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教材建设发展与创新

时间:2022-01-28 03:08:40

高等教育改革教材建设发展与创新

一、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发展历程

高校设置什么课程,使用什么教材,反映并决定了这个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样,教材建设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我国素有“书比天大”的传统,把教材建设作为百年大计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1]。从时间角度看,我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发展初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立了新型教材建设体系,1954年9月成立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我国高等教育类教材出版业务;同时,高校教材从最初采用苏联教学大纲、教科书到自编讲授提纲、参考资料,经历了从借鉴、引进到探索、创新的历程。(二)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统编时期(1978-1986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从科教入手,抓现代化建设,把教材建设作为“关键要紧的事情”。这一时期,国家提出教材建设思路:编印通用教材,引进外国教材,吸收外国教材中有益的东西;高校教材自“七五”开始,进入每五年一阶段的“规划”时期;形成了由教育部(国家教委)统一指导协调,国务院各业务部门分工负责规划编审,全国高校支持配合、有关出版社及时印刷出版、新华书店保证课前到书的高教教材建设体制[2]。(三)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精品化时期(1986-2016年)。1986年,国家推进教材体制改革,高等教材进入多样化发展阶段,国家提出高校教材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实行精品战略,巩固规划教材主体地位,推出了1000多种国家精品“面向21世纪教材”。(四)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创新时期(2016-至今)。2016年10月中央关于教材建设的文件,第一次明确教材工作是国家事权,第一次明确提出健全国家教材管理制度。2017年7月,成立了以国务院领导为主任的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设立教材局专司教材建设工作,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新时代高等教育教材发展呈现出中央统筹和地方分权管理,教材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2]的局面。

二、高等教育教材的形态发展变革

教材是体现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工具。从传统纸质教材,到多媒体教材,再到网络在线学习资源教材、全媒体数字教材,演绎着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发展的历程[3]。1.传统教材。传统教材指的是纸质版教材,包括学生学习的必要教学材料,如纸质教科书、习题集、校内讲义、实验(实习、设计)指导书等。在传统“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纸质教材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工具,是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完善,在课堂教学进行的授课设计材料。2.立体化多媒体教材。关于立体化教材,国内外有“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教材”“多元化教材”“新形态教材”多种说法。即将纸质教材、数字课程、二维码互为补充、有机结合,通过一体化设计,采用不同方式将教材内容呈现出来。具体形式为在传统纸质版教材的基础上,将相应的数字资源图标和链接嵌入在纸质教材中,结合数字课程网站配套学习的方式,将学习所需要的知识点通过微课程、动画、音频等多种方式呈现给读者。3.全媒体数字教材。比尔.盖茨对全媒体数字教材这样表述:“教师可以利用全媒体数字教材让更多的学生在家观看明星教授的视频,并将其作为家庭作业,然后利用课堂时间参与到各种团队项目和其他交互类的活动中”。[4]全媒体数字教学通过把教材和名师授课等以数字化方式植入到电脑等移动设备中,教师以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知识,而教师则运用更多的课堂时间开展团队合作项目、实训和课题研究等。可简单概括为“数字化+课堂”的电子教材。4.MOOC数字化教材。MOOC背景下的数字化教材,是以互联网为传播渠道,内容建立在面向全球开放的MOOC平台上,通过数字化数据库的形式,理论上可以永久重复使用,其收费证书等涉及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系统。因此,可以说MOOC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形态的数字出版教材,它与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从单纯的教材开发回归到课程建设,从教材出版上升到课程出版,也是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可简单概括为“数字化+网络”的电子教材。

三、当前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教材建设创新理念

教材既要吸收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又不能脱离学生的接受能力;既要遵循国情实际,又要体现科学研究成果。随着时展,教学媒介的多样化,教材设计也须做出重大改变,逐步摆脱单纯纸质媒介的状况,向多媒体和网络交互的立体教材延伸[5]。教材建设与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是紧密结合的,必须从单纯的教材开发回归到课程建设本身。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推手,是高等教育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依托。首先,国家要继续加强和顶层设计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工作。其次,教材建设过程中,对专业经典教材内容要合理保留和继承,又要及时吸纳最新科研成果和学科发展动态。再次,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教材建设团队。教材建设的发展离不开一支本领过硬的建设队伍,它包含教材研究人员、教材编写人员、出版编辑人员、教材评审人员,要努力形成“大师编教材、教材出大师”的良好局面。最后,适应时展潮流,在“互联网+”背景下,配合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建设立体化多媒体教材、全媒体数字教材、MOOC数字教材等。

四、现阶段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思考

目前,在各高校的教学管理组织过程中,教材管理工作或是作为传统狭义教材管理职能划分到“教材科室”工作范畴之内,或是作为课程建设或专业建设内涵划分到“教学研究科室”工作范畴之内。这两者,前者受到科室范围限制,只是狭隘地执行了教学管理工作中,传统意义上的教材管理内涵,即教材建设、教材选用与征订、教材研究与评价、优秀教材评奖等方面。它将教材建工作与教学改革割裂开来,单纯地纳入教材流程管理工作之中,无形之中弱化了教材建设与研究职能。后者,虽然将教材建设作为教学研究改革和课程专业建设的内容之一,纳入教学研究科室的教学研究工作范畴,但是由于教材建设的超长周期性,研究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管理人员要予以持续跟进、专业指导、系统管理,同时还需要与出版系统进行密切沟通。各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应该把教材建设作为事关学校未来大局的战略工程来抓。“教材科室”应结合当代教材供应管理模式的改变,将单纯教材的选用、征订、发放、评价等流程管理中的部分内容与教材供应商积极对接,同时学校领导应赋予“教材”广义的实际内涵,使得“教材科室”腾出手来,将工作重点放在课程建设中的教材开发与研究工作上,包括积极建设立体化多媒体教材,全媒体数字化教材、MOOC数字教材等。例如,翻转课堂的视频录制、MOOC/SPOC等在线开放课程中所涉及的网页编辑、课程内容设计、课件制作、视频插入、习题编写等内容均属新型教材建设的建设范畴。

五、总结

教育部《2018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指出,“继续推动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学习课程、通识课程、五分钟课程、全媒体数字教材建设……”,学校更应大力支持“大教材”的工作管理理念,提炼和整合高校特色优势专业课程资源,积极建设和开发慕课程的数字化教材;形成高校优质资源共享,因校制宜、示范引领的新时代教材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在国家教材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把国家教材建设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好[N].中国教育报,2017-07-06.

[2]曾天山.我国教材建设的实践历程和发展经验[J].课程教材教法,2017,12(7).

[3]杨玲.高等教育教材出版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4]汪继红.全媒体数字教材建设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

[5]张桐.教材建设发展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38-141.

作者:赵 蕾 李东斌 单位:1.西安科技大学教务处 2.西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