任声乐艺术指导、钢琴伴奏,有专业的作曲教师为合唱团创作合唱作品,并为学生讲解创作手法,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参加合唱团的学生在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协作能力上要优于尚未参加合唱团的学生。而且合唱团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也比较多,除了在校学习外,经常参加省内外以及国内外的比赛和演出活动,并承担省、市、学校的演出任务,在此期间,他们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三、以合唱课为平台展开综合性教学的意义

合唱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 高师合唱教学 现状 发展思路

随着我国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以及与之配套的音乐实验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实验、推广,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实践新课标,许多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以培养基础教育教师为主要目标的高师院校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音乐专业的合唱课受到专家、同行的一些思路的影响,对这门课程的发展有了一些思考,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高师合唱课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师范性”缺失

近期笔者对部分高师音乐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高师教学计划中“合唱与指挥”课程的设置、目的及内容,有很大差别,大致呈现两种情况。

1.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一致,缺乏适宜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如中小学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教师的多声部编写能力和创作合唱作品能力的培养;伴奏音型的选择、和声色彩变化的运用、伴奏音响与人声演唱关系的艺术处理;中小学课堂合唱教学的组织、课外活动中合唱艺术团(队)的组织形式及排练表演的管理等都有所缺失。

2.对目标中的“师范性”理解有失偏颇,实际重视程度是模糊的。绝大多数院校的音乐系虽开设了合唱课,但很多院系并没有专职的合唱课教师,或由专职声乐老师兼任,或由理论课老师或器乐老师兼任。授课内容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这样,很多师范院系音乐专业的合唱课往往就是排排曲目,只有少部分院系抓得较扎实,但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1.学生课程观念不强,对课程的认识不足。在现行的合唱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所限,大量进行的是声音的训练及作品的练习,在学生看来就是声乐课的扩大化和重复,单调而枯燥,冲淡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重技能轻理论现象严重,学生对多声部合唱美感的意识不强。合唱教学主要以合唱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为理论依据,其理论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占有一定分量,尤其是师范生的教学,更应注重理论层面的学习和声乐美感的提升。而现行的声乐教学在只练少讲的教学模式下,使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3.学生男女性别差异较大,一个教学班往往女多男少(招生所致),给四声部混声教学带来不利,造成学生在认识混声合唱方面不到位,以致学习兴趣不佳。

(三)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高师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音乐教育重课堂实践轻社会实践,重艺术表现轻教学实践,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师资艺术实践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较弱,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高师合唱教学沿袭音乐专业院校表演专业的合唱教学模式,以训练声音、成人作品、优秀合唱作品为主;2.合唱教师只重视课堂的音乐表现训练,忽视综合艺术实践教学;3.合唱教师重视学生自身合唱能力的培养,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锻炼。

二、适应“新课标”要求,思考合唱教学发展

(一)构建适应合唱教学内容的体系

课程内容的结构与丰富体现如何,直接关系教育目标的实现。高师合唱教学内容应建立一个完整的、循序渐进的体系,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理论性、技能性、实践性和师范性。其具体内容结构为:

1.理论部分:合唱发展史、合唱美学、合唱心理学、合唱教育学。

2.技能技巧部分:合唱与指挥基本常识和基本技巧、中外作品基本训练、合唱创编常识。

3.师范教育部分:中小学课堂合唱组织与教学法及评价、童声合唱训练法。

4.综合实践部分:合唱艺术实践(合唱团组织管理、合唱舞台表演)、合唱教学实践(合唱教学课程见习、合唱课堂教学实习)。

(二)提升高师合唱教师的教学综合素养

新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新型教师,合唱艺术的创新教学呼唤合唱教师的创新素质。合唱教师除了具备普通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应具备现代教育的理念和一定的科学研究意识,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和反思评价的能力。

(三)多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正确的合唱意识,关注和不断提高其组织管理和教学能力。

首先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合唱意识,这是前提。虽然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声乐与理论基础,但要使学生真正建立起正确的合唱意识,还需要教师在长期的实践中给予培养和落实;其次,学生应把枯燥的文化学习内容视为一种能力底蕴的积累,改变狭隘的艺术技能观念。

2.设置环节,尽早体验教师角色。

要使学生从声乐模式概念中走出来,应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等方式,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融入丰富多样、富有情趣的合唱表现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唱艺术的表现、创作、组织和管理。此外,教师还应提供给学生到中小学进行集体课教学和童声合唱团的实践,尽早让学生体验合唱教师的角色。

3.注意音乐的表情性和象征性,给观者以想象的自由。

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将以听觉器官感知到的声音与客体事物相对应,从而实现独特意义的呈示,即象征性。音乐形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需要充分调动审美感受力,用全部身心去体验、想象和联想,在内心唤起一定的情感意象,从而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

总而言之,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高师合唱教学能否乘上教育改革的时代列车,能否跟上基础教育新的步伐,为之输送合格的、适应的、具备创新素质的音乐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合唱教学改革只有着眼于基础教育,目标于实践性,优化教学内容,方能显示出其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赵志扬.对高师合唱课教学的看法[J].中国音乐,1996(2).

