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设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6:34:17

视觉设计论文

视觉设计论文范文篇1

设计传达就是将信息展示给人看的设计手段,是一种以受众接受为目标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理念来自于十九世纪中期的欧美印刷美术世纪,通常被认为是平面设计在时展中的繁衍,通过视觉这一角度来取悦受众,具有强烈的目标性。视觉传达设计与平面设计之间虽然不完全一样,但也不是处于彼此对立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视觉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要求我们采用更加高水准的制作手法以更加精良的展示手段去传达我们想要传达的思想理念。平面设计就是指在二维空间中进行传递信息的一种设计方式,是被人们广泛知晓的一个设计词汇,相比较知名度而言,视觉传达设计稍显落后,但是视觉传达设计这个词汇更加具有直观性,表达上也更加直白。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于,二者都是以人为信息接受者,通过平面设计元素来对人进行信息传达的方式。

二、视觉语言的传达与表现

现论对视觉感受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我们做平面设计的时候,最基本的想法是从平面设计最基本的视觉语言出发,并将视觉语言作为其中一种标准进行视觉传递,最后与人产生共鸣的设计思路,而视觉传达设计则是以视觉语言为最主要的载体,与听觉语言、嗅觉语言等相比,视觉语言可以包含更加丰富的内容,是情感的融合,是智慧的传递,是灵感的迸发,是思想的碰撞。视觉传达设计是将视觉语言作为最主要的载体,从而更好地传达设计者的想法,与人达成共鸣。因此,视觉语言的研究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最有效的一种表达途径。

三、图形美感的传达和表现

图形这种被誉为“世界语”的事物,是一种可以跨越民族、跨越地域、跨越文化、跨越国界的表达方式,因为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地域特点、什么文化程度、什么国家的人都可以看明白图形,这是图形的独特魅力,也是文字所不能够相抗衡的,图形相比较文字而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富有生命力,更加具有广泛性,更加具有感染力,能更好地传达我们想要的东西。虽然图形中点线面的组合只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最为基础的组成元素,但确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最重要的构成。设计者通过自己的想法和灵感对图形文化的组合从而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因此,图形的美感可以说直接决定了设计的成败,图形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组分。

四、色彩美感的传达和表现

在视觉传达表现中,色彩是除图形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组成成分,色彩是一种可以引起人们关注的视觉传达要素。正如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显示,“颜色直觉对人类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色彩在我们视觉审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比例,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情绪。”由此可见,色彩传达的效果甚至超过了语言文字在视觉传达中的重要地位。色彩的搭配、应用可以分为很多种,对比色可以引起强烈的视觉冲击;相近色可以使人感受到愉悦,暖色使人温暖等,这都是色彩的魅力所在。试想,如果我们在远处看一个东西,在视线模糊的情况下,我们看不清文字,甚至看不清图形,我们唯一所能接收到的信号,就是色彩。比如,我们在商场选购东西的时候,那些包装颜色鲜亮的东西,总是引人注目,往往销售的比较快。视觉上的审美效果、结构上的象征作用、情感表现力是色彩美感所能表达的三个方面,这三方面虽然不直接构成色彩美感,但是却都是色彩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间接地表达色彩的魅力,从而展现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

视觉设计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视觉中心设计要素欣赏实用

人们通常追随轮廓的视线运动,知觉到可见物象的具体形象,视线接着便会聚集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没有特意设置聚焦点的形象,如一个圆形,视线就聚集在圆形的中心点。虽然这样的点没有被表明出来,其实就是视觉中心,但它是消极的中心。圆形中的任何位置出现一个标明的点,由于它同周围空间的相异性质,就成为一个聚集视线的点,这个点就成为积极的视觉中心。消极的中心,或形式极其简单的中心,都只能使视线作出十分短暂的聚集和停留,从而缺乏视觉欣赏的价值。提供视觉欣赏的对象,如一件绘画或雕塑艺术品,必须在形象中经营一个占压倒优势的具有一定趣味的中心,表明要人们看的是什么,从而引导人们用眼睛在这样的中心部分进行深入的探求和发掘,这一过程是艺术欣赏的重要方面。实用与欣赏价值兼具的现代工业产品,其中家用电器对于视觉中心的处理就是设计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它除了显示物质功用以外,在一些特定含义下还要在形象中具备供人们视觉欣赏的功用,从而获得趣味享受的视觉中心,确切地说,这样的视觉中心就成了趣味中心。视觉中心可以是整体中各种具有独立意义的部分或是相互间的组合,如表面、立体、表面的线和点,或者光影、色彩和肌理。

假若没有这样的视觉中心的存在,产品形象就必然会呈现单调,或杂乱的状况,因此,视觉中心是构成产品形象诸部的主从、先后秩序的主导要素。对于供反复观赏的耐用消费品,遵循这样的秩序、实现巡弋,就会避免一览无余,或者眼花缭乱的面目从而走向“耐看”“耐人寻味”的境界。

形成视觉中心的要素是功能价值地位、表面位置、大小、对比和密度。

同内部功能结构相关联的产品外表部分、紧密地体现着功能作用在整体产品使用功能系统中的价值地位,它往往是影响这一部分能否成为视觉中心的最有力的因素。由于欣赏价值同实用价值错杂在一起的交融性质,又往往是影响这一部分能否成为视觉中心必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在级次上却不一定是对应的,设计师拥有一定的任意选择的主动权。如收音机的基本功能是接收节目和还原放声,接收广播节目需要通过眼睛观察信号频率刻度来搜寻电台,由于功能和欣赏都需用视觉的一致性,于是频率度盘最有可能作为视觉中心的选择对象。将度盘予以强调突出的设计,其效果一般优于其他方式。

由若干个单元功能组合的产品情况就比较复杂,如有些收录机产品,它无论是采用暴露式或是暗示式放声的扬声器或是扬声板的造型密度都比较小,一般都不会成为视觉中心。在接收广播节目与磁带录放活动的功能之间,必须选定一主一从的关系。早期的盒式收录机一般仍选择手印频率度盘为视觉中心,目前的收录机则一般将磁带舱作为视觉中心加以强调。而对度盘则从形与色等方面予以压缩和淡化的处理。这就是设计师根据控件功能价值地位来决定的。

视觉中心处理在表面的位置无疑是前脸,因为前脸表面比较接近表面产品的本质。一般需要解决在前脸表面的平面位置。中心区域和放射线的交叉部位对于形成视觉中心最为有利。在前脸轮廓对视线的约束作用下,视线向中心聚焦是自然惯事,在各部位同时存在若干作用力同时相等的目标时,位于中心区域的目标就具有显著的优势。收录机的磁带舱位于中心区域比位于左上方同度盘并列的构思更容易吸引视线。放射线如十字交叉线,可以看作是四个箭头的聚焦,交叉点正是各箭头从不同方向共同诱导视线会集于一点优越部位。收录机磁带舱在位于中心区域之际,往往通过度盘等相邻部件的形状造成放射性的斜线,用来加强视觉中心的位置优势。

视觉中心必须大小适度,在整体中的比例不宜过大,否则将容易融进背景部分,因而没有足够的聚集性,一般情况下,即使十分精致的标牌由于太小,容量不足也不能唤起充分的视觉注意力,当然,这还要看烘托关系。

对比是视觉中心存在的基本条件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各种要素的对比。是视觉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各种造型要素,如形状、大小明暗、色彩、凹凸、虚实和各种材质肌理的对比,一般都为若干要素的同时对比。现代工业产品设计十分重视肌理的对比,通过生产技术的进步,努力扩大诸如从高光到无光、从镜面到粗细纹理之间的各种肌理类别的层次,强化对比肌理的表现力,可以对视觉中心的形成发挥积极的作用。

