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

时间:2022-11-05 09:45:02

生态农业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

摘要:我国的生态农业是一种融合了生态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保护环境等内容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是促进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稳定有序发展的关键渠道。该文从政策与理论的健全、产业化发展以及挖掘多功能等角度来提出了建设生态农业的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行业带来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生态农业视角;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路径

0引言

自给自足个体农业发展模式逐渐转变成为现代高科技农业,土地集约化取得良好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人们逐渐意识到农业发展政策、农业技术、农业模式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农业可持续发展既需要提高产量达到人们对于农产品数量上的要求,也需要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食物的安全,将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有效发挥。与其他国家对比,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人口多、耕地资源缺乏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发展现状,也决定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要探索出一条与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相符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1生态农业内涵与现实意义

1.1循环性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生态农业就是运用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经济学领域的知识进行农业指导。我国生态农业具备可再生、整体以及协调等特征,构建农业体系,应从农业经济系统有效性、合理性等方面考虑。在农业生产实际发展中,以产业链形式为主,发挥好各大部门的职能效应,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最终使生态经济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状态,并进行综合性管理。

1.2绿色性

生态农业也被称之为绿色农业,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可妥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发展我国传统农业中,生态农业通常会以调整生态关系、优化系统功能优化等形式存在,同时积极发挥各组分间的共生关系,确保可以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强化农作物产品质量,降低有害生物带来的侵害,减少化肥以及农药使用量。在绿色发展中,我国生态农业拥有着很多优势,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多数都是营造优良的生态种植环境,在以农业产品标准化方式下,确保稳定生产,切实解决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1.3现实意义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一种途径。生态农业不仅汲取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国外农业发展经验教训,而且将我国国情与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相结合。生态农业应用于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在提高农业生产的同时,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力地促进农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发展生态农业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起到关键作用,并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经营和滥用,对农业的可更新资源注意增殖,对不更新资源注意保护和利用,使自然资源能得到持续的利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发展生态农业能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地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生态农业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它又能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2生态农业特征与作用

2.1特征

(1)生态农业是开放的,在开放中也具备着稳定性特征。对于生态农业来讲,在发展过程中,打破传统农业生态模式,转变封闭式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必然会挖掘农业自身的潜力,也会最大程度上利用好国土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是稳定的、长久的,对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以及提高社会承载能力的益处是较大的。(2)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生态农业的循环发展和利用资源模式改善了以前模式中的环境污染现状,也实现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是符合时展潮流的,是人们在逐渐提高农产品要求下发展起来的,不但是一种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而且也是一种稳定和完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3)注重生态系统的统一性。生态农业的发展注重整体协调性发展,将各大产业关系协调好,同时将生态农业与第二以及第三产业密切融合。结合现状而言,我国注重发展轻工业,但在经济长久发展的要求下,必然要促进农业现代化、持续化发展。从产业结构发展上而言,唯有各大产业共同发展才能提高国家发展实力,才能促进国家取得更加长效的发展。生态农业系统作为有机系统,注重的是生态系统中各大要素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所以,生态农业的发展应全面优化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在综合分析这些资源前提下,构建生产率高的农业生产型结构,以便可以最大程度上运用各项农业生产要素资源,提高产量。这样,环境系统与农业生产系统的发展模式也会更加牢固。

2.2作用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和变革的重要阶段,生态农业的发展将会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农业的理念是以环境质量改善为主,并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换言之,就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生态观念,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程度,满足人们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近年来,在我国颁布各项政策与法规后,我国农业、农民、农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而也大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生活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农民社会地位也有所提升。但不能因为农业上取得了成绩而沾沾自喜,需要看到农业发展背后的问题,尤其是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问题。事实上,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源虽然在短期内可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但从长期发展上而言,水资源是不能再生的,耕地资源若是被污染之后,很难在短期内恢复,这样就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走向城市,留守在农村的多数都是妇女、儿童、老人,这样的群体是不可能承担起农业快速生产重任的。所以,应对现状进行有效改变,切实转变和完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对生态农业大力发展中,构建以高效利用资源为主的农业生产体系。唯有做好这些,才能够满足市场发展多样化的现实需求,才能促使农业经济走向更好。

