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国内绿色贸易壁垒措施

时间:2022-08-24 09:09:34

解决国内绿色贸易壁垒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食品因为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所以其安全性在近年来倍受关注。这也是体现社会进步的一个积极方面,毫无疑问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世界上有些国家却借此大做文章,在国际贸易中以食品安全为借口,制定各种超越安全需要的食品安全生产检测技术标准,阻挡他国食品进入其国内市场,这就是在最近二三十年来愈演愈烈的绿色贸易壁垒现象。绿色贸易壁垒是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安全、环境技术标准和食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等方式对进口食品贸易设置障碍。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以保护海豚的生存为理由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后来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绿色贸易壁垒便形成国际蔓延之势,甚至已超越了食品贸易领域,其对发展中国家的食品贸易影响很大,尤其以我国受害最大。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制度形式及特点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制度形式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出台各种环保法规、标准、绿色标志等制度,以达到抑制负外部性的输入和保护其国内经济的目的。在食品方面,发达国家主要是利用自身的食品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优势,制定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的食品安全和环保标准,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制度形式有:

1.环境附加税、绿色补贴制度西方发达国家保护环境、限制进口最早采用的手段是环境附加税,即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食品征收进口附加税。[1]后来出现绿色补贴制度,以优先大力发展可持续食品工业为由,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对绿色食品企业进行补贴,让其在竞争中更具优势,如美国对农产品的补贴。

2.食品制造标准制度食品制造的标准、法规是指食品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环境保护及消费者身体健康要求的强制性规范。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消费者身体健康为借口,依据自身的生产和检测技术水平制定环保技术标准,作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力量很难达到的规定,这些严格的环保标准导致发展中国家的食品难以或根本不能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

3.绿色包装、绿色环保标志制度绿色包装是指用可以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材料做的包装。制定这种“绿色包装”法规有利于保护环境,但增加了出口商的成本,一些国家以此为名营造“绿色贸易壁垒”。[2]环保标志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此标志用于表明该食品不仅质量、安全符合要求,而且从生产到消费以及处理全过程都符合环保要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或危害极少。环保标志制度1978年始于德国的“蓝天使”计划,发展迅速。环保标志认证复杂、繁琐、严格,也成为国外食品进入一国市场的壁垒。

4.卫生检验检疫制度发达国家制定超过环保需要的卫生检验检疫标准,使得其成为了绿色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因为达不到其标准而被禁止进口。WTO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建议使用国际标准。明确规定各国有权采取措施,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但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指标和检测方法和水平有很大差异,且检验指标可任意设定,此制度对食品贸易构成了障碍。

(二)绿色贸易壁垒特点第一,名义上具有合理性。它以保护世界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实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从可持续发展来看是非常合理的。第二,形式上具有合法性。绿色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但与其他非关税壁垒的不同,它以公开的立法加以规定和实施,披有法律的外衣。第三,保护内容具有广泛性。绿色保护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有关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商品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的规定和限制。第四,保护方式具有隐蔽性。绿色贸易壁垒和其他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许可证等相比,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等分歧。并把视线转移到保护人类健康方面,隐蔽性和欺骗性更大。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贸易的影响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虽然已经过了二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各类技术包括食品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有了很大进步,食品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较,不管是在食品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方面,还是在市场经济制度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对外食品贸易仍处劣势,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很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对我国的食品出口市场的影响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时间较晚但发展迅速,名目繁多,涉及到从食品原材料、生产、包装、销售、消费到消费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包括有关生产方法、加工过程、包装储运、食品成分、品质控制等多个方面。[3]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有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我国很多出口食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及安全标准,这使我国的食品出口市场缩小。[4]如在2002年1月31日,欧盟开始禁止从中国进口动物性食品。我国鸡肉产品原来出口欧盟最高时达2亿美元,但自从欧盟禁止我国动物性食品进口后,我国鸡肉产品至今仍被拒于欧盟市场之外。自从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我国对日本的食品出口受到重大影响。2007年1-12月,中国农产品出口金额366.2亿美元,同比金额增长18.0%。而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金额834,925.9美元,同比金额增长1.7%,远低于平均增长率。[5]