造型密度是在一定空间所包含的各种线条、色彩、肌理等造型要素构成的差别数量。视觉中心需要比较高的密度,也就是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在现代工业产品的简洁的造型设计指导原则中,尤其不容忽视。人们的视觉既有简化要求的一面,也有追求复杂曲折的一面。频率度盘若只是空旷而没有刻度数字线条的平板,就不能成为视觉中心。电视机和计算机的终端显示装置的情况很特别,将占据前脸空间比例大部分的屏幕认作视觉中心,而那是依据开机时屏幕上出现的图像符号作为注视的中心这种事实的经验转换而来的。其实作为造型评价,真正欣赏电视机本身形象的时候,恰是处于关机状态,屏幕仅为一片空白,非常欠缺造型密度,倒更似于视觉背景,所以是一种幻觉的联想中心。设计者采取的补偿措施,一般是将控制电源、音量、频道等控件与指示设施组织成为密度较高又较集中的视觉单元,作为视觉欣赏的事实中心。

造型密度也有适度问题,滥加密度,不一定合适,甚至会造成堆砌繁杂的现象。如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一度出现某些追求军用品外观的收音机,设计了繁琐的防雷达度盘和蜂窝状放声板,令人感到阴沉和不快。它同19世纪用哥特式、洛可可式纹样,即附加“观念和形式”来装饰工业产品的设计思想一样,足资借鉴。

参考文献:

[1](美)梅格斯.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9.第1版.

视觉设计论文范文篇3

一个新商品的诞生是要经过企业内部的产品分析、定位到行销概念等全过程,细节相当繁复,这些过程与包装设计方向的拟定是密不可分的。设计师在进行个案规划时,企业主若没有提供这些讯息,设计师亦应主动去了解分析。因此在接受包装设计任务后,首先要了解所包装商品的性质、性能特点、商品品牌的含义、商品生产过程、商品的用途和市场受众,然后对包装进行全面的策划,从形态的规格尺寸、形态的造型至材料、色彩、图形和文字都要和商品的属性与用途相适合。

包装设计是传达信息的媒介,是商品最直接的广告。独特、美观、合理的造型,加上精美的画面,还有适宜的材料、精致的印刷效果,可以引起消费者视觉的愉悦;逼真或富有意趣的图形设计,能够传达出商品的质感、形状、用途及使用对象、使用效果等;文字设计则详细说明了商品的品牌、品质、成分、保存方式、制造时间与有效时间,以及一般技术性指示、用后处理方法等;色彩设计更有效的渲染了商品的特质与韵味、整体构成关系,最终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一个优秀的包装设计一定是将诸多要素整体考虑的,只有整体的设计才能使每个要素发挥它的独特魅力,从而体现它的商业经济价值。

包装的视觉化设计就是以商品内容特性为主题,经过精心策划而进行的包装外表的设计。包装设计创意可以从包装的文字、色彩、图形和版面编排等环节体现,寻求视觉的独创性、审美性和明确的信息传达。包装上的元素有品牌、品名、口味识别、容量标识……,有些项目有逻辑可循,并不能以设计师天马行空的创意来表现,企业主若没有事先厘清,设计师也应根据逻辑推演的方式来进行。

1.品牌形象的强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以品牌的名称或标志作为设计的主表现是当今很多强调品牌的包装手段。某些设计元素是品牌既有的资产,设计师不能随意更动或舍弃。如立顿黄牌红茶包装上的黄色色块,延伸到利乐包以及冰红茶包装上,也都保留了黄色色块的印象,甚至立顿茗闲情包装也承袭了一致的品牌形象。因此在这一类包装设计中,其表现手法通常是改变其品牌名称的字体、位置、色彩、占用空间大小,运用加投影、描边等其他特殊效果来增强品牌名称的视觉冲击力。

2.文字的双重作用。文字在包装中的作用大致分为品牌文字、广告文字和说明文字三部分。在现代设计中,包装上的文字除了是识别品牌、了解商品、选择购买的指示性符号外,还应起到让消费者视觉扩张的效果。

品牌文字包括品牌的名称和商品的名称,这些文字是包装的核心设计。它们的形式处理具有识别性与特定的规范感,有助于树立产品品牌形象。因此在符合商品内在的特点的前提下,应该想方设法将主体文字进行个性化设计。比如选择突出醒目的字体,运用金属质感的文字、放射性文字、有动感文字、立体感文字等;运用连笔、笔画装饰、改变文字的大小、颜色等变化方法对文字进行赋予装饰性的编辑,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广告文字是包装上的广告语,其功能是宣传商品特色,引导商品促销。因此不宜作太多变化,其视觉张力强度不能超过品牌和商品文字,以免喧宾夺主,在位置的编排中,应安排在主要展面。

说明文字包括产品成份、重量、容量、体积、型号、用途、保存条件、注意事项等,对于商品的销售是十分重要的。详尽、清晰的说明能使消费者购买放心。一般这类文字应采用统一、规范的基本印刷字体,并编排的清晰流畅,大多放在侧面、背面展面。

3.色彩特性的情感体验。一个商品包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包装的色彩运用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心情,同时代表了产品的形象定位。例如果汁包装多采用强烈、明亮的色彩;婴儿用品多采用粉色系的色彩计划;高价的化妆品多采用稳重极简的理性配色。色彩的运用也不再停留于传统的理解认识上,如:食品业中,传统观念认为应多用易于产生食欲的暖色调理性设计,但如“趣多多”食品在色彩上则运用了传统工业包装设计中运用的蓝色,“怡口莲”食品也用了通常被视为有色的紫色,而“汰渍”洗衣粉却用了食品业中的桔色。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一反常态的色彩理念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使产品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为提高销售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各个国家、民族,由于社会背景、经济状况、生活条件、传统习惯、风俗人情和自然环境影响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习俗。例如:在我国对红色自古以来情有独钟,节日礼品包装上色彩多用红色。黄色是我国封建帝王的专用色,标志神圣、庄严、权威,它代表中心。此外一些国家或地区对色彩有一定的禁忌,例如:法国禁忌墨绿色,它会使人联想到纳粹军服而产生厌恶;沙漠地区的人,见惯了风天黑地,黄沙漫漫,对黄习以为常,只能在艰难的旅程之后遇到绿洲,遇到生存所需的水、粮食和人类社会,因而特别珍爱绿;伊斯兰教学的尖塔、阿位伯民族的国旗都以他们珍爱的绿色被装饰和象征,禁忌黄色。因此,应了解各国、各地区对色彩的喜爱和禁忌,特别是进出口商品包装上的色彩处理应注意适合国情,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4.商品特质诉求和企业文化诉求。商品包装可藉由理性(Functional)或感性(Emotional)的方式表达。例如药品或高价商品多采用理性诉求,借以传达商品的功能及质感;感性诉求多用于低价、忠诚度低的商品,如饮料或零食等商品。包装为产品而设计,产品出自于企业,包装设计无疑也折射出企业的文化形象。比如:可口可乐的包装设计不但赋予了产品品牌内涵,更是可口可乐企业文化积累的一种反映。那种朝气蓬勃、热情似火的企业精神已渗透世界各地,每当可口可乐的包装出现时,人们总会感受得到可口可乐公司那固有的文化精髓。包装需要诉求的内容很多,如果包装上每一设计元素都要大又清楚,在视觉呈现上反而会显得凌乱、缺乏层次且没有重点。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必须很清楚抓住一个视觉焦点,才能真正表现出商品的诉求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左爱军.平面设计师从业资格培训教程.中国电力出版社.