[3]冯冶冰.对高师合唱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2004(3).

合唱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中职教育 声乐教学 多样化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194-01

声乐教学是师生的真诚合作、默契配合的双边性活动。由于声音具有时间性的艺术特点,除非进行录音,不然会瞬间即逝。笔者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的内容、不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启发式教学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1 集体课教学

集体课教学作为声乐小课(一对一)的补充形式,也叫做声乐理论大课。集体课教学包括以下诸方面的理论及其实际运用: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和歌唱发声时的机能状态,歌唱中的喉咙打开,歌唱的合理呼吸,歌唱的正确姿势,呼吸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掌握运用歌唱中的共鸣腔,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声区的划分及其不同的特征,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发声器官,从而对歌唱发声过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加强声乐教学法课程也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声乐教法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变声期嗓音训练方法,不同类型的嗓音特点和曲目的选择,歌唱心理状态在教学和演唱中的重要作用等。通过教授声乐理论课,充实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各种发音毛病的能力和分析各种声音特性;此外,通过学习学生能较准确的对自己进行定位,明确自己应该注意和侧重的问题,为以后成为优秀的音乐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个别课的教学

个别课是采取“一对一”的授课方式,一周一节。个别课充分体现了声乐教学的最大特点――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嗓音特点、理解歌唱程度和能力,对其发声进行指导和训练,以确定适合学生的正确歌唱方法,在提高专业技巧、技能的同时,使学生的技能得到最大的挖掘,激发学生的歌唱天赋,能更快的得到个性的和谐发展,展示声乐在音乐的表现力。作为中职的学生来说,为了更好的让他们发展自己的声乐空间,一方面要通过自己正确的范唱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另一方面要把自己对歌唱艺术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因此,在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掌握基本歌唱方法的基础上,个别课在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3 小组课的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把小组课的教学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技能的训练为主的小组课,这种方式一般是集体歌唱、练声,在具体教学中主要是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全面掌握歌唱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学生通过大量接触和浏览声乐曲目等知识,能有效锻炼学生对歌曲的分析及处理能力,提高学习的质量。这种方式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在侧重于以解决共性问题为主的教学中也需要注意个性问题,小组课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的原则,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培养其学习的积极性,以促进其快速提高能力,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一个基本的歌唱能力和歌唱技巧。另外一种小组课主要是以教学实践、排练、观摩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给学生提供展示和互相学习的机会,具体教学的内容可以丰富多样,例如,可以把小合唱、重唱、对唱的内容引到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学生小组间的比较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切磋技艺、共同进步的思想意识,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4 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音乐教育的成长,操作多媒体手艺辅助课堂教学在声乐教学规模中逐渐被普遍地应用推广,多媒体教育手艺的优势是传统音乐教学手段所无法对比的。声乐是布满艺术魅力的声音世界,每一部声乐作品,都能激发人们无数激情的迸发。跟着科学手艺的不竭更新和成长,学生已经不再知足于简单而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而多媒体手艺集图形、动画、声音、词曲等信息功能连系为一体,动感强、容量大、震撼力强,给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以强烈的冲击,能更好地与其他教育手段相链接。多媒体声乐教学也越来越受到教员和学生的喜爱。

运用多媒体辅助声乐教学,一方面需要正视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多媒体课件的建造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需要深切揭示现代教育理论、多媒体课件的建造、以及应用的课堂实践和教学调研结合。

5 音乐理论与声乐教学相结合

声乐(歌唱)是人们用歌声表述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要学好就必须首先掌握歌唱器官的构造和发声的基本原理,掌握歌唱发声的运动规律。音乐理论知识非常广泛,其中呼吸、练声训练对于声乐的提高紧密相连。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歌唱者的发声、音质及歌曲感情的表达,都与呼吸关系密切。在歌唱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气息的运用和呼吸的技能技巧,合理运用气息和呼吸技能技巧,已充分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唐朝《乐府杂录》中就提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呼吸是打好歌唱基础的关键,也是艺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练声训练也是歌唱中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还应培养其练声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将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也应该充分重视其它音乐基础理论,如基本乐理知识,视唱练耳,和声与复调,其中应着重强调视唱练耳对声乐教学的重要作用,其主要包括读谱的能力、音高感及音乐感受、听辨能力节奏感和表现力的培养等内容。视唱练耳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协调和协作能力,对于声乐器乐及其他各门理论课程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好这些基础理论对歌唱水平和技巧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中职院校中,声乐课的教学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教学,从多方面弥补单一授课形式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 杜黎.音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95-98.

