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

时间:2022-10-21 02:40:45

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内涵界定

汉语中“模式”一词是指“标准的形式和样式”,英语的词汇是“model”,表示“模型”、“模范”的意思。目前,教育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认识较为模糊,还没有形成严格的、共识的概念。我国教 育界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将近二十年,取得了许多成果。通过CNKI查询,截止2014年12月,国内学者发表的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章高达4800余篇,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从整体层面进行探讨,包括创业教育的意义、现状、问题、方法、途径等。就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而言,虽然近几年发表的文章逐渐增多,但却一直未给出“创业教育模式”的权威解释,而有关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更是匮乏,只检索出三篇核心期刊论文和一篇硕士论文,不仅数量偏少,内容也不够深入系统。大学生创业教育同其他教学活动相比,个性鲜明,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开放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特点。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是指高校遵循创业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创业理论和教育理论,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律地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最终形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体系和标准范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既具备一般模式所共有的要素,又具备自身特有的要素。根据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内涵定义,其要素应该包括创业教育目标设定、创业教育理念塑造、创业教育过程监管、创业教育条件建设四个方面。本文主要围绕这四个要素展开比较。

二、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典型模式及比较

美国创业教育始终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兴起始终根源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主导,呈现出从社会底层向上层蔓延发展的趋势。中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历史虽然较短,但却不断学习、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理论,基本完成了美国6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对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历史的比较和梳理中我们发现,两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在理论探索方面,美国享有“创业教育之父”美称的杰弗里•蒂蒙斯最具代表性。他的创业教育思想包括三个方面:传承特定的创业素质,让学生成为探究者,构建创业课程体系。另外,舒尔茨等学者发现,其他领域的相关理论如人力资本理论等,也可以作为创业教育的理论支撑。这些理论基础和美国鼓励创新的文化根基,促进了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在我国,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被视为国内创业教育理论的萌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创业教育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实践探索方面,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都从萌芽、发展,逐步走向了成熟。经历了形式探索、方案制定到模式形成三个阶段。随着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育计划,中美两国都形成了适合各自情况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总体而言,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聚焦式创业教育模式、普及式创业教育模式和混合式创业教育模式。我国高校也在探索中形成了三类典型模式:素质教育模式、园区实践模式和综合教育模式。

(一)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典型模式美国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是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高速发展的主因。从管理机构、培养对象、课程来源等角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典型模式:

1.聚焦教育模式。聚焦模式源于哈佛大学,它将创业教育限定在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属于传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聚焦模式的培养对象不仅限定在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学生,而且还要进行遴选。所有教学环节和课程提供也由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全权负责。聚焦模式是针对有创业潜质的精英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创业的可能性很大。

2.普及教育模式。采用普及教育模式的高校较多,约占60%。这些高校相信创业行为不仅仅是商学院学生的专利,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接受创业教育。该模式面向全校学生提供创业课程和创业服务,有的在商学院设立创业教育管理中心,如麻省理工学院;有的在学校层面成立创业教育管理委员会,指导创业活动实施,如康奈尔大学。普及模式立足于学生的专业背景开展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更大,实现了不同学院课程资源共享。

3.混合教育模式。混合教育模式是指在一所大学里,设立多个创业教育管理中心。创业教育项目一部分针对商科学生,由商学院或管理学院负责管理和实施;另一部分面向全体学生,由学校层面的创业教育管理委员会指导协调,实现专业教育和普及教育相结合。目前,采取混合模式进行创业教育的大学越来越多,实现了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如采用混合教育模式的密歇根大学,学校在全校范围内成立创业组织,15%的入学新生启动了创业项目,学生举办的公司就曾为苹果iphone开发旅行软件。

(二)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典型模式

20世纪末期,我国有9所院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通过这些试点高校和其他学校的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以下三种创业教育模式:

1.素质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模式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构建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主要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方面进行创业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在第一课堂,人大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将学生素质课程划分为人文素质、自然素质、艺术素质和创业素质四个类别,每学期开设多门创业素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而管理类、金融类专业学生则为必修课程。在第二课堂方面,鼓励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对第一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固化和转化,形成创业能力。学校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创办多个公益组织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举办多种“创业创新大赛”、“企业家论坛”等,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2.园区实践模式。园区实践模式是指创业教育各项活动都以创业园区为中心展开,通过真实过程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创业园区类似“孵化器”,有的是高校自己的科技园,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科技园;有的由产业园区管委会与高校共建,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国计量学院共建的科技创业园。其目的就是搭建学生、企业、社会沟通的桥梁,集管理咨询、政策支持、资源整合等优势于一体,使学生在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商业服务的创业实践中掌握创业本领。

3.综合教育模式。综合教育模式是指从知识传授和创业实践两个方面协同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上海交通大学。具体做法是:在第一课堂培养学生创业理念和创新意识,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在第二课堂进行全方位推进社会化运作,提供学生创业实践所需的各种条件。如加大创业实践基地和试验平台建设力度,搭建学生课外创新活动体系,改革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等。

(三)中美两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比较

1.相同之处

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虽然种类多样,特征丰富,但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在教育目标上,都把创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对创业教育抱有很高期望;在创业理念上,都立足于高等教育的创新;在教育过程上,都围绕理论课程和创业实践来开展;在创业环境上,都致力于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2.不同之处