[2]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视觉设计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视觉传达;色彩;编排;文化内涵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人性化设计”一词就开始为人们所熟悉,并逐渐成为设计界引人注目的亮点,从而形成一股设计的新潮流。这一潮流到现在已经成为了设计的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设计相对发达的今天,受众对某个产品的设计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其功能的层面上了,而是更多的要求其满足感官上的享受,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在这种情形下诞生的人性化设计不仅满足了产品的功能性,也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人性化的产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人文本,为人而设计,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性化产品是人与物完美结合的设计。也就是说人性化设计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设计,不仅仅是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还反映了人文关怀,民族传统,宗教文化等层面。人性化设计表现为:追求产品的趣味性、娱乐性,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追求更适合人体结构的造型形式,同时强化对残疾人用品的关怀。

在设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设计也可谓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主要谈色彩的人性化设计,编排的人性化设计,文化内涵的人性化设计。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的人性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艺术理论家约翰内斯·伊顿说:“在眼睛和头脑里开始的光学、电磁学和化学作用,常常是同心理学领域的作用平行并进的。色彩经验的这种反响可传达到最深处的神经中枢,因而影响到精神和感情体验的主要领域。”由此可见,色彩的设计直接与受众的审美心理相联系,色彩作为事物的表象在人脑中由于人的心理作用和文化因素产生出某种深层次上的审美意义。基于人们对色彩的情感体验、色彩联想和象征的色彩设计,即为色彩的人性化设计。色彩设计的人性化是基于设计心理学理论,以品牌认知为目标,通过对消费者色彩心理及情感体验的研究来制定相关产品的色彩策略。要使色彩设计人性化,就要增加视觉传达作品在感官上的刺激。简单地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就是用来赏心悦目的,色彩的设计与搭配就是为了制造强大的视觉的冲击力,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销售产品,实现产品的经济价值。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在购买商品时,视觉因素是最主要的,消费者往往会因为一个产品的色彩而产生购买欲望。

编排的人性化设计主要就是指着进行视觉传达过程中,各个视觉要素的安排要符合人的视觉流程,从而引导受众更有效地去接受产品,以建立品牌认知。著名心理学家阿因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曾指出:人在看一款艺术作品的时候往往有一定视觉流程,这个流程一般是从左至右的从上至下的,最后视觉中心会停留在画面中上的三分之一处。所以要想做到人性化的编排设计就要在设计中遵从这一视觉流程的规律,将各个视觉符号编排到符合人的视觉心理的位置上,这样既能够更有效地传达视觉信息,又符合设计心理学的规律。

文化内涵的人性化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内涵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文化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文化冲突。例如有些国家或民族有他们忌讳的颜色或动植物,所以在做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吉祥物的设计及包装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运用这些视觉要素,从而能使信息的传达更加畅通。此外,为了更好的对某个国家或某民族的人传达信息,可以针对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设计具有相应文化元素的设计,以提高视觉传达作品的亲和力,使宣传的主题更为受众所接受,从而促进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

设计人性化即在保持设计的科学结构和合理功能的同时,在设计中注入包括情感的、心理的、伦理道德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因素的人性化。它给人以想像的余地和韵味,引发人的心灵感动、震撼和回味,从而使设计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同时,能给人带来或轻松愉快或亲切温馨或幽默有趣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使冷冰冰设计富于生命感和人情味。设计的人性化内涵,即是在现实的物质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最优化设计的物质功能,使设计符合和充分适应人的生理结构和行为方式的习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界面;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的外在需求;同时关注人们的自然情怀和人文需求,在设计中表现人们的人文趋向,使人们的内在需求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尊重。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更要从为人设计的角度出发,把人的感觉,心理,情感放在首位,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协调和平衡情感,既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从而使设计作品更快更好更有效地传达信息,使设计在功能完备的前提下实现其艺术价值,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在这样的要求下,设计师必须用爱心去关注人和人性,只有这样才能以蕴涵人道主义精神的设计去打动人真正做到周到、细腻,使更多的使用者感动。

参考文献:

[1]《现代十大设计理念》.何晓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8

视觉设计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视觉设计诱导创意灵感捕捉广度与深度侧向与逆向思维

工业设计是由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相互交叉、渗透、结合形成的,以机械化方式生产的工业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工业设计活动是对人为事物的认识、再创造过程,它基于对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人为行为和阶段成果的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寻找工作的切入点,将创造性与简洁、清晰、有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起来,这就形成了视觉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本质。

视觉设计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科学迅速发展的社会,不管理念是模糊的,或是较为清楚的,都必须接受的事实是理性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并深入到视觉设计之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设计语言的那种逻辑、抽象、科学的叙述风格。设计者自己从作品内容、符号、表现、技巧处理等方面给我们解释了视觉设计对其浸淫的程度。在我们这个时代,设计者不再是世外桃源客,而是推动科学化、商品化、全球化发展的一支力量。因而,社会也赋予了从事于艺术设计行业的艺术家们一种社会责任感,那么视觉设计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诱导创意

由于艺术创作中有许多具体的形象或形式存在,在视觉艺术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这些特点进行带有诱导性的提示。如视觉艺术思维能否对艺术用材的选择进行有目标的诱导,对形象的构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重新处理,形成新的艺术形象;对相同或相近的对象(同类成异类)用类比的方法加以诱导,使我们的艺术创作在进行过程中受到较多较好的提示,从而增强视觉艺术思维的效果。

从形态处理方面进行诱导组合主要有:渐变、添加、简化、打散重排、颠倒;从各种因素的类比方面进行诱导:综合类比、直接类比、拟人类比、象征类比。根据这些有意识的提示以及具体的思维途径,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对此加以分析、探讨,不要忽略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和相关的因素,从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选择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最赋美感的思路进行进一步的创作。视觉艺术思维的训练更要从培养思维的创造能力和发展智力的角度着眼。

二、灵感捕捉

灵感思维是视觉艺术思维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形式。在创作活动中,人们潜藏于心灵深处的想法经过反复思考而突然闪现出来,或因某种偶然因素激发突然有所领悟,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各种新概念、新形象、新思路、新发现突然而至,犹如进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就是灵感。

辛勤的劳动、艰苦的探索,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是灵感发生的先决条件。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及时准确地捕捉住转瞬即逝的灵感火花,不放弃任何有用的、可取的闪光点。灵感出现的机遇对每个人是公平存在的,灵感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尽管它有时是稍纵即逝,甚至令人百思不解,难以捕捉。那些努力追求、刻意进取、随时留意并敏锐地感觉、捕捉到灵感的人是成功的典范。

三、广度与深度

思维的广度是指要善于全面地看问题。假设将问题置于一个立体空间之内,我们可以围绕问题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跨学科地进行全方位研究,因此有人称之为“立体思维”。

从广阔的宏观世界到神秘的微观世界,从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从传统理念与现代意识的融合,都是我们进行视觉艺术创作所要涉及的内容。在现代视觉艺术设计中,思维的广度似乎更加重要,有时设计一件艺术作品,不仅仅要依靠艺术方面的知识来指导,还要得到其他学科诸多方面的支持。

思维的深度是指我们考虑问题时,要深人到客观事物的内部,抓住问题的关键、核心,即事物的本质部分来进行由远到近、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步步深人的思考。在视觉艺术思维过程中,思维的深度直接关系到艺术创作的成败。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辩证地看问题,不要为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视觉艺术是以塑造形象达到审美愉悦为主要目的的,在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不要只罗列现实中的一些表面现象,而要注重形象的精神面貌、意境表现。四、侧向与逆向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左思右想”,说话时“旁敲侧击”,这就是侧向思维的形式之一。在视觉艺术思维中,如果只是顺着某一思路思考,往往找不到最佳的感觉而始终不能进人最好的创作状态,这时可以让思维向左右发散,或作逆向推理,有时能得到意外的收获,从而促成视觉艺术思维的完善和创作的成功。

