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探索

时间:2022-01-27 11:05:08

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探索

摘要:新会计制度在出台与推行以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是多个方面的,从财政管理角度切入,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的发展规划与路径,进而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此来保证其健康发展。文章就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出台背景、财政管理角度下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出台必然性、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影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建议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探讨财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探讨财政管理角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需明确新会计制度的核心含义与具体应用情况,并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的财政管理现状,为其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使其按照新会计制度的根本要求来进行财政管理工作的优化,推动财政事业单位新时期的迅速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出台背景

我国在1998年颁布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其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流程、优化财政预算管理等层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国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下,原制度已经逐渐难以满足各个方面的财政管理需求,并凸显出系列弊端与不足之处,该种发展背景下出台一套新的、适宜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新会计制度已经势在必行,这直接关系着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新会计制度于2019年应运而生。

二、财政管理角度下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出台必然性

(一)公共财政改革趋势下的必然要求

21世纪以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预算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的多项改革措施齐头并进,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部分改革内容直接关联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方式,对其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诸项工作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为契合国家改革发展趋势,财政部出台了多项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补充规定,比如在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之后,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类科目添加“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两项内容,虽然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因未进行系统性的整合、调整与完善,使得很多基层单位未按照具体要求贯彻执行。而出台新会计制度,利用更好地将各项改革内容增加至具体的条例中,适应公共财政发展与改革的同时,提升财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高效性[1]。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必经途径

国家迅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逐年提升,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是实现财政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的微观体现与核心内容。国家在2012年推出《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在2013年推出《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两项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负债、收支余、预决算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标准。而如何迅速理解并贯彻执行这部分财务管理规定,还需配套的新会计制度给予支撑,并通过改善、细化各项会计管理核算工作,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阶段、各个层面的财务管理约束力度。

(三)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客观要求

因原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表现出的报表体系、核算内容、科目设置等不满足使用现状的问题,已经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整体质量造成了影响。比如未按照要求设定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使得很多一直由单位直接参与管理的项目资产外化于账外;一些固定资产亦未着手计提折旧,难以统计行政单位各个阶段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先用的会计报表体系依旧沿用传统的设计方式,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数据、收入数据仍是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统一展示,难以清晰、系统、全面的展示单位的年收入状况。而新会计制度将以上问题都考虑在内,并对其加以修正与健全,规范了单位的财务管理行为,提升了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实用性、实时性、准确性、全面性[2]。

三、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影响

(一)更清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状况

新会计制度中,支出类、收入类科目都能正确、明晰的按照项目名称、资金来源、资金类型、《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条例“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展开明细核算,且支出类科目需遵循“经济分类科目”具体要求核算财务至款级。故而就会计科目设置维度与层级上来讲,其相较于以往的制度复杂甚多,且在会计核算整体精细化层面提升幅度较大,而该种程度的精细化核算,能够让行政事业单位各个时期、各个层面的收支数据实现多层级、多维度的展现与查询,财务预算执行状况可更直观、清晰的展示,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实时、准确、全面的财务收支信息,从而提升单位宏观预算策略制定的科学性、适宜性,这对于单位的稳定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3]。

(二)更全面、真实的展示财政事业单位在整体财务状况

新会计制度在核算目标定位层面,发展目标为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的根本需求,在展示单位预算执行整体状况的前提下,借助制度创新亦能更加全面、真实的展示财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状况。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①增加了“在建工程”科目与相关内容,且要求各项基建会计信息按照要求统计进会计“大账”,以此来杜绝基本建设项目资金信息一直未纳入“大账”的问题;②调整、完善与优化了财务报表结构与体系,于资产负债表中摈除了以往制度中的支出项目、收入项目,重新归纳总结之下,在收入支出表中增添展示行政事业单位结转结余项目的整体调整、变动状况,并增加了关于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等相关内容,单独展示了财政拨款转账、支出、收入、结余的整体状况;③新会计制度中,选择将部分负债、资产的核算内容进行细化,比如将“暂付款”核算内容,进行整合与细化,使其分为预付款项、应收款项与其他款项;将“暂存款”核算内容,进行整合与细化,使其分为长期应付款项、应付款项与其他类型应付款项等,且针对长期应付款项、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推进双分录核算,以此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本身各项财务管理的把握力度,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更客观反映整合财务情况

新会计制度针对无形资产、固定资产选择摊销、“虚提”折旧的处理方式,而在摊销、“虚提”折旧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减单位部分非流动资产基金,且并未计入当前阶段的支出资金中。故而在不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支出口径产生较大影响的条件下,可更加全面、真实的展示单位各项资产的整体价值。同时,新会计制度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等科目内容,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为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资产重新计入核算区间内,并与其本身的自用资产相分离,如此可强化对该种类型资产管理与监督的同时,补充了政府各项资产信息的不足与缺漏。故而在该次会计制度的改革进程中,通过调整、改进与提升会计核算水平,让政府部门彻底“摸清家底”,为权责发生制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四、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建议