[2] 吴莉莉.浅谈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5):161-163.

合唱教学论文篇6

音乐学

音乐学在艺术类专业中属于一个综合性专业。长期以来,它一直是艺术类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本专业学生既懂得吹、拉、弹、唱,又学过有关专业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故而就业领域比较宽泛,如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影视部门和学校等。

【主要课程】:音乐史、音乐学理论、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学、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等。

【就业方向】:可以在中小学校从事音乐方面的教学工作和电台、电视台担任节目的音乐编导,同时还可以从事音乐演唱或创作工作,属于自由职业者。

【开设院校】: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苏州科技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等。

学前教育(音乐方向)

学前教育(音乐方向)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艺术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该专业通过对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声乐、钢琴、舞蹈与编排、美术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学前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外语读写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音乐作品欣赏、和声曲式与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歌曲弹唱、儿童合唱指挥、幼儿园音乐教学法、幼儿舞蹈、幼儿舞蹈创编与技法、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儿童文学、形体训练与幼儿舞蹈创编、美术、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奥尔夫教学法、幼儿园游戏论。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到幼儿园、幼儿师范院校、学前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相关出版部门等部门从事幼儿教育、儿童艺术辅导、社区文化管理及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

【开设院校】:湖北师范学院、常州工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等。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培养能在有关文艺单位和演出团体,如音乐演出团体、戏剧团体、广播影视部门等单位从事音乐创作的专业性音乐人才。

【主要课程】: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音乐史、戏曲史、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分析、现代音乐分析等。

【就业方向】:可以到唱片公司、剧组、电视台等部门从事音乐创作和一些音乐演出团体或公司担任音乐制片人,同时还可以到中小学、艺校等教育机构任音乐教师。

【开设院校】: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

指  挥

指挥专业考试时十分注重对视唱练耳、和弦听辨的考查,同时对考生的演唱和钢琴弹奏水平有一定要求。该专业学制多为五年。我国目前音乐界的指挥人才屈指可数,有时一些高级别的音乐会还不得不邀请国外著名指挥家参与演出。所以高学历、高素质的指挥专业人才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且被赋予了代表中国形象的寓意。随着我国文化生活的丰富和精神文明建设及艺术团体的发展,指挥人才将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本科毕业后,到一个文艺团体谋一份乐团指挥或合唱指挥的差事应当不是件难事。

【主要课程】:指挥、乐队学、合唱学、视唱练耳、和声、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钢琴、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艺术概论、合唱、声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师、中等学校专业教师、青少年宫合唱团专业教师、社区文化馆站文化干部与从事社会艺术教育的师资以及专业团体的合唱指挥等工作。

【开设院校】: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

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专业方向主要培养从事声乐表演、教学工作的专门性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培养,该专业学生将掌握声乐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演能力与技巧,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并在声乐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该专业的艺术实践包括大型声乐作品音乐会的排练与演出。

【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发声技巧训练、歌曲演唱(美声、民族、流行)、合唱、钢琴、形体、舞蹈基本功、歌舞排练(流行歌舞排练、音乐剧剧目排练、组合演唱排练)、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国民族与民间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制作、流行音乐概论、艺术概论、表演、形象设计、录音演唱实践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流行音乐演唱

流行音乐演唱专业培养具备流行音乐演唱及表演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演艺公司等相关部门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流行音乐演唱和表演的基本理论,接受相关技能的系统训练,娴熟运用演唱及表演的专业技巧,并具有较高的流行音乐综合表现能力。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会安排系列音乐会、社会活动比赛、学期专业汇报等作为其艺术实践。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乐理、钢琴、和声、声乐、台词、形体、舞台演唱实践、节奏训练、歌曲写作、录音棚实践、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史、西方流行音乐史、世界音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中国乐器演奏

中国器乐演奏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中国乐器演奏表演、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中国乐器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现能力与技巧,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并在中国乐器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

【主要课程】:主修乐器、副修乐器、重奏、合奏、视唱练耳、作曲技术理论、中外音乐史、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

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管弦乐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现能力,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并在管弦乐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该专业艺术实践包括大型管弦乐作品音乐会的排练与演出。

【主要课程】: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主课、管弦乐合奏、中外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基本乐理、和声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等。

钢琴与键盘乐器演奏

钢琴与键盘乐器演奏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键盘乐器演奏、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键盘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现能力与技巧,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并在键盘乐器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

【主要课程】:钢琴课和键盘教学法、合奏、随行、服务打、剧目、键盘和踏板技巧、演奏会和个人风格的发展。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南京晓庄学院、徐州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同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

