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法学系学生法制教育因素及策略

时间:2022-04-01 04:04:00

高校非法学系学生法制教育因素及策略

1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法律知识缺乏法律知识是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提高法律素质的基础条件,是培养法律信仰的前提条件。学生并没有通过本课程获得应有的法律知识。法律能力欠缺法律能力是法制教育的目标,是体现大学生法律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守法能力、用法能力和护法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守法的自觉性低。第二,用法能力弱。第三,大学生护法主动性不够。很多学生还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时,许多学生缺乏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勇气。法律信仰缺失通过法律知识的传授,让大学生具备法律能力,从而实现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从现实来看,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对法律知识了解太少等原因,非法学专业学生还缺失法律信仰,如怀疑法律的作用、强调权利而弱化责任、拒绝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等。

2加强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制教育的原因

2.1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位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国际社会认可,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深,必然要求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要遵循统一的规则和制度,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社会大背景下,法律手段对全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调节越来越广泛,社会对个人所具备的法律知识和掌握的法律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样对青年大学生所要求具备的法律素养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青年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全面融入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在依法治国方略不断深入推动的背景下,经济社会的一切活动必须在法治的轨道内有序进行,青年大学生迟早要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法规制度和社会规则的遵守就成为青年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同时,青年大学生在校学习特别是步入社会生活后,法规制度对其个人行为的约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若违反法规制度的禁止性规定,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甚至惩罚,这对青年学生的成长进步必将造成巨大伤害。此外,青年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还可能面临各种合法权利的侵害,这时青年学生就不得不利用法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因此,利用青年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进行全面普法教育,对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规范个人行为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十分必要和有价值。

2.3降低普法成本的需要

效益原则要求我们尽量用最小的成本办最大的事。社会普法教育的贯彻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占用大量的社会资源,其运行成本较高,不是贯彻执行效益原则的最佳实践路径。对在校青年大学生加强普法教育,是有效降低社会普法成本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随着近年来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将近六、七成的参与高考的青年学生走进高校学习,利用高等学校优势开展对非法学专业青年学生的普法教育具有明显效益。高校有丰富的法学资源,如法学教师、法学社团、教室、图书馆和开设法律公共课等,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普法就可以便捷地利用本校的资源,而不需要另行配置相应的社会法律资源,这为普法节约了相当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基于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灵活机动地安排学习,学生有较充足时间利用学校的公共法律资源开展自我普法;另一方面,高校在校学生能有效集中,也为开展普法教育提供了时间便利。此外,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和较高的知识接受能力,对他们开展普法教育效果明显。因此,为降低普法成本,加强对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是有效选择。

3加强对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摆正法制教育地位

依法治国观念已为国人所认可,为了让普法落到实处,取得成效,组织普法教育的国家行政管理部门,首先应高度重视普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法制教育”从属于“德制教育”的观念,让“法制教育”有自身独立的地位。其次,加大高校对非法学专业学生普法的资金投入,为高校进行普法教育提供资金保障。高校是对非法学专业学生普法的具体实施者,各高校应与国家达成共识,积极配合国家普法的要求,组建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普法队伍,保证足够的课时量,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让青年学生通过普法教育切实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

3.2加大部门法法律知识的容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本教材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只是法的一点表面知识,并未涉及到主要部门法的具体知识。针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知识,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当以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所需进行选择,即应选择能为学生所掌握和运用的具体的法律知识。如在校大学生易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这就有可能触犯我国《刑法》里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财产权利犯罪,那么现行《刑法》对这些犯罪的构成要件及处罚是如何规定的,应让学生学懂弄通;又如每位大学生毕业后必然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一份真实有效的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当自己的相关权利受到侵犯后,如何运用法律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等等,都要向学生讲清楚;再如与自己一生幸福有关的婚姻,其结婚的条件的是什么,哪些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等,像这样的法律知识由于涉及到具体的权利义务,也能为学生将来步入婚姻解决实际问题,也容易使学生感兴趣,这些知识就更要为学生讲深讲透。

3.3改革普法方式

以往,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普法方式主要是教师对《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里的法律知识进行讲授,由于课程内容空洞,授课方式单一、课程缺乏长期性和长效性,使得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无兴趣,重应付。因此,应结合当前社会变化发展的实际,改进普法方式。

3.3.1充分发挥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

现大部分高校开设了法学专业,为保证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制教育的长期性、长效性,充实法律知识内容,丰富普法方式,高校应充分发挥本校法学专业特点和学生的能动性。第一,由法学专业的学生组成专门的社团,如法律援助中心,以第二课堂为基础承担本校非法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法制教育工作,如在本专业老师的辅导下,针对同学们常出现的法律问题,以法律专题的形式对本校非法学专业学生进行课程培训,这不但使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制教育得以长期有效的开展,同时也提高了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二、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法律文化活动。

3.3.2充分发挥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作用

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一个个鲜活的实际案例,这些实际案例因来源于日常生活,学生对这些案例也就有浓厚的兴趣。因此,高校应与当地的地方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学生多参与一些形象直观、生动的实际案例。如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实际审判活动,或者对当地较为典型且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件的审判活动引入学校,在学校进行审判,增强学生的守法、护法意识;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这些法律工作的实际实行者到高校开设法制讲座,丰富学生法律实践知识、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组织学生到监狱参观,体会法的作用;组织学生体验交警的工作,从而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通过这些方式,学生更能感受到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不但学到理论知识,还能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从而实现学生对法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