教育目标不同。虽然总体目标一致,但不同模式侧重点不同。美国聚焦模式强调创业精神培养;普及模式和混合模式着力于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而中国的素质教育模式侧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构建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园区实践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综合教育模式追求创业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培养。教育理念不同。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已经趋于成熟,源于其独特的文化和哲学思想。美国的宗教文化、移民文化、冒险精神和实用主义哲学对美国创业教育有着深层次影响。而我国深受几千年儒家思想熏陶,传统教育使得中国缺少创业文化培育的土壤,创业教育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教育过程不同。美国形成了完整的创业教育过程体系,而我国则较为片面和零散。表现在:美国所有高校均设立创业教育协调指挥部门,如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或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全权负责创业教育过程管理;而我国高校则多头管理,过程分散在学校不同职能部门,如园区模式由科研或产业处负责,竞赛则由团委负责,因此很难形成合力。在课程体系上,全美大学提供给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高达5000多门,而我国无论是课程数量还是课程内容都无法和美国相比。社会支持不同。美国社会不仅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而且对高校创业项目提供资助,各种捐赠和资助已经制度化。创业教育研究开展较好,有许多专业权威期刊。而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更低,无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迄今还没有专门研究创业教育的学术期刊。企业对大学生创业不感兴趣,也很少提供资金帮助。

三、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带来的启示

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为美国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比较研究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进一步理清创业教育思路、完善创业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启示一:更新创业教育理念

1.树立知识先导理念。就是把知识作为个人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清晰认识创业关键能力所需要的知识体系,现有知识与创业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等,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增强个体对知识的汲取和管理,构建学生创业所需要的知识架构,为实现个人创业远景打好基础。

2.树立实践为本理念。就创业教育而言,实践比理论传授更加重要。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靠实践。因此,要树立实践为本理念,把实践活动作为创业教育的根本方式,通过对创业实践体系的构建和研究,推动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加快创业教育发展。

3.树立科学孵化理念。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因此要依据系统优化理论,对创业教育相关因素进行科学组合,更好地实现创业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学生科技成果孵化基地,通过建立创业园区,提供资金、管理多种服务,使大学生在真实的创业过程中提升能力。

(二)启示二:构建完整课程体系

1.优化理论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是创业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优化。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基本素养,帮助大学生整合不同领域知识,获取必要的技能,打下专业学习的基础,因此应该渗透到高校各院系各专业教育活动当中。专业教育就是把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教育课程当中,在不同学科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如历史学课程可以融入创业者对人类历史的推动作用;政治学课程可以融入政府政策对创业的影响;管理学课程可以融入创业过程的管理等。

2.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创业实践是大学生运用创业知识参与创业,提高创业能力的必要途径。高校创业教育只有通过实践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可以从课堂实践和活动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构建。课堂实践一般包含体验性课程和特殊性课程,如开展社会调查、行业预测、职场体验、沙盘推演、企业家面谈等活动。活动实践则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真实的外部环境和实践氛围,如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开办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孵化基地等,供创业者获取所需资源,孕育创业项目。

(三)启示三:健全创业教育机构

1.健全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成立由校级领导担任组长的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整合资源,宏观部署,领导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学校教务部门具体负责全校创业教育的组织实施,制定创业教育计划和方案,协调创业教育活动和项目落实。发挥各方优势,明确学生管理、科研、共青团等部门职责,形成合力。

2.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教育研究是做好高校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开展创业教育相关内容研究,可以帮助学校选择适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大学可以在商学院成立创业管理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创业与创新、创业和企业成长等问题,从理论上指导创业教育健康开展。

3.设立创业基金管理机构。设立创业基金管理机构,可以助力大学生创业活动顺利开展。具体工作是:通过向政府申请创业补助、向社会募集创业基金等途径,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帮助;帮助大学生合理使用创业基金,避免资金浪费导致创业失败;向企业和社会推广大学生创业项目,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影响力,为大学生创业活动争取更多更好发展前景。

(四)启示四:改善创业教育条件

1.培养师资队伍。和美国相比,“双师型”师资缺乏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短板。借鉴美国经验,可以采取三种形式加以弥补:一是举办创业教育培训。高校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到创业培训机构培训和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创业能力和理论素养,掌握最新创业教育资讯。二是引进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创业教育。可以通过举办讲座,聘请兼职教师、创业导师等方法,把企业的师资引进来,为大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实现校企合作双赢。三是共享园区创业教育师资。高校举办的创业园区不断涌现,大学城又缩短了学校之间的距离,为密切高校之间联系,互聘创业教育师资提供了便利条件。

2.建立实践基地。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分为校外和校内两种。校外实践基地就是校企联合办学,让学生深入企业,熟悉环境,将创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解决实际问题。校内实践基地即在校内为学生建立创业实战演练场所,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管理咨询等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孵化,让他们尽快走向社会。

3.争取社会支持。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社会的广泛支持。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构建宽松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提供贴息担保贷款、简化融资手续、加大补贴力度;完善信息咨询、技术支持、政策引导、法律保障等制度保障;把创业教育内容融入高校评价指标体系等。

作者:高启明 单位:西安航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