流行音乐演奏

流行音乐演奏专业培养具备较强独奏能力及乐队合作能力,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演艺公司等相关部门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流行音乐演奏乐器的基本理论,接受系统的技能训练,具有较高的独奏及乐队演奏能力,并能运用所学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和声、乐队合奏、作品分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音像技术(音响工程)

音像技术(音响工程)专业为游戏、影视、动漫行业培养掌握先进传播技术和熟悉音乐产业运作规则的应用型音乐创编人才和具有经营谋略和音响现代管理知识的,并专门从事配音、配乐、声效设计、编辑、合成等工作的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传媒人才。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电视音乐音响、电视录音、音响技术、录音艺术、彩铃制作、广播录音、摄录编技术、舞台音响调控等课程。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在游戏制作公司、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电影厂计算机特技部门、建筑漫游设计公司、广告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及各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专门从事音效设计、编辑、合成等技术工作。

合唱教学论文篇7

中国做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多个民族共同发展的局面,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世界的文明发展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发展出多样化的声乐艺术种类,中国的传统声乐艺术以丰富的多样性与鲜明的民族特点屹立于世界声乐艺术之林。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五千年的发展中,由于历史社会发展,在各地区、各民族间不断的流传与融合,产生了种类繁多的声乐艺术类别。我国的声乐艺术发展,是在文字的基础上加以声韵与语调的变化发展而来,所以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风格与演唱技术以“吟唱”为主,注重的是曲词,但是无论是传统的民间歌曲、庙会神社的宗教歌舞,还是区域性的戏曲、说唱艺术等,多半是以口传心授的口头传唱的方式流传开来,直到20世纪初才把流传于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声乐艺术系统的认识与研究。期间又因为列强的侵略与社会的动荡,直到新中国的诞生,才逐步使得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获得了新生,使我国的民族声乐理论上形成更科学的系统体系,借鉴与融合国际的教学法,形成更适合我国的声乐教学法。

中国传统歌唱中对歌唱技术、发声原理的论述,侧重于经验的总结,强调于语音发声技巧、声乐技术和情感表达方法的方面,对字与腔、调与情的研究。由于其时中国外科医学的局限,缺乏对发音器官的全面了解,对嗓音发声原理、歌唱共鸣原理及共鸣器官了解的欠缺,在教学法上很长时间都是口传心授、耳提面命。我国的民族唱法是在“吟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吟唱”首先是“吟”,是比平时说话更深的表达,注重的是字与情的演绎,吐字清楚,包含情绪;在“吟”的基础上加以声调的变化,韵律的升华,更好的表达其中的感情是为“唱”,这时相配合的呼吸方法是要气息下沉,以小腹收缩来控制。这种悠长的声调技术,使的唱腔澈满、吐字清晰、声音圆润流畅。而我国传统声乐中的呼吸运用法侧重于从经验中感受效果,未形成系统的呼吸理论方面的研究;而美声唱法中对呼吸的运用,借鉴解剖学的应用,更早的形成系统、科学的训练,在理论上更全面,更具科学性。在我国声乐教学当中,一直寻求在保留民族唱法的技术风格,借鉴美声唱法的呼吸方法和训练体系,能在歌唱呼吸运用方面能够融合我国民族声乐发音技法与特点,又能在歌唱科学方面更符合的更适宜教导学生的综合方法。

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不断改革、探索,与世界前沿音乐教育逐渐接轨,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也在逐渐提升,教学体系也在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但在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更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具创造性的在消化老师的教导同时,把理论完美与实践相结合,能够产生更多的新观点、新思维,这对声乐教学方法,对于高校声乐老师本身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1、声乐教师应拥有和声乐艺术相关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声乐是集曲调、文字、演唱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应对于声乐的历史、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对文学方面有足够的功底,深入掌握演唱技法,再对教育学有透彻的了解,才能在教授学生方面更得心应手。

2、具有正确的声乐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歌唱艺术技能。只有老师搞懂正确的唱法,才能正确的传授给学生,古文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老师具备了正确的声乐观念,才能引导学生走在正确、健康的学习道路上。

3、具有判断歌唱声音细微的差别的能力。声乐教师必须能凭借自己的经验与敏锐的听觉,能对学生的发音和演唱时的音调、节奏、呼吸等情况,准确地判断出不足之处,并及时的对学生做出调整。

4、声乐教学要遵循教学特点和声乐教学规律。我国古代的孔子就曾提出过“因材施教”,这在现代的教学中仍然适用,在教与授的同时,对每个学生都深入了解,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不同的歌唱生理条件的学生,不同的声乐基础的学生,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声乐教学中更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声乐演唱做为人类社会活动中一部分,更注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表现自我,实现自我,锻炼自己,发现不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歌唱表演技能和自身整体素质。