逆向思维是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之一。按照常规的创作思路,有时我们的作品会缺乏创造性,或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当你陷入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时,不妨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反其道而行之,开辟新的艺术境界。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在人们的正常创意范畴之外反其道而行之,有时能够起到出奇制胜的独特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视觉设计促成原来相互严格分离的不同部分和区域之间相互有机联系,使设计者终于能够超越自己过去被严格限定的领域,到这个新的领域去表现自己。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何洁:平面广告设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视觉设计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表达

引言

电脑革命以来,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技术应用到设计领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电脑模拟仿真制作的效果图是我们用手绘所难以达到的,同时也带来了设计工具和设计师工作方式的革命.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过分强调电脑表现形式的运用而逐渐忽视了传统的脑眼手结合的手绘表达技法。那么我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何种表达方式更合适呢?传统手绘表现与现代电脑效果图表现孰是孰非,需要我们从头谈起,引起了我们对效果图价值的思考。

1.关于产品设计效果表现

1.1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的目的

根据符号学理论,产品设计效果图作为一种符号,必然就具有符号学的一些特征,对于从事产品设计的设计师来讲,我们绘画效果图是为了让客户能理解我们的思路想法,能记录自己的思维过程,能够和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合作,它是设计师与顾客之间的“代表”或者说是媒介,是个“第三者”。比如,产品效果图就是代表了设计师来与客户沟通。其次,我们所画的效果图符号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符号总显示着某种意义,总代表了设计师当时想法的自然流露,总与意义形影不离,一系列符号构成了设计师的整个思维过程。

人类自从设计产品以来,就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就成了一种图式符号,是记录自己想法的方式,随着逐步的发展人们的设计思维越来越活跃,设计表现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效果图越来越漂亮,随着电脑的出现,电脑产品效果图能够制作出手绘所无法达到的逼真效果,慢慢地徒手绘画表达形式与电脑表现形式相比所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然而过分的片面强调形式表现的逼真,而忽略了效果图表达的原始价值即记录整体想法思路,记录整个设计过程,而不是孤立的评价绚丽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可将设计效果图的目的概述为以下两点:

A,记录构思的作用。在设计过程中,对构思的整理,推敲,记录。

B,表达性的作用。将自己的构想传达给第三者,让他人理解你的创意。

1.2产品设计效果图的表现的误区

效果图表现技法的确重要,事关设计是否能准确表达。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不了解表示技术的实质意义,难免会走入学习的误区。从没有经历过实际设计的人,往往将表现流于形式,追求画面效果,无法达到真正传达构想的目的。

过度经营背景的形式,注重渲染气氛或追求绘画手法中的虚实关系,造成了视觉上的干扰,破坏了主体的表达,是不合格的表现。如下图1过分渲染背景追求视觉效果,结果本末倒置,不但没有起到衬托主体的作用,反而让背景成为了视觉的中心,破坏了主体的表达;如图2相比较图一就能很好的传达图形的形态色彩及各功能,而且还有视觉表现效果。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将思维过程表达出来的绘画方式要优于直接的效果图表现,前者是一种思维过程的展现,不仅是一种表现手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探索,而单纯的练习效果图表现,不能够体现思考过程,更甚者是一种技法的流露,进而过分注重形式的流畅,可能会进入误区。

1.3产品设计效果图的表现形式

目前市场上的效果图表现形式按工具分为手绘表现与电脑表现两种,手绘表现按时间又分为设计速写与设计效果图。设计速写是用钢笔或者其他工具快速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概念,主要用在产品设计前期的资料收集、方案构思阶段.设计效果图是用各种工具来准确传达出产品的造型,色彩,结构,功能等等,主要用在设计方案的分析、功能评价、设计定位等深化阶段.产品三维模拟图主要用于产品完成阶段的宣传、展示和模型制作前的表现.按表现工具可分为淡彩法(马克笔淡彩、色粉笔淡彩、彩色铅笔、水彩淡彩).透明水彩画法、水粉画法、喷绘法。产品三维模拟图的表现主要通过计算机和应用软件来完成。电脑表现产品设计工具主要有alias,3DsMax,Rhino,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等。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软件适合表现面板设计效果.3dsMax软件用于表现产品的三维立体效果和表面质感,适合用于产品宣传和决策,犀牛软件适合产品建模型的表现。

它们皆是传达思想的工具,在用图形记录思考的过程时,设计师在调动其资讯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和构想的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很多不可确定因素,有时是瞬间的闪现,有时是细腻的推敲,有时甚至是杂乱的,这个想象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的过程.具有极大的发散性、不确定性和渐进性.设计师要有及时记录和表达这种动态思维的能力,以提供直观的视觉判断和作为进行设计分析的依据。另一方面,设计师在进行设计逻辑排列时.方案的数量非常之多.快速的设计表达是最有效的记录手段之一。第三.设计表现图的绘制为产品设计的深化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为产品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完善和细节处理打下了基础。手绘表达能够快速记录下设计师的想法,而且还能刺激设计师产生新的想法,在这一点上电脑表现效果的方式是不能媲美的;在用图形表达思考的最终结果时,电脑效果表达能够很逼真的构想未来产品的模型,是它的优势。目前市场上出现了电脑手写板,我们可以直接用手写笔在板上画图,然后电脑上会出现我们的手绘效果再用Photoshop软件上色,或者手绘完成后扫描进电脑再用Photoshop软件处理上色,目前广泛用于设计公司进行前期的草图构思,方便快捷,可谓是前两者结合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不能孤立的说手绘或者电脑表现哪种表现方式更适合产品设计,两者之间的结合共存才是我们目前设计师所提倡的。

2.产品设计的效果表达

2.1表达与表现

表达与表现属同义词。但有时必须将两者分开区别对待。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它是一种方式;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它是是一种手法。在生活中,当老师强迫学生就自己的作品或者想法向全班同学进行时,学生的表述往往是一种客观的表达。有时,不乏主动请缨者,积极的态度往往体现出极强的表现欲,此时的发言自然会是表现性的,较之前者更具感染力。设计师进行设计时,不仅要靠最后的效果图表现,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设计师的思考过程,通过草图的一步步表达,让客户一起分享设计的整个过程,效果图不仅仅是作为设计表现同时也是作为设计分析的一种手段,是整个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

记得读大学时,在产品效果图课上,老师强调首先画好精致的效果图就知道设计速写怎么画了,才能画好设计速写,现在想想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设计速写不仅是技法的流露,更是思考过程的视觉化,单纯临摹好一幅精致的产品效果图,技法表现的成分要多于思考的的部分。因此我认为在产品效果表现课上首先从设计速写着手,老师不但教好学生画什么,怎么画,还要教学生为什么这么画,教学生的不仅是表现的技法,更是一种徒手表达设计思维的的方式。将设计速写带入我们设计专业人员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记录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带给我们快乐的工具,这样久而久之学生提高了的不但是设计表现能力,还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感觉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我们敏锐的眼光是我们对设计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虽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然而以开发思维创造为目的的徒手画技能仍然有着潜在需求和重大的作用。我认为手绘与电脑应该各自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手绘更适合表达设计思路过程,快速记录设计想法,设计表达成分多一点;电脑表现更适合展示最终效果,因为它有极强的模拟仿真能力,设计表现成分多一点。如图(3,4)。

2.2设计表达与系统论

系统论思想源远流长,贝塔朗菲创立了系统论科学理论,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因此我们在设计构思过程中眼脑手是一个整体,把大脑的想法立刻通过笔勾勒出来,通过草图将一个感性思维转化为一个理性产品画,构思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的图像可以令各种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思维的过程中去,刺激大脑产生新的想法,这样循环向前的思路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乏思维单纯锻炼手绘,或只有思维表现能力达不到,都不能很好的表达我们的想法思路。