3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一是缺乏健全的理论政策体系。虽然目前我国生态农业迅速发展,但截至到目前,还是没有健全的理论政策体系。在具体发展中,难以明确农村与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定位。二是以分散化经营模式为主,难以高效发展生态农业。在受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素的影响下,以分散化经营模式为主,生态农业产业化能力不高,农户受到经营规模、自身经验不足等因素影响,多数都是在农业内容上进行种植业。三是未对生态农业价值与功能深入挖掘,只以市场机制为主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在目前经济核算结构下,市场机制方式以产品质量与数量追求为主,难以彰显生态农业生态服务功能,缺乏高度重视农业生态与文化功能。四是在技术管理水平低限制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决策者在制定短期与长期发展目标中,应考虑好各方面。但我国农民文化素养较低,经验技术较为缺乏,目前在农业种植上依然以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为主,造成了发展生态农业诸多方面约束。五是缺乏财政扶持。如美国曾经出台了《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

据农业部估算,该法的6年有效期(2002—2007年)内,联邦政府除保留原有的666亿美元农业补贴外,还将新增519亿美元农业补贴。新增的补贴额中,将有17l亿美元用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计划,从而使2002—2007年间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贴总额达到了220亿美元。我国耕地面积大于美国,但由于经济能力限制财政投入却远不及美国。目前,我国已累计制定出台了30余项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也制订了较为完善的生态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包括2000余项国家标准、3000余项行业标准、近6000项地方标准,涵盖农、林、牧、渔、副等行业领域。

4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1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理论体系

国内生态农业发展体系应学习其他国家的“持续农业发展”概念,结合我国国情,切实从根本满足我国农村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需求。与单一目标生产决策有很多不同,生态农业的发展目标是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所以,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应掌握好各大发展关系,在此基础上体现生态农业的特色。

4.2促进农业生态产业化发展

一是结合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原则,针对性进行组织管理,以合同制或者股份制方式,来明确各大主体之间的权责,真正做到权责明确,切实将农业化经营一体化优势充分发挥。二是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农户土地收益权以及使用权的责任,消除目前在发展生态农业中土地制度影响因素,实现可以依照法律严格流转土地。

4.3坚持科学发展观

针对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生态农业建设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我国国情出发,寓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中,有效遏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逐步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分析,畜牧业、蔬菜和水果、水产等产业要保持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确保将其发展纳入生态合理的轨道,加强现代农业的科学发展。

4.4拓展生态农业的功能

对生态农业功能进行深度挖掘,拓展在文化与生态中生态农业的功能,如生态文化休闲功能的开发,可为发展我国生态农业提供更多的活力。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并借助政府的力量,着重提高决策者在生态系统服务效用,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更多政策体系上的支持。

5结束语

我国的生态农业植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精髓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合,针对性发展了很多新型模式,集中体现了我国领导干部、农民的创造力,为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问题的解决奠定坚实基础。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比,由于我国起步较晚,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最主要表现就是缺乏长期的、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也没有突显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作用。所以,应加大力度研究生态农业,注重发展生态农业,真正走上一条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林彬.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7):30.

[2]徐代均.分析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商,2016(13):294.

[3]张振飞,陈超.网络时代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嬗变与坚守[J].教育观察,2016,5(1):38-40.

[4]周长.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11):43.

[5]黄新萍.探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球市场,2016(10):19.

[6]王彤.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J].学理论,2017(8):104-105.

[7]王玉卿,田蓁子.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J].农业经济,2013(6):78-79.

[8]梅冬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3):26-27.

作者:郭婉莹 单位: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