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实现路径

时间:2022-06-15 08:37:52

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实现路径

摘要:当今全球经济交流愈加深入频繁,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是商业交流的重要纽带,国际会计准则更是在推动各国经济发展上有着积极的向导作用,并且向着全球会计准则趋同的态势迈进,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随着中国会计准则的不断成熟发展,我国必须充分把握机遇,发挥本国会计准则的优势,使国际会计准则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

关键词:国际趋同;会计准则;中国化

当前的全球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跨国生产贸易规模也逐步扩大,但是由于各国国内经济市场发展不均衡,会计准则的规范程度也有所差异,这便容易导致跨国贸易时财务信息可比性较差、资金流动性降低等问题。因此世界各国对于制定一套统一高质量的适合各国发展的会计准则的需求越来越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快速恢复各国经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加快了修订相关会计准则的进程,陆续了新的会计准则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程度。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于1992年由财政部颁布,若干年来经过了多次补充和修订。2007年,财政部开始正式参考国际会计准则,按照国际标准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随着中国的会计准则愈发成熟规范,IASB自然会“取其精华”,未来的国际会计准则必将朝着“中国化”方向发展。

一、国际会计准则的内涵与背景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各国通过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在全球实现了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会计作为一门记录经济活动的语言,其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会计准则规范会计行为,但是又不同于会计法律的强制性,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国际会计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修改并的会计实务操作的一般规范。为了规范国际范围内的企业会计行为、解决不同国家和地区因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宗教信仰造成的会计准则差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一直在尽力完善国际会计准则(IFRS)并且推动各国接受。截至2020年,IASB的官网统计显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全球已经有超过120个国家地区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同时国际会计准则也已得到许多著名国际组织的承认,比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二、中国现代会计准则的形成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为顺应大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我国决定借鉴国际上成熟的会计准则体系,凭借“他山之石”,着手建立适应我国会计蓬勃发展现状的现代会计准则。1985年,中国的会计准则开始正式与国际接轨,其标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1992年,财政部又颁布了“两则两制”,其奠定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基石。2001年,在中国各方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商品交换将变得更加频繁紧密。同年,国际财务报告委员会顺利完成改组,提出希望国际会计准则能够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及应用。2005年,财政部正式发文表示,将按照国际会计标准构建中国会计准则体系。2013年,首先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构想,随着其不断发展,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活动和投资活动越来越深入,推动着我国及其沿线国家会计准则的趋同,进一步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会计信息的质量与可比性。截至现在,“一带一路”已包含沿线65个国家或地区。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缩小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使得国外投资者能够通过会计这门商业语言与国内生产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且能够更好地实现“引进来”,拉动国内产品市场的有序竞争与良性发展。

三、国际会计准则中国化的动因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之初,考虑到各成员国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接受度,其设立的会计准则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各国实务。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往来愈渐频繁,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本质上反映的是制定方的利益趋向,是各国会计准则相互博弈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美国拥有相对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了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可比性,便以美国会计准则为蓝本,修订国际会计准则,这也意味着其更多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利益。但是,由于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并且在对抗全球疫情时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完善也将需要中国的参与,参考中国的会计准则,使得国际会计准则在满足发达国家要求的同时也能兼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所谓国际会计准则中国化,并非完全推翻现有会计准则体系,而是基于不同背景下产生的新问题,对现有的准则进行的修订与完善,使其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这些国际会计准则的改善将在兼顾发达国家利益诉求的同时,更多考虑以中国为首的众多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从而能够被国际社会广泛地认可和接受。而国际会计准则中国化的动因大体可以被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世界经济中心逐渐向中国倾斜

由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对会计准则的研究起步较早,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国家会计准则机制,因此现行的国际会计准则以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为蓝本。但是近年来,尤其是在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和本次疫情时,发达国家并没有充分起到带头作用,未能帮助全球其他国家共同度过危机,甚至连其本国都陷入经济的泥潭。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便步入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即使在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时,中国也逆势而上。回顾这40多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3678.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0865亿元,增长了269.4倍,实现了年均增速9.6%以上。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仅仅385元上升至2019年的64644元,增长了约167倍。现如今,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已经摆脱贫困,14亿多人的生活水平相比曾经有了大幅度提升,并且实现了全面小康。伴随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也不断提升。1987年,中国尚且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4.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及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1/3,而现在,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外,中国还积极扩大国际经济贸易的规模,提高交易水平,不仅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还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国际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优秀的会计准则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而丰厚。对中国文化内涵的诠释难以实现面面俱到,其展现出来的最大特点就是包容性与独立性。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是从历史上不同文化的碰撞中产生的。例如,中原文化与边塞文化、儒家文化与法家文化以及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等。其包容性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传统文化已经被在国际上发扬,其本质是不同文化和谐相处,而不是互相取代;“兼收并蓄”则是指在不同文化交往中,中国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可以吸取不同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中国文化的独立性决定了其可以在与不同文化的摩擦中保持中国特色。在历史长河中曾经诞生过许多优秀文化,这些文化绚烂至极却最终未能保持自我,或被同化或被遗忘令人惋惜,而中国文化历经几千年,尽管与外来文化发生过数不清的冲突摩擦,但是依然可以保持中国文化的灵魂,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展示了其极强的生命力与独立性。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会计文化,因而我国会计文化中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极强的包容性与独立性,使得我国的会计文化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的会计文化影响着会计准则的制定,首先,不同于英美等国由民间组织负责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由政府部门(财政部)直接负责制定;其次,由于崇尚集体主义,在我国会计组织中,组织成员服从集体,对集体有着精神上的忠诚;最后,中国会计准则重视人际关系,对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较为排斥,从某种程度上也与传统文化中“中庸”的思想相吻合。