2.3设计效果表达的价值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多加练习设计表达能力,它提高的是我们的设计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效果图的表现能力。

在设计的系统表达效果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A,1页纸上可以表达许多不同的设想,作者注意力能够轻易的从一个主题条约到另外一个主题。

B,图形观察和表达的方式在方法和尺度上都是多种多样的,在同一页纸上往往既有透视图又有平面,剖面,细部图。

C,图形思考是探索性的,开敞的。表达构思的草图大都是片断的,显得轻松而随意,为设想和思路保留了尽可能多的可能性,旁观者通过分析草图,也能感觉到被邀请参与设想。

而设计表现效果图大多注重于最终的方案,并不反映设计的方式。要了解设计在不同阶段的进程还得依靠思考性的草图,这些草图纪录的不仅是解决涉及问题的结果更是阐述了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结语

作为设计师来讲,产品设计效果的表现图(包括电脑效果和手绘效果图)和表达图都是我们进行设计所不可缺少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它们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位置,并利用它更好的为我们设计师所服务,最终设计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产品,同时带给我们设计师自身的快乐,足矣!

参考文献:

视觉设计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民族文化

传统装饰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底蕴,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形态。早期工艺美术作品中的图案就已经具备了强烈的装饰意味,随着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装饰艺术更是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传统装饰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觉符号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重新引起了设计界的关注。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这门通过独特的视觉传播方式达到传达信息,并且与受众交流、沟通的目的的艺术学科,不仅要吸取和弘扬传统装饰艺术中的民族文化,更要挖掘传统装饰艺术中对现代设计有借鉴价值的东西。

追溯传统装饰艺术发展的渊源,它首先是人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造物的主观创造性活动,到后来为了审美需求而进行装饰创作,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各个时期,传统装饰艺术作品往往成为见证该时期文化、工艺和艺术水平的代表。并且,传统装饰艺术作品不论其形式如何,都融入了原始先民为生存而激发的全部感情,都体现出了生命的本能、生活的理想和原始文化的底蕴。[1]它不是纯艺术现象,但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与传承,传统装饰艺术在意识形态的转变和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不断更新拓展,具有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征,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精髓。

在设计语言日趋国际化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由于本身所具有的对图形、文字等元素的高度概括和简约化特征而面临着设计风格一体化的尴尬趋势,这就对现代设计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传统,其人文风俗和文化底蕴也大不相同,所以,设计家们惊讶地发现,民族的东西是一种很好地区别于其它地域作品的设计语言。于是,一股回归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设计思想席卷了整个设计界。不同国度和区域的设计家都在寻找最能反映其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的设计符号。作为有几千年文化积淀和传承并反映民族文化精髓的传统装饰艺术,它重新引起设计界的关注,并成为设计家们创作的灵感来源,也就不足为奇了。

首先,在对形的处理上,传统装饰艺术遵循“删繁就简”、“以简代繁”的原则,也就是用简洁的线条和规整的外形来表现各种自然形象。如兴起于我国民间的皮影戏和剪纸,其造型多采用简洁单纯的线面,着重表现自然物象的基本特征,它把一些立体的东西作概括化和平面化处理,具有视觉传达设计的意味。出土于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时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采用了几何图形的构成手法,将人面概括成圆形,头上的发髻和人面两侧耳部的小鱼都用三角形表示,眼睛眯成一条线,这种抽象化和几何化就是“删繁就简”的具体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提倡用最简洁的图形语言传达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实也就是强调对图形的高度概括、提炼和简化,而西方更是注重几何和抽象的图形表达。这些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的处理观念是基本一致的,并且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运用了。另外,传统装饰艺术由于有漆画、陶瓷、蜡染、刺绣、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其内容比较丰富,处理“形”的手法也就各具特色。所以,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的处理手法,很多都是值得我们视觉传达设计学习和借鉴的。其次,传统装饰艺术很注重形式美感,这种形式美感包括造型的独特性、排列的秩序感,画面空间的设计感和点、线、面等形式要素的组合关系。传统装饰艺术中,很多造型艺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形式美,已经很讲究对称、均衡、比例、线条、色彩等带给人的审美情感。如陶器的造型就很讲究对称和均衡,上面的装饰纹样不仅很注重线条和块面的对比,色彩的搭配也很和谐。并且,还有很多由于机械有节奏的运动和通过重复的构成手法而创造的图案,具有强烈的秩序美。[2]在敦煌壁画中,随处可见用于装饰的各种卷草纹样和适合图案,尤其是藻井的装饰,纹样之丰富,装饰之繁琐可谓叹为观止,然而经过艺术家的合理安排,整个画面显得井井有条。二方连续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和秩序感,适合纹样处处彰显艺术家对画面空间的把控,各种视觉元素遥相呼应,虚实相生,并且画面中点、线、面关系处理到位,整体视觉效果统一。可见,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式美感的追求,就如同我们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所考虑的画面构图和版式编排,目的都是为了形成强烈的视觉美感,从而唤起人们审美心理的愉悦。所以,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式美感的追求为我们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版式编排提供了参考的样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再次,传统装饰艺术中的纹样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盘子上的暗八仙,象征延年益寿;瓷器上的莲花寓意高洁;民间工艺美术里的葡萄、石榴以及百子图等象征家族繁荣,子孙众多;还有用龙凤表示吉祥如意,用蝙蝠直接表现“福在眼前”等等。[3]传统装饰艺术中的这种象征性与现代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标识设计就常采用象征图形来传达企业文化、发展方向或者管理理念等,海报设计中也常用具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图形传达深刻的思想主题和文化内涵。传统装饰艺术所具有的博大精深的寓意性,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来讲,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它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众多素材,丰富了我们的设计语言;另一方面,它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很多思考的切入点,对设计创意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另外,它使我们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时,能准确找到传达设计意图的最佳图形符号。所以,传统装饰艺术中的象征性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

另外,传统装饰艺术在造型上采用的夸张和变形,在构图上采用的重复、发射、渐变以及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等处理手法,与今天现代设计中的图形语言和形式美的法则以及构成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来讲,意义十分重大。

正是因为传统装饰艺术有如此多的地方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保持一致性,才在现代社会显示出了其特有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在设计中运用传统装饰艺术宣扬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更要不断挖掘传统装饰艺术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有借鉴价值的东西。在设计中追求东西方文化的统一,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才能够在设计中既表现出民族的传统精粹,又使自己的作品更具说服力。

参考资料:

[1]伍毅志.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OL].中国装饰艺术网./Theoretical/ShowArticle.asp.ArticleID=772

视觉设计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视觉时代广告效力版面设计策略

在一定的文化发展逻辑下,“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海德格尔所预言的“世界图像时代”已经到来,视觉时代正处于快速形成与演进之中。在这样一种视觉环境下,我们的广告版面设计如何更好地实现自身经济性和价值性的有效统一,这显然是当前我们广告设计业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为此,笔者试图从其具体操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策略出发来对其展开探讨,以期在当前较为纷繁的广告版面设计中寻找到一定的方法论原则和价值导向。

一、一种视觉规律下的强势抢眼策略

这一策略强调的是在视觉规律下,广告整体版面设计在其策略目标定位上必须具备视觉竞争力,以适应大众对于视觉快感期待不断提升的要求。也正如贝尔所强调的,“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广告自身的价值,我们的广告在版面的设计上就必须有所超越,要坚持一种视觉规律下的强势抢眼策略。

