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舞蹈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1:15:47

流行舞蹈

流行舞蹈范文篇1

关键词:流行舞蹈艺术舞蹈结合发展可行性分析

流行舞蹈,是指表现方式相对自由、大众参与性较强、有较强的娱乐色彩、在较长时期广泛流行的舞蹈艺术形式,如现代舞、国标舞、街舞、拉丁舞、迪斯科、劲舞等都属于流行舞蹈的范畴。艺术舞蹈则是指由艺术家用舞蹈语言诠释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而创造出来的舞蹈,偏重于对舞蹈的艺术呈现,是一种相对正统、规范、高端的舞蹈艺术。

流行舞蹈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舞蹈普通大众则敬而远之,这是人们对舞蹈艺术的社会需求现状,也是当前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不均衡的具体表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开放程度的提高,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元素不断涌入中国,特别是中国的青少年一代,他们对流行舞蹈热烈追捧,对艺术舞蹈几乎不闻不问,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的不均衡状况日益加剧,促进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成为业界日益关注的课题,笔者就该课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取长补短——有助于艺术舞蹈与流行舞蹈的共同繁荣

流行舞蹈的娱乐性、趣味性、运动性很强,节奏比较有动感,表演自由度高,大众参与度高,融合了更多时尚元素,可以在绚丽的舞台上表演,也可以关在房内自我欣赏,有助于人们缓解压力、释放心情、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消除隔阂、增进沟通。而艺术舞蹈,表演方式比较正统,动作要领更加规范,寓意表现比较含蓄,有助于人们陶冶艺术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艺术舞蹈与流行舞蹈虽然差别较大,但互补性强。流行舞蹈在普通大众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艺术舞蹈则在舞蹈业界拥有核心地位,而且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生活质量、欣赏水平的提高,艺术舞蹈对普通大众的影响和渗透已经逐步扩大,这为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稍加扶植和引导,就一定能形成这两个舞蹈艺术门类齐头并进、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二、寻找共通点——促进艺术舞蹈与流行舞蹈的融通发展

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虽然各具不同特征,但作为舞蹈艺术的两种类别,其本质上也有不少共通之处:第一,主要表现载体都是人体的动作;第二,都对身体的柔韧性和舞蹈的基本功有所要求;第三,都要将人体动作与音乐、诗歌、戏剧等辅助因素协调统一,和谐融合;第四,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五,进入现代后,两者融合出现在同一个舞蹈作品中的现象层出不穷,并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认可和肯定。例如我们把舞蹈比作汉语言,流行舞蹈类似于白话文,艺术舞蹈则类似于文言文,白话文通俗易懂,文言文内涵深刻,虽然文言文相对难懂难学,但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还必须使用文言文才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只有了解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共通点,才能求同存异,优势互补,相互融通,才会推动整个舞蹈艺术健康发展。

三、教育先行——推动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发展

面对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大部分舞蹈艺术教育机构的舞蹈教学内容则与社会需求正好相反——艺术舞蹈教学课程铺天盖地,流行舞蹈教学内容寥寥无几,而舞蹈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主流却是到那些与普通大众联系最紧密的就业领域中去,教育与就业完全脱节,这种舞蹈教学体系是不合理的。因此舞蹈教育应该给予流行舞蹈教育以更多的关注。

面对普通大众需要更多地关注艺术舞蹈的现状,我们呼吁舞蹈教育部门更多地关注流行舞蹈。在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的问题上,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舞蹈教学内容的改革,打破“重艺术舞蹈教育,轻流行舞蹈教育”的传统舞蹈教育格局,在舞蹈教育界大力推广二者结合教育的新模式。

四、转变观念——实现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发展

1.嫁接流行元素,在舞蹈作品中实现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

将流行舞蹈的随意、夸张与艺术舞蹈的严谨、细腻结合起来,使其和谐共生于一个舞蹈作品之中,这样的舞蹈作品将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在演绎传统的大鼓舞时将摇滚音乐融合进去,结果是这种冲击和感染力大大超过两个矛盾个体之和。所以,对特定的艺术舞蹈进行流行元素的改造,是大有空间和市场的。

2.加强舞蹈知识培训——提升全民舞蹈艺术素养和欣赏水平

人们对艺术舞蹈的淡漠不完全是他们不喜欢艺术舞蹈,更多的是因为根本不懂得欣赏艺术舞蹈。那么加强舞蹈知识培训、提升舞蹈艺术欣赏水平对艺术舞蹈的推广和普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譬如,剧院可以多引进艺术舞蹈剧目以低廉的票价向大众开放;在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教材里添加更多有关舞蹈的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设舞蹈课程;在通俗舞蹈的培训机构中适当增加艺术舞蹈基础知识的培训,这些举措将有效地推动通俗舞蹈和艺术舞蹈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3.合理利用媒介资源——引导媒体向艺术舞蹈适度倾斜

流行舞蹈范文篇2

关键词:流行舞蹈艺术舞蹈结合发展可行性分析

流行舞蹈,是指表现方式相对自由、大众参与性较强、有较强的娱乐色彩、在较长时期广泛流行的舞蹈艺术形式,如现代舞、国标舞、街舞、拉丁舞、迪斯科、劲舞等都属于流行舞蹈的范畴。艺术舞蹈则是指由艺术家用舞蹈语言诠释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而创造出来的舞蹈,偏重于对舞蹈的艺术呈现,是一种相对正统、规范、高端的舞蹈艺术。

流行舞蹈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舞蹈普通大众则敬而远之,这是人们对舞蹈艺术的社会需求现状,也是当前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不均衡的具体表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开放程度的提高,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元素不断涌入中国,特别是中国的青少年一代,他们对流行舞蹈热烈追捧,对艺术舞蹈几乎不闻不问,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的不均衡状况日益加剧,促进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成为业界日益关注的课题,笔者就该课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取长补短——有助于艺术舞蹈与流行舞蹈的共同繁荣

流行舞蹈的娱乐性、趣味性、运动性很强,节奏比较有动感,表演自由度高,大众参与度高,融合了更多时尚元素,可以在绚丽的舞台上表演,也可以关在房内自我欣赏,有助于人们缓解压力、释放心情、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消除隔阂、增进沟通。而艺术舞蹈,表演方式比较正统,动作要领更加规范,寓意表现比较含蓄,有助于人们陶冶艺术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艺术舞蹈与流行舞蹈虽然差别较大,但互补性强。流行舞蹈在普通大众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艺术舞蹈则在舞蹈业界拥有核心地位,而且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生活质量、欣赏水平的提高,艺术舞蹈对普通大众的影响和渗透已经逐步扩大,这为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稍加扶植和引导,就一定能形成这两个舞蹈艺术门类齐头并进、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二、寻找共通点——促进艺术舞蹈与流行舞蹈的融通发展

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虽然各具不同特征,但作为舞蹈艺术的两种类别,其本质上也有不少共通之处:第一,主要表现载体都是人体的动作;第二,都对身体的柔韧性和舞蹈的基本功有所要求;第三,都要将人体动作与音乐、诗歌、戏剧等辅助因素协调统一,和谐融合;第四,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五,进入现代后,两者融合出现在同一个舞蹈作品中的现象层出不穷,并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认可和肯定。例如我们把舞蹈比作汉语言,流行舞蹈类似于白话文,艺术舞蹈则类似于文言文,白话文通俗易懂,文言文内涵深刻,虽然文言文相对难懂难学,但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还必须使用文言文才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只有了解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共通点,才能求同存异,优势互补,相互融通,才会推动整个舞蹈艺术健康发展。

三、教育先行——推动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发展

面对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大部分舞蹈艺术教育机构的舞蹈教学内容则与社会需求正好相反——艺术舞蹈教学课程铺天盖地,流行舞蹈教学内容寥寥无几,而舞蹈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主流却是到那些与普通大众联系最紧密的就业领域中去,教育与就业完全脱节,这种舞蹈教学体系是不合理的。因此舞蹈教育应该给予流行舞蹈教育以更多的关注。

面对普通大众需要更多地关注艺术舞蹈的现状,我们呼吁舞蹈教育部门更多地关注流行舞蹈。在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的问题上,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舞蹈教学内容的改革,打破“重艺术舞蹈教育,轻流行舞蹈教育”的传统舞蹈教育格局,在舞蹈教育界大力推广二者结合教育的新模式。

四、转变观念——实现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发展

1.嫁接流行元素,在舞蹈作品中实现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

将流行舞蹈的随意、夸张与艺术舞蹈的严谨、细腻结合起来,使其和谐共生于一个舞蹈作品之中,这样的舞蹈作品将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在演绎传统的大鼓舞时将摇滚音乐融合进去,结果是这种冲击和感染力大大超过两个矛盾个体之和。所以,对特定的艺术舞蹈进行流行元素的改造,是大有空间和市场的。

2.加强舞蹈知识培训——提升全民舞蹈艺术素养和欣赏水平

人们对艺术舞蹈的淡漠不完全是他们不喜欢艺术舞蹈,更多的是因为根本不懂得欣赏艺术舞蹈。那么加强舞蹈知识培训、提升舞蹈艺术欣赏水平对艺术舞蹈的推广和普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譬如,剧院可以多引进艺术舞蹈剧目以低廉的票价向大众开放;在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教材里添加更多有关舞蹈的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设舞蹈课程;在通俗舞蹈的培训机构中适当增加艺术舞蹈基础知识的培训,这些举措将有效地推动通俗舞蹈和艺术舞蹈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3.合理利用媒介资源——引导媒体向艺术舞蹈适度倾斜

流行舞蹈范文篇3

〔关键词〕艺术风格;外国舞蹈;爵士舞;流行爵士舞

“爵士”一词本来是指音乐舞蹈,在单词“jazz”音译而得。随着1880年爵士乐的诞生,配合而生,其热闹、活泼的旋律特点,奠定了爵士舞外向的舞蹈风格。爵士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混血儿”。如果说非洲人给予了爵士舞灵魂,欧洲人给予了爵士舞外貌,那么就是美国人给予了爵士舞光环。爵士舞的本质就是象征自由和开放,她不同于芭蕾舞和民族舞蹈,有着固定的身体语言和发力方式。爵士舞的魅力就在于身体的自由律动,就像我们听到好听的旋律身体不由自主地跟随者音乐律动,通过肩、胸、腰、胯的扭动和抖、颤来表达音乐情绪的抒发。其被舞蹈理论家总结为是一种集芭蕾舞蹈、现代舞蹈、非洲舞蹈、歌舞厅舞蹈、剧场舞蹈、社交舞蹈和东印度民间舞蹈于一身的“多元化表演舞蹈”。特别是笔者在文章中重点提到的流行爵士舞,更是经过不断地演化和推敲,在流行歌曲的搭配下,产生了更新化的爵士舞种类,细化其为流行爵士舞。流行爵士舞主要是追求愉快,活泼有生气的一种舞蹈,是自然淳朴的表现,就像我们听到好听的歌曲,从内心流露而出的情感表达。时而兴奋激烈,时而动感妩媚,时而缓慢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和研究价值,因而被大众所喜欢和接受。

