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3-26 02:57:45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为了解决匮乏的物流管理人才与巨大的社会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大力培养集综合型、创新应用型于一身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迫在眉睫。高校应从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以促进物流管理专业领域人才的培养,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校;物流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近几年,随着网络、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物流服务行业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且逐渐成为支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整个社会对物流管理领域相关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然而现阶段高校所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多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而实训、实践教学体制不够健全,广大学生所能够学习、了解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当前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这些都客观上加剧了物流管理领域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在此社会背景下,以社会企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毕业就能就业”的、无须社会企业二次培训的、既具有专业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全面综合型的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激励机制更倾向于鼓励教师致力于理论、科研、学术的研究学习,而对当前社会物流行业的实践领域关注不足,从而导致了其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大多以课堂理论教学以及一些典型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在理论教学方面,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就是,学生所用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不能与现实中的物流行业的运营模式、管理技巧等相匹配,学生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企业实际在一定程度上相脱节。在实训实验教学方面,学校实验使用的软件相对陈旧,更新较慢,这同样与现实社会中先进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有很大差距。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对实际应用要求很高的专业,物流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必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工程运输学、计算机等方面相关知识以及能力。现阶段,虽然我国很多高校都陆续开办了物流管理专业,但从整体来看,大多数存在的问题集中在师资力量的不足,教育教学环节模式相对单一,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实训、实践环节较少,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矛盾,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创新意识能力不足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无法满足现在社会对物流领域专门人才的需要。据有关人士对我国部分高校在校大四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四学生对所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不满意率高达33%,基本满意率为49.1%,十分满意率仅为7.5%,无法评价率为10.4%。这些数据都充分表明了高校物流管理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理论课程设置陈旧。从目前一些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所使用的专业课教材来看,其中大多数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都相对陈旧,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匹配社会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实际,运输管理、物流管理、配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等一些专业课程的教材中存在部分知识点重复的情况,教材更新慢,知识点相对陈旧。(二)专业的实训专业的实训、实践基地短缺。一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实践基地匮乏,即使一些高校与当地社会企业签署了实训、实践共建基地,大多数也流于形式,仅仅是让学生去参观,或是仅安排学生做一些文字录入、接听电话之类的简单工作,学生并没有机会去实际动手操作相关设备以及应用检验自身所学的物流管理知识。(三)教师讲授范围不清。一些专业课程在内容上存在相互之间有交叉、重复的情况。专业课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理论知识讲授时对其讲授范围不好把握,这容易导致广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不全、不精。(四)教师自身缺少实践经验。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目前,一些高校中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本身缺乏相应的物流管理专业培训,其自身的物流管理实践经验匮乏,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无法言传身教,只能限于教材和一些案例进行教学。

