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09-14 11:20:32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1莘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1.1基本情况。莘县地处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县辖20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1154个行政村,1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总面积1416km2,其中耕地面积9.2万hm2(139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099hm2(1.49亩),是聊城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市、区)。1.2自然生态条件。莘县地理位置是北纬35°25′~36°46′,东经115°20′~115°44′。气候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季湿热,雨量充沛,秋季晾爽,雨热同期。年平均日照约为2231.1h,年平均辐射量1.177×107kJ/m2,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气温14.03℃,无霜期天数历年平均215d,年降雨量455.2mm左右。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1.3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莘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充分挖掘农业产业优势,加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树品牌,以品牌拓市场,抓特色,上规模,提档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特色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农业发展整体格局呈现蓄势待发、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莘县农业以粮食、瓜菜、食用菌、畜禽养殖和林果等产业为主,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雄厚扎实,尤其是瓜菜菌产业十分发达,栽培面积和产量位居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莘县农业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生态循环农业方面,全县区域范围内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和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3.1化肥使用及污染防治情况。莘县常年使用化肥总量约为7.56万t,平均每亩使用化肥约60kg,有效利用率仅为30%左右,每年有近5万t化肥对土壤或地下水造成污染,连年积累进而造成农产品化肥残留超标。近几年,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提升、水肥一体化、化肥减量增效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有效的遏制了化肥污染的上升趋势。1.3.2农药使用及污染防治情况。莘县大田作物农药使用主要以杀虫药、除草剂为主,设施蔬菜农药使用以杀菌剂为主。莘县常年小麦、玉米播种面积之和为190万亩,蔬菜常年播种面积100万亩,是用药的主体,每年使用农药超510t。近年来,通过推广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化肥减量增效和温室蔬菜病虫害的生态防治等技术,实现了农药使用量由零增长呈逐年下降趋势的转变。1.3.3农膜使用及污染防治情况。莘县是“中国蔬菜第一县”“全国优秀食用菌生产基地县”,露地蔬菜和花生种植面积较大,农膜使用量逐年增加,由此带来较严重的白色污染,地膜覆盖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根源。由于超薄地膜使用面广,而地膜回收利用困难,回收率低;回收手段落后,人工捡拾,费时费力;回收加工利润小,再加工的体系薄弱,从而造成耕地质量越来越差,直接影响作物产量。自2015年以来,莘县示范推广了标准地膜、降解地膜等技术,并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地膜进行农业清洁生产等措施,有效的提高了莘县地膜回收率,改善了白色污染较严重的状况。1.3.4畜禽粪污污染及治理情况。莘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中国小肉食鸡之乡”。畜禽生产方式转变明显较快,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迅速,全县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400多个,存栏万只以上的蛋鸡场50多个。随着畜禽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养殖区周围的农田、村庄等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来,莘县加大了农村环境治理力度,通过沼气建设和种养一体化模式的推广,有效的改善了养殖场周边的粪污污染问题。目前,莘县以养殖企业畜禽粪污为沼气发酵原料,在养殖企业建设1000m3大型沼气工程7处、100~300m3小型沼气25处,种养一体化模式的养殖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有近百家,有效的改善了养殖企业的周边环境,开辟了养殖企业粪污污染治理的有效途径。1.3.5农作物秸秆焚烧与乱堆乱放问题治理情况。通过大力推广秸秆就地还田技术、秸秆作基料种植食用菌技术,莘县基本解决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焚烧与乱堆乱放问题。但是蔬菜秸秆的综合利用仍是农业废弃物治理的短板,尤其是温室蔬菜换茬季节,在秸秆的收购、储存、运输环节中,蔬菜秸秆占用闲散宅基、沟渠路边的乱堆乱放问题时有发生。近年来,通过示范推广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和蔬菜秸秆还田技术,蔬菜秸秆乱堆乱放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

2莘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和不完善的原因及分析

2.1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意识和认知程度不到位。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投资大,见效慢,受财力物力人力的限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心有余而力不足;地方财政目前还是“吃饭”财政,在政策和资金导向等方面都比较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对于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更是急功近利。各级政府虽然对生态循环农业重视程度较高,但仅仅是思想上高度认识,行动上还缺乏进一步的广泛认知,遇到问题缺乏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2.2目前农业经营主体的组成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现阶段,农业生产主体主要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零散农户,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还在培育发展过程中,占农业生产比重较少。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分散经营,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增加了难度。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培育规模化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农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新旧动能转换速度较慢。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新成果和新业态转换替代传统农业速度慢、时间长、效益也不好,新旧动能转换动力不足,落后的生产设施难以适应高新技术和先进生产方式,限制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以莘县蔬菜产业为例,目前全县仍有50%以上的温室设施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已不能全面的、系统的、有效的适应生态栽培、绿色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农业发展。2.4从事农事的知识型劳动力不足,缺乏农村后备人才。据调查统计,全县18~65岁农村劳动力50.8万人,全年实际从事农事活动的时间每年60d以上的劳动力17.5万人,仅占农村劳动力的34.5%,其中妇女劳动力11.2万人。另外,65岁以上仍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有12万人左右。据调查,在18~65岁的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仅占5.8%,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占42.5%,小学文化程度占35.8%,未上学或未达到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5.8%,远不能满足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知识需求和人才需求。

3今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3.1进一步提高对生态循环农业的认识度。充分认识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提高对生态循环农业的认知度,切实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考虑。生态循环农业有利于破解养殖业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蔬菜生产、新农村建设和农作物秸秆禁烧等“三农”工作中的诸多问题。生态循环农业触及到“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环节和关键环节。只要解决了发展生态农业问题,目前“三农”工作中的许多棘手问题,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3.2加速土地流转,扶持种养大户,培育规模化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把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做实做牢,为加速土地流转工作夯实基础;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形式扶持种养大户,培育规模化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3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农业科技人员要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进行差异化、精准化培训,采取示范引导、集中授课、田间课堂等方式,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3.4大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稳步推进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在植保方面,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生态防治、农药减量增效等技术;在施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减量增效和耕地质量提升等技术;在农膜使用上,推广使用标准地膜、降解地膜,落实农膜回收利用措施;在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上,大力推行种养一体化,推广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三沼”综合利用等技术;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巩固秸秆就地还田取得的成效,大力推广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着力抓好高温积肥、生物菌沤制有机肥、秸秆快速腐熟、果园深埋及秸秆覆盖培肥保墒等传统技术的应用;在食用菌栽培生产中,推广菌渣菇渣还田技术或生产有机肥模式。通过以上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作者:刘玉芳 王洪山 单位:莘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