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时间:2022-05-26 08:54:27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调查

高职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2014年,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对佛山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佛山部分企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实地调查与访谈。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整体职业素养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不能迅速融入企业的用人环境,高职院校学生到企业中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

(一)职业意识差距——认知比较模糊,职业规划意识比较淡薄

职业意识是从业者对工作的认识与态度,它是职业素养养成的认知基础。调查结果显示,对职业素养含义的了解,只有8.50%的学生表示很清楚地了解,有67.50%的学生知道一点。在问到职业素养对自身成长是否重要时,只有59%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还有22.5%的学生认为不重要或不清楚。可见,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比较模糊。另外,在访谈中了解到,企业大多认为学生应该从专业和实际情况出发,对自已的职业要有准确的定位,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但通过对高职院校的调查,只有33.5%的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方向、职业发展经常进行思考,有56.75%的学生只是偶尔思考过,还有9%的学生表示走一步看一步,0.75%的学生表示没思考过。这表明,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自我定位,职业规划意识比较淡薄。

(二)职业习惯差距——日常养成不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职业习惯是指人们在职业环境中的行为表现。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习惯有着良好的评估,但是在职业习惯的养成方面有所欠缺。当学生被问到如果进入一家企业能做到哪些方面时,有69.50%的学生表示可以清楚掌握公司的各种行为规范和流程,57.57%的学生表示能及时主动反馈工作中遇到的瓶颈与问题,62%的学生表示会做定期的工作计划、工作笔录与工作总结,68%的学生表示能仔细听上级的工作布置并做到不懂就问。另外,在问到“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你是如何处事的”这个问题时,39.25%的学生选择“积极主动”,37.25%的学生选择“团结合作”,19.55%的学生选择“虚心低调”,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习惯有着良好的评估。而在问到“平时有没有常要求自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问题时,42.25%的学生表示只是偶尔有,还有4.5%的学生表示没有,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不是很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习惯。因而,有的学生上岗时,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岗位不适应状况,出现频繁跳槽现象。另外,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职业习惯方面最看重的是人才的吃苦耐劳精神。但在企业访谈时,有不少企业反映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不习惯企业及岗位的要求,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上班迟到、工作消极,有些甚至实习期未满,就提前离开企业。企业的反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目前高职毕业生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对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缺少切身体会,不愿从基层干起,缺少实干和敬业精神,怕吃苦,依赖性过强。

(三)职业能力差距——基础不够扎实,沟通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时需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是对个人胜任工作岗位水准的衡量,包括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知识)能力。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企业要求人才要熟练掌握、要扎实。但调查发现,企业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知识)能力掌握不够,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需要在社会中锻炼多年才能逐渐掌握和运用。这与在调查高职院校时得到的结果比较一致。当学生被问到对所学专业知识(能力)的掌握程度时,只有8.75%的学生表示掌握得好,掌握的一般的学生达到了78.25%,还有13%的学生表示掌握的不好。可见大部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力不够扎实。在综合(知识)能力方面,企业强调人才的沟通与合作能力。但在访谈中发现,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反映,新入职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常常不及时与同事沟通交流,等到领导过问时才汇报,耽误工作进展。可见,高职院校学生沟通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四)职业道德差距——缺乏行为上的养成

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在一定的社会职业活动中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并在个人从业的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调查结果显示,82%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和很重要,只有2%的学生认为不重要。调查中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强调大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个人素养和思想品德,认为能力可以通过培养来提高,但个人的品德将决定其今后的发展能走多远。可见,在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认识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和企业的认知基本一致。但当学生被问到平时学习中是否会刻意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时,43.2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刻意提高,应顺其自然,5.75%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会刻意。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职业道德的认识上认为非常重要,但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又不积极地加以提高。可见,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与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具体表现为口头上的重视,行为上的忽视。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错位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差距,造成了企业求才难和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因此,需要对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探索有效的途径来缩短高职毕业生与企业员工的差距。人是环境的产物,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育人的质量,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教育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差距,说明高职院校的育人环境,即校园文化存在着较大问题,如与企业环境即企业文化错位。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理念与企业文化理念的错位

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大大加强,人们头脑中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只要有技术就行,有技术就能拿高薪。一些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出现了偏差,人才培养目标出现错位,“市场化”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校园中流行蔓延,校园文化的功利性、实用性色彩浓厚。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在理念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把职业技能等同于职业素养的误解。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缺少对企业文化的了解,高职院校的学习环境中缺少企业的某种氛围的熏陶,即企业文化的熏陶。学生在校期间只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较少关注职业素养素质的培养,对未来的职业缺少合理的规划,对自身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深刻的理解。在调查中,当问到企业对高职职业素养培养的建议时,67%以上的企业认为,学生在职业尊严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是相对缺乏的。也就是说,具备从事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的“职业人”未得到有效培养。现实告诉我们,培养只懂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是不能很好地立足于社会的。因而,直接面向企业就业的高职院校学生要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必须适应用人单位的组织文化——企业文化。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必然要在其培养人才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加入企业文化的某些东西。

(二)高职院校实际上的教育行动与企业需求的错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理念与企业文化理念的错位必然导致学校实际上的教育行动向与企业需求的错位。

1.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需求相脱节

我国当前校企合作大多只是单纯让高职院校学生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要求。学校和企业的硬件资源虽然实现了共享,但学生对企业的文化内涵、规章制度、运营战术,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等了解的较少,大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并未企业化,最终导致现有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企业认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除了专业技能外,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综合能力等素质同样重要。但一些高职院校,在学业内容上仅局限于某一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某一专业技能的训练,而缺乏从整个专业角度去引导学生成长的意识,极少涉及培养其他方面的职业素养。例如:在问到专业老师是否在专业实训和实践的过程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有47%的学生认为专业老师很少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42%的学生认为有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也有11%的学生认为专业老师没有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3.教学方式与企业要求不一致

高职院校应坚持职业的价值导向,聘请知名的行业企业专家定期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或者到相关企业以及实习基地参观学习。但在问到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时,49%的学生表示学习职业道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各专业老师在课堂的教学,20.25%的学生表示是通过政治理论课程,15.25%的学生表示是通过自学,而通过相关企业或实习基地的学习只占10.50%。而当问到“在学校,影响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效果的主要负面因素是什么”时,认为是教学方式不具备职业教育特色的比例占27.50%。

4.人才评价与企业要求不吻合

在问及学生“你认为自已最应具备的人才素养”时,学生认为专业技能排在第一位,而职业道德排在6个选项的最后一位。而用人单位聘用人才最先考虑的是职业道德排在第1位。企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而高职院校学生更倾向于“才”的方面,而对“德”的方面重视不够。这说明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缺少给学生灌输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在让学生清楚“自己通过高职院校的学习后要具备怎样的素养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方面做得还不够。

三、以“校企文化互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造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的差距的原因主要是两者文化环境的差异。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将两者相互渗透、融合,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环境进行改造,形成一个高职教育输出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连接的育人文化场。只有这样,才能缩短高职院校学生与企业员工职业素养的差距,培养出更好更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中,企业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企业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与实践平台、高职院校教师不断深入一线以获得直接的职业行业信息、企业参与对学生的评价等,都不失为有效途径。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职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校、企业和个人的能力合作,采取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也是高职院校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质量工程,需要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与企业结合本校、本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积极探索,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运作模式。

作者:何春霞陈秀荣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