(二)影响双边或多边食品贸易关系绿色贸易壁垒的“游戏规则”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保护存在着严重缺失。现行游戏规则的暧昧和不完善为发达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灰色区域”。WTO突出强调了各成员国的“环保例外权”,却对如何行使这项权利缺乏明确的有节制的约束性条款。另外WTO规定,要在环保问题上对发展中国家予以优惠,但如何落实这些优惠却没有下文。WTO类似规定都是抽象的,不同的国家对其理解不同。这不仅为实行贸易壁垒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而且常常被曲解和滥用,危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增加了发展中国家食品出口的难度。发达国家通过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形式,将来自区域以外的食品包括中国的食品排斥在其区域市场之外。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食品贸易摩擦,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如日本就对中国的多种食品进行限制,近年来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数量剧增,中国已成为国际上受贸易摩擦牵连最多的国家之一。

(三)削弱我国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其食品检测技术优势,制定一些苛刻的食品环保和安全标准,为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我国食品出口企业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得不增加有关环保的检验、测试、认证和鉴定等手续及其相关费用,食品的出口成本大为增加,削弱了我国出口食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食品征收绿色关税和反补贴税,而对其本国弱势食品贸易则进行政府补贴,增强其本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出口食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竞争优势。

(四)降低企业利润,损害农户利益由于发达国家不断制定新的技术标准,导致了我国食品出口企业的发货速度放慢和货款的收回时间延长,经营风险加大。产品成本上涨,出口利润下降,国内出口企业和农民的利益受损。自从日本对我国香菇实施命令检查以来,江西等主产地香菇收购价格迅速下降。[6]食用菌出口企业和菇农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我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干香菇出口日本约6,748吨,出口额约6,627万美元,平均单价9.82美元/公斤。同比数量减少6%,金额减少1%,单价提高6%。[7]

三、食品贸易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建议

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局势和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刻意刁难,为了促进我国的对外食品贸易发展,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是一个政府与作为食品贸易主体之一的食品生产企业都需要积极关注和参与的事情,因为其牵涉面广泛而且复杂,若只是政府或只是食品生产企业一方参与,不可能十分有效地解决。我国食品贸易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宣传以增强国民和食品企业的国际竞争意识我国很多食品生产企业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对绿色贸易壁垒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对国际食品生产及安全标准和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手段缺乏深入的了解。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对绿色贸易壁垒缺乏理性认识,认为环境不是资源要素的认识误区导致我国深受绿色贸易壁垒制度之害。尽管绿色贸易壁垒存在隐蔽性、虚假性、不平衡性等特点,但是随着环保浪潮的不断高涨,国际贸易中有关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1999年11月30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上,环境问题已被提上了议程,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了讨论,这表明了环境及绿色贸易壁垒已是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国际贸易舞台上,我们只有直接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政府和出口企业要及时掌握信息,时刻关注有关国外市场一些贸易法和技术标准的发展变化及修改情况,不断了解本行业食品出口所必须遵循的国际技术标准。掌握和熟悉国际通行的以及发达国家的关于环保、食品安全、人体健康的规定和标准,提高重视程度,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强化国际接轨意识。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经济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环保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绿色食品将是未来食品生产的主流。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食品贸易的规则和目标,日益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同,绿色食品在国际食品贸易商品结构中的比重将日益增大。绿色贸易壁垒作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国际食品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食品生产企业及消费者的食品环保和安全意识,推行绿色食品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绿色经济意识融入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中。把绿色食品贸易思想作为开展国际、国内食品贸易的一个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顺应世界绿色食品潮流。

(二)全方位拓展市场以降低风险对我国出口食品提出质疑频率较高的国别地区,有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韩国对我国的出口食品也进行不少限制。因此,在我国食品生产企业还不能够在国际食品贸易竞争中占据优势时,应多渠道扩宽食品贸易市场以避开一些国家苛刻的条件。可以先大力开拓非洲、南美、中亚等发展中国家的食品贸易市场,这些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及技术实力与我国差不多,或者还不如我国,所以其食品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不会比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强,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中我国食品贸易还有较大的竞争力。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以及人类健康日益受到关注,绿色食品已经成为世界食品贸易发展的主流。我们不能只靠开拓发展中国家食品贸易市场来解决这个问题,还必须跟上潮流,发展我们的绿色食品,达到食品出口多元化。