具有美国本土风格的爵士舞席卷全球世界各地,并繁衍出各具特色的爵士舞蹈体系,爵士芭蕾、现代爵士舞、欧美爵士舞、拉丁爵士舞、流行爵士舞等等,同时,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和张力的艺术表演方式,其中流行爵士舞更是作为一种多元化的舞台表演舞蹈,它更是成为世界各地许多专业院团和艺术高校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可见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现阶段主流的音乐剧来看,其故事的发展也脱离了“老套的”公主与王子的故事,它更加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况,例如东方歌舞团的最新音乐剧《我们的爱情故事》,从编舞的意图和心理上看,它摒弃了传统流行舞蹈的相关元素,加入了很多新鲜的外国元素,和时下非常流行的动感歌曲,能够瞬间拉近观众与剧场舞蹈的距离,例如,在舞蹈的演唱和表演中还加入了五月天的《恋爱ing》等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而后开展的一系列爵士舞为主的流行舞段,由此可见爵士舞蹈的发展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或是一种艺术文化的改变和创新,从美国的街头流行文化演变到社会文化的主流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变迁与进步,还可以浓缩成一部美国历史变迁的社会文化纪录片,爵士舞蹈从舞厅、酒吧和地下场所中的娱乐舞蹈成为音乐剧和剧场爵士舞中的表演性舞蹈,从让人瞠目结舌或滑稽取笑的表演成为众人追捧的流行舞蹈之王,可以说是一部艰难的蜕变历史和文化革新的本土化进程历险记。近年来,随着的胜利召开,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国家的重要产业组成部分,舞蹈作为其最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有其特殊的历史使命和意义。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社会环境下,舞蹈文化的不断融合和创新,我们有最传统的民间舞蹈,也学习和了解过优雅时尚的芭蕾舞蹈,无论是在传承还是在艺术创新或多或少艺术家们都会遇到创作瓶颈或阶段性停滞,融合、汇总其他过国家的舞蹈元素就成了重中之重,如何在“引进来,走出去”的国策下,把握外来文化与本国流行文化的本土化进程,也是笔者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想要进行探究与了解的。

笔者认为其实一直以来爵士舞蹈一直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虽然受众面很大但是它却没有相对正确的训练方法和专业的技术指导,总有一种“舞蹈门外汉”的感觉。爵士舞蹈起源于美国的黑人奴隶,在美国的嘻哈文化和流行音乐文化中逐渐发展壮大,又经历了古典爵士乐的复古舞蹈,逐渐演变成一个庞大的、具有多门类的特殊表现意义的舞蹈种类。在表现形式上,流行爵士舞蹈自由奔放、活泼明快、极具表现力和生命力。随着近年来欧美流行乐坛和日韩嘻哈文化在我国风靡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爵士舞蹈的本土化。本土化的进程甚至深入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以流行歌曲为节奏的广场舞阿姨们;在商场中播放着流行的欧美音乐和日韩的时尚电子音乐;在以传统爵士舞为元素的基础上拥有了“PowerJazz”(力量爵士舞)和“SexyJazz”(性格爵士舞),进而影响着其他的艺术门类,在韩国、欧美的流行音乐中,大量的电子、电声音乐也被应用于单曲的编曲和设计中,从而结合了舞蹈的创新元素,在动作的设计上更加大胆和符合编曲逻辑,突出曲风的特色和舞者的舞蹈风格特点,力量感同妩媚兼备;肌肉控制能力不断增强;更是出现了一批拥有超感=高艺术造诣的爵士舞者,同时在流行爵士舞蹈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同流行音乐的高度结合和受其影响外,动作的解放也体现了其舞蹈外向型的特点,流行爵士舞蹈的对于其他的艺术门类发展极具影响。爵士舞蹈有自己的语言,无论是曾经火得一塌糊涂的《江南style》中的“骑马舞”,还是广场舞霸屏后筷子兄弟的“小苹果舞蹈”,爵士舞蹈的本土化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焦点。欧美日韩的流行爵士舞文化也似乎走下神坛,进入了我们生活得区域,甚至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流行于欧美日韩的潮流歌舞还是电影视频离不开爵士舞的风格和元素,其内容的充实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近几年很多高校成立的流行舞蹈系,音乐剧(歌舞表演)也就是吸收其精华的最好代表之一。流行时尚爵士舞更是在原有爵士舞精华的基础上更新一步,结合了时下的潮流资讯、流行的音乐文化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系统,广泛地甚至是闪电般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其发展的类型变换多样,风格千姿百态。在流行时尚爵士舞的发展过程中,笔者带着文化中立的态度,积极看待身边的流行爵士文化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冲击,也注意到了相当一部分的问题。舞蹈的表现形式是更加具体甚至是生动和活灵活现的,爵士舞以更加张扬的表现力,突出个性强调自由,在某些程度上甚至是打破了应有的限制,过分的自由并不是适应每个人,现阶段的爵士舞蹈势头强劲,而且在不断地演变推新,有些元素舞姿、风格性舞姿甚至细化,将其归类于某一种舞蹈,虽然都同属于爵士舞的范畴但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理解;其二,在爵士舞蹈发展的过程中,结合现阶段的问卷调查来看,人们对于爵士舞蹈的认知普遍性不高,了解程度浅薄,有的人甚至认为是酒吧夜总会的专属,其艺术表现形式大多被放大和诟病,引人深思。

流行爵士舞在艺术表现力上独树一帜,作为舞台艺术的表现力,它极具舞台魅力和张力,有极强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性,既能够做到通过音乐节奏的变换转换肢体动作和风格手法,也可以在节奏中表现叙事、表演,从而进一步推进故事的情节,例如著名的百老汇音乐剧《猫》,这部两幕音乐剧有一首最为流行的歌曲——《回忆》讲述的是一只叫格利泽贝拉的雌猫在外面闯荡,历尽艰辛最后回忆起在杰里科猫族的幸福生活,渴望回归家族而演唱的一首动人的歌曲,在其中的表演手法上就采取了流行爵士舞作为重要的舞蹈表现载体,通过演唱的曲调,在变换着自己的步伐和肢体动作,通过婉转的音乐和自己的舞姿叙述自己的遭遇和故事,这一段不仅被奉为经典之作,更是将《回忆》这首歌唱红了欧美乐坛。足以可见,音乐与舞蹈是缺一不可的,流行爵士舞更是在其舞台化的艺术手段中别具魅力,表现别具张力,这样不仅突出了叙事性,更加明确了人物特点,也增强了表演的观赏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根据审美的作用,将艺术化的动作加工、组织、提炼和美化。一来符合规律性的剧情发展,二是要经过合理性的转呈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元元.《爵士舞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2]陈倩莹.《探析现代舞与身心关系之延承》[J]《艺术教育》2017.09

[3]程瑾.《爵士舞基础动作技术类型与内容的初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09

流行舞蹈范文篇4

关键词: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探析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师音乐教育,肩负着培养中等及高等学校音乐教学师资、音乐表演人才、文化事业单位等音乐教育工作者及音乐专门人才的使命,高师音乐教育的优劣,尤其影响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水平与质量。实现高师音乐教育学科建设的定位与目标,构建合理的、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学科课程体系是其关键的环节。因此,在培养师范型人才的同时,如何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问题研究

我国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正不断向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而目前高师及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生源招收要求中取消了舞蹈技能测试。如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7年招生简章中音乐学(音乐教育)部分初试科目,任选音乐技能一项(声乐、键盘、器乐演唱或演奏曲目一首,舞蹈表演成品舞或舞蹈组合)。而2009年招生简章中考试科目变为,初试科目:音乐技能一项(声乐、键盘、器乐三项任选其一),演唱或演奏曲目一首。对比两年的考试要求不难看出最大的差别在于,技能测试中舞蹈作为一项技能已被取消,这意味着原本有些舞蹈特长的音乐学考生不能发挥其专长,被迫放弃或者被动改考舞蹈学专业。这也是近年来导致音乐、舞蹈类生源质量下滑的原因之一。随着师范院校舞蹈学、舞蹈表演等舞蹈专业的扩招,音乐学专业的舞蹈教育也越来越不受重视,甚至有被忽略的危险。

(二)舞蹈课课时比例小、内容设置不合理。如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9年招生简章中音乐学(音乐教育)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和声、音乐教学法、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与欣赏、合唱指挥、电脑音乐、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等。据笔者调查,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仅在大三必修一年(72课时),与声乐、钢琴技能必修课(各144课时)及其相关的声乐教学法和钢琴即兴伴奏必修课(各72课时)相比,舞蹈课时只占其中总课时的1/7。再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没有舞蹈理论、舞蹈教学法等课程,有的只是大部分沿用了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内容,简化的形体活动训练、代表性的民族舞蹈组合。对于音乐学的学生来说即使能理解不同舞种的文化背景,也是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去真正掌握不同舞种的体态韵律特征,或者仅仅掌握了一两个民族组合而已,更不可能把“变味”的舞蹈动作教给学生。

(三)受社会大众文化的影响,现今中小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对流行歌曲、韩国歌舞极度青睐,然而对学习音乐课却不感兴趣甚至多有抵触心理。他们认为音乐课就是看看电影、休息放松的时段。据笔者调查,目前很多中学音乐课都是观看影视片。对充满好奇与探索欲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对影视还是流行歌舞的热衷,都体现出当今社会文化现象及发展趋势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的高度影响。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仍限于中、西方音乐史,和声、曲式分析(基本是西方音乐作品)等实用性差的专业课程学习;对于声乐、器乐、键盘的课程除了即兴伴奏课具有师范性,其它基本是按表演方向的模式培养的;学生对当前流行音乐及各类流行舞蹈多属“门外汉”,只能道听途说。他们自己都无从接触,怎么谈得上学习与研究呢?面对信息时代的中小学生该如何应对,学到的知识又如何施展它的用武之处呢?舞蹈作为音乐教师必备的一种技能,则是诸多音乐师范学生共同的盲区。

二、对策探析

舞蹈教学可以说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师音乐教育的舞蹈教学既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为目标,又要使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增强师范意识。学生既要掌握音乐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声乐、键盘、舞蹈等基本技能,还要学会表达和传授这些知识技能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审视高师人才的培养方式,寓教于乐与寓乐于教相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协作与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舞蹈课程的教育理念。

1.寓教于乐,寓乐于教

舞蹈艺术的趣味性容易让人集中精力,经过学习后学生会表现得更加自信,通过肢体语言能善于表现自我。目前我国音乐教学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音乐舞蹈教育的综合性更加凸现出来,如广泛借鉴世界范围内优秀音乐教育思想,像奥尔夫游戏式课堂就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念,使儿童音乐教育更具有娱乐性,符合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唤起纯真、快乐的心灵。另外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包括身势、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形体表演、以及即兴的民族民间舞蹈等[2]。这种综合性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舞蹈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也强调了“体态律动”,将视听训练、体态律动、即兴创作形成整体综合性作用的三个阶段来进行。由此可见,肢体语言的趣味性、娱乐性在音乐教育中,尤其是普及的音乐审美教育中是不容忽视的。

2.审美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从现今学生对艺术的需求来看,他们的需求不仅仅是出于审美的需要,而是也是为了实现自我的需要。如韩国歌舞明星李孝利、Rain的歌舞让无数少男少女目瞪口呆,甚至如痴如醉;由街舞文化引发的“嘻哈”风格的服装、发式装扮等等。青少年对街舞、流行音乐及明星的青睐,这其中除了劲歌热舞、时尚前卫的元素冲击,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简单而不失韵味的舞蹈动作,创意新奇、灵活美观的舞蹈形式,既体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也让观众感觉鲜活和真实,激发观众的共鸣,能让多数人参与模仿和学习,继而满足了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舞蹈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舞蹈艺术家,而重要的是培养舞蹈艺术的欣赏者、参与者,高师音乐教育肩负培养未来师资的重任,对学生审美教育及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应该引起学校教育高度的重视。

3.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传播、交流功能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直观、生动的视觉形象[4]。舞蹈艺术作为人类的另一种语言,它的传播信息、交流情感的功能,虽然与一般语言有共同性,却是不能完全等同的。舞蹈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效果,是一般语言无法取代的。正是一般语言难以表达或无法表达,才体现出舞蹈艺术的特殊之处。从先秦葛天氏之乐,至汉代的“以舞相属”,再到今天的街舞文化,舞蹈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情感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方式,如今舞蹈艺术不仅可以成为文化、艺术、商业等各个领域的代言符号,更重要的是舞蹈本身也通过各种形式在潜移默化的融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目前网络中流行的街舞娱乐软件D-Play,它运用计算机感应技术捕捉人体运动时各关节点的影像位置,并运用3Dmax技术编辑而成的人体仿真运动形式,让更多的人通过键盘就感受到街舞的魅力。因此,笔者认为,在音乐教育的学习中,可以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交流功能,在学习中通过肢体的律动与学生形成互动、交流。