四、国际会计准则中国化的实现路径

(一)加快会计工作的转型

传统的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手工操作核算而且烦琐,它是基于凭证票据的传递方式以及人工的复核,使得会计工作仅仅是企业业务的记录仪,做不到实时、全面地采集和处理企业数据,无法实现对风险的控制。由于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对公司的绩效提升显著,因此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关注业务、技术和产品,对于会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并不重视,导致其工作重复枯燥,不仅员工体验差,财务也只是被记录的数字,无法发挥“数据中心”的作用。传统会计工作的转型迫在眉睫。企业只有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会,才能使会计工作跟上时代的脚步,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2020年年初,一些中小型企业短时间的停产停工,对于会计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年报月报出现延期。但是中国企业敏锐地捕捉到:这其实是一场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大考。由于众多会计从业人员无法按期回到公司和办公室,所以能够满足居家与工作需求的远程线上办公应用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机会。企业远程办公涉及即时通信、协同文档、在线会议、员工培训等多个领域的产品和服务,除了远程办公场景中的各种协同工具之外,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5G等数字技术的进步,必将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在线化、数字化这一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我国应当抓住会计工作的在线化和数字化升级的机会,将互联网的基因植入传统会计行业,修订适应会计转型发展的准则,引领全球会计工作的数字化转型。

(二)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作为完整独立的国际会计组织,不会偏袒个别的国家,拥有较强的独立性。为了确保国际会计准则的高质量,提升国际交流和使用的便捷度,IASB的成员必须掌握丰富的会计理论和实务知识并且拥有较强的专业实力。由于发达国家首先崛起,拥有很多会计相关的商业案例,会计人才数量众多,因此这些国家的优秀会计人才占据了IASB的绝大多数席位。如今,客观上中国在独立制定会计准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具备完善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条件和能力。2006年,在我国颁布新会计准则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特意来到中国,考察我国准则建设情况,这体现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十分关注中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因此,首先我国应当积极将优秀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展示给国际会计界,增加国际社会对我国会计准则的了解,提升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力。其次,我们应当主动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区域合作的优势,继续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例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多次承办国际会议,参与重大国际会计事务的决策,对国际会计准则修改和制定发表独立的意见,不断扩大其国际影响力。最后,为了使中国的会计准则易于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接受,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方(财政部)必须保持较高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不应该对现有的国际会计准则亦步亦趋,应当展示更多中国的元素,创新自身的会计准则。

(三)提升中国在IASB中的参与度

一个国家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中的参与度是该国对国际会计准则拥有话语权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IASB成员国可以引导IASB的发展方向,意味着该国不仅拥有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发言权,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包容本国文化。目前的IASB主要由美欧主导,中国应当避免落入西方文化的怪圈,加强自身会计准则的建设,促进现状的改变。2005年中国决定制定与国际会计准则(IFRS)标准相同的会计准则。2006年,财政部按照IFRS标准颁布了一套的会计准则,2010年,财政部又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伴随着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在IASB中的参与度也在稳步提升。2005年之前,IASB的委员会中只有一名中国的代表,而现在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代表进入IASB各机构的同时,中国对IFRS基金会的财务支持也在增加:从2007年仅占基金会所获总捐款的1%,随后每年逐步增加,现如今中国对IASB的财务支持每年都名列第一。正是这些年在IASB中参与度的不断提高,逐步提升并巩固了中国对IASB的影响力和IFRS的话语权。通过扩大国际事务的参与度,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与话语权,更有利于国际会计准则的中国化。首先,中国会计人给予的建议易于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接受,能在获得广泛的理解和尊重;其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易于得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帮助他们传达自身发展的需求,使IASB更加重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最后,中国可以增加国际会计准则话语权和解释权,使会计准则制定行为更加合理科学,更符合中国的文化特征,从而维护中国的利益。五、结语目前国际会计准则依然朝着各国趋同的方向发展,但是中国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尽管我国的会计准则尚未完全成熟,但由于全球的经济中心逐渐向我国倾斜、我国传统文化孕育出了优秀的会计准则,中国会计准则必将加速融入国际社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逐渐提升在IASB中的参与度、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工作的转型,国际会计准则中国化的进程也会更加迅速。

参考文献:

[1]盖地.大同小异:中国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J].会计研究,2001(7):34-41.

[2]王开田,胡晓明.中国会计国际化与国际会计中国化的文化思考[J].会计研究,2006(7):72-76.

[3]朱星文.会计国际趋同研究的中国视角[J].当代财经,2009(2):112-119.

[4]季婧.会计文化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6(2):280-281.

[5]李玉环.全面准确理解国际准则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J].会计研究,2016(1):19-24.

[6]王开田,吴艾莉.关于国际会计中国化的思考[N].光明日报,2016-10-15(009).

[7]魏霞菲.国际会计准则中国化思考:基于“一带一路”背景[J].当代会计,2019(21):23-24.

[8]张希程.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变化对我国会计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J].财经界,2020(24):143-144.

[9]陈晨.国际会计准则中国化[J].财会学习,2020(28):90-91.

作者:仇鑫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