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育教育解析

时间:2022-01-04 09:01:33

高校美育教育解析

摘要: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美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舞蹈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较为突出。高校舞蹈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接受舞蹈艺术美的熏陶,培养形体美的基本素质基础下,提升人文以及节奏的综合审美能力。舞蹈艺术自身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价值,是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所以为了提升国民素质,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美育含义以及舞蹈教育与美育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研究和分析美育在舞蹈教学中的渗透要素,探讨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实践尝试,深层次体现高校舞蹈素质教育价值,从而实现综合性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为高校舞蹈美育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舞蹈;美育教育

党的报告,为学校美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确立了新的目标,对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报告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高校中的舞蹈教育是一种普及型舞蹈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审美和素质教育方式,对于提升学生自身审美能力以及审美素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大高校为响应国家对美育的要求积极构建合理有效的途径,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艺术美学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相关概述

(一)大学生美育。我国教育的完整体系是德智体美劳,美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完善的美育教育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增强他们发现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积极培养学生文明素质以及高尚情操,推进现代教育任务的完美实现。大学生阶段是个体审美素养以及审美能力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适时开展审美教育,明确主体受众,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二)舞蹈教育与美育之间的关系。舞蹈是美育教育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优美的舞蹈艺术形象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感意境体验,深层次领悟舞蹈艺术形象的核心思想,形成美的艺术感知力,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1.舞蹈制造审美愉悦感。优美的舞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愉悦,身心随着舞蹈动作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可以随着音乐达到一种自由和谐的最佳氛围,最大程度低表达学生自身的审美情感。通过自身对舞蹈动作美的感受,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审美基础,更易投入其他学科的学习氛围中。2.舞蹈培养学生美感表现能力。舞蹈是一门通过肢体动作的不断变化创造的美感,是一门情感表现艺术,可以逐步增强学生对于社会、自然以及艺术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促进身体和心灵的完美融合。例如舞蹈《雀之灵》表现出来的深情与温柔,以及学生对于孔雀细节动作的模仿,是一种自我陶醉和灵性升华的完美体现,学生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自然造物之美。3.舞蹈培养学生美感合作创造能力。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不但包含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以及集体舞的形式,另外还有歌舞的表现形式。学生参与到其中去,通过对美的不断感受,领悟美中蕴含的强大震撼力以及创造力。通过自己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可以与同伴一起进行美的创作,通过大家对美的情感共鸣创造艺术的美感。

二、美育在舞蹈教学中的渗透

(一)确认高校舞蹈美育对象。舞蹈美育对象在这里是指高校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包含文理科的学生,这样一批高智商群体,应该接受舞蹈美育教育,享受舞蹈艺术的美感。他们对于舞蹈的了解很少,只是一些零散的、片面的简单了解,并没有深入的接触。但是对于美是非常渴求的,对新鲜事物接受也是处于一种迅速发展的势态。他们了解舞蹈并不是为了将来就业多一项生存技能,而是纯粹是把舞蹈作为一种美育手段,满足其身心发展需求。(二)突出高校舞蹈美育特点。高校舞蹈美育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舞蹈素质提升其整体素养的发展,它的重大特点就是普及性,此种教育不是对舞蹈演员或者师资的培养教育,而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美育教学手段。包含知识普及和实践普及,两种手段必须明显区别于舞蹈专业教学方式,充分体现非舞蹈专业大学生的美育特点。知识普及是属于思想方面的接受,接受者不必掌握舞蹈才艺,只需要感受舞蹈艺术的功能作用,是对舞蹈基础知识的一种教育形式。基于艺术本质,从宏观方面了解舞蹈艺术,同时联系和运用到各类学科中去,摒弃传统思维模式,激发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相关作品和动作技巧分析,分析其构成原理以及规则要求,但是不要以此为最终目的,而要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根本出发点,设置的内容需要以学生艺术思维培养目的为前提。实践普及是充分挖掘学生身体形态、协调性、韵律感、思维以及情感的教育,需要设置相关具体动作实践过程,为学生创设身体力行的自娱过程,从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提升以及自我创造,身心方面进行潜移默化自信心树立过程。(三)设置适合高校舞蹈美育的课程。高校舞蹈美育教育是德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形式,面对的主体是各专业大学生,面向的是整体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个体差异需要兼顾全面的同时,予以相应的照顾。对于舞蹈动作中严格的基本功标准技巧,不必过多苛责。对于非舞蹈专业的大学生,本身没有相应的基础,并且不以舞蹈作为终身职业,没有过多时间进行练习。面对此群体的舞蹈课程需要考量相应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舞蹈专业性并不是其需求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提升整体素质。相应课程应主要包含:舞蹈作品赏析和形体训练。形体训练主要以实际操作为主,尝试利用不同风格舞蹈来对肌体进行锻炼,从不同风格中体会舞蹈蕴含的美感,提升审美能力,塑造自身资质、陶冶情操。通过一些舞蹈视频案例,为学生展现舞蹈产生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等,同时通过认识不同物种的特点以及评判标准,使学生可以从中了解相应的传统历史文化以及民俗特点等。

三、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实践尝试

(一)直接参与式的舞蹈美育教育。舞蹈作为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形式,单纯的理论知识无法为学生提供形象化的引导,需要学生切实参与到实际的舞蹈训练中去,真切地从舞蹈本身感受到美的体验和享受。在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促使学生对于动作多多联系,自然体会舞蹈作品中所要表现的情感,感受舞蹈做彰显的美感。除去课堂教学的实践练习,更要为学生提供一些舞蹈学习的机会,例如社交舞蹈、强身健体以及塑造完美形体为主的舞蹈形式,通过多种形式舞蹈学习,从而实现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目的,可以将教师教授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中去。非专业性质的舞蹈形式也需要在学生中积极推广,可以使学生真正的为了兴趣爱好而全身心投入,切实感受舞蹈艺术的美。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身对于舞蹈的学习,并不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而是发自内心对舞蹈艺术的热爱,才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把握舞蹈表演的精髓,为素质教育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学习对于舞蹈课程的设置,需要对学生的内心需求进行充分考量,以提升学生自身舞蹈修养以及素质为目的,侧重一些体现美感的舞蹈教学。(二)欣赏式的舞蹈美育教育。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对舞蹈美感的鉴赏能力,舞蹈欣赏是一种自主性、创造性的情感运动,从特定意义而言,舞蹈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蹈的灵活表现形式,极易被人们所接受,每种舞蹈动作,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感情表达,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从而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通过舞蹈可以表现内心的喜悦以及忧愁,同时还可以通过舞蹈释放自身的压力和负面情绪。总之,整个舞蹈表演,对于舞者和观众,都是一次奇妙的旅程,是对于艺术和美感的享受。种类繁多的舞蹈形式,例如芭蕾舞、民间舞、现代舞、古典舞、民族舞等等形式,不同作品形式需要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欣赏,会带给人不同欣赏效果和心灵冲击。在感受作品本身美感的同时,达到心灵共鸣,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领悟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舞蹈是艺术形式的起源,其自身蕴含的美育功能占据着优势地位,并且可以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舞蹈教育在提升人心理素质、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进行舞蹈美育教学时,需要保持美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思想的树立,同时更要把握舞蹈教学的核心思想。舞蹈美育不但在学生健康优美的形体方面,更在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以及自身性格塑造方面,发挥了自身的核心优势,增强了学生自身积极追求更高层次精神生活的意识。将舞蹈美育意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曾德.论以审美价值为核心的舞蹈学价值观[J].艺术教育,2018(22).

[2]吴慧玲.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关于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8(20).

作者:邓韵 单位:河海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