合唱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声乐艺术 土洋之争 影响

在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对比鲜明、特点和风格不一的两种唱法即“土唱法”和“洋唱法”。其中带有我国民族艺术审美特色的歌唱方法则俗称为“土唱法”,富有感情淳朴、韵味各异的演唱特色。而“洋唱法”指的是富有西方音乐演唱特色的美声唱法。20世纪30、40年代一些学者尝试把美声唱法与中国歌唱艺术结合起来,至此,“土洋唱法”认识上存在了很大的分歧,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新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为了解决分歧、统一认识,关于“土、洋”唱法的论辩以《人民音乐》为主要阵地就此拉开。

一、《唱法问题讨论》笔录 汤雪耕 1950年第4期

讨论为笔谈形式,记录了1949年中国音协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合办的“音乐问题通讯部”发动了一次“唱法问题讨论”的主要内容、观点。讨论内容主要围绕关于中国新唱法、中国民间唱法、西方歌唱艺术、发声方法等五个方面展开讨论。从文章中了解到,关于建立中国新唱法这一问题,众多专家学者表示赞同,但在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主次地位上、“土洋唱法”的歌唱、发声方法及教学方法的优劣等问题仍存在一些分歧,但是讨论者各抒己见,积极探讨寻求解决对策,意见客观、公正。说明此次关于“土洋唱法”第一次大讨论为以后有关“声乐艺术问题”探讨的进一步深入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二、《从工作中谈声乐问题》 喻宜萱 1950年4期

著名声乐演唱家、教育家喻宜萱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各地的曲艺,唱得好的,在发声方法上与其他国家唱得好的发声方法没有冲突;单就发声来讲,唱得好的就是最自然的,也就是最科学的;完美的发声方法都是沿着自然的法则得来的。科学不是感情作用,更非空中楼阁,自然法则本来就存在自然界,只待人去分析现象,这就是科学。科学的运用不必去强分国界。发声方法在歌唱的范畴内,只是一种基本工具,不宜于在这上面发生什么争执。”①这篇文章深入研究探讨了发声方法的辩证关系,科学地揭示了演唱方式的本质,对当时声乐界就发声方法观念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反思和认识。

三、《继承与发扬民族声乐艺术传统》 舒模 1957年第3期

1956 年,文艺界积极贯彻“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这一思想任务。而这篇文章主要迎合这一思想,主要就民族传统唱法和西洋唱法的结合及发展展开讨论。明确了学习欧洲声乐,不是代替或消灭民族声乐,而是为了吸收它来丰富、发展和建设我们民族的声乐艺术。通过加强对民族传统的学习,创造出能为广大工农兵所喜闻乐见的歌唱方式。另外,舒模的文章对建国以来“土洋唱法”讨论中关于一直认为西洋唱法是最科学的观点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就一个民族的艺术作品来说是存在高与低、美与不美之分的,而对于同一种艺术在不同民族间,由于传统艺术爱好、欣赏趣味的不同,难以用一种标准来衡量孰高孰低。”②舒模的观点显示出人们对“土洋唱法”认识提高到一种新的认知水平,对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民族传统声乐的教学方法》 肖晴 1957年第3期

文章主要回顾与总结民族声乐发展中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及教学方法的侧重点的变化等问题,指出丰富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这个根本问题的方法是要深入地学习、整理、研究以及总结我们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丰富经验,使它成为更科学化、系统化的民族声乐理论。这项工作的有力展开离不开拥有先进科学声乐理论和精通欧洲传统声乐艺术的专家、学者们。并且在整理两种教学方法时,要掌握他们共同性和特殊性,文章充分体现出民族声乐艺术认识上的进步与提高。

五、《几年来音乐学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喻宜萱 1957年第3、4期

声乐教育家喻宜萱在两期文章中归纳总结了“土”、“洋”两种唱法的分歧给声乐教学工作者带来的诸多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文章深入地从基础训练、教学原则两大方面入手,促进演唱事业的进步,并提到中国声乐艺术在苏联和各兄弟国家声乐专家的帮助下,积累、整理了丰富的声乐教学经验,促进了中国声乐的进步。表明声乐界不仅对歌唱者的技术训练、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上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西声乐演唱方法的借鉴和融合。

六、《全国声乐教学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刘芝明1957年第3期

报告主要进行了历史任务、声乐教学、教师的提高和教研室的活动等几方面的总结,在许多方针性、原则性的问题达成共识。文章提出了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的任务:促进西洋唱法“民族化”的进程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本土民族传统唱法。在声乐教学方面,提出分别以民族传统唱法和欧洲传统唱法培养音乐人才。此外,报告提出了多种途径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并对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演唱中的科学方法、民族传统的认识更加清晰、深入。表明声乐界已意识到我国传统声乐唱法的重要性及其地位,还完善和提高了两种唱法的教学和实际演唱中的一些实质性问题。

