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管护体制革新

时间:2022-07-25 11:16:59

生态公益林管护体制革新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环境,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实施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为了调动广大林农保护和建设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保护林农权益,维护生态公益林安全,必须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

1文成县生态公益林现状

文成县位于浙江南部,温州市西部飞云江中上游,地总面积12.88万hm2,林业用地面积9.31万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2.3%,有林地面积8.95万hm2,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5%,是浙江省典型的山区县。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县域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8%。为了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自2000年开始,正式启动生态公益林建设,现已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4.18万hm2,占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的44.4%,其中,部级公益林1.88万hm2,省级公益林1.84万hm2,市级公益林0.43万hm2。

2原有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随着商品林改革的完成和收益的提高生态公益林建设出现了主体不落实、补偿不到位、监管责任不明确、利用难实施等新的问题。

2.1管护难

生态公益林主体虚置,所以管护只是少数护林员在管,广大村民没有积极性,一些地方出现了零星盗伐和监守自盗现象。

2.2补偿难

由于没有落实主体,补偿只能补到村里和护林员,作为集体内部成员的广大林农,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

2.3监管难

由于监管责任不明确,谁来监管、怎么监管?没有明确的规定要求,造成监管责任不落实。

2.4利用难

由于主体不落实、政策不明朗,谁来利用、怎么利用问题始终没得到很好解决。所以,在商品林改革基本完成之后,如何加快生态公益林的改革,已成为当前深化林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3生态公益林创新管护机制

文成县对公益林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总的原则:在不改变公益林的森林和林木所有权的前提下落实管护主体,给予管护主体有限制性的经营权、有限的处置权和政策性补偿与限制性利用的收益权。公益林管理创新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公益林管理创新管护机制内容

公益林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核心是要进一步落实管护主体,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依法维护好林权所有者的权益。在保护的前提下,引导科学利用,概括管护机制内容:“落实主体、维护权益、强化保护、科学利用”。在稳定生态公益林所有权的基础上,以落实管护主体为核心,将生态公益林管护的责任、限制性经营的权利、政策性补偿与林下利用的收益有机结合起来,确实建立主体落实、监管到位、补偿合理的责权利相统一的公益林管护机制。

3.2生态公益林管护的主要模式

3.2.1落实到户,联户管护

文成县多数农村主要靠山吃山,林农对山林的依赖性很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可以将集体所有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权落实到农户,然后按自然村或地块进行联户进行管护。如果有些自然村公益林面积过大、人数过多的,管护模式也可以进一步化小组织形式管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除按户分配的承包管护费等外,其余的补偿资金和公益林下植被利用收益也要均分到户。

3.2.2责任承包,专业管护

文成县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林农对山林依赖性一般或者不强的农村,公益林管理模式可采取由村集体将承包公益林面积和权利、责任、报酬等,张榜公布,进行公开发包,由承包者进行专业管护,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除按规定安排部分用于承包管护费等外,其余的要按照“集体所有、成员共享”的原则,公益林下植被利用的收益分配,应兼顾承包者、村集体和全体村民的利益,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具体分配方案由村民会议决定。

3.2.3相对集中,委托管护

经济较好的乡镇,林农对山林没有依赖性的少林地区,或生态公益林面积较小、零散的、难于管护的。生态公益林管护可采取依法公开、规范的程序,将生态公益林集中给村民进行管护。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除按规定安排部分用于承包管护费等外,其余的要按照“集体所有、成员共享”的原则,在明确管护责任的前提下分到户。公益林下植物利用的收益分配,应兼顾管护主体、村集体和全体村民的利益,具体分配方案由村民会议决定。

3.3建立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制

县林业主管部门应与国有林场、各承包单位等签订公益林管护合同。国有林场与专职管护人员签订合同;乡(镇、街)与村集体和承包单位签订合同,村集体和村民个人签订管护合同;合同各方必须按照管护合同履行管护义务,承担管护责任,管护责任落实后林业有关部门年初可拨付和兑现70%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

公益林管护合同按年度考核,每年县林业局有关部门要对公益林管护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将获得劳务费或补偿费的人员名单、金额以及管护任务的完成情况张榜公布,由所在乡镇或集体进行考核,对符合要求,完成管护任务的人员,全额兑现劳务费或补偿费,并续签合同。对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未按照合同规定履行管护义务的,不予支付其劳务费或补偿费,并终止合同。县林业局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补偿基金拨付、使用和管理档案。承包单位、村集体和其他公益林管理组织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设置专帐对县级补偿基金单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