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视觉范式在建筑语言的运用

时间:2022-09-19 09:28:55

现代视觉范式在建筑语言的运用

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到来使得艺术出现了诸多派系,这一时期的视觉形式也由古典逐渐转向现代,该文简要分析了现代视觉范式的形式特点,以及这些形式特点在巴塞罗那展览会德国馆中的运用。

一、现代视觉范式

“现代”一词是由英文的“modern”翻译而来,该词的本旨是用来形容当时的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科技,而这一切飞速的进步是由于步入了机器大工业时代。但在文学领域,人们通常使用“现代派”来概括出现在十八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世纪的一种文学艺术风格与思潮。在这一时期的艺术畛域中,出现了诸多派系,如野兽派、风格派、印象主义等。该时期的艺术形式由古典向现代转变,是一种从真实再现到主观表现的转变,是艺术本体化的过程。古典主义绘画的转变以及现实主义等多流派的发展历程都清楚地展现了这一点。促使视觉范式由古典转向现代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外部社会环境来看,从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步入了机器大工业时代,民主化、都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加剧,使得冲突、分裂、割裂、中断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关键词。从文化层面来看,一些宗教派别试图将历史悠久的圣经教义与新兴的科学知识相联系来替代传统社会典型的宗教世界观。从视觉文化内部看,形式美学出现了新的标准而视觉技术也得到了发展,这些外在条件大大促进了视觉观念的转变,古典的视觉范式已不适合现代化的社会,随着彩电的普及,电视、广播、电影等多种视觉途径使得人们对于现实生活及其意义的探究变得迷惘且难以遴选。并且随着高速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实与艺术之间逐渐形成了相对应的视觉重叠。在种种外在条件的叠加下,现代视觉范式应时而生。

二、现代视觉范式的形式特点

1、视觉表现上的纯粹在原始范式中,平面化处理是原始艺术家技术与能力有限的结果,而现代艺术家则力求把画作的表面作为空间和深度的艺术表达的主要地点,所以纯粹的“平面化”往往成为现代主义作品中最突出的风格特征。现代主义艺术家另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对于纯粹抽象的偏爱。“到了二十世纪早期,许多重要的艺术家作品都有一个共同模式,就是从早先热衷于描绘可辨识的景观或形象,转向完全或几乎完全抽象风格的成熟阶段。”例如蒙德里安的《树》系列、毕加索的《牛》等对描绘对象形象抽象化的处理就可看出这点。现代主义作品摆脱了对内容的依赖性,绘画中不再含有较多具象的内容,画家们在创作时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油画的材料和真实的结构上,即结构、质感、色彩及材料本身。现代派绘画只是不再注重三维空间的刻画,无论是零碎的构图还是破碎的画面,这些抽象且平面化的艺术都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视觉现象和审美趣味。现代派用艺术引起了人们对艺术的注意。2、新技术与新材料造就的新审美机器大工业时代和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为现代艺术的变革和视觉范式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和思想上的极大支持,为各种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在对新技术和新材料探索的同时促进并形成了新的视觉观察方式和现代绘画艺术的框架。合金、有机玻璃、聚酯树脂等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趣味,此外彩色摄影技术、彩电等新技术的出现也为艺术提供了新的形式语言和新的审美体验。而科学似乎从一开始就与现代艺术形成了某种“默契”,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些工具使人们能够更细致的观察事物,进一步揭示了整体与细节的关系,为现代艺术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3、注重艺术本体的形式主义传统视觉范式的关注点是艺术的模仿或再现的关系,而现代视觉范式关注点是艺术家与艺术表现性之间的关系。王尔德提出的“艺术只是表现自身”,是现代主义形式表现为本体的思想基础。十八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日新月异的不同的社会思潮促使艺术家显示出超越了理性思维的力量,时代的发展促使新思想的产生,而新思想使得艺术产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围绕艺术本体形式的重要性为中心展开,审美范式也由最开始的再现逐渐向表现转变。在现代范式有关学说中,陌生化理论、“有意味的形式”理论、非人化理论对形式本体意义的表达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1)陌生化陌生化理论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俄国文艺批评的重要流派“形式主义”的重要学说,其代表人物认为:“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的”,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陌生化即指在绘画过程中对主体进行艺术的变形,将原本熟知的事物变陌生,使其形式变困难,增加观看时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延长观赏时间,以达到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奇。达成某种共同的审美认知不是目的,审美感受才是最终的目的,审美感受的达成正是依靠陌生化的手法在欣赏过程中实现的。(2)“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将艺术描述为“有意味的形式”,并且说到“艺术品中必定存在着某种特性:离开它,艺术品就不能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也没有。”“有意味的形式”即在无意味的东西中简练的提取有意味的东西。所谓“无意味”即指视觉对象中非艺术的存在;“有意味”就是色、线的组合——构图,这种构图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将其心中“深刻而普遍的情感”表现出来。(3)非人化加塞特在《艺术的非人化》中提出,传统艺术所描绘的是人们所熟知且能根据日常经验来辨识的视觉对象,而在现代范式中,新的视觉形式逐步取代了再现的表达形式,艺术不再模仿现实生活。在一幅现代绘画中观赏者虽无法辨识画中的形象,但这并不意味着画家不具有再现的能力,而是画家有意地背离了自然事物,“把实在变形,打碎人的形态,使其非人化”。4、艺术本体化的表达在旧有的艺术创作结构中,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就像摄影过程一般,机械的复制,现代主义不再以形似作为创作的中心,不再以真实的再现逼真质感为目标,而是回归艺术的本体性,即形式语言的凸显。现代范式将古典范式中的三维幻觉拉回到二维的平面性中去,因而在二维中再现体系走向解体,为表现乃至抽象生成形式条件。真正开启现代艺术之门的是印象派,它被公认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印象派以色彩的表现为突破口,带动了对于视觉形式本体价值的探索,是艺术回归本体化的开端。而修拉的点画更是直接放弃了以线条确定物体的传统绘画手法,这种超前的绘画手法大胆的颜色运用印象派在当时就如是的表现了出来,印象派对于光与色的表现形式是完全颠覆往昔绘画的。贡布里希指出,现代艺术是实验性艺术,每一个流派都在运用最为闪耀的色彩和夸张的手法来刺激观赏者的视觉想象。