七、《谈谈民族演唱艺术的发展与提高》李焕之 1963年第3期

李焕之在此文章中首先提出了关于民族声乐演唱能力的提高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值得声乐界深思和重视。他指出民族学派是民族唱法与西洋唱法的民族化和群众化,其最根本的东西是革命精神和群众风格。着重指出许多演唱者在民族唱法和西洋唱法的学习上存在很大的矛盾,甚至出现了两种唱法“你追我赶”的局面。这些现象显现出了声乐艺术继承传统与推陈出新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另外,文章重点提出在民族唱法领域里应该向知名的演唱家探讨、交流,总结宝贵经验;要掌握更加科学的发声方法,同时要求表演者在表演上要有独到的见解与创造,在演唱我国民族的传统曲目时,绝不是西洋唱法的模仿与因袭,而是敢于发挥创造力。文章强调了要普遍地深人地向民间的传统学习,提倡艺术创造要百花齐放,成为了新音乐文化促进性的因素。

八、《欧洲唱法的民族化问题》 舒模 1964 年第4期

这篇文章中论述道:“欧洲传统声乐艺术,它是在欧洲人民的生活基础上,通过本民族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这与欧洲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欣艺术爱好以及审美观等等是相适应的。但它与我们广大工农兵群众的艺术欣赏趣味、爱好和审美观等有着很大的距离。因此,这种艺术形式要来为广大工农兵服务,要与我们民族生活相结合,与民族传统声乐艺术相结合。”③文章明确指出学习欧洲声乐的目的,不是代替或消灭本民族的声乐,而是丰富发展和完善我们的声乐艺术。在吸收方面,要立足本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这一时期,在如何对待民族声乐唱法的认识上,不再是强调学习西洋唱法,而是树立“以我为主”的思想,创造出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民族唱法与西洋唱法正确“结合”的演唱方式,反映了声乐艺术的认识上迈进了新步伐。

九、结语

这一论争持续到1966年,才基本宣告结束。“土洋之争”的风雨历程深刻地反映了中西文化从碰撞到交流、融合的过程,这种认识的变化体现着中国声乐艺术坚定不移的走民族化和多元化的道路。这一过程是虽然漫长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声乐演唱事业、声乐教学质量和对民间声乐的学习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争论的意义不仅仅局限在声乐演唱领域,更广及到整个音乐、文化艺术领域中对于中西问题的认识。如今的中国声乐艺术正向“民美”、“民通”、“戏歌”结合等多元方向发展,当然离不开“土洋之争”为中国声乐艺术奠定的基础及科学性的指引方向。它不仅是中西声乐交融的历史“火花”,更是引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领军者”。

注释:

①喻宜萱:《从工作中谈声乐问题》,《人民音乐》,1950年第4期。

②舒模:《继承与发扬民族声乐艺术传统》,《人民音乐》,1957年第3期。

③舒模:《欧洲唱法的民族化问题》,《人民音乐》,1964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喻宜萱.从工作中谈声乐问题[J].人民音乐,1950,(04).

[2]舒模.继承与发扬民族声乐艺术传统[J].人民音乐,1957,(03).

合唱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中学合唱教学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94-01

合唱,合唱(hé chàng)chorus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中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内容,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力和高尚情操都有重大的不可估量的意义。音乐课的合唱教学是一种集体的声乐教学形式。它强调的是共性,与独唱不一样,学生在演唱多声部合唱时,既要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声部演唱,还要与其他声部协调,对培养学生的音色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能力有更重要的作用。

1.高中合唱教学的问题

高中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合唱教学能够很好的观测这一核心,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以最直接的方式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去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近年来,学校越来越重视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各种大型庆祝活动,合唱往往是必选节目之一,这也大大促使合唱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及追捧。然而,在这繁荣景象之下,合唱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它的发展和提高。

1.1 学生兴趣不高,缺乏自身的内在驱动力。当今的高中学生,多是家庭中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娇宠下,他们大多养成了较强烈的自我中心感,缺乏群体意识与合作意识,青春期的孩子具有极强的表现欲,觉得合唱就是大家唱而且受拘束,完全无法突显个人特色,因此,对合唱的兴趣不大。此外,多年的教学实践让笔者发现,在高中阶段受教育体制决定,学习任务随之加重,很多学生认为学业紧张,参加合唱活动是浪费时间会影响自己的毕业和升学,而且很多家长认为唱歌是"不务正业",特别是合唱,不划算。这使得合唱教学缺乏自身的内在驱动力。