三、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建议

(一)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定制培养计划。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社会企业对物流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为了满足当前社会企业对物流人才迫切需求,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必须紧跟社会发展,对社会企业的需求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期,有预见性地制订相关人才的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点培养物流管理人才,使高校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求。(二)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1.评价指标科学合理。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彻底解决一线教师在讲授专业课过程中的部分知识点交叉、范围模糊等问题。科学合理地制订高校教学评估体系,对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有效性具有重大意义。2.评估体系以职业技能为核心。评估体系的制订,应该以职业技能为核心评估环节,以其适应岗位能力为重点考查对象。根据当前社会各行业发展需求和人才需求诉求,调整、优化、定制专业课程计划,创新教学模式及内容,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创新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要提高能力培养所占的比例,理论教学部分应合理把握“必需、够用”的度,将提高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的始终。(三)拓展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模式创新。1.开展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实用人才。物流管理专业不同于其他传统专业,它的实际操作性较强。在高校的教学计划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其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提供给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他们将理论融入实践,并用实践验证理论的能力。除了常规的学习之外,还可以让社会专业人士到学校做报告,组织学生到社会企业中参观实践,通过物流实验室使学生了解和操作相关物流设备,让学生切实接触物流管理的实际运作过程。2.改革教学方法,建构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方法。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依托实训实验室,积极采用案例示范法、相互讨论法、实训、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同时大力提倡“走出去”与“引进来”,即带着学生到社会企业去实习实践与将优秀企业从业者聘为高校兼职讲师为学生进行授课相结合的模式,真正实现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另外,还可以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手段将一些视频教学、图片教学积极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观感度与理解度。(四)提高实训提高实训、实践教学比例,优化教学模式改革。1.鼓励教师投身实训、实践,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资源相对匮乏,而且其中大部分的教师也并不是物流管理专业出身,大多是从经济管理、工程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等专业转行过来的,他们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物流管理相关培训。他们虽然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甚至全无,以至于在讲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只能“纸上谈兵”,不敢亦不能涉及社会企业的实际运营问题,甚至提出的一些解决问题的理论也会由于过于理想化而与现实脱节。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加强相关专业教师的培训,积极安排相关专业教师深入到社会企业中进行服务实践,在社会企业实践中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最后再用于教学丰富课堂理论内容,提高教学质量。2.出台相关政策,提升教师动力。高校从事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对其自身具有的实践操作能力承担相应的主要责任,那么如何调动并且去提高一线专任教师的内在动力是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问题。当地政府部门及高校应该建立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相关的入职要求,使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能力成为入职的基本资格审查条件之一,规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物流相关技能,或者具有一定的社会企业生产运营实践经验,以及获得国家物流行业认定的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以确保和提高高校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五)借助校企共建平台,缩短就业周期。1.积极拓展社会企业的共建基地。为了尽快解决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匮乏的问题,高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拓展。第一,高校自身积极加大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投入,如果条件允许,每年都应划拨专项资金投入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中。第二,各高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校企联合等方式,提高高校与社会企业在产、学、研等方面的合作程度,建立校企共建基地平台。借助校企共建基地平台,充分了解社会企业对物流管理所需人才的要求,在此前提下制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以社会企业的需求标准作为课程制订的标准,通过点对点的针对性培养,使学生掌握较为实用的专业技能知识,为其就业上岗奠定良好基础。要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的可行性,大力创建校外的实训、实践基地等,使高校与社会企业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办学,做到资源共享,形成互相合作、互相促进的良性机制。2.建设物流管理实训中心。高校应该在校内建立一个物流实训、实践中心,该中心的基本功能就是能够仿真模拟社会企业物流环节运作流程,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平台。目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物流管理综合实验室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现拥有仓储管理、生产管理、配送管理、电商信息管理四个模块。另外,以此实验室作为平台,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现已与国内某大型物流快递公司签订了共建基地协议,这样一来就能够建立与理论教学、行业发展同步的,具有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培训、对外服务功能的企业一体化管理模拟实验平台,让广大在校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物流企业的真实流程和数据流转,这能够大大缩短高校毕业生从学生向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及适应过程,降低企业员工二次培训的成本,同时也能更好地为高校的实训、实践教学及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起到积极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必须积极探索物流管理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提高对新的教学模式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中应用效果的重视程度,通过改变以往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提高广大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建设或完善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的基础实训、实践设备,为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提供丰富必要的场地和平台,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另外,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它所需要的人才的培养周期和难度。高校的总体教学氛围、教学模式、物流管理学科的支撑条件、专业课程的规划与设置、相关软件、相关实训、实验室的条件、校外实习基地、教师的专业水平等都会影响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要思考的是,社会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物流管理人才,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到底要讲些什么、教些什么,是要更多地适应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是简单地培养“人”以适应以后的需求,是主要教授理论知识还是着眼于职业能力、逻辑思维的培养,这些都是当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各式各样的影响人才培养的因素中,有的需要高校牵头做出顶层设计,提出相对清晰准确的专业定位、办学理念及与之相配套的培养体系,有的则需要不断地完善才能执行到位,但无论如何,不断探索与创新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都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冯宁,刘倩.高校教师授课质量体系中模糊综合评价的重要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22):160-162.

[2]贾苏绒.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质量标准研究: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储运,2013(1):105-107.

[3]曾祁.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12):155-156.

[4]李婧,魏娜,陈媛.现代教育技术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0):147-148.

[5]张俐华.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20):48-50.

[6]刘秋平,王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案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4):174-176.

[7]范存军.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西南交大大学希望学院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4):161-163.

[8]张宝友,孟丽君,杨玉香.构建主义思想下《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思路、目标与策略[J].物流科技,2017(7):149-151.

[9]李蓉.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物流科技,2010(9):25-28.

[10]麻黎黎.民办高校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0(3):107-109.

[11]金贵林.适应行业大发展的物流教学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2):151-152.

[12]李乐东.浅析物流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5):271-272.

[13]陈英华.物流管理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2):111-112+64.

[14]潘文军.我国创新型物流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2):95-97+114.

作者:尹海林 李延德 陈萍 赵丽洲 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