三、现代视觉范式在建筑中的运用

当现代主义艺术在欧洲大陆如火如荼的蔓延时,现代主义设计伴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形成而悄然兴起,数十年的发展,使其在五六十年展至顶峰状态。经过不懈的努力发展,包豪斯将现代主义设计逐步推向成熟阶段。由于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加之现代主义的激进人物由欧洲逐渐移民到美国,美国迅速成为战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国际式风格的中心。与此同时,现代主义艺术与现代建筑之间潜移默化、相互影响,一些革命的建筑师们也从塞尚的概念中汲取灵感。汉斯·勒克哈特认为,“纯形式就是这样的形式:它超然于所有装饰的形式,它是从直线、曲线和任意形状的基本要素中自由形成的,并将适用于各种表现的目的——可以是一座宗教建筑或一座工厂”。1、视觉表现上的纯粹密斯·凡·德罗的作品代表了蒙德里安式的灵魂。其1929年设计的巴塞罗那展览会德国馆,摒弃了传统而对砖石结构和封闭独立的室内空间,使得空间没有内外界限之分。其结构体系清晰,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没有华而不实的装饰,没有繁复的变化,有的只是建筑本身纯粹的表现形式。勒·柯布西耶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旗手,其设计的萨伏伊别墅与传统的欧洲别墅大有径庭,萨伏伊别墅像被细柱撑起的白色盒子,轮廓简单,水平的长窗宽阔舒展,外墙光洁没有任何装饰,但光影赋予了这栋别墅丰富的变化。其视觉上的纯粹也表现在建筑外部装饰的用色上,完全采用白色,柯布西耶认为这是一个代表新鲜的、纯粹的、简单和健康的颜色。不只是外立面的纯粹表现,其室内空间也做到了内外一致,宽敞明亮的室内空间没有一丝多余的装饰,用螺旋楼梯和折行坡道来组织空间内部结构。摒弃多余装饰,使用廉价材料,用建筑本身的元素来表现纯粹的视觉形式。2、新技术与新材料造就的新审美由格罗皮乌斯和阿道夫·麦尔共同设计的法古斯工厂是最早建成的现代建筑作品之一,作为格罗皮乌斯的首个作品,委员会为其提供了一个将革命思想付诸实践的绝佳机会。砖被反复使用在法古斯工厂这一建筑群中,格罗皮乌斯主要负责的办公楼,其立面的玻璃使用的比砖更多、对于当时而言,格罗皮乌斯大胆地在建筑内部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来取代传统的承重外墙,从而释放了大量的建筑外立面,玻璃的大面积应用也是该建筑最大创新点,完全通透的室外角落,大面积的采光同时也改善了室内的工作环境。工厂建筑中直线体块以及大面积玻璃幕墙的运用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一直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主义建筑。法古斯工厂的落成,不仅是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以当代建筑技术为手段来展示建筑形象这一设计手法在后世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德国馆建筑的设计也是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深刻诠释,没有采取传统的砖石建筑以及精雕细琢的内部装饰手法,而是靠钢铁、玻璃等新材料体现建筑精确、新颖的美,并体现出材料本身的美。德国馆将现代主义表现到极致。德国馆对于流动空间的灵活运用,对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更是为后世的设计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艺术本体化的表达当1929年德国馆建成落地时,于当时来讲这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建筑,建筑从此走向现代。德国馆的内部是无法笔直穿过的,从进入到走出需要迂回地走过整个展馆,不规律分布的隔断将展馆内部划分为宽窄不一的空间。馆内除了雕塑和几件专门为之设计的家具外没有任何展品,而德国馆本身就是一个展品。密斯将“少即是多”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将其强调至难以附加的程度。将建筑回归到建筑本身,现代主义建筑是充满实验性的,德国馆的精致并非来源于雕花的线脚,而是单一的柱身和精简的墙板,密斯用其独特的手法将大众的视线回归到了建筑本身。现代视觉范式中所提出的艺术的纯粹性、回归艺术的本体性在现代主义建筑中的体现十分明显,摒弃传统的建筑手法及其繁复的装饰,回归建筑本身,使功能最大化,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对建筑传统的审美。现代视觉范式追求“事物制造”而非“场景再现”,它的反叛与荒诞是对现代社会文化和精神意识的真实反映。

【参考文献】

[1]﹝美﹞保罗·C·韦茨和阿诺德·B·格里姆奇尔.周宪,编译.现代艺术与现代科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英﹞克莱夫·贝尔,周金环,马钟元,译.艺术[M].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

[3]﹝英﹞彼得·柯林斯,英若聪,译.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孙晶.视觉范式[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5]弗兰西斯·弗兰契娜,查尔斯·哈里森,张坚,王晓文,译.现代艺术和现代主义[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作者:孙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