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在农村新文化建设的应用

时间:2022-02-22 11:02:28

流行音乐在农村新文化建设的应用

音乐是人们用以体现社会发展状况、表述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是最能直接引起人类情感共鸣的原始艺术,有极强渲染力与感召力。伴随民众生活质量迅速提升,音乐已悄然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思维理念与个人情感。尤其是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流行音乐更是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席卷我国文化市场,并收获诸多忠实听众。

由此看出,流行音乐的浸入式发展,对现代社会文化体系建设有深远影响。本文将分析流行音乐加快新农村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并结合黄生成编著的《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探究促进流行音乐应用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的《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以国家所有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与决定为理论依据,从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四、五、六中全会会议精神,及一系列重要讲话作为基本目标,探寻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新方向。本书严格遵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分别从哲学、社会学、人文学、经济学等多元学科视角论析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所面临问题与挑战;并在归纳总结中国农村文化建设改革历程与实践经验环节中,发现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规律,便于更好、更快地提炼出国家新农村文化建设所存问题成因,从而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由此可知,该书对加快新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有促进意义,利于深化流行音乐的实践与应用。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凭借其歌词通俗易懂、旋律琅琅上口的特点,俘获了一批又一批新时代青年的心。而流行音乐作为艺术领域组成部分之一,则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社会政治、经济及人文文化等,共同影响社会整体文化体系的统一与构建。所以,农村文化管理部门可将流行音乐纳入管理体系中,提升农村新文化体系完整性。

音乐文化既可展现时展特征、辅助人们有效表述思想情感,也可使听众心灵得以净化、陶冶情操,从而利于群众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就目前情况来看,流行音乐在农村树立全新文化风尚,提高农民文化综合素质,创建新型发展体制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首先,流行音乐的应用,不但能促使农村开展多元音乐文化活动,满足农村群众精神需求,还利于人们将农村独有文化特色转为流行音乐创作素材;其次,为农村民众抒发内心情感、表达所思所想提供展现平台,让新时代农民综合素养通过倾听流行音乐、参与音乐活动得到潜在提升;最后,流行音乐大众性特点可为农村群众带来亲切感,快速接受该类型音乐作品,并从中感受党和国家的人文关怀,强化民众思想觉悟,为农村树立健康社会风尚、巩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上述内容与新农村建设实际情况可看出,流行音乐对加快农村新文化建设进程百利而无一害,对应部门或组织促进农村新文化体系创新改革时,务必考虑流行音乐的实践应用,助力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从实际角度出发,人们可参考以下策略推进流行音乐在农村新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第一,结合农村音乐文化创新流行音乐,营造新式、和谐的现代化音乐文化氛围。流行音乐相较于高贵优雅的古典乐来说,更受普通大众追捧。所以,地方政府部门或组织将流行音乐纳入农村新文化体系时,可在充分了解当地音乐文化基础信息基础上,深度挖掘传统音乐文化可用元素,并将其用于流行音乐创作中。这样既能将农村传统音乐文化延续下去,增加农村民众对流行音乐的认同;也可避免传统音乐文化与流行音乐文化产生不必要矛盾,创造和谐友好的音乐文化环境。第二,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丰富流行音乐活动形式,加强农民自主参与意识。

多样音乐活动在农村的组织与开展,可大力扩大流行音乐推广宣传范围,让更多农村民众知晓流行音乐相关信息,激发其倾听兴趣。因此,人们可借助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获取更多流行音乐作品,且通过组织举办多种音乐活动,如歌唱比赛、广场舞大赛以及创建合唱团等形式,丰富农村音乐文化体系,让农村民众不仅能接触更多除本土音乐外的音乐艺术;还可在流行音乐日益渗透于农村日常生活过程中,引发农村民众主动参与音乐文化活动的思想意识。第三,重视农村音乐人才的培养,增加流行音乐文化的社会流传度。流行音乐在农村新文化建设中的应用,除需要政府与社会组织加以引导、支持之外,还要求促进新农村建设团队中具有充足且专业的音乐人才,这样才能将流行音乐更好地融进农村新文化体系中。所以,组建音乐文化活动时,必须注重农村民众主体地位,采取可行性较高的方式与方法培育更多音乐人才,帮助农村更深入地将流行音乐融入新文化建设中,从而增加流行音乐在农村的流传度,为农村建立生动且活力满满的新文化体系提供保障。

综上,流行音乐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农村新文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应明确流行音乐实践应用的必要性,以流行音乐文化特点为出发点,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与方法推动流行音乐与农村新文化体系的融合发展,为提升农村民众文化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满足群众精神需求贡献绵薄之力。作者简介:朱晓龙,男,山东德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及教学理论。

作者:朱晓龙 单位: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