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和谐文化创新教育研究

时间:2022-12-04 11:13:42

高校和谐文化创新教育研究

【摘要】高校和谐文化创新教育关乎国家的教育大业,是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目前许多高校普遍对和谐文化创新教育重视不够,因此加强高校和谐文化创新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高校和谐文化物质方面的建设、精神方面的建设和制度方面的建设来加强和提升高校和谐文化创新教育。

【关键词】高校;和谐;文化;创新教育

党的与是一脉相承的,不但提出了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战略,而且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等。高校和谐文化创新教育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努力推进和提升高校和谐文化创新教育是高校传承社会先进文化、创新文化、培养高水平人才和服务社会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增进社会和谐和提高人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一、简述高校文化教育的基本智能

高校和谐文化创新教育,是指利用各种校园资源努力建设学术氛围浓、价值取向高、人际关系和谐、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且健康、生活方式文明且朴素的生态人文等各方面和谐且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校,并且通过这种和谐的文化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出来的适合新世纪社会需要的具有高创新能力、高素质文化、高技能的新时代接班人。其基本智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认识整合智。能是指通过协调高校师生的行动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和谐的高校文化自身渗透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科学知识,能够促进大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和价值观等。(二)导向智能。和谐的高校文化蕴含着较深层的价值体系,不但能为高校师生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而且能充分发挥导向功能积极的正面的效应,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为学生规定一种目标模式等。(三)激励智能。和谐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校文化教育必定能够培养出许多不同类型的榜样人才,他们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是推动高校和谐文化全面发展的动力和能源,其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四)凝聚智能。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特别是良好的和谐的校风能激发学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并形成强大的向心力。

二、我国高校文化教育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不够,虽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学生管理部门,但创新力度不够,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高校物质方面的建设。随着国家对高校投入的增加,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促使高校建筑以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并向较高水平靠拢,诸多高校都建设起各自的新校区,教室、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体育场等类似的建筑也越来越有特色。还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建立了电子图书馆,校园网等新型校园文化的载体等,使校园物质文化超前于精神文化。(二)高校制度方面的建设。高校制度也被称为高校的行为规范,是高校文化的一种内隐机制,它涵盖了学校的文化传统、仪式和各种规章制度,是校园创新文化建设的一个有力的保障系统。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仍然存在制度不健全,制度方面的建设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例如在制定条文中没有突出的目标追求、价值观念、素质要求、作风态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条款,或者制定的都是一些没有灵魂的死制度,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度大。(三)高校精神方面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校园精神见面的建设,它又被称为“学校精神”,这主要体现在学校人际关系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目前部分高校的精神文化滞后于物质文化建设,还有一些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等。(四)高校环境方面的建设一个具有创新文化气氛的校园环境对改善校园的学习风气,提升学生老师的精神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环境方面的建设可以从学校传统文化、高校文化底蕴、高校地域文化等方面来考虑。目前各个高校的环境文化建设高低层次不齐。

三、加强高校和谐文化教育创新的途径

加强高校和谐文化教育创新,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在大学教育理念和特定的大学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校文化,这主要可以从高校物质方面的建设、制度方面的建设、精神方面的建设等几方面入手:(一)提高高校和谐的物质文明建设。目前,高校在校园物质环境的营造过程中,应该根据学校的环境和具体情况为原则,通过经费的合理纳入,力求校园建筑的审美与使用有机结合,做到学校的各种建筑和设施布局合理,尤其是校园教学设施与生活设施相对协调,兼顾校园环境中软件和硬件的共同发展,并将实用性、教育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能凸显校园文化的和谐性,并使校园人能从中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首先,高校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和谐的校园设施,选择合理的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这不仅有利于校园德育教育的开展,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须。其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提高高校物质文化的育人辐射力。高校和谐的物质文化环境孕育着不可忽视的育人功能,似一本具有巨大作用的隐性教材。因此,高校务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特色,把校园和谐文化建设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发展相统一,共同纳入学校整体的规划中,让校园和谐的文化建设成为高校真正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注重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建设,加强校园媒体等宣传文化设施建设等。(二)加强高校和谐的精神文明建设。高校搞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建大力度提高校园和谐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加强高校和谐的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校风建设是校园精神的塑造,和谐的校风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激励和保护作用。在教风方面,教职工连成一线,为形成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认真负责、不断创新的教风而努力,并着重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力军的作用。良好的学风,是高校能否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关键,也是学生走出校门能否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关键。其次,丰富高校和谐文化生活。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在课外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科技、体育、娱乐活动,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创新,逐步由低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开展高品位的、内容更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增强同学间的真实的交流和沟通,加强人际交往的锻炼,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加强网络信息管理,自觉抵制网络沉迷等。另外,还要加大力度发挥高校和谐文化教育的智能,使其能更好地为高校教育发展服务。(三)注重高校和谐的制度文明的建设。制度方面的建设主要包括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组织机构建设三个方面。制度建设是确保高校和谐文化顺利进行的必要的保障,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是确保高校各项制度能够落到实处,是规范高校行为的关键环节。并且组织机构建设对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校要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制度,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这就需要高校在制订规章制度时必须做到:确定新制订的规章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及相对的稳定性和文化的传承性,并强化制度激励机制;在制度出台前,为保证制度能够顺利实施,要通过各种渠道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不知不觉得受到熏陶和影响,最终自觉地成为制度的执行者和传播者等;新的规章制度一经建立,实施过程中就要求上下一致地认真执行,不允许搞特殊化,并且力求做到从严与“与人为善、求细与求准、合理与精确等相结合的原则。

总之,建设校园和谐文化,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创新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共同促进高效和谐文化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景云.大学和谐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110-112.

[2]杨长春.关于强化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49-51.

[3]侯才.论“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J].天津社会科学.2007(4):24-25.

[4]辛文波.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点及其模式初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6):110-112.

作者:谌红艳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创新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