4.体现时代特征

舞蹈作为人类永恒的艺术,它应健康、进步符合时代潮流。任何艺术作品,只有在现代流行开来并流传下去,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才能充分实现艺术的价值和发挥艺术的功能。目前我国众多青少年沉溺于韩国文化的氛围中,对自己国家的、民族的舞蹈不感兴趣,既缺乏参与热情,又缺乏参与能力。因此,我们不得不关注时下青少年思想观念的追求与变化。当然,不管舞蹈形式如何改变它都应展示出这种“身体文化”的时代化与民族化的特征。如:韩国将街舞本体文化在舞台艺术方面加以放大,并融入东方民族文化气质进行本体化改造,创造出不同于美国街舞的韩国街舞变体文化就是其成功之举。因此,高师音乐学的舞蹈教学也要顺应时展要求,将流行的文化元素注入传统舞蹈艺术之中,既别具一格,又不盲目追求时髦。让学生接触更前沿、更系统的知识。

(二)舞蹈课程的设置。目前,热门专业的设置越来越成为高师学科建设和改革、吸引生源、扩大办学规模的优先考虑,流行音乐、街舞、国标舞等方面的社会办学已经走在高师前面,很多艺人、机构投资办学,培养音乐舞蹈艺术人才。而学校音乐教育要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教材的制定、学生的需求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需要考虑这样一些因素:目前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期待什么?教师自身的优势又是什么?学校条件和特色是什么?学生的基础怎样?制订的新课程标准又提出了哪些要求?等等。我们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应该多听听基层教师的建议。充分了解这些问题之后,再因材施教地组织教学内容。当然,学科课程的内容设置也不排除其它诸多方面的影响,如学校师资构成、教学设备、社会环境等因素。笔者认为就舞蹈课程而言,首先,要注重教学法的传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适当压缩两年的钢琴、声乐技能课,增加即兴伴奏、合唱指挥、舞蹈体态动律训练等实用性较强的技能课程,另外可以结合音乐教学法开展流行音乐演唱、流行舞蹈及分析并贯穿于前三年的学习中。将舞蹈理论基础与舞蹈剧目、舞剧鉴赏并为一体,在舞蹈、舞剧的赏析中,通过欣赏、分析、知识链接不仅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避免了空洞的理论传授,还使学生学习了相关的姊妹艺术,如音乐、戏曲、美术等方面的内容。其次,在舞蹈组合的学习中融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舞种的代表性舞蹈组合。学习相关舞种的体态动律组合,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不同舞蹈的特征和文化背景,掌握基本动作与其特殊的体态动律。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教授基本的舞蹈语言,最终让学生根据变化的音乐节奏自行编创与编排。舞蹈教材要不断更新修订,根据高师学生的特点选择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舞蹈组合或舞蹈片段。再次,形体韵律训练要与音乐、钢琴及教学法相结合。在形体训练中每个学生轮流弹伴奏;除基本的舞蹈形体训练外,学生根据教师教授的组合动作,自选音乐,由易到难自主做韵律组合练习。这样既达到了形体训练的目的,也让每个人参与了自主创作,使舞蹈学习不再是灌输和被动接受。分等级将更复杂、难度更高的不同舞种的舞蹈作为选修,让学生凭兴趣及个人能力继续选择学习。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舞蹈剧目排练与编创。对于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来说,舞蹈编创的确有一定难度,但这里所讲的舞蹈剧目编创是简单、分层次的,剧目编创内容可分为,体态动律组合、舞蹈片段、舞蹈成品及小型歌舞剧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个人能力所及进行选择,通过音乐教学法课堂、教育实习等途径体现并测试。

综上所述,当前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设置必须进行改革,审视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方式,高度重视音乐及舞蹈课程的设置与价值,构建合理的、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高师音乐学学科课程体系,按照师范性、时代性、创造性、实用性的教学理念,构建符合当前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的、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关韶华,《高师音乐学(教师教育)学科的现代意义与课程研究》[G].丽水学院学报,2006.12

2.金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7

流行舞蹈范文篇5

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公共艺术大多以鉴赏、欣赏为主的特点,千篇一律的教学形式难免会使学生产生疲乏和失去兴趣。不完善的课程结构和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及开课的较大随意性,严重地阻碍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发展。如何使数量有限的公共艺术课程最大值地发挥其效能,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是每一个公共艺术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舞蹈模块合理构建教学侧重点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专业特色鲜明。在舞蹈模块中,如果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来选择重点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也可以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以舞蹈部分为例,舞蹈部分包含了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间舞、流行舞以及舞蹈欣赏。如果不分专业,千篇一律地以欣赏为主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势必大打折扣,公共艺术课提升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素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也就无法很好地实现。如果能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来选择重点教学内容,则能最大程度避免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学习的状态,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

三、舞蹈模块个性化构建的设想和建议

舞蹈教学模块的个性化构建,是以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为依据来选择重点教学内容,让公共艺术课程提高审美标准,培养职业素养的目标得到较好实现。对于高级文员、空乘、商务英语等专业的学生,舞蹈教学的侧重点放在芭蕾形体训练。在面对就业单位的选拔时,拥有挺拔的身形以及优雅的气质,势必能为服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加分。而芭蕾形体训练中的基本站姿、手位、脚位以及擦地、蹲等组合,是塑造挺拔体态的一把利剑,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这类学生的公共艺术课程舞蹈模块中,可以芭蕾形体实训为主,其他内容以赏析为主。旅游专业的学生,舞蹈教学的重点放在民族舞上。旅游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一定的才艺和表演能力,了解和掌握与各地风土人情密切关联的民族民间舞,是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也能提高其职业素养,是本专业学生的兴趣所在。在舞蹈教学模块中,根据中国的热门景点及其民族分布选择内容进行教学,如内蒙古的蒙族舞,西藏、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地的藏族舞,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舞,云南的傣族舞,贵州、湖南地区的苗族舞、土家族舞、彝族舞、瑶族舞,吉林的朝鲜族舞,还有汉族分布地区的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这些内容的学习,都以基本动律为主,学习三到四个代表性动作即可。幼师专业的学生,重点放在精品幼儿舞蹈赏析。在本身的专业课程中,已经开设了专门的舞蹈、声乐、钢琴课程,那么在公共艺术课程的舞蹈模块中,就以赏析为主,赏析内容又以精品幼儿群舞为主,主要用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并为学生的临摹排练提供大量素材。男生居多的专业,如模具、气修、主板维修、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其专业特点决定他们在舞蹈形体等方面没有太多的要求,所以在舞蹈模块的开设中,可以流行舞为主,包括欣赏和临摹教学。流行舞符合青少年的审美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选择流行舞为教学重点,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一并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标准,在学习之余能选择那些有健康审美情趣的流行舞进行学习。

流行舞蹈范文篇6

体育舞蹈就是国际标准交谊舞,是由社交舞(交谊舞、舞厅舞)演变而来的。社交舞的来源可追溯到原始时期,那时人类就有带有娱乐性、观赏性、表演性的舞蹈活动,逐渐由世界各地最早的民间舞蹈发展演变而来,其发源地多为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黑人群体聚居地,经历了对舞、圆舞、行列舞、集体舞等舞蹈形式的演变过程。11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王室的舞蹈教师对民间舞蹈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了具有规范形式的社交舞蹈,法国大革命后,这种宫廷舞被广泛传播,18世纪初在德国和奥地利民间流行的“兰德勒”舞,后来演化成华尔兹,19世纪波尔卡、华尔兹、四方舞等十分流行,到19世纪末,融合了波尔卡和华尔兹的狐步舞应运而生,同时起源于古巴的拉丁舞也逐渐盛行。1924年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对当时欧美流行的舞姿、舞步、方向、音乐、服装、技巧等进行规范整理,颁布了华尔兹、狐步、探戈、快步四种舞蹈的步伐,统称为国际标准舞。时至今日,国际标准舞已经发展为摩登舞、拉丁舞、团体舞三种形式,后来被统称为体育舞蹈。

2排舞的起源和发展

排舞(Linedance)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既可以独舞,又可以集体共舞,形式自由。排舞最初来源于20世纪初期美国较为流行的社交舞。由于这些社交舞蹈必须由男女结伴才能起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喜欢跳舞却没有舞伴的人群。因此,美国的一些的社交舞俱乐部尝试让大家站成一排一排,不用男女结伴按照站位形式跳舞,这种尝试成为了排舞产生的最初萌芽形式。排舞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从90年代后期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而排舞的舞步则源自欧洲皇室的宫廷舞,属于贵族舞蹈,后来经过流传改造,融合不同的舞蹈元素,派生出现在各种不同风格的排舞。

3制约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瓶颈

3.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选课学生虽然对体育舞蹈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体育舞蹈的了解却不够,只有个别学生在培训班中短期学习过,基本功水平也一般,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基本上是零基础,不但加大了教学难度,而且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加上体育舞蹈项目本身规范性强,技术复杂,对舞者的要求高,舞伴之间的不固定和差距,使那些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逐渐失去学习信心,甚至放弃学习。

3.2教学环境要求高

教学设施的参差不齐也是影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设施是否健全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导致无法实现教学目标。体育舞蹈对场地要求较高,固定的舞池、木地板,周围要安装镜子,在开设体育舞蹈的高校中,有的高校有专门的体育舞蹈馆,设施比较齐全,有的学校还是水泥地。音响设备的配备有高有低,有的学校配有专业的调音台,有的学校还是简单的CD机。

3.3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

体育舞蹈包括摩登舞、拉丁舞和团体舞。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狐步、探戈和快步统称为摩登舞,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恰、桑巴、牛仔舞、斗牛士舞。舞种繁多与体育课程课时有限的冲突,导致教学内容混乱,教学深度不够。由于课时的关系,大部分学校每学期只选择其中的一到两种舞蹈进行教学,教学内容选择比较混乱,加上体育舞蹈动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内容过于竞技化,要想在短时间内学好,对没有任何舞蹈功底的学生简直就是一个巨大地考验。

3.4教材缺乏统一规范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目前公开发行的体育舞蹈书籍,内容多过于专业,套路过于竞技化,对于高校普及型体育舞蹈教学来说适用性不大。到目前为止,开设体育舞蹈的高校还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大部分高校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难度低的套路教学,或者由教师自编套路进行教学,学生上课仅仅是一种技术动作的学习,理论知识涉及较少,缺乏对体育舞蹈背景和发展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缺乏统一的规范,导致高校体育舞蹈教学长期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阻碍高校体育舞蹈的持续发展。

3.5专业教师紧缺致使单人进行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专业水平和相关知识储备情况,也是制约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的因素之一。由于体育舞蹈是一门新兴的项目,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体育舞蹈专业人才较少,大部分高校体育舞蹈教师是从健美操等其它项目转行的,只有少部分高校有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师,专业能力的欠缺影响了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和科研。另外,体育舞蹈是一项双人运动项目,需要两人共同完成各种动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双人教学的高校较少,课堂上只有一位老师是很难完成完整动作示范的,学生也不能直观观摩,这势必会影响体育舞蹈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4排舞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启示