从视觉规律来看,人类视觉的倒“6”路径决定了版面的视觉中心应该是位于版面的数字中心(即版面的正当中)以上八分之五的部位。在具体操作上则要求我们的广告版面在面积和位置的设计上必须以一种强势的宽度和恰当位置来吸引眼球,依靠主打图像形成视觉冲击力,使其成为整个版面的视觉中心而起到强势抢眼的作用;与此同时,要实现广告的强势抢眼性,设计者在版面的色彩安排上必须注意色彩和谐基调下的适当主色调和中心设计,力图在超强的色彩主色调演绎下,一方面使大众的各种视觉渴望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也使广告本身能更好的实现其内涵表达的独特性;除此之外,我们设计者也必须要注意避免因刻意追求广告设计的强势抢眼而忽视广告的崇高、理性追求,反对粗俗、反理性、感官无限制刺激化的设计策略。

二、一种真实可靠性下的视听可接受策略

这一策略强调的是一种在广告自身宣传内容的真实可靠性下,版面设计在其形式安排上必须坚持视听的可接受原则。所谓可接受原则,就是说广告的视觉表达形式设计必须把消费者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纳入考虑之中,要保障广告的内容必须高于消费者已有的认知和理解水平,但经过消费者的推敲又能够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

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告版面设计者在创意设计之前首先就必须进行理性的广告内容定位,力图在与广告主有效沟通的情况下进行创意构思;在版面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对消费大众的整理理解力和认知发展趋势有一个把握,并敏锐的发掘潜在的认知变动,从而更有效的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审美和心理需求的版面结构布局;其次,在版面的构成要素中,必须强调视觉元素的可接受性,努力做到文字、图像的直接可感性;此外,在版面的布局设计上必须坚持流畅、易视性原则,避免“满”“板”“散”“断”,努力寻求把握平衡、韵律及整体关系,注意布局审美功能的整体发挥。

值得指出的是,当前在视觉冲击不断热化的背景下,我们的广告在其版面语言的设计上势必从以语言为中心的形式转向为以形象(尤其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化形式,这样一来,我们的广告版面设计必将越来越具备多样化和多维度。因此,如何在多样化,以及多维度形式下保持广告自身的真实可靠性成为了消费者所担心的问题,也是我们的版面设计所必须努力解决的难题;如何在感觉体验逐步强化的基础上去保持和追求广告自身的深度解释和文化构建也必将成为广告业新的增长点。

在笔者看来,以上问题要解决,关键就是一种版面设计的工具化、手段化定位。版面设计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实现广告自身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种公共性宣传。只有在这一定位下,广告版面设计才能更理性地坚持这种真实可靠性下的视听可接受策略,这是一个价值导向问题,也是一个方法论问题。

三、一种“字、形、色”有效互动性下的时空无限扩展策略

这一策略强调的则是一种“可视听媒介”广告版面设计的原则要求。视觉时代,是一个字、形、色全方位、有效互动的时代,尤其是电视、网络等视听媒介的广泛运用,不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都大大地扩展了广告的影响力,这就使得作为广告直接表现形式的版面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主张坚持一种“字、形、色”有效互动性下的时空无限扩展策略。

当然,网络广告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从本文的切入点来说,笔者认为网络广告在版面设计上要实现时空的最大可能的扩展就必须坚持一种“字、形、色”的有效互动性策略。所谓字、形、色有效互动下的时空无限扩展策略,强调的就是在版面设计要素上必须揽括字、形、色各要素,在结构安排上必须是一种字、形、色有效互动下的动态设计,而在设计目标上必须追求一种时空影响力的最大可能。因此,从策略的具体要求而言,力图字、形、色浑然一体,创设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的版面情境应该是网络广告版面设计所要加以考虑的问题。

1.版面的动态化设计下的平衡目标

字、形、色一体下,网络广告要注意用动态的手法把原本静止的版面情景表达成一种动态的、舒展自如的结构形式,并在不断拓展的字、形、色空间中,使广告的版面表现张力能够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样一来,广告版面的比例和尺度则是取得视觉平衡的重要一环,在设计中,就必须力图使各个组成要素谋求一种统一均衡的数量秩序,合理安排其适当位置和比例,从而使版面中的面积、位置、方向、色调以及疏密都具有调理和秩序,更加表现得具有平衡效应。

2.版面要素不确定性下的灵活组合

网络字、形、色符号语言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要求我们的版面设计必须具备灵活性,在设计中注意使广告版面在主页中的位置、图形大小的采取、影象位置的放置、版面形态的结构、文字的模块大小,色彩对比的强弱,字体大小与间距能够很好的组合,适当的运用动画或更多的广告表现形式,既保障广告版面整体协调性,又能使各独立的要素成为富有表现性的灵活个体,从而使整个版面自身具有动画性和灵活组性,使整个广告版面设计更具有效性与趣味性。

3.网络无限传递下的广告效用时空无限性追求

字、形、色的组构过程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互联网的无限时空性决定了其广告设计也应具备时空无限性的可能,只是这种可能的实现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其中也包含着广告版面设计的局部参与功能。因此,就网络广告本身版面设计而言,“版面多样化和谐统一艺术”目标下要实现的终极经济和社会价值就是广告版面设计的最终价值目标了。设计者在版面的安排上必须考虑到文化传统的限制性以及国际文化差异性,在色彩的选用,以及标志性形、色的运用上也要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壁垒成为广告时空无限传播可能的“绊脚石”,阻碍了广告效用时空无限性目标的有效实现。公务员之家

总之,广告的版面设计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广告信息的传递过程,有效管理好各视觉要素的空间安排和强度布局是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总的来说,广告自身的经济性和社会价值性决定了我们在其版面上必须注重消费者心理、审美情趣下的强势抢眼性设计;以真实信息表达及趣味性、灵活性为基点注重消费者的可接受程度,并在版面设计的可视听下实现广告内涵的有效传递;力图在当前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基础上,使广告版面设计在其最终时空影响力度上实现最大可能的技术支持和信息传达。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贝尔著赵毅凡蒲笼任晓春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视觉设计论文范文篇9

(一)国际品牌围剿本土品牌国际品牌便是指产品涉及了全球,并且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较高的品牌,比如可口可乐、麦当劳等。国际品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享有五度,即知名度、认知度、满意度、美誉度、偏好度和忠诚度;2、经济价值巨大;3、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市场全球化程度高。4、超越地理文化边界的能力强。5、全球化品牌规划完整度高。6、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强。当下我们的生活已被国际外资品牌占满了,我们已经无法寻找到更多民族品牌的影子,并且伴随着国际品牌在一线城市的占有度越来越多,它们已经开始走向多元化,加大中低消费市场的渗透,大量的收购大宝、小护士等本土品牌,原本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各自分占高、低端市场的竞争大格局已在悄然改变。

(二)本土品牌自身问题仔细分析国际品牌的特征,很容易便能找出我们本土品牌的一些自身问题。本土品牌缺少国际知名度、品牌竞争力弱,品牌价值低,并且几乎不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而且由于多数国内企业还处于品牌战略初始阶段,不可避免的在运用中出现许多问题,比如信任危机,同时也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中国那么多工厂,大多只停留在代工的地步,比如那么多人用苹果手机,大多是中国工厂生产组装,没有任何属于中国人的技术。最近又出现“品牌热”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便是对“品牌”本质认识有偏差,多数企业太急功近利,寻求外表华丽包装来赢得短期效应。

