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研究

时间:2022-10-21 10:58:20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视觉传达设计是在平面设计基础上,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出现的新型学科。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艺术设计的有效融合,来满足平面设计的相关要求。视觉传达设计在我国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目前很多高校也将视觉传达设计作为院校重点培训内容。不过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在设计上,由于未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很多学生只了解基础理论知识,无法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进而降低了学生就业率,阻碍了行业发展。为此,本文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计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应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高校都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列入到重点专业,不过由于学校性质不同,所以在专业课课程设计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其存在的统一问题都是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计无法与实际工作需求融合起来,很多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就业,加剧了我国该领域人才的缺失。为此,有必要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结合院校具体情况,加大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推动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增强我国设计实力。

一、工作过程导向

工作过程导向就是以工作目标为基础,采取的一系列具有行为落实结构的管理学思想。工作过程导向主要是在现有条件及需求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缩小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差距,加大知识利用率,更好地为日后发展及相关项目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将工作过程导向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能够将原本的教学内容进行逐步拆解和分析,按照规定要求提高项目落实效率,实现最终教学目标。同时,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指引,能够合理规划教学流程,明确划分职责权限,进而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为院校及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

二、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目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仍处在初期探索阶段。传统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分为压缩型和复制型这两种模式。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多是以基础教学、专业教学及毕业实习这种逐层递进的方式,在校学生大多都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毕业后才能开展实践教学,这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无法有效融合起来,影响了学生的理解,阻碍了学科能力的提升。在近几年教育改革下,一些高校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了改革和调整,但是由于核心理观念和观点并未改变,导致教育教学中存在较多不成熟的情况,削弱了人才培养力度,该专业人才的缺失越来越严重。另外,实践教学的缺失,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无法做到无缝对接,最终企业找不到适合自身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且高校利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还未形成,实践能力较差,大多数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而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三点:(一)高校对自身的办学模式未有专业的了解和掌握。对于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来说,其在课程设计及体系建立中,采用了传统理论授课模式。对于实践课程的重视力度不足,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缺缺,再加上知识扩展不到位,削弱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水平。(二)双师型教师模式的缺失。双师型教师教学模式的缺失,导致其在分析专业工作过程导向上存在不准确的情况,很难有效把控市场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降低了教学目标制定的合理性。(三)校企合作较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是目前提高院校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高校来说,由于校企合作的缺失,使得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中受到诸多阻碍,学生很难有效认识到岗位工作的要点及要求,最终学生在就业中存在诸多的不适应性。

三、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改革的重点就是确保专业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提高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实现与实际工作的交融,进而增加学生的就业率。同时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于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必须严格遵循行业岗位的流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线,且在此基础上设置程序性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外延和相关的职业体验,以此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其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四、工作过程导向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构建措施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提供保障。所以在课程体系构建上,除了要明确掌握教材知识,还应明确企业相关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这样才能确保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且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连接,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基地,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一)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步骤。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及庞大性的特征,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准确定位行业发展方向,进行市场行情的动态化管控,并加大资源数据的整合力度,规划清晰明确的工作流程,这样才能促进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高效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发展情况分析。一方面需要及时、准确的了解视觉传到设计行业的发展状况,做好动态分析好管控,确保市场定位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加大对视觉传达行业企业内部发展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并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职业分析、研究视觉传达设计的职业岗位导向、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工作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方向,研究专业特色,形成与同类专业错位发展的优势。(三)对岗位工作过程导向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高校应加强与企业一线设计工作人员及项目负责人的沟通和交流,并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来获取较为精准的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内容,之后再根据获得的相关数据资料,开展视觉传到设计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工作,明确具体工作流程。例如,在视觉传达企业形象设计中,为了保证岗位工作流程设计规划的合理性,先要了解岗位的具体工作流程: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及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明确设计的具体内容和目标,之后实行现场勘查调研,掌握充足的设计数据,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开始草图的绘制,并对其予以调整和修改,定稿后利用设计软件将图纸生成电子版本,展现图纸的整体效果,然后对其中的不合理处予以调整。完成后实施V1手册及实物的制作,做好质量验收,确认无误后投入使用。待工作流程了解清楚后,根据岗位流程要求开始实行课程体系的设置:先是文案写作,之后进行造型基础课程学习,基本知识完成后,开展软件及相关设计内容的学习,如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然后了解印刷技术的相关工作流程,以促进实际作业的顺利开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计划制定实施、检验及评估等环节予以详细阐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四)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依照上述提到的两项内容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落实,以满足企业各岗位工作的具体要求,并通过不同教学实践模式的应用,来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以实现最终教学目标。(五)依照岗位工作过程导向确定课程体系。在已经设计好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基础开展细致严格的审查工作,对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错漏进行及时的找出和解决,优化课程体系及课程结构,做到教学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同时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中,应摒弃传统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强院校与企业的衔接效果,确保知识传授的及时性、新鲜性,避免脱节现象的发生。

五、结语

总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是一项不断发展的过程,其没有固定标准要求,需要结合区域、不同历史阶段特征实行逐渐的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为我国培养出更多该方面的专业人才,以此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增加就业率,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超.视觉传达设计对戏剧艺术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6(15):40.

[2]吕硕,申雪.视觉传达设计角度对卡通形象的解读[J].艺术科技,2017(5):266.

[3]贾荣林.古韵和鸣——《梅兰霓裳》的视觉传达设计[J].中国美术,2013(6):100-102.

[4]阎勇舟.影视片名画面的视觉传达设计[J].电影评介,2007(12):59+61.

[5]赵娜,王卉.《音效与录音》课程设计与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新闻知识,2019(2):65-70.

[6]王志刚,臧之筠.电影画面的色彩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研究[J].电影文学,2019(3):34-36.

作者:曹树进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