4.1打破常规,简化舞蹈形式

排舞动作着重在步伐,对于躯干和手臂并无统一要求,身体可以随着音乐自然摆动,也可以随着当时的感觉增加一些手势以表现自己,每个舞者都可跳出自己的风格,展现完全属于自己心灵的诠释,这更增添了排舞的魅力。排舞从舞蹈形式上打破了体育舞蹈必须由男女结伴起舞的限制,舞者可以独舞,也可以站成一排排集体跳,舞蹈形式自由,不受舞伴影响。排舞的舞蹈形式恰恰能够满足不用舞伴也能跳舞的需求,也让学生认识到跳舞时并不总需要男女结伴,可以单独跳,也可以集体跳,没有太多的局限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够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排舞舞蹈形式的启示,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调整舞蹈形式,打破男女结伴起舞的限制,不但解决了教师单独教学的困难,还解决了由于舞伴搭配产生的种种不和谐因素,让学生单独学习,自由组合练习,舞步掌握熟练以后,学生可以随意搭配组合,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4.2规范教材,加强理论传授

排舞目前已发展到了3000多支舞曲,几乎包括了体育舞蹈所有的舞种,还融合了爵士、街舞等很多时尚舞蹈元素,尽管排舞种类繁多、风格迥异,但是每支舞曲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舞码。排舞是世界同步舞蹈,在现有曲目中,排舞的舞步无一雷同。新舞曲的编制必须经过国际排舞协会的认证才能够在全球发行推广,所以,同一支舞曲全世界的跳法都是统一的。虽然排舞的每一支舞曲舞步要求全世界一致,但是对舞者身体和手臂动作并无统一要求,舞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编动作,跳出自己的风格,非常便于普及和推广。受此启发,建立一套统一的、规范的教材体系是体育舞蹈在我国高校持续发展的阶梯。教材的载体可以是印刷品,也可以是幻灯片、电影片、录像带、录音带、教学程序、磁盘等软件。基于现代教学技术,教材这一概念已经大大扩展了,至少应当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书、自学指导书、补充读物、工具书、录音磁带、教学程序、幻灯片、视频等,目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普遍采用的教材只有其中的1~2种,音像、视频教材的使用还不够普及。只有把各种教材最佳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地教学效果,教材的编写选择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着眼点,便于理解和学习。

4.3因地制宜,选择教学内容

排舞作为一项参与人数最多、参与人群最广的运动,屡屡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排舞之所以如此流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受场地、器材限制,无论在广场还是在家里,只要有块空场地就能跳排舞。排舞套路有初级、中级、高级,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们的需求,各种人群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排舞套路。受此启发,根据学校现有的场地设施开展体育舞蹈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方案提出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范围,选择适当的具体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4.4加强宣传,建立交流平台

2004年排舞被引进国内,2009年国家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大众健身项目在全国推广普及,先后建立了排舞官方网站,修订排舞竞赛规则,举办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组织给种各样排舞比赛,加强排舞宣传。排舞之所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的普及和发展,并迅速流行于世界各地,关键在于其拥有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较为固定的体育社团网络和有效的管理办法。受此启发,各高校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成立体育舞蹈社团,定期举办体育舞蹈教学比赛,在校运动会上进行表演,使学生有一个提高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赛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以赛促学,以促进体育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

5结语

流行舞蹈范文篇7

摘要: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对初中生进行音乐教学有利于学生审美、音律以及个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流行音乐已经在社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初中音乐也逐渐受到其影响。因此,如何将流行音乐合理、有效的引入到初中音乐课堂中,将会成为音乐教职人员研究的重要任务。本文将流行音乐作为基础,结合初中音乐教学的要求,深入的探讨了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的积极作用以及负面影响,分析出将流行音乐融入到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流行音乐;引入

将流行音乐引入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案是一把双刃剑,部分人认为流行音乐不具备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色彩,对教学没有任何意义;也有人认为流行音乐是社会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将流行音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会造成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发生。因此,音乐教职人员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流行音乐中有利方面积极发掘出来并传递给学生。

一、初中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初中生天性好动、喜爱玩耍,因此,使初中生专心致志的欣赏民族音乐或古典音乐是难以达到的目标。但是,初中生对流行音乐十分热衷,并且会随时随地哼唱流行音乐。在初中生音乐教学中适当的引入流行音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且将流行音乐适当引入到音乐教学中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将学生的参与人数增加,提高音乐教职人员与学生的交流,进而创设出和谐的学习氛围[1]。

(二)流行音乐简单易懂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之间存在极大地差异,古典音乐大多融入了时代的特点以及历史事件,需要具备一定阅历与修养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情感,因此,对于初中来讲,在理解古典音乐方面会有些许障碍。但是,流行音乐大多取材于现代生活,音乐形式也比较直白,简单易懂,受到初中生的喜爱。将流行音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降低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二、初中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的负面影响

(一)扭曲学生价值观

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身体与心理发育的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因此,初中生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初中生能够从流行音乐中汲取较多有用的知识,但是音乐种类繁多,许多流行音乐宣扬着消极的思想观念,如果音乐教职人员在引用音乐时不进行筛选,过度的引入无用的音乐,那么,流行音乐将会为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存在于流行音乐中错误、消极的观念将会扭曲学生的价值观,进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对学生学业造成影响

流行音乐在音乐课堂上的过度运用,一定程度上会将学生引入一种意识的误区,学生往往会认为对于流行音乐的追逐是完全正确的。因此,一些喜爱流行音乐的学生会进一步的沉迷于对流行音乐的追逐中不能自拔,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时间及精力投入减少,无法有效的完成学业,严重的影响了学习。初中阶段是学生增长知识、学习文化课程以及增强自身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的指导,在教学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是正确的,但切不可过度引入喧宾夺主[3]。

(三)缺乏音乐素养

流行音乐在课堂上被过多的引用,造成了古典音乐及民族音乐的教学被忽略。古典音乐及民族音乐是音乐传承中的精华,也是历史文化的沉淀,作为中学生应当认真学习古典音乐及民族音乐,以提升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及自身的音乐素养。但是,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运用流行音乐,必然会对影响到古典音乐及民族音乐的教学,不利于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三、将流行音乐与初中音乐教学想融入的策略与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制定好教学计划,要明确在课堂上引入流行音乐是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音乐氛围,吸引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带动课堂的活跃程度,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将流行音乐作为学习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增加学生音乐知识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方向,正确的引导学生。

(二)做好筛选工作

流行音乐既适应了时展的潮流,还将这个时代的特点表现了出来,与此同时也将作者的才华融入在其中。与古典音乐相比较,流行音乐具有复杂的旋律以及极具创造力的表演形式,也是这一特点深受中学生的喜爱。流行音乐较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做到真正的理解歌曲,从而激发作者的创造力,将学生的素养提升起来。然而,多元化的文化背景造成了流行音乐作品的参差不齐,一些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也并不适用于初中生。因此,在进行选材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课堂上引入思想积极的优秀作品,促使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同时,教师要适度的引入流行音乐,充分的重视对古典音乐及民族音乐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民发展。

四、结语

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流行音乐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音乐教职人员筛选出优秀的流行音乐,将其适当引入到初中音乐教学中,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将学生的音乐视角拓展,进而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发展,积极健康的成长。另一方面,如果教职人员没有对流行音乐进行筛选,将会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对初中生成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度引入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以将教学效率提高。

作者:陈琳 单位: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海清.对流行音乐进初中音乐课堂的几点看法———“国培计划”推动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反思[J].黄河之声,2016,01.

[2]肖莉.如何把流行音乐融合到初中音乐教学之中[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6.

[3]周慷.正视现实积极引进拓展渠道———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7

第二篇: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教育研究

音乐教育的实质是美育即审美教育,它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人。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这一现象是值得探讨的,学生喜欢音乐,完全符合青少年发展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但是为什么一到课堂上,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就没有了呢?这说明音乐教学过程没有调动起他们的兴趣感觉到美的享受和愉悦感。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主要表现在没有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比如唱歌课的教学,很多教师就是形式上单一地教会学生唱某个歌曲,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会唱某首歌就达到了教学目的。这种机械式的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原来对音乐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及综合审美能力。音乐审美教学的本质是审美训练,即对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人格的训练。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引导学生欣赏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掌握知识的渠道很广,使得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审美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变得必不可少。那么,音乐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具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在常规的音乐教学,特别是欣赏课中,教师只是靠录音机播放乐曲,引导学生的思维,而学生并没有产生个人的情感体验,整节课下来都枯燥泛味。如果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就可以使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很好的结合起来,例如在欣赏歌剧《图兰朵》时讲到它是由中国民歌《茉莉花》创作而来,如果欣赏的时候单单给学生听,而没有画面感受的话,即使讲解了歌剧的内容,很多学生也仅仅会觉得《图兰朵》只是由外文演唱的茉莉花而已,印象并不会太深刻,但若能结合画面再来说,就会使音乐富有色彩,在情绪的表达上也能看出有所不同,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把感情自然而然的投入进去,通过画面来加深《茉莉花》和《图兰朵》表达的情感、反映的思想内容的深刻理解,转变了以往欣赏只是利用耳朵来“听赏”的旧观念,用心灵来体会,达成共鸣。

2.变枯燥性教学为趣味性教学。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视线生动起来。即便是板书,一旦输入到计算机中,配以各种音效、画面,也会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3.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对生疏音乐知识的了解。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动感的画面直接搬到屏幕上,例如在介绍乐队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直接欣赏乐队实际演奏乐曲的现况,将乐队中乐器的编配结构、现场演奏音效直接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弥补了以往只是在想象中认识乐队的不足。又如在学习《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时,在讲述了歌曲背景之后,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声》电影片段,直观的去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二、歌唱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美

歌唱就是歌唱者通过美妙的声音将音符传递出来,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最主要是通过歌曲演唱的方法和情感来表现。首先,在歌唱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挺胸、抬头、两肩放松,两眼平视前方下面两厘米,身体保持积极的状态,口腔打开,舌头平放嘴里,呼吸要快吸慢呼,犹如闻花香的感觉。在学唱歌曲时,教师应该及时示范,通过稍有点夸张的表演来让学生感受歌曲演唱正确的方法。其次,歌唱时还要有对作品情绪情感深刻的把握,这样才能把音乐的美充分表现出来。如唱《念故乡》时,曲调悠扬,附点音符较多,要求在演唱的时候把附点音符唱准确,速度要慢,如微风拂面,抒情婉转的表达思想情感。

三、体态律动的运用引导学生感受美

“体态律动”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并不罕见,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运动觉,但是在课堂中体态律动的训练并不简单,部分学生不愿跟随教师示范律动,部分学生只是机械跟随老师拍手,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放不开。所以在律动运用上,律动的设计要与所学歌曲贴切相关,包括音乐的情绪、速度、力度以及音乐的背景、风格等,这样设计出来的律动才能更好地反映音乐作品的全貌。如歌曲《孤独的牧羊人》A段部分幽默欢快,就可以用简单的拍手配合歌声,注意节奏,而到B部分,由于节奏变宽松,虽歌曲速度没变,但由于节奏的变化使音效听起来速度变慢,但歌曲诙谐幽默的情绪依然没变,浓浓的欢乐贯穿全曲,这时候律动上可以更加丰富一点,可以加上脚上动作,整个身体都动起来。这样的歌声再加上身体的律动,教师和学生都处于欢快的情境中,共同感受音乐之美。

四、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美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歌唱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智力,所以在歌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新,如让学生自己编创歌词,对歌曲进行二次创造,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采用丰富学生歌唱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创造之美,如根据歌曲情节,情绪加入情景表演,诗词朗诵或改变演唱形式如合唱,轮唱,对唱等来丰富歌曲,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歌曲之美。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生动起来,不要局限于单调的教学,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以及运动觉上去感受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享受,这就是音乐教学中美育教育所要做到的,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悟美,感受美和创造美。