1.2 合唱等于齐唱,合唱概念不清。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和分析,76.1%人认为合唱就是唱响、唱齐的事情。学生对于第一声部、第二声部认识不清,常常出现一、二声部互相喊唱的现象,或者对曲调先入为主,怕唱第二声部,产生二声部的"恐惧感"。当然,也有很多同学在两个声部合唱时,会捂住耳朵,大声演唱自己的声部,以免受到另外声部的影响。

1.3 学生唱歌水平、音乐素质不高。据有关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中有95%的学生不识简谱,更谈不上认识五线谱。有20%的学生不看歌谱仅能背唱1~5首歌曲,31%的学生能背唱5~10首,17%的学生能背唱10~15首,9%的学生能背唱15~20首,8%的学生能背唱20~25首,有的学生能背唱25首以上。由此可见 ,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差,歌唱基础薄弱。再好的外部条件,也需要学生的声音和激情演绎,而实际中有的学生基本音乐素养差,如音高不准,甚至跑调;也有学生激情有余而耐力不足,一遇到困难或者长期训练便打退退堂鼓。

1.4 合唱教学受束与教师个人水平,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合唱教学从歌曲挑选、案头策划、人员选择和编排、声音练习到精心排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和正确的指导。并且,合唱教学本身还具有现场教授的需要,虽然合唱资料很多,但难以在现有的具体教学中找到真正有效而系统的解决方案,更多还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开展教学。

2.高中合唱教学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有关高中合唱教学的反思,笔者提出以下几种解决办法和认识。

2.1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合唱感兴趣,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大量欣赏国内外优秀的合唱作品,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激发学生为之努力的动力,将"要我唱"变为"我要唱"。老师要再这方面多做文章。

2.2 加强视唱能力的训练,采用先难后易的教学。视唱就是视谱即唱,就像乐器的视奏一样,不仅是音乐入门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其他音乐门类必备的先决条件。学习视唱还可以培养辨音能力,加强音准和节奏感,丰富音乐语言,扩大音乐视野,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这对合唱的排练是非常有好处的。

另外,教师在教唱时候先把第一声部放在一旁,把二声部先拿出来让学生模唱或做发声练习,待学生对第二声部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教第一声部,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首歌曲。这是以"先难后易"为原则,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唱好二声部合唱。

2.3 从呼吸、发声、音准、合唱等全方面训练,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说到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许多声乐大师在教授声乐时会常说到"歌唱艺术是气息的艺术","掌握了气息就掌握了歌唱的方法","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和源泉",等等。谁气息掌握的好,气息技巧高,谁的歌唱技巧就高,谁就永保艺术青春。发声训练枯燥且复杂,发出的声音形象看不见、摸不着,很多时候只能靠一种感觉和意识,所以发声训练主要依靠老师的正确指导。合唱与独唱不同,它表现的是一个集体的声音。不论它有多少团员,他们的演唱表现一个共同的艺术形象,因此,从合唱这一特征出发,无论对他的音色、力度、速度还是表现,都提出了特殊要求,那就是"统一"。在合唱教学时采用轻唱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轻唱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声音的质量。逐步从呼吸、发音、音准、合唱等来针对性训练学生,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2.4 提高教师素质,主动整理、积累教学经验以形成系统的合唱教学方案。合唱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师素质,主动整理、积累教学经验以便系统教学。教师注意自己平时的技能训练和培训,让学生有个满意的老师,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总之,要利用多种有效途径有针对性地实施,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合唱教学,合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内容,合唱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力和高尚情操都有重大的不可估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音乐听觉训练》,蒋维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

[2] 《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3] 《合唱学新编》,马革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5

合唱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初中音乐 合唱 教学

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来说,合唱中声音的统一、声部的和谐、气息的控制与学生个体差异的冲突带来了困难,而对于学生来说,平常的独唱与声音的和谐统一也构成了困难。下面谈谈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合唱教学课堂。

一、注重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实现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就要先从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开始,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合唱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多聆听合唱曲目,从优秀的合唱作品中,提高他们对合唱练习的兴趣。此外,还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听觉体验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

(一)利用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合唱兴趣

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合唱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欣赏课中专门为学生设置一个合唱欣赏曲目的环节,挑选出一些优秀的合唱曲目供学生欣赏。例如:从网站上下载经典曲目、青少年合唱比赛获奖作品、流行音乐合唱等等,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合唱兴趣。

(二)利用唱歌课中穿插欣赏曲目培养学生合唱兴趣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唱歌虽然是受学生欢迎的一件事,但是如果从头唱到尾也会让学生感觉到疲惫,这时穿插欣赏曲目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如:教师可以穿插相同曲目的合唱、独唱方式给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体会合唱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合唱热情。例如:在教唱歌曲时,教师可以课前搜集合唱版的音频,当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节奏之后,便让学生欣赏合唱曲,学生便能够较好地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学习兴趣也就得到提高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综合实践课中听赏、音乐课堂外的听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

