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逻辑起点

时间:2022-06-28 05:50:36

思政教育逻辑起点

一门学科理论体系首先要确定其逻辑起点,科学的逻辑起点的确立对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任何一门学科,都首先要解决一个逻辑起点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确立,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问题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综合性、横跨性的学科,要把握它的逻辑起点,必须从宏观的高度入手,单纯地从一个角度来分析,必然会陷入误区,从而导致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错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什么呢?

一、逻辑起点的内涵

每一门科学理论,都有自己的逻辑起点,进而从该起点入手,展开学科理论的研究,推动学科的发展。如马克思哲学就是在回答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还是意识,究竟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这个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科的科学理论体系,一般认为首先应当确定它的逻辑起点,从逻辑起点出发,借助逻辑手段,按照学科的内在规律,层层推导,科学的逐步展开,构成严谨的逻辑系。”[1]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既是构建其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效性的关键。它将直接决定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效果,进而影响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掌握程度及认知程度。那么,何谓逻辑起点?逻辑起点,可以简称为起点,称逻辑起点,主要是为了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内在关联性。一门学科理论体系是具有独特价值的,这种独特价值就决定了其逻辑起点的唯一性,它只能隶属于一门学科,也就是逻辑起点与一门学科理论体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它应该能够将该理论体系与其他理论体系区别开来,并作为该理论体系所具有的个性存在并发挥作用。这就决定了它与研究起点、研究对象等是不一样的。逻辑起点作用和影响是根本性的,它的选择和确立不仅影响到对基本问题的回答,而且影响到整个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目前对逻辑起点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都对这个问题有过描述。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指“科学应该从何开始?”这表明,逻辑起点是指范畴体系的起始的、基本的范畴。“从最简单的基本的东西出发……因为这里,在这些基本东西那里,‘全部发展就在萌芽中’”。

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冯振广、荣今兴[3],以及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4]中关于逻辑起点的论述,本文认为对于一门学科理论体系来说,科学的逻辑起点的确立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逻辑起点应该是一门学科最简单、最抽象、最基本的范畴。我们可以说逻辑起点在一门学科理论体系中是最小的“单位”,是不可以再分割的范畴。逻辑起点之于一门学科,其目的就是使该学科理论体系有一个核心的概念,这个核心概念贯穿于该理论体系的始终,整个理论始终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概念展开的,也都是这个核心概念的解释、说明。然后根据这个核心概念展开学科研究,从而使该学科的知识体系清晰明了,言简意赅,并易于为人们认识和理解。而在科学理论研究中,我们必须从大量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一般的理论,这是一个从个性特征寻求共性特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越是抽象就越是简单,就越有利于对基本问题的回答。其次,认识起点和逻辑起点是一致的。由于人们所生活的时代不同,文化知识背景不同,因而对同一问题的认识起点往往也是有差异的。在学科理论体系中,这些不同的认识必然会通过对基本问题的回答表现出来,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阵营由于在认识起点上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对基本问题的回答也截然相反。从这个意义上说,认识起点和逻辑起点具有一致性,它们只是同一种说法的两种不同的表述。再次,逻辑起点应该包含一门学科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一门学科理论体系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具体矛盾,而这多种多样的具体矛盾无一不以“萌芽”的形式包含在逻辑起点之中。逻辑起点是贯穿于一门学科发展始终的矛盾,其它各种各样的矛盾也都是由逻辑起点派生出来的,因而,逻辑起点决定了该学科的性质,规定着该学科的发展方向。最后,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是一致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逻辑和历史是统一的,客观现实的历史是逻辑的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的理论再现,是“经过修正”的历史。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是确立科学逻辑起点必须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任何理论体系在其历史起点上总是表现为起始的、基本的的形态,这往往是学科理论体系在基本问题上的直接体现,这也是逻辑起点最直接的显现。张耀灿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一文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核心概念可以表述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社会、组织、群体与其成员,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引导其成员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进其成员知、情、意、信、行均衡协调发展和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社会实践活动。”[5]而以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6]第一个概念和以往的概念相比更加注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发展,更加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所以,本文认为把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研究个人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逻辑起点,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呢?结合王金情[7]等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论述,本文认为,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但同时更应该注重个人的需要,关注个人的发展。下面,我们从确定学科逻辑起点应该具备的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第一,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最简单、最抽象、最基本的范畴。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之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这门理论体系中,是该理论体系的一个核心概念,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要么关注个人需要,要么关注社会需要,没有不关注任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和其所肩负的使命决定的。在任何理论研究中,我们都要把大量纷繁复杂的问题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以从具体的实践上升为一般的抽象理论。越是抽象就越是简单,逻辑起点在某种意义上是最高抽象,而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最高抽象。无论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属性还是从其所担负的使命和任务我们都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协调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在社会需要得到实现的同时,也要考虑和估计个体的感受,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激发个体的积极性,以至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需要。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或者在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具体内容是有所不同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实践活动和整个教育过程都是围绕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展开的。第二,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认识起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这一研究对象。但笼统的讲,一切人文学科也都以人为研究对象。那么又作何区分呢?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我们不难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所研究和关注的是人的价值、思想、道德、观念等领域,这对促进人的社会化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经典作家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因为生存产生了某种需要进而才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所以,要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人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就要关注和研究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服务的,这一阶级属性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只能是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另外,只有深入研究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在满足社会的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个人需要,使其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都得到实现,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正是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人的某些属性,才更好地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第三,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矛盾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这也正如社会主义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一样,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也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切具体的矛盾必然会以“胚芽”的形式包含在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矛盾运动的起点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系列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范畴,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与教育介体、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等等,无一不是产生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践中,又无一不以“胚芽”的形式包含在“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个逻辑起点之中。

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矛盾是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矛盾,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途径或者是工具,统治集团或阶级用这种手段或工具来进行有效的管理或统治,只有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得到最大化协调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第四,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告诉我们,逻辑和历史是统一的,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就从那里开始,理论是历史的再现。遵循历史和逻辑的辩证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是我们确立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像其他学科一样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所宣传的是一定社会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代表着一定阶级的利益,为一定的阶级服务。因此,在任何阶级社会中,都不会出现超越阶级的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这一客观现实的历史存在,它要把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社会成员自己的政治信仰,形成共同的拥护党和政府的观念,这就决定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也决定了在任何的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辩证统一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而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协调也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发展。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虽然也符合关于科学的逻辑起点的几个方面的论述,但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来看,我们更应该突出人的作用,把个人的需要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因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做群众的工作,其根本目标必须落脚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设想的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圭臬,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努力实现人的类本质、社会本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归宿,这是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人需要的理论依据,而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12]只有更关注个人发展、个人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需要共同推动而后促成的。作为社会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能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形成社会认同,维护阶级统治;作为个人需要,它能为个人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谋求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最大化的统一。也正因为如此,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更为合理和贴切。但我们在把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同时,在把二者协调、统一的过程中应更加关注个人需要,为个人发挥能动性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个人的价值性得到更好的体现,从而使个人的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因为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所代表的一定阶级的需要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才能更加的提高。我们相信,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界定和确立必将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向着更高、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