作者:周婷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中学

第三篇:初中音乐教学潜在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为了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从而增强初中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为我国初中音乐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经验,因此,要求广大初中音乐教师,分析现阶段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指出相应的潜在问题,就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音乐的教学地位得到迅猛提升,与此同时,对于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要求也逐渐严格。音乐作为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基础学科之一,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1]。然而,从现阶段我国初中音乐的教学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甚至,存在现有教学设备无法满足教学任务的情况。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潜在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从现阶段我国教育基本情况来看,相较于其他学科,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采取应试教育,忽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于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同时,部分教师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传统因素影响,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乏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不同程度的影响音乐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初中学业紧张,学习科目繁多,部分学生自身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学习态度马虎,甚至,存在少部分学生不尊重音乐教师的现象。

(二)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从目前我国初中音乐的教学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南中,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甚至,部分学校存在现有教学设备无法满足教学任务的情况。音乐作为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基础学科之一,要求初中音乐教师,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教学任务的需求,以便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初中音乐材料中包含大量传统音乐,无法利用讲解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涵义。同时,由于大部分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音乐教学设备过于陈旧,甚至,存在无法满足教学任务需求的情况,例如:校内音乐教室数量过少、缺乏专业的多媒体设备等。

(三)学习热情低

结合相关资料发现,由于初中学业紧张,学习科目繁多,部分学生自身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学习热情低,学习态度马虎[2]。同时,在全球流行音乐冲击的大背景下,绝大部分学生偏爱流行歌曲,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我国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点问题。

二、初中音乐教学潜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大对于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

要求学校,加大对于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扩大资金投入,从根源上,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3]。音乐作为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基础学科之一,做好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增强初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要求学校,强化学校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组织短期或定期的在岗培训,积极引进科学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音乐教师的待遇水平,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音乐教学队伍,最大程度保障师资力量。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学校,购买教学乐器,保障乐器质量,设立“琴房”、“乐器房”及“音乐教室”等形式的对外音乐学习平台,为全校学生提供接触乐器的机会,同时,设立以年级为单位的校内乐器兴趣班,统一教学,以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兴趣爱好。

(二)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

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方法,完善原有教学体系,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已学诗词的朗诵视频,《沁园春》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飘雪,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以熟悉的诗词为基础,再进行谱曲练习演唱,课堂效果良好,同时,教师可利用其它熟悉的诗词,进行相似改编练习,已巩固所学知识。

(三)结合流行音乐,激发学习热情

要求教师,结合流行音乐,紧扣材料,以当日教学任务为主,将流行文化融入音乐教材中,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带给学生正面的影响。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端正教学态度,进行合理筛选,选择适宜播放的流行音乐歌曲,鹿晗的歌曲《勋章》中“而我受过的伤,都是我的勋章”,有着积极向上的正面作用,以偶像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分析潜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有利于教学双方的共同成长,具有显著价值作用。然而,从新阶段我国初中音乐的教学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甚至,部分学校存在现有教学设备无法满足教学任务的情况。因此,要求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多表达,以便于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加大对于初中音乐的重视程度,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方法,结合流行音乐,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从而显著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进一步为推进我国初中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作者:余婷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南钢学校

参考文献:

[1]潘玉辉.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探析[J].戏剧之家,2014,07:132.

[2]王红梅.论初中音乐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音乐时空,2014,19:121.

[3]赵秋红.关于目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浅析[J].学周刊,2013,29:202.

第四篇: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音乐教学在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丰富学生情感、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不仅强调音乐的理论知识与歌唱技巧,也更加重视通过音乐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教学方法也越来越科学。在音乐教学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教学与舞蹈元素的结合越来越明显,舞蹈元素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被师生所广泛接受。

一、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将舞蹈元素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解基础音乐知识,然后带领学生演唱歌曲。可见,其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理念、指导学生唱歌为主。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而将舞蹈元素与音乐教学方法相结合,是对音乐教学的重大创新。这一创新能够改善传统音乐教学方法造成的沉闷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轻松、多样的学习环境,这有利于学生以放松的心态去欣赏音乐,快乐学习,从而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苏少版初中音乐时,采用舞蹈元素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带领学生学习《草原放歌》和《丝路驼铃》这两首歌曲时,首先播放与此相关的民族舞蹈,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民歌和沙漠民歌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向学生分析歌曲的特点、节拍、表达情感等,最后再带领学生熟唱这首歌。由于引入了舞蹈元素,学生对歌曲充满好奇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接下来的两个教学环节中。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沉醉在舞蹈和音乐中,不仅学习了新歌曲,也感受到草原舞蹈和沙漠舞蹈的魅力。在舞蹈的帮助下,同学们对这两首歌非常感兴趣,没有了传统音乐课堂上严肃的气氛,同学们的学习更加轻松。

二、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上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传统的音乐教学单纯强调音乐的理论知识与歌唱技巧,因此教学内容为歌曲的理论知识,形式是教师领唱和讲解。而将舞蹈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整个音乐课堂以音乐学习为主,辅之舞蹈以及歌曲本身的文化,等等。学生不再单纯地学习一首歌曲,也学习舞蹈,了解歌曲所处时代的文化。将舞蹈元素与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学生不再单纯接受教师对于歌曲的领唱和讲解,而是通过丰富的课堂内容去感受、探索歌曲的更深层次的魅力。比如,在教学苏少版初中音乐时,由于加入了舞蹈元素,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接受的知识内容更广,即在同样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在带领学生学习《草原放歌》和《丝路驼铃》这两首歌曲时,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舞蹈视频,同时教师还示范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这个民族的舞蹈有所了解。除此以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所传达的情感,教师也必须向学生讲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为了让学生对歌曲了解得更全面,教师也必须将歌曲所富有的民族特色解说清楚。在讲解歌曲的过程中,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而不只是单纯地演唱歌曲。通过接受这些丰富的知识内容,在长时间的积累下,学生了解的知识更多了,知识面更广了,欣赏的角度也更加全面了。

三、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目标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音乐作为培养学生欣赏美、陶冶情操的重要课程,教学要求也逐渐提高。将舞蹈元素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能够帮助教学目标更加快速地实现。现代意义的音乐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课本音乐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歌曲所传达的感情以及蕴含的文化背景。通过舞蹈元素,能够使音乐情感通过舞蹈动作以及舞者的表情更加清楚地表现出来,舞蹈的特点也能直接表现舞种的总体特点和文化特色。通过舞蹈与音乐的结合,观众的感受会更直接,会更容易受到熏陶。比如,在教学苏少版初中音乐时,融入舞蹈元素能够让音乐教学目标又好又快地实现。在带领学生学习《龙的传人》这首歌曲时,教学目标确定为在能够熟悉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了解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通过播放舞蹈视频,学生通过舞者强悍有力的动作把握了歌曲的节奏,这就有利于实现熟悉演唱歌曲的教学目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舞者强悍有力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感受舞者内心强烈的情感,感受舞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由于引入了舞蹈元素,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歌曲的节奏,这样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舞蹈元素与初中音乐教学相结合,对于初中生更好地接受熏陶、提高欣赏能力有重要作用。将舞蹈元素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不是局限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应该与音乐教学的方方面面相结合。舞蹈与音乐相辅相成,舞蹈元素对于音乐的作用也不仅局限于学生领悟音乐表达的情感、节奏上。总而言之,音乐教学应该利用好舞蹈元素,初中音乐教学更应如此。

作者:胡金波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

第五篇:学生实践能力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培养

摘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极为必要,教师需要在高中音乐的节奏教学、欣赏教学、歌曲教学、课外活动教学以及个人风采展示中对学生进行培养。

关键词:实践能力;高中;音乐教学;个人风采

高中音乐教学是高中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广大高中音乐教师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教师们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优化各种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一线音乐教学经验对相关问题展开论述,并与诸位教学和教研同仁做一番探讨,以期能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高中音乐节奏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也是构成音乐的首要要素。一般情况下,无论是任何类型的音乐,都有着属于其自身的鲜明节奏。因此,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广大音乐教师要能够将日常生活以及语言中具备的一些节奏有效地引入到音乐当中,通过亲自拍击等实践方式,不断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和把握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实力以及不同音乐爱好等,充分结合教学新大纲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展开各种有趣的音乐游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在这些游戏中,穿插许多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能够在自由表现的音乐游戏中,充分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教学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指的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欣赏活动,去很好地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地去欣赏和感知音乐,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将音乐中反映出的内容转变为实际的音乐音响。与此同时,教师应将听、想、画、动等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效体会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好动这一特点,让其将一些画面感强烈音乐,通过动作表演与音乐歌唱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便于学生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深入体会和灵活表现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内涵。如《森吉德马》的欣赏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积极展开各自的想象和创作力,根据音乐起伏波动,进行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创编,以此来加深其对乐曲表现的理解程度[1]。

三、高中音乐歌曲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头戏就是歌曲教学。在这一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较为简单的拍击动作和打击乐器,来辅助歌曲教学,从而让学生在亲自参与又伴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实践能力。例如,关于“中国功夫”等音乐的教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编排一些武术动作,让学生将演和唱融为一体,感受音乐表达的东西。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在高中音乐民歌教学部分,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渗透了一些作曲实践教学。我国的民歌大都用的是五声调,比较容易创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短小的民歌创作。这样学生在不断摸索和反复修改以及最后演唱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创作经验,还有效提高了自身音乐实践能力。

四、高中音乐个人风采展示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刚走进高中课堂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第一节课中,安排一次比较个性化的个人风采秀,以便于能够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们的音乐爱好及特长。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个人风采展示的要求尽量放宽,如不拘内容和形式,这样就能够减轻学生上台的压力,促使其主动上台进行表演。通过一次这样的表演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树立起较好的音乐自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而对于教师来说,通过这样的一堂课,不仅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到学生们的音乐爱好、音乐特长以及音乐技能等,而且还能从学生们各自的音乐活动设计以及节目编排过程中,发现学生其他方面的音乐潜能,进而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强化培训。五、高中音乐课外活动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实际上只是一种手段,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实现人才的教育。因此,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时,教师大可不必拘泥于一种教学形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充分优化各种教学方法,并不断丰富各种教学手段,积极展开各种有趣的课外音乐活动,以此来活跃=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们各种的音乐特长,将其分为“器乐小组”、“歌唱小组”以及“舞蹈小组”等,并适时举办各种小型班级比赛,让学生们最大程度参与活动,培养其实践能力,提高其艺术创造力。此外,对于学校或者是校外举办的一些音乐竞赛活动,如“校园流行歌曲大赛”、“新年文娱汇演”等,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去参与,让其在集训和比赛的过程中互相了解和交流。学生们通过参加这样的一次比赛,不仅能增长知识、树立自信,积累实践经验,还能在比赛中培养良好的团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极大地提高其音乐素养[2]。总而言之,音乐作为当前素质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最为有效的载体。新课改大环境下,广大高中音乐教师更是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途径,充分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便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其音乐感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玉婷 单位: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李伟民.学生实践能力在音乐教学中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1年06期.

[2]黄婕.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J].大众文艺,2015年07期.