(三)构筑并完善自己的绿色贸易法律制度很显然,无论哪种形式的绿色贸易壁垒,从来都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树立的,这使得本来处于经济劣势、贸易困境的发展中国家更加雪上加霜。发展中国家因此将长期处于一种自然资源和初级食品的廉价提供者、吸纳发达国家大量食品的巨大市场的劣势地位上。但这并不是说,所有限制有害环境的食品产销行为的贸易制裁都是贸易保护主义。为了全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引入法规制度以约束、惩治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必要而迫切的,这也正是绿色食品贸易所倡导的。而且,长期看来,低环境标准国家的资源会加速退化,环境破坏加剧,并最终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而高环境标准国家将会从善待环境中获利,从而在国际食品贸易中更具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认识绿色食品贸易的性质,既要认识绿色食品贸易规范条件的积极意义,又要分清某些国家寄寓于其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在保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同时,使我国的发展顺应绿色食品贸易的历史潮流。根据国际上常用的互惠和对等原则,我国应建立自己的相应法律制度。首先,引进和借鉴国际先进的食品生产和品质监管制度,建立抗衡绿色贸易壁垒的食品贸易保护体系。WTO在一定程度上对技术法规与标准等绿色贸易壁垒形式是认同的,为我国运用绿色贸易制度保护本国食品贸易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其次,完善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召回制度是指食品的生产商、经销商或者进口商在获悉其生产、经销或进口的食品存在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或任何其他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缺陷时,依法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及时通知消费者,并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收回问题食品,予以更换、赔偿,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以及合法权利的一种制度。[8]去年,我国正式实施了食品召回制度,但与国外实行的食品召回制度相比,还很不成熟,存在多种缺陷,如召回食品的范围过窄、召回的具体程序单一、不进行召回的法律后果缺位和法律体系不完善。[9]

(四)加快发展我国食品安全生产及检测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借鉴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发展环保型绿色食品,为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有关政府部门也应当及时通告食品生产企业有关国际食品贸易的法律信息,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适应国际食品贸易竞争的咨询指导及一般性服务,注意引导,加强如食品质量与卫生安全标准、环境保护、生态脆弱区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国内企业应当尽快熟悉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变被动为主动,也就是说根本之举是“苦练内功”。增加食品生产与检测技改投入,抓好食品生产企业自律检测管理。在对外收购原材料、半成品中严把质量关,提早防范,规范操作,减少损失,掌握发展主动权。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食品档次和技术含量,多争取国外一些与食品相关的技术、质量、环保认证,从根本上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阻力。

(五)积极参与国际食品贸易竞争和国际食品贸易市场规则的制定首先,依据原则积极抗辩。一些国家运用WTO争端解决程序,积极斗争反抗绿色贸易壁垒,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国在面对无理的绿色贸易壁垒时,应沉着应战、据理力争。充分利用环境条约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原则,通过双边磋商等方式,谈判解决问题。其次,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团结与合作,增强发展中国家利益集团的相对力量。加强在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环保条约的制定,努力寻求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贸易中应有的优惠待遇,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后,加强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发扬创新精神,发展自身的食品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些先进的市场规则,占据国际竞争的至高点。其实,如果只是实施前三项措施对我国食品贸易仍然是比较被动的,那只能尽可能力争达到在国际食品贸易中不被歧视性对待的目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国际食品贸易中我国处于弱势地位的问题,必须实施后两项策略,从技术和制度上进行创新,才有可能占据国际食品贸易竞争的至高点,真正取得国际食品贸易竞争的主动权。所以,任何时候国家和企业都必须以战略性的眼光,发展食品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提高食品品质,同时制定领先于世界的食品安全生产和检测规则及标准,以保持和加强国际食品贸易中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