二、本土品牌的塑造

近年来,使用“品牌”的概念在国内已逐渐成时尚,并且一发不可收拾的迅猛发展,但大部分人却对于“品牌”没有一个正确的,且全方位的一个理解。“品牌”(Brand)该词据说是源于19世纪早期盛威士忌酒的木桶上的区别性的标志,从这不难看出,品牌最初的内涵便仅仅是代表或者象征某种产品的视觉符号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品牌的概念渐渐有了更多的内涵,而更为准确的定义,我认为应是奥美公司在其创始人的基础上做出的定义:“品牌是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梁文道曾说过:“品牌绝非包装,而是一家企业灵魂的外在显象。所以,建立品牌也不能简单放在所有工序的最末端,它应是从一开始就必须要介入到企业与产品最核心部分的规划与改造。”

(一)塑造本土品牌个性品牌个性应是无可取缔的独特市场优势。许多企业在本就缺乏对品牌本质内涵真正理解的情况下就贸然投身到人云亦云的品牌建立与传播活动当中去,致使创造出来的品牌缺乏个性,真正的“品牌精神”没能体现。品牌个性的塑造是区分与辨别的关键,现如今市场一片繁荣,每样产品,大到房子、家具、汽车,小到铅笔、毛巾、拖鞋,同类产品,不同品牌是百家争鸣,如何在这些琳琅满目的产品中脱颖而出,关键便是品牌个性的塑造,有个性的产品才能成功抢占到市场的一席之地。而本土品牌的个性不仅具有所有品牌个性的普通性,又有其特殊性。本土品牌是具有独特的本土市场优势的,在本土具有“地利、人和”的优势,本土品牌包含了广泛的涵义,有国家的也有民族的,同时体现着企业文化和民族文化,著名的本土品牌会让国家和民族增强自信心和骄傲感。几年前,大家都为饮料市场被洋品牌一统天下而悲痛不已,后来,因为乐凯胶卷在柯达、富士的强大攻势下最终取得三分天下而高兴万分,现在,我们更为海尔品牌可以走向世界而自豪骄傲。所以本土品牌在有经济意义的同时又有着超经济的意义,自主品牌是中国人的话语权、主动权、定价权。实际上,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品牌之所以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抢占市场,就是因为这些国际品牌所提炼的与塑造的品牌精神可以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群体的普遍认同,因此国际品牌所追求的应该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比如真、善、美、自由、平等等,而不强调差异性,因此国际品牌缺少了本土品牌的亲和力,也缺乏了对于各民族、各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的一个情感关照,无法产生情感的归属感。然而国际品牌所抛弃的恰恰是我们所珍视的,从而才能创造出与国际品牌完全不同的个性品牌与之抗衡,从而赢得不同消费者的认同。这里的不同消费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本土市场的消费者,与本土品牌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另一类是本土市场之外的国际市场的消费者,对于这部分消费者来说,带有本土特色的品牌具有国际品牌没有的民族个性之美,这是一种对于文化差异下互相碰撞所激发出的独特情感的追求。本土品牌强调的是“本土文化”,是一张带有文化特征、民族特征的“名片”,“本土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品牌增值加分、助力的手段。

视觉设计论文范文篇10

如果说伦理表现为维护人类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基本准则,那么,视觉设计伦理就是力求创建一个健康的视觉生态环境,但是,今天的图像霸权,图像话语的失实与误导等现象透视出视觉设计的伦理问题。产生视觉设计的伦理问题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创作范式的消遣娱乐化

2004年《国际广告》杂志刊登了一则名为“龙篇”的立邦漆广告作品。画面上一个中国古典式的亭子,亭子的两根立柱各盘着一条龙,未涂抹立邦漆的立柱龙紧紧攀附在柱子上,而涂上立邦漆的立柱色彩鲜亮,龙却跌落到地上。引发社会舆论的一片谴责。这些拿传统文化开涮,调侃的现象时有发生,所造成恶劣的后果和传播失败并非是创作者的本意,但却恰恰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固然有创作人员的素质问题,但更与今天视觉设计整体的非理性造成的消遣化、娱乐化的创作范式息息相关。当视觉设计产业化后,满足视觉消费便成为设计的目标指向,而消遣性和娱乐性正是今天消费文化的表征,为了刺激消费,设计往往借助所谓的“策划”、“创意”炮制出惊世骇俗的视觉形象以吸引眼球,因此,设计更多关注的是形象是否够刺激有噱头,而忽视了传播的本质意义,当这种创作范式发展到对生物性和感性的过分倚重时,感性与理性的失衡必然导致伦理的偏差,遭受道义的谴责。因为任何一件视觉设计作品当它传播时,都处在一定时代的文化空间中,设计信息的传播必须与相应的文化空间特点相契合,与人的经验、需要和行为标准相一致,过度地强调视觉感性只能掏空表象背后的文化性,消解图像背后的思想内容。忽视了设计的文化在场和人类视觉接受的多维性,设计必然陷于失重的状态。

2.视觉欲望的无限量放大

视觉欲望包括“看”与“被看”的欲望。大凡是人都有视觉需求,无论从神经心理学还是从文化社会学层面上都说明视觉需求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任何事物,亦即都有达到成其为这一事物的“度”(即伦理),可谓“过犹不及”,“过”与“不及”都是不恰当的。今天的消费时代,“看”与被“看”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视觉的图景化是视觉产业化的表征,它预示着“看”与被“看”已经成为大众的消费行为,在资本逻辑操纵下的视觉设计必然无限度地满足并刺激视觉欲望,使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视觉形象,扩大视觉消费。今天的电子影像技术使可见与不可见的都已实现图像化,人的视觉欲望在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必然造成大量人为形象的泛滥,产生了诸多的视觉垃圾,破坏了视觉生态平衡。随着各种时尚报纸杂志、影视广告等不断地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理想身体”的意象,以身体为核心的视觉图像工业也开始兴起。个体对于身体的外表呈现,对于自己的外观具有更加强烈的意识,被看的欲望大大地被激化,但在与广告中理想身体图像的比照中,便产生了对自身身体的焦虑,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美容院向自己的身体宣战的景象。人类因苛刻的视觉欲望不但改造着客体也在疯狂地改造着自己,这并不是一个仅从审美立场就能回答的问题。如今大量充斥在图像中的广告与品牌宣传还在塑造着一种浅在的消费欲望-——另一种被看的欲望(强烈的展示身份、地位的欲望),这种欲望的膨胀必然造成攀比和追求奢侈生活方式的盛行。所以说,图景时代,视觉设计激发了人的视觉欲望,而急剧膨胀的视觉欲望又反过来加剧了视觉设计的无节制、非理性,导致主体人格结构的失衡,造成本能欲望不断扩大的趋势。①

3.高技术媒介下的视觉虚幻

今天的视觉设计在高技术的推动下,影像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想象中甚至是梦境中的图境能够通过影像比真实还要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比如电影《魔戒》和《侏罗纪公园》给我们带来了震撼和视觉冲击,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超现实展现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在这个范围内,它消除了现实的东西和想象的东西之间的对立。非现实的东西不再留存在梦幻或超越物之中,它就在现实的幻觉相似物之中。”②因此,虚拟与真实界限的模糊化,使我们一方面沉湎于虚幻的视觉快感中,另一方面,因为高技术催生下的视觉图景,进一步加强了视觉符号背后的不确定和多义性,使人对真实现实的理解也陷入到不真实的存在空间中,产生对本真世界思考的困惑。这种困惑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正确评判。再者,由于视觉设计的功利性,在资本利益的驱使下,往往借助高技术媒介,编织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谎言,设置一个个消费的陷阱。今天铺天盖地的广告带给人们更多的是虚幻的图景,不真的事实,使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对图像失去了信任感和认同感。