第六篇: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高中音乐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是对高中生进行美育的主要渠道。通过学习音乐,可以陶冶高中生的情操,启迪高中生的心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高中生的艺术素养。在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学更具有生机与活力,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高中生,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高中音乐教学有效性,需要得到高中音乐教师的重视。下面,笔者分析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而提出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音乐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中生都将高中音乐课看做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在音乐课上不注意听讲,甚至还有的学生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严重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效率。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会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所以没必须花费太多时间去学习音乐,还是把时间都放在高考备考上。还有的高中生来自农村地区,由于接受的教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他们对音乐缺乏兴趣,从小也没有得到正规的音乐教育,所以导致他们不能正确认识音乐的作用,也无法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才能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去体会音乐的奥妙,领略音乐带来的乐趣。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很多高中音乐教师不注重自身知识的培养和深造,思想无法与时俱进,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层面,教学思路不开阔,教学时以自我为中心,把学生放到从属的地位。高中音乐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没有激发高中生的学习欲望,严重伤害了高中生的学习信心。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有一些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音乐知识,忽视高中生的音乐体验和探究,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高中生无法感受到音乐的艺术特点。同时,还有一些高中音乐教师责任心不强,上课时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不关心高中生是否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导致音乐课无法开展。

(三)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妨碍学生个性发展

对高中生学习音乐过程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但是很多高中音乐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分数,为学生布置繁重的作业,给学生带来学习负担。对于一些有音乐天赋的学生,高中音乐教师没有及时地培养和训练,使这部分学生的潜力得不到开发,限制了他们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高中生虽然在初中和小学阶段接受过音乐教育,但大多是带领学生唱唱歌、做做游戏,并没有起到实质的教育意义。高中音乐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采取的评价方式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常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使音乐尖子生和音乐后进生两极分化严重。由此可见,高中音乐教师必须要及时采取措施,才能够彻底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的现状。

二、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多元化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遵循高中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案,激发高中生音乐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时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以基础教育为主,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信息,拓宽高中生的音乐视野,培养高中生感悟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我在音乐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高中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实现了全员教育,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还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会引导高中生多听优秀的音乐作品,逐步掌握更多的乐理知识,使高中生在节奏和旋律等方面都得到进步。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音乐能力发展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高中音乐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学资源,制作电子课件,促进高中生音乐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高中生关于民歌的知识时,教师要让高中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增长知识,为欣赏各地民歌做好铺垫。通过欣赏不同地区风格与特点的民歌,感受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让高中生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风筝》三首民歌,并简介了中国民歌的分类。这样对于开展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也能够促进高中生音乐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课程评价机制,采取差异化的评价方式,注重高中生的个性发展。要通过有效评价调动高中生的音乐创作力,鼓励高中生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我在教学时秉承“一视同仁”的理念,不会区别对待音乐尖子生和音乐后进生,而是通过差异化的评价方式来提高全体高中生的音乐实力。比如,在一次音乐测试中一个音乐后进生进步较大,我会鼓励他继续努力,结合自身特点,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音乐水平。而对于一直名列前茅的音乐尖子生,我首先会给予赞扬,然后引导他们不断发散思维,追求更高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也会鼓励高中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认真倾听他们对音乐的不同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音乐教学必须要改变现状,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策略,真正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发挥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明确师生角色,构建高效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采用开放性的课堂评价方式,鼓励高中生自主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以此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意识和民族意识。

作者:彭昕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孙勤.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反思[J].中学课程辅导,2014(2).

[2]朱丽伟.高中音乐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软件(电子版),2014(1).

第七篇: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相应的对现代生活中美的感受显得愈加重要,新时期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带给人更加愉快的心情,还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审美素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审美自主性的学科,教师应该提高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养成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奠定学生未来发展基础。由此,本文主要就初中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音乐素养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育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培养具由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能够有效提升人的审美情趣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审美教育的教学是不完整的,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音乐作为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主要学科之一,是人们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也正是基于此种特性,在审美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看来,加强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创设情境,切身感受音乐之美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学科,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音乐可以将人内心情感更为直接的表达出来,不同的音乐旋律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如欢快热烈的音乐令人感到放松愉快,优美流畅的音乐旋律令人感受到心旷神怡,缓慢低沉的音乐旋律则是令人感到忧伤沉闷[1]。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音乐的艺术感染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从而获得内心深处的感动,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对音乐产生长久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感知和探索音乐,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音乐毫无了解,或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合理,只会产生反向的作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欣赏《渔舟唱晚》古筝独奏曲,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从情感角度带入,学生在闭上眼睛时可以感受到音乐产生的已经,带有节奏感的素描画面,明月当空,在寂静的水面上,渔民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勤劳作,江面上一面收获丰富的喜悦,渔舟飞扬……在学生的脑海中,这种渔舟唱晚的意境慢慢浮现,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还是对古筝曲旋律的一种补充[2]。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能够更快的投入到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奠定基础。再如,在聆听《松花江上》,学生在聆听前做好准备,了解到东北的抗战历史,再聆听这首曲子将会获得别样的情感体验,切身感受到当时中国人民热血抗争的爱国情感。

二、以形悦目,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现象是一种对表象加工和创造产生全新的形象的活动,而音乐作为一门利用音乐旋律搭配情境传递情感的艺术形式,丰富的想象力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只有充分调动自身的想象能力,才能徜徉在音乐世界中,深刻感受到音乐作品中的美妙[3]。与此同时,音乐也可以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更为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在欣赏《瑶族舞曲》时,学生可以闭上眼睛,在教师充满意境的引导话语下感受音乐中蕴含的美,教师娓娓道来:“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远方传来瑶族长鼓动听的声音,人们纷纷被鼓声引导山寨中去感受到那幽静的意境中,人们身着盛装纷至沓来,随着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歌舞变得更加热闹,沉浸在一种欢快的氛围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徜徉在音乐意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想能力,去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获得丰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尤为关键的,引导学生将内心情感借助充分展现出来。基于此,教师应该明确自身职责所在,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着手,采用多样化的启发手段,为学生营造自幼学习的环境,根据自己的思路展开想象,展现自我和表现自我,以此来提升音乐教学中良好的审美效果。如,在《神奇的非洲会说话的鼓》中欣赏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活动,伴随着音乐旋律一起舞动,感受舞蹈中营造的意境,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播放非洲民间舞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其中,不自觉的去模仿和欣赏。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更加丰富的舞蹈动作,还可以感受到非洲舞蹈中“鼓”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产生学习击鼓的兴趣,学会鼓的制作知识和方法[4]。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彩云追月》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分别利用拍手跺脚和轻合来模仿乐器,深入作品中去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旋律美和意境美。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长久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感受到音乐教学营造的课堂气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通过开展创造性音乐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提升音乐审美教育成效。诸如,在歌曲学习中,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歌曲主题和意境来表演,根据自己的表演思路来更为生动形象的表现歌曲,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尤为必要的,主要是为了迎合素质教育改革需要,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旋律美、意境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潜移默化中养成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作者:郑玉梅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古山中学

参考文献:

[1]姜晓华.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1,2(12):54-54.

[2]柏坤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3,31(12):159-159.

流行舞蹈范文篇8

摘要:本文对音乐剧《猫》和歌剧《托斯卡》这两部经典作品在社会地位、戏剧元素、音乐元素、舞蹈元素的异同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与联系,从中得出:歌剧和音乐剧这两种音乐体裁既彼此有深厚联系和相似点,又有相当的区别,分属不同的领域,但艺术上没有孰优孰劣的说法,只是艺术领域内百花齐放的两支而已。

音乐剧和歌剧都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用音乐来表现故事情节的音乐形式之一。《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代表作品之一,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新伦敦剧院,连续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岁生日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是伦敦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3年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项托尼奖.。而在众多的歌剧艺术作品中,普契尼的《托斯卡》则是所有歌剧中最富于戏剧性和吸引力的一部,也就是它自1900年罗马首演以来长盛不衰。本文从《猫》和《托斯卡》这两部经典作品入手,浅析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和联系。

一、社会地位的差异

相对而言,歌剧可谓是“高雅艺术”,而音乐剧谓之“低俗”艺术。对歌剧的欣赏是由于贵族圈子中文人墨客对古希腊崇高艺术的向往和憧憬,因而它一开始便带有强烈的贵族情趣与精英趋向。不论是创作者还是观赏者,均是养尊处优的上层显贵和饱学之士。20世纪初,源于欧洲大陆轻歌剧传统的音乐剧,尤其是美国音乐剧极其适应市民社会和商业经济的土壤,深得观众喜爱,影响很快遍及全世界。音乐剧以轻松、谐谑和生动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很明显,音乐剧之所以追求活泼自如,是有意与正统的歌剧的沉重晦涩的风格分野,赢得观众,占领市场,成为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至此,歌剧和音乐剧形成了两个相互平行、风格迥异的戏剧形式。并且,从发展过程来看,歌剧一直延续了传统与古典,成为一种典雅、高品位的代名词。虽然它早已不是仅属于皇家贵族的音乐,但也并不是面向所有人的。歌剧的艺术层次决定了它的欣赏者的欣赏层次和艺术品位。然而音乐剧不是这样一种“高位”发展,可以说它是一种向下发展的艺术,是一种娱乐化、戏剧化、大众化、商业化的艺术,这使得音乐剧的受众更加广泛。

同时,社会背景是艺术发展的根基和土壤。歌剧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那时欧洲社会的文化艺术无不效仿古希腊文化的典雅、严谨,歌剧于这个时候诞生,就决定了它的风格,决定了歌剧的发展方向。音乐剧虽同样源于欧洲,但发扬光大的舞台却是美国,美国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开放、最活跃、最善改变的地方。音乐剧这种形式不仅在感官上能够起到更强烈的冲击,同时以其娱乐化的精神和富于改变的手段迎合了美国社会的人生态度,成为人们的一种消遣。

再者,音乐剧和歌剧的不同地位还从人们的态度上看到,在那些歌剧和音乐剧广泛上演的国家,看歌剧是提前几周订好票,需要穿着正式的晚礼服入剧院,观看时要讲究礼仪,不能随便鼓掌;但是看音乐剧就相对随意,而且一部音乐剧常年上演,只需提前半小时到剧院门口买张票就行了。但是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地位还是很崇高的,能够到这些地方去观赏音乐剧是一种荣幸。一些人认为音乐剧不能进大雅之堂,纯粹是误解,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是人们定的,经典是永远的流行,歌剧也是几百年前的流行音乐,只不过传唱多年后剩下的精品自然就成了经典,今天流行的音乐剧中也一定会有几百年后仍在流行的经典。

二、戏剧元素之比较

在歌剧里,主人公总保持着优雅而高贵的举止来生活,相爱和死去。在每次踏上旅途时,他们会祈祷,“主啊,我上路了!”仿佛这不仅是一次地理意义上的旅行,更是精神上的旅程。但在音乐剧中,主人公与爱人告别的场景可以是杂乱的集市,甚至可以是垃圾场,他们也一定是疲惫不堪和心神憔悴。起源于巴洛克时期(约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歌剧,一直渴望成为一项伟大的艺术。它想表现人类的共性,提取情感的精华,蔑视日常生活中的小智慧。剧中的反面角色被刻画成十恶不赦的彻彻底底的坏人,英雄们则勇敢无畏。而音乐剧中的男女主角更加人性化,他们也会犯错误,也可以失去工作,穷困潦倒,无家可归,但是他们经历挫折之后总能得到真爱、财富和幸福。音乐剧并不追求卓越与出众,也没有野心。音乐剧赞扬民主,它赞扬那些在平凡生活中追求浪漫和幸福的普通人,而对那些自命不凡的富人,尤其是贵族们,则充满了鄙视和嘲弄。对比《猫》与《托斯卡》能让我们更深地体会二者的不同。

《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传说中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粉墨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剧种涉及各种不同类型的猫,这群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儿们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它们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托斯卡》是意大利伟大的作曲家普契尼根据法国剧作家萨尔杜的同名戏剧改编创作而成的一部三幕歌剧,歌剧讲述了1800年发生在罗马的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点如今依然存在,那是在1800年的罗马,第一幕安排在圣安德列·德拉·瓦利一座美丽的教堂里,第二幕发生在斯卡皮亚位于帕拉索·发尼斯的家中,最后的悲剧发生在圣安杰罗城堡的城墙上。