二、注重歌唱教学,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合唱兴趣之后,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从歌唱教学抓起,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在音乐课堂训练中教给学生合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唱技能。

(一)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合唱理论学习

扎实的合唱理论基础是促进学生合唱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理论和关于合唱的基本理论与要求。只有理解了合唱的这两方面知识,学生才能在之后的合唱学习中不断体会和领悟,才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和掌握合唱知识和技能。

(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方法,包括正确的发声方法等等。在每一堂音乐课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在讲解基本的发声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入简单的发声练习让学生消化这些理论知识,再结合教师的示范,促进学生体会发声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平躺时呼吸练习、轻声说话呼吸练习、抽泣练习、深呼吸练习等等,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够发出优美音质、良好音准和清晰的吐字。另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小腹发声练习,改变原来靠脖子发声练习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合唱,体会合唱艺术的魅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合唱,在合唱中唱出感情,进而体会合唱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处理歌曲的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唱出有感情的歌曲。歌需要用心来唱,否则唱出的歌曲没有感情。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情感,饱含深情地歌唱,并结合课堂里的歌唱技巧,掌握好音色、力度等要素,有效地展现作品的风格,让学生体会合唱的艺术魅力。

三、注重基础训练,形成良好音乐素养

初中合唱教学中要注重合唱基础训练,尊重学生合唱水平的差异性,把握好训练的强度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基础训练,不仅包括识谱训练、节奏训练、音准训练、多声部训练等等,教师还要为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乐理知识。如:指挥和合唱的知识、合唱作品的分析等,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课堂合唱教学水平。

(一)加强学生的识谱训练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很多教师放弃了课堂教学中的识谱训练,这实际上将导致学生不能正确体会音乐中的审美情感,对于合唱教学中的各声部音准概念也很难掌握,最终破坏了合唱的审美体验。因此,在实际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识谱训练,让学生掌握歌谱带来的音乐情感的变化,有效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教师可以运用学唱歌曲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谱,教师唱谱学生唱词等方式促进学生大概掌握歌曲旋律之后,再来引导学生视唱歌谱的训练。教学难度被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提高了。学生依靠歌谱旋律掌握了合唱的音准,再加上音乐记号、装饰音、表情术语等,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合唱歌曲的艺术内涵,进而提高合唱水平。

(二)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合唱特别注重节奏,如果出现节奏不统一就很难实现多声部的音调和谐。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进行专门的节奏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单一的节奏训练开始,逐渐加大难度,如附点音符、切分节奏、休止符等。将这些训练过的节奏进行改编,还可以将单一声部节奏改为两声部节奏练习等等,通过这样反复进行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节奏训练水平,也强化了学生的声部意识。

(三)加强学生的音准训练

在初中课堂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音准训练,要训练和检验学生是否能够有效辨别音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视唱练耳的训练。为了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教师还可以将活动设置游戏化一点。如:音阶练唱中利用手势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辨别出大二度音程、小二度音程、全音、半音等的区别,让学生更好地结合手势控制音准。当学生对以上音准都能够有效掌握之后,教师还可以融入三度音程、四度音程等,让学生的听辨能力有效提高。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干扰性的聆听来强化学生的多声部听音练习。如:教师用钢琴为学生弹唱另一个声部的歌曲,看看是否能够干扰学生这一声部的练习等。

(四)加强学生的多声部练习训练

在合唱环节中难免会遇到多声部的歌唱,引导学生掌握多声部的歌唱方法,加强多声部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表现出更好的歌唱效果。在初中音乐合唱中进行多声部的歌唱训练,教师可以放在呼吸、声音训练之后,建议用简单的二声部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当学生有较高的歌唱水平后再进行更多声部的训练,如三声部、四声部等。在多声部训练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指挥方式要尽快让学生熟悉,学生要领会教师的指挥意图。在多声部训练中,教师开始要选择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训练。如:运用卡农式的合唱训练,选择各声部旋律变化较小,节奏基本相同的二声部,让学生逐渐适应多声部的合唱。

构建高效的初中音乐合唱教学课堂,教师要从合唱欣赏教学开始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并结合歌唱教学和基础训练,从识谱、节奏、音准和多声部四个环节入手,积极做好四个环节之间彼此链接,使之能够达到协调统一,让学生掌握合唱的基础知识及技巧,并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合唱能力,让和谐优美的声音在音乐课堂中传扬。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课堂合唱教学梯度渐进式研究”研究论文,项目编号:体卫艺专项T-c/2013/004。

参考文献:

[1]张小云.如何有效实施课堂合唱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11,(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