4.缺乏有效的监管与指导机制

虽然借助广泛的社会舆论和消费者的监督对设计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并不能规范今天的视觉设计,仅仅依靠设计的自律也不可能形成和谐的视觉环境,而建立一个适合图像传播时代的视觉设计游戏规则却是重中之重。这一规则应强调对设计发展的指导与监督管理的和谐统一。但今天视觉设计即缺乏监管的力度又缺乏指导的意识。行业规范滞后于行业行为,是造成设计伦理偏差的重要原因。比如由于广告法规仍不系统和合理,使得广告监督管理不到位,执法力度欠缺。造成大量的虚假广告和擦边球广告等“问题广告”泛滥成灾,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监管部门并没有履行指导职责,没有出台相关的措施指导设计行为,防患于未然杜绝违法违规设计行为的出现。再者,今天技术门槛的崩塌带来单向度的话语权的消解,普通大众借助于电脑与网络进行影像的生产与传播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大众有了广泛的参与性和平等的话语权,但却给监管与指导带来了新的难度。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监管观,以全新的思维方式,严把市场主体准入,规范与指导市场主体行为。必须加强监管制度建设,不断创新监管方法,实现管理的法治性、规范性、广泛性、综合性和日常性,同时配合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模式才能确保设计不偏离伦理的轨迹。

二、从伦理的维度重新思考视觉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视觉设计的伦理问题不能简单地由视觉设计来承担,一方面是由于大众文化与消费时代的来临,打破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人们还没有真正具备应对市场经济变化和新的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另一方面整个社会没有真正建立起一种适应新形势下伦理要求的游戏规则,也就是目前伦理学界时常提起的所谓“结构伦理”和“制度伦理”。况且,设计也会有法律法规无法触及的死角,所以视觉设计不能将责任全然推卸给经济利益体、监管机构、强势媒体和受众的欲望。虽然设计体现的是它的工具性,但操纵这一工具的是处在各种关系中有欲望的人。所以有必要从伦理的维度探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视觉设计,针对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重新的思考。

1.视觉设计的人性化问题

人性化设计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什么是人性化设计,尽管我们提得很多,但概念始终是模糊的。人性化设计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也就是说设计必须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为宗旨,并在此宗旨下繁衍出具体的生理与心理的各种需求。但诛不知这种人性化的设计伦理观已经单向度地发展成为“人类中心论”的危险境地,人类将满足自身的需求视为天经地义的同时却忽视了生存的真正含义,生存应是保证与自然共生的前提下才能成立的存在法则。应在与自然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的人类最根本的伦理。可见人的欲望并非都是合理的,这正如为什么色情暴力的图像泛滥是因为存在看的需求一样,设计只有创造“合理的生存方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但今天所谓的人性化设计已造成致命的伦理危机。为了满足人的视觉欲望,视觉设计不但借助于高技术媒介制造出大量的人为的视觉符号,同时也在改造原有的自然形象。五光十色的影像,无处不在的广告向我们传输着虚幻的图景,城市化的不断扩大,使自然景象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今天视觉形象的过度生产与消费,使我们身陷富裕甚至过剩的视觉文化中,但又感到某种视觉要求的匮乏与丢失,③以至于人们试图到未经人化的自然和野外去寻求天然本原的视觉体验,逃避刻意的人为的形象世界的逼促,需要平淡自然的视觉关怀,这种视觉悖论正是所谓人性化设计的结果,遗憾的是今天可给予我们视觉自由的形象空间已越来越小,人为符号对自然符号空间的挤压,已对我们的生存质量造成了威胁。所以视觉设计的人性化必须具有更大的伦理视野,必须消解传统设计学理论中对主、客体之间二元对立的认识,摈弃人类中心论,才能使设计可持续健康地发展,才能构建起良好的视觉生态环境。

2.视觉设计的和谐化问题

视觉设计的和谐突出表现在处理好功能与审美、感性与理性、功利与责任等关系问题上。但和谐化只表现为事物彼此之间的存在形式,它所隐含的深层的问题便是对设计“度”的把握。“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对事物的质与量的规定性的探讨,只是对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的分别考察,科学方法论要求我们上升到“度”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解决和谐问题。强调通过事物之度的把握以获得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和谐。因此视觉设计应确立和强化“度”的意识,学会用“度”的辩证法指导实践,全面地、辩证地认识问题。视觉设计的“度”有三个向度,一是物质的构成定律;二是法律的道德规范;三是主体的“自觉”与“自控”。对物质构成定律的把握,需要我们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加深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对法律道德规范的把握,可通过强化教育,来提高人们的法律道德规范意识,而主体的“自觉”与“自控”则是“度”的能动的表现,具体的实践,是度的最高形式。④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只有设计主体在道德修养中节制,克服贪欲,对今天及未来有自觉的伦理约束,在寻求视觉感观满足的同时不忘社会性的批判精神,以健全的人格坚守设计的适中、适度原则,才能真正协调好功能与审美、感性与理性、功利与责任等多重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视觉设计的和谐。

3.视觉设计的审美化问题

视觉设计虽然以功能性为前提,但同样不能忽视设计审美的价值以及对其进行伦理的阐释。今天图像的广泛传播,使文化产生了“视觉转向”,视觉文化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影响巨大,直接表现在视觉设计中审美的嬗变,这种嬗变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审美的庸俗化。今天视觉文化消解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隔阂,力求使原有高高在上的由少数人拥有的审美活动通过通俗化的方式,广泛普遍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使芸芸众生得以共享,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提高大众的审美和文明意识。通俗不等于庸俗,但图像时代的“眼球经济”、“快感经济”促使视觉设计偏离了通俗的本意,走向了庸俗化,造成今天大量低俗的视觉产品充斥于各类媒体,不但没有使大众的审美能力因视觉文化的到来得以提升反而锐减了。二是审美的感性化。“写—读”时代,人们更多地通过“文字语言”的方式把握世界,通过“文字语言”这一媒介来想象和理解脑子中的形象,今天的视觉文化一方面使我们的感知经验得到全面的提升,形象有了直观的阐释,审美的体验得到极大的丰富,另一方面又由于视觉设计过于关注感官欲望的开发与满足,拉近了审美客体与人的本能欲望之间的距离,由于审美距离的消失,审美由“沉入式”向“投入式转变,依重于当下的感观刺激,失去了意蕴,深度感和终极关怀也随之消失。三是审美的大众化。今天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个性的张扬成为一种生活的时尚,但现实并非都如我们所愿。由于强大的技术与媒体的支持,图像的大量复制与传播已经泛滥,人们接受的大多是复制品而非原创之作,导致审美实践与审美观念的千篇一律。特别是广告的审美消费示范不但没有让我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反使我们更加地平庸和大众化。⑤我们失去了自己的视角,常常用他人的眼光去看世界,失去了主体的自由意识,审美个性也在潜移默化中被消解了。因此当下视觉设计的审美问题,迫使我们对其审美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呼吁设计要给视觉以更多的审美关怀。

4.视觉设计的教化问题

视觉设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我们应该意识到今天的图像特别是经媒介传播的视觉符号广泛地制约着我们的观念、价值和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视觉品味,审美价值判断,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比如大量动画影像中的暴力行为的耳闻目染使孩子们不再对血腥和痛苦感到震惊,反而视残忍为娱乐,将暴力视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长期接受物质至上的肤浅广告,不但钝化了主体的审美能力,并在其引导和教化下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今天的视觉设计将其教化功能应用在激发人们的潜在欲望,引导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上发挥到极至,已严重偏离了社会的伦理规范。视觉设计固然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但并非是唯一的目的,用积极健康的人类文明去教化、规范和约束人类的行为是视觉设计必须实现的社会效益。设计不仅仅是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技术,更应该是从生活中发现新问题的行为,它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伦理。因此可以看出视觉设计如果只是对商业利润负责的话,实是一种违背伦理准则的行为,设计必须拿起教化的武器,对现代视觉设计文化进行反拨与修正,使视觉伦理得以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