三、音乐元素之比较

1.唱腔上的区别:从音乐剧《猫》和歌剧《托斯卡》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唱腔上的不同,在《托斯卡》中,歌唱者采用的是美声唱法,采用了大量的咏叹调和宣叙调,并且靠独唱的咏叹调引领全局,而咏叹调伴随着每一次戏剧性的转折将整部戏推向了高潮。每一种歌唱方式都辅有乐器伴奏。歌手由合唱队伴唱,在某些歌剧中,合唱队的阵容甚至达到了整个交响乐团的规模,歌手所扮演的角色依照他们各自不同的音调分类。歌剧中还运用了大量的音乐元素,其表演并不是说出来而是唱出来。而音乐剧则属于流行音乐范畴,多数用流行唱法,也有用美声唱法的;但在正式场合歌剧绝没有用流行唱法的,因为发声方式完全不同。虽然现在的演唱会流行和古典的融合比较时兴。许多上榜的流行歌曲就是音乐剧的插曲,像《猫》中的《memory》,歌唱家也会演唱音乐剧的选段,例如“帕瓦罗蒂和他的朋友”系列演唱会,帕瓦罗蒂就经常演唱流行歌曲或是音乐剧,而流行歌星就很少演唱歌剧选段(莎拉布莱曼这类多栖的不算在内),毕竟歌剧演唱对于声音和唱功的要求远远高于流行歌曲。

2.音乐风格的区别:歌剧的音乐大都是以比较传统的管弦乐队为基础的古典音乐作曲技法,偶尔有现代风格的作品试图超越这个界限,但大都保留着古典技法的思维方式。歌剧的结构、风格基本上沿袭着自浪漫主义以来所奠定的路线。在《托斯卡》的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比较传统的音乐风格:乐曲开始在低音和弦的伴奏下直接进入,音乐有意模仿托斯卡的演唱,好像乐队和她是同呼吸,叹息低回。这首咏叹调是托斯卡的中心歌曲,看起来相当自怜的是:托斯卡的自我伤感甚于对情人的同情。这一点使她的性格令人捉摸不透。随着转调,竖琴、大提琴和长笛反映出她歌声中的无辜和纯洁。音乐中弦乐进行了下滑。称为滑音的演奏风格在过去的15年中已经很遗憾地从乐队里消失了。普契尼可能期待在他的音乐中运用许多的滑音。随着音乐的进行,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连接起托斯卡接下来进入的音乐。在此之前,托斯卡一直控制着自己的感情,现在终于一泻千里,整个乐队伴随着她。未闻歌声先有情,啜泣的托斯卡只有弦乐和竖琴伴奏:这是咏叹调结束时相当常见的一种手法。结尾处木管和弦乐的和声十分简洁:在托斯卡强劲的倾诉之后,任何更进一步的宣泄都显得多余。

而音乐剧在音乐风格的选择上更自由,往往有爵士、摇滚等流行音乐因素的介入,配器也往往大量使用电声乐队的乐器。我们看《猫》中韦伯就尝试了许多不同的风格,乡村、踢踏舞、歌剧、流行,甚至还有赞美诗的成分。在配器上,有一段苏格兰风笛的两次插入特别出彩。领袖猫告诉猫儿们,幸福的含义不仅仅是现在,也包括过去那些不能遗忘的事情,月光下,杰里可猫族中最年幼的小猫杰米玛唱起了《回忆》,猫儿们都流露出感动的表情,悲天悯人,宽大为怀。同样的旋律此时演唱者的身份已发生了变化,对比两次“回忆”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同的,后一首音乐的情绪是和睦、温馨、幸福的,尤其是最后全体猫儿们起立的一刹那,表达了猫儿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企盼,盼望幸福的降临。Ifyoutouchme,youwillunderstandwhathappinessis.这一段是全剧的高潮,音乐经过两次转调,力度层层推进,极富有震撼力。同样的旋律,演唱者的身份发生的变化、调式调性的转换,力度的对比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四、舞蹈元素之比较

从《托斯卡》中,我们已经能体会到歌剧是以音乐作为各种艺术元素的基础的,一个歌剧演员最主要的是把角色的唱段表达完善。如果一个演员在达到这一要求之后还有余力,那么他也可以为他的角色加入出色的戏剧表演,甚至舞蹈。但是在歌剧中,舞蹈大多以交谊舞、芭蕾这种形式出现,但芭蕾通常也是由专业演员完成。一个歌剧男演员可以大腹便便,女演员可以体态丰盈,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演出,观众们也可以接受。舞蹈,只是歌剧的一个小部分,我们在看电影《莫扎特》和歌剧《茶花女》中,都能在歌剧里看到舞蹈的影子,但是比例不大,不是特别重要,出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主要演员最重要还是靠举手投足的一些小动作以及和其他演员的交流来表演。而且通常美声唱法的发声方式不太可能允许演员边唱边进行大幅度的舞蹈动作。而对于音乐剧演员,剧情的表演和对歌唱的处理同样重要。在音乐剧里,舞蹈是三大元素之一,极少有音乐剧里缺乏舞蹈元素的。《猫》中的舞蹈相当突出。为了传达剧情,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使全剧风格奔放,活力四射。无法想象如果《猫》一剧没有舞蹈会是什么样子。

五、综述

歌剧属于古典音乐范畴,一般指以歌唱为主,以管弦乐队伴奏,有舞台布景、化妆与舞蹈动作的戏剧,有时还加独白、对白等。歌剧是综合性艺术,包含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台设计、化妆、灯光等多种艺术成分。音乐剧是由音乐、舞蹈、表演(特别是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为了表现舞台故事而创作的有关音乐,常常综合了多种形式、多种风格。早期有爵士乐为主的音乐剧,后来有摇滚乐的音乐剧、乡村音乐的音乐剧等,风格是非常现代的。在舞蹈方面,不只是过去美式的踢踏舞,不单有了芭蕾舞的动作,还有体操式的舞蹈动作和其他很多现代舞蹈语言。同时,舞台技术也很现代化,一些先进科技的布景技巧和印象、灯光方面的先进技术都登上了音乐剧的舞台。音乐剧的题材从古代到现代,从轻喜剧到重喜剧,从科幻到神话,无所不有。音乐也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束缚。音乐传统有爵士、摇滚、乡村音乐、迪斯科、灵魂乐,也有大混合式的作曲。有偏向歌剧的,也有偏向轻歌剧的,还有轻歌舞剧。舞蹈也是多种流派,异彩纷呈的。音乐剧的创作和表现不存在教条主义的东西,比较大胆。在音乐创作、乐器伴奏和语言选择上,都是创新的并以市场需求为根据,不受传统的约束。在形式上,百老汇音乐剧受音乐喜剧传统的影响比较多,欢快的喜剧题材数量较大。音乐剧是面向大众化的一种娱乐形式,它已经发展到了今天如此之大的规模,都是靠优秀的商业化操作来实现的。音乐剧非常注意把音乐家、制作人和商业化运作的机构用公司的形式组织起来。音乐剧在对各种版权的处理方面是很突出的。音乐剧是不轻易出售舞台表演的音像制品的,演到一定程度才会被搬上银幕,在版权处理方面是精细分割且商业化的,在制作过程和雇佣演员时,都把经济效益摆在相当突出的地位,这也反映了观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流行舞蹈范文篇9

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歌编舞,用歌曲编排舞蹈,用舞蹈诠释歌曲的意境。歌编舞,是舞者听到歌曲后,根据歌曲的风格、歌词、旋律、所传递的情感的基础之上,加上个人的想法而创作的舞蹈。语言在这里常常是歌曲的歌词,再加上音乐的辅助,使歌声成为最能表达感情的一种形式。而用歌声为舞者伴奏,会使得表演更具现场性,更为自然,也更加和谐吸引人。用歌曲来编舞的形式是表演中最常看见的,也是广大群众最喜爱的一种表演形式。而这当中歌词作为语言贯穿在舞蹈表演的始末,作用不容小看。通常人们日常生活中朗朗上口的歌曲,是编舞者最先考虑选择的对象,因为这样的歌曲通俗易懂,观众喜闻乐见,观看的时候也更容易引发共鸣。所以编舞者最爱选择这样的歌曲,而通常他们会直接选用一首完整的歌曲,还有的人会选择整首歌曲中的一段,也有的编舞者会把歌曲稍作更改。

1.用一首完整歌曲编舞

选择人们喜闻乐见的完整歌曲,不用做任何的删减和改动,只是依托这首歌曲的歌词、曲调和旋律来编排舞蹈。以前人们爱用传统歌曲来编排舞蹈。改革开放以后,一批优秀的流行歌曲歌颂生活、歌颂时代,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因而成为主要对象。而选用一首完整歌曲编舞其原因一是因为流行歌曲较多,容易选择;二是因为这些歌曲旋律优美,富有节奏感,与其他歌曲相比更适合编舞;三是因为这些歌曲的音乐磁带可在商场、街边随意买得,物美价廉,节省精力;四是因为流行歌曲人们比较熟悉,容易引发共鸣。

2.用改编后的歌曲编舞

这是以舞蹈动作为基础的,根据舞蹈动作的需要,虽然歌曲可以是现有的,但要做调整,重新编排。甚至有些歌曲的部分不适合舞蹈,那么就要根据舞蹈表现的需要重新创作部分歌曲,这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突破,而改编后的歌曲会使舞蹈表现的更加顺畅自然,更好理解,与观众产生共鸣。只是改编的歌曲不如一首完整歌曲那样容易获取,它需要有许多人的配合才能最终获得。

3.用某首歌曲的部分片断来编舞

有些歌曲听上去很好听,也为观众喜爱,但很难保证这首歌曲从头到尾都适合用舞蹈来表现,所以编舞者会根据舞蹈内容的需要,截取一首歌曲中的一段,用来编舞,安插在舞蹈音乐之中。而这个片段肯定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是人们熟知的,所以为了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歌曲的片段通常会被安排在舞蹈表演的高潮或结束之处。观众一听到熟悉的旋律必然兴奋,印象深刻。歌曲片断的出现还可以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歌曲的片断也可以放在舞蹈的开始部分,起到点缀和烘托的作用。

二、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对语言的运用

1.用歌曲来伴舞

用歌曲来伴舞,是以演唱者的演唱为主,舞蹈为辅。歌者在台上是主角,表演歌曲,而舞者在他的周围根据歌曲的意境舞蹈,既让歌者不至于孤零零的一个人站在台上干唱,增加观赏度,又让歌曲的意境通过舞者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特点通常是歌唱与舞蹈结合的比较密切,歌词和音乐的曲调也配合的恰到好处。而舞蹈的动作不用太繁复,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就好。用歌曲来伴舞这种形式大多用来表演通俗歌曲。

2.说、唱、舞三者相互结合

一边说一边唱一边舞这种演出的形式在现在越来越普及,这是源于舞台表现的日渐丰富所致。观众们希望在舞台上看到越来越精彩纷呈的表演,不满足于单一的一种形式。而这种说唱舞结合的表演形式恰恰满足了观众的需求。表演者一边跳舞一边用具有节奏的音调说出较长的语言,然后再以边唱边跳的方式表演。说唱时的歌词大多简单、具体。比较重要的歌词常发重音,并常以切分音的节奏出现。歌词尽量用容易快速理解的语言。说唱的音乐一般都音调进行夸张处理。有时说唱语言的选用是为了配合动听的节奏效果。以达到不仅给听觉增加新颖,也为内容的强调增加份量的作用。

3.劳动号子的运用

流行舞蹈范文篇10

一、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

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不可避免地留有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间性。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灿烂的舞蹈文化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种境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沉积、发展而来的。