(一)转变财务管理理念与会计记账方式

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推动整体财务管理过程的规范化、精确化发展,比如新会计制度下单位记账方式、会计等式的变化,推动单位会计记账方式的进一步完善,提升了单位对其本身负债、净产值、资产的把握力度,强化了各项资金的配置合理性。此外,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需基于制度的要求对其财务管理人员加以培训,降低人为因素对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负面影响,实现分工明确,让审计工作、财会工作各司其职,对财务管理流程的监督力度大大提升,推动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正规化发展。比如在对单位财务资金的用途管理与开支结构上,需明确账目的具体情况,一旦出现做假账等违法行为,需依照新会计制度来对其加以处罚,以此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透明度。最后在进行资产管理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合理划分日常开支资金、专项资金,并对具体的项目进行科学评估,避免出现资金闲置、资金挪用与使用超支等问题,从根源上提升各项资金的配置效果[4]。

(二)按照新制度要求进行自身的完善优化工作

新会计制度在核算管理、体系设计等层面已经有了更合理、更详尽的布局,然而其在具体操作时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亟待完善优化,重点突出以下数点。1.就固定资产折旧层面出现的系列问题,新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与否,应当由行政部门来确定,且新会计制度虽然要去针对各项固定资产采取计提折旧的方式,但是在计提方式、计提时间、折旧年限等方面却未给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使得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此方面仍旧存在较大的疑问,针对该项问题,需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在深入理解、分析新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寻找具体的答案,并能征求上级财政管理部门的指导意见,以此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的合理性、合法性,并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根本利益[5]。2.新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使用区间范围如何界定,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元适用当前现行的何种会计制度,当前仍旧难以界定。故而,针对新会计制度而言,还需相关部门能够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的主要经营状态、财政管理根本所需来进行深入的探究,并能通过补充相关规定,让各个层级、方面的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按照统一规范来贯彻执行,这直接关系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标准性、先进性与高效性,以事业单位研发支出为例,如下图1所示,可细致界定并进行财务信息收集与整理。

(三)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与新会计制度的融合衔接

加强新会计制度与财政管理工作的衔接,需把握以下要点:第一,强化新会计制度与资产管理衔接。行政事业单位为适应新会计制度已经推行了各种改革工作,核心目标是在新会计制度下实现财务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的统一,当前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经逐步推广到全国各个区域,该系统以国家标准将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按照其特征、用途、储备等具体情况分为11大类,并登记在具体的分类口径上,其与新会计制度6大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财务信息难以直接关联管理信息系统,亦难以实现重要信息的共享。故而在该种发展背景下,要求尽快统一、整合分类口径,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财务核算得具体要求,对单位现阶段的固有资产展开新一轮的整合与分类工作。第二,在设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时,可选择以资产管理进程中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各项规定为依据与参考,如此方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与新会计制度的融合衔接,单位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的结合,这对于单位的迅速发展来说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推进政府新会计制度完善工作

国家当前应用的政府会计体系主要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与其他专业会计组成。总预算会计展示各个阶段的预算执行状况与结果,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则展示政府的预算执行状况以及整体的经济业务状况,可以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皆是为国家各项预算管理工作服务。在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总预算会计以预算拨款为纽带进行连接,且未设定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两者有所脱节。同时,当前阶段编制的各项预决算报表单单涉及各个部门次级收支数据的极简汇总,只展示了核心的财政收支数据信息,未全面覆盖政府各个阶段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运行成本、收入费用等财务信息。财政部于2014年出台《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要构建以权责发生制为核心的综合财政报告制度,而要推进该项改革制度,需进一步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并将制定规范、科学、统一的会计基本准则作为关键部分,如此才可实现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的逐渐改变;同时,要求修订、出台、推行全新的、先进的总预算会计制度,健全总预算会计核算下的诸多功能,以此来发挥出新会计制度、总预算会计等在财务管理中的指导、规范与统领作用。

五、结束语

本文就财政管理角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进行了论述与分析,探讨了该项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主要影响,并根据其根本发展所需为其提出了各项建议,推动其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进行各项资金的合理配置,并实现自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彦军.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4):1.

[2]金欢.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对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影响研究——以S单位为例[D].山东农业大学,2019.

[3]曹玮.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与财务管理协同发展研究——评《〈政府会计制度〉核算指南——行政单位会计实物案例精讲》[J].财务与会计,2020(09):1.

[4]丁莉.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改善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方法的探讨[J].经济视野,2020(24):2.

[5]郭婷.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和改善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20(08):2.

作者:孙爽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