我国的舞蹈,夏商时代才进入表演艺术领域,出现专业舞人。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生动而传神地记载了这一史实。尽管当时他们的身份是奴隶,但是他们为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据传,夏桀时期的舞蹈是“以炬为美,以众为观”。可见当时舞蹈的发展已具相当水平,否则是达不到这种审美要求的。至于商代,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神权盛极的时代,巫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能够用占卜来传达神旨的,都是一些巫师,巫师都是舞蹈家。《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巫咸是传说中的商代大知识分子,天文学家,他的名字也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条,举有十巫,能升降于天,这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巫师有特殊的步伐,即通过巫舞而步入天堂,又归到地上,所以学巫先需学舞。在巫人的祭祀中有“巫舞”和“傩舞”,同属巫舞,但由于傩舞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的抗争精神,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流传至今,并影响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到了宋代以后,作为“傩舞”这个较有影响的艺术形式,受到了时间的考验。它被融入了当时的戏曲之中,发展成为“傩戏”。正因为这一发展,使这个极具生命力的戏引起了世界、特别是亚洲的极大关注。周代是我国舞蹈史上第一个集大成的时代,汇集整理了从原始时代以来有代表性的乐舞。其中《大韶》、《大夏》、《大武》最具代表。当时还创出了雅乐体系,雅乐由于艺术感染力差,不具欣赏价值而逐渐衰落。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人们已不再关注它了,在雅乐衰退的同时,民间舞蹈蓬勃兴起。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较长的朝代,同时也是我国舞蹈艺术的第二个集大成时代,“百戏”是当时最盛行的表演艺术形式。其中最著名的舞蹈名目有《盘鼓舞》、《巾舞》、《bǐng@①舞》、《拂舞》、《铎舞》。考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巾舞》是今日《长婴》的源头。《bǐng@①舞》是一种鼓舞,如同今日的太平鼓。《拂舞》是执拂而舞,我们现在见到的戏曲中神仙、和尚、尼姑等角色常常拂尘舞蹈,也许与这种古老的传统有关。《铎舞》是执铃而舞,至今土家族还有《八宝铜玲鼓》,藏族“热巴”也有摇铃动作。汉族《巫舞》也有摇铃的痕迹。古今映证就会发现,我国许多种民间舞都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在这千百年的历史之中相互影响,不断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大唐帝国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舞蹈艺术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可以说是我国舞蹈艺术的又一高峰阶段。它继承了周汉传统,发展了舞蹈艺术,其中最具影响的有《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软舞”等。此外还有《踏谣娘》等颇具戏剧因素的歌舞戏,在当时也很流行。沿着这种趋势,到了宋元以后,直到明清时代,戏曲兴起,而原来的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品种的舞蹈逐渐趋于衰落,但是被吸收、融合在戏曲中的舞蹈,却得到了高度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训练体系和表演方式及程式。作为戏曲主要表演手段的唱、念、做、打四功,其中的做与打都是舞蹈或舞蹈性极强的动作。

文化靠不断积累、艺术要不断发展、创作要不断革新,整个文化的发展是随时代进程而发展的。纵观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历史时期流行的舞蹈形式都不仅适应当时的时代潮流,还保留和发展了前代的舞蹈艺术,这就是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它不仅是某个时代的代名词,更是一个流动的时间概念的体现。在这个流动的历史过程中,舞蹈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不仅如此,舞蹈艺术的欣赏与创作也离不开舞蹈艺术的时间性的研究。如果不能把握好舞蹈艺术的时间性特征,就无法准确地去欣赏、创作和发展舞蹈艺术。

二、舞蹈艺术的空间特征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有过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人类的舞蹈艺术正是从这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础上,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要想使舞蹈艺术的欣赏、创作、发展达到较高的境界,仅仅注意舞蹈艺术的时间性还不够,还要注意到舞蹈艺术发展的空间性。

舞蹈不但是艺术形式,它还反映生活,有历史背景。特别是民间舞蹈,它与各族人民风俗习惯、生产劳动、宗教信仰等紧密结合,这便是舞蹈的空间特征。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也就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艺术。如汉族的《秧歌》、《狮舞》、《龙舞》,藏族的《锅庄》,蒙族的《安代》、《查玛》,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朝鲜族的《农乐舞》,壮族的《蟆拐舞》,满族的《太平鼓舞》,彝族的《跳左脚》等等。这些舞蹈形式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千百年来深深根植于社会生活中的各族民间歌舞,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繁衍生息传承发展。从各民族所居住的地域范围讲,这些舞蹈具有鲜明的空间性。恰恰是这些地方舞蹈的个性差异和相互兼容,才使得我国舞蹈艺术的百花园姹紫嫣红、长盛不衰。透视舞蹈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此类现象俯拾皆是,屡见不鲜。择其典型,当推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舞蹈类型最具代表性。其时,国家分裂为两部分,乐舞也形成了南北两种鲜明特色:南朝继续保留着汉代的舞蹈传统,北方因为多是胡族统治地区,所以胡乐大盛。

南朝宋武帝时代,一直续承着汉族的乐舞传统。南朝统治者崇尚歌舞,因此把南朝盛行的《清乐》也带到了江南。《清商乐》原是汉魏时在汉族地区的传统歌舞形式,东晋之后传到了南北朝。清商乐者“南朝之旧乐也,永嘉之乱王都沦丧,遗声旧制,散落江左”。可见是晋代东迁才把这种歌舞形式带到南方。南方的歌舞具有温柔典雅的情调,因此大量的南方原有的民间歌舞形式,都被吸收到《清商乐》这一表演形式中,经过加工成了精致、优美的舞蹈。

在北朝的统治中,北方的少数民族乐舞大量涌入中原,城市内外“胡乐胡舞”普遍盛行。特别是到了公元六世纪中叶的北周时,更是盛极一时。当然,传入少数民族的乐舞不是从南北朝开始的,而是早在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已带回西域乐舞资料,但是在那时还是少量和间接的,到了南北朝期间,丝绸之路已经畅通,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已经交流频繁,西域诸国来朝,于是龟兹、疏勒、安国、唐国之乐,大聚长安,著名的龟兹乐人苏祗婆,就是这一次随从突厥皇后阿史那氏来到中原的。自此形成了女爱胡装,伎务胡乐的风尚,促进了中原乐舞与外域乐舞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如《西凉乐舞》不是西凉的乐舞,而是龟兹乐与中国乐混合而成。

龟兹舞乐当是舞蹈地域空间交流的典型代表。龟兹舞乐是诞生于我国古代新疆地区的舞蹈和音乐,是以龟兹人为代表的我国新疆古代民族的伟大创作,也是西域史上著名的龟兹文化和西域舞乐的杰出代表。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所带来的东方艺术西渐,或西方艺术东渐,沟通了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古代西域正是这一文化交流聚集融汇的地方。这便是舞蹈艺术发展的空间作。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龟兹舞乐得天独厚,受东西方艺术之熏染,汲取东西方艺术之精华,经过数百年的广采博取,融汇提炼,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或为西域舞乐史上一个辉煌的无可再现的高峰。丰腴多姿,舞彩缤纷的龟兹舞乐,充分体现了以龟兹人为代表的我国新疆古代各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它遍及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东西方乐舞的交流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舞蹈艺术发展的时空关照

舞蹈艺术的完善与发展,包括创作都离不开艺术的时空关照。靠一种单一舞蹈艺术的发展,或仅靠几种不同形式舞蹈的交流都是无法达到舞蹈艺术发展的完美境界。只有既注意到舞蹈的时空性,又注意到舞蹈的空间性,舞蹈才能发展到一个鼎盛阶段。在我国历史上的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稳定,对外贸易发达,国家强盛,文艺有了很大发展,乐舞也呈现了一个鼎盛局面。

当时隋朝的乐舞,基本上是把南北朝留下来的乐舞和百戏集中起来加以发展,隋文帝开国初年制定出《七部乐》即《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龟兹伎》、《文康伎》、《高昌伎》,到了隋炀帝杨广时,又增加《康国伎》和《疏勒伎》成为《九部伎》。这些乐部,每部都包含舞蹈,来自不同地区与民族。

隋炀帝杨广,是个极会享乐的人,对于乐舞方面,感到周齐音乐都杂有胡歌胡音,便吸收民间乐歌加以改造。从大业二年开始集中乐工,收留在太常寺,还收了许多学徒,称为博士弟子,专门学习技艺,因此创作了许多新曲。隋炀帝大制艳篇,他对前代的乐舞有了改革。

此外,唐代很流行的《柘枝舞》的发展、完善过程,也充分说明了舞蹈艺术发展的时空关照特性。

《柘枝舞》传入中原以后,在广泛、长期的流传中已逐渐发展变化。从保持原有民族风格的单人《柘枝舞》,到由二人表演的《双柘枝》,此外还有儿童舞蹈《屈柘枝》(或作《屈枝》),可能由于表演风格不同,《屈柘枝》不属“健舞”类,而属于“软舞类”。据《乐府诗集》引《乐苑》曰:“羽调有柘枝曲,商调有屈柘枝。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biàn@②转有声,其来也于于二莲花中藏,花坼则后见,对舞相占,实舞中雅妙者也。”“健舞”《柘枝》与“软舞”《屈柘枝》,一为羽调,一为商调。实际是舞蹈伴奏乐曲采用不同调式,其主旋律还是同出一源的。从舞蹈的内部关联讲,《屈柘枝》是从《柘枝》发展变化而来,舞蹈表演形式比较大。“健舞”《柘枝》是比较地道的西域民间舞,“软舞”《屈柘枝》则与汉族传统舞蹈相融合,表演时用两个女童,先藏莲花中,花瓣慢慢张开,女童从花中钻出来进行舞蹈,它的特点不是矫捷明快,婀娜多姿,而是“雅妙”。从舞蹈到布景装置都按中原人民的审美要求做了较高的艺术加工。

今天西安博物馆的唐兴福寺残碑中的汉族儿童和西域人像,两人舞姿相同,这就说明唐代的汉族人和西域人都在跳一样的舞蹈。这两个不同民族的人站在一起本身就创造了一种更高层次的美,给人们创造了一种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敦煌莫高窟中的盛唐壁画中有两个站在莲花上跳舞的伎乐天,实际上这是一对被神化的舞人形象,正是它启发着我们去想象唐代《柘枝舞》的风貌。

唐代的《柘枝舞》的表演已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经过各地不同风格的表演形式的交叉、交流、交融,《柘枝舞》成了当时既流行、又有相当品味的舞,没有较深的功底是表演不了的。不仅如此,《柘枝舞》还成了当时即流行又有相当品味的舞,没有较深的舞蹈功底是表演不了的。不仅如此,《柘枝舞》还成了当时极具生命力的舞蹈。经盛唐,直至晚唐,《柘枝舞》仍盛行不衰,生命力极强且流行甚广。当时京都长安以及同州、常州、杭州、潭州、四川等地均有人表演《柘枝舞》。这种舞蹈历经唐代、宋代,直到明清之际,还有伎人朗圆舞时穿《柘枝》服装的记载,可见影响之深远。

《柘枝舞》在中原的流传发展中形成的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和极强的生命力以及创造的广阔的审美空间,都证实了艺术发展的一条规律: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舞蹈,传入另一个民族和地区时,必然会相互影响,无论是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都会按照流传地区人民的传统艺术形式及欣赏习惯发展变化,并加以创新,经长时间的融合、完善,进而达到完美阶段。

考察我国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有两条主线贯穿其中:其一就是发展(即舞蹈艺术的时间性);其二就是交融(即舞蹈艺术的空间性)。作为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华舞蹈艺术,在很大程度是得益于烂灿的中华文明的艺术底蕴,没有这个底蕴就谈不上舞蹈的发展,所以挖掘、继承、发展古代传统的舞蹈艺术是极其重要的。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由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宗教的差异使舞蹈艺术具有了鲜明的地域特性,随着国家的统一,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频繁,舞蹈艺术的发展也迎来了历史的机遇。它必然会在不断交流中不改进、提高、创新,通过舞蹈艺术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相互关照,协调统一,使舞蹈艺术达到更完美的境界。

收稿日期:2000-05-21

【参考文献】

[1][美]葛罗莉亚·斯坦能.内在革命[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2]陆思贤.对甲骨文中舞蹈的若干认识[J].舞蹈论丛.1983,(1).

[3]彭吉象.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杨叔子.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5]旧唐书·音乐志.卷28·志第8[M].北京:中华书局,1974.

字库未存字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