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时间:2022-07-30 10:33:00

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围绕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析,提出了推进新时代班级管理模式创新路径,以期达到班级管理专业化、民主化的目的。

关键词:新时代;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高校学生班级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对班级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树立良好班风和浓郁学风。

1大学生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班级管理实效。先进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增强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组织的管理效果。班级作为社会组织中一种人数较小的组织,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班级的管理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1.2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新班级管理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1.3有利于更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班级管理,通过开设专业角以及建立学生与老师的班级群利用网络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育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创新班级管理模式能够驱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提出有利于班级发展的建议,从而使学生们自发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1.4有利于契合学校培养方向和学习氛围。班级创新管理注重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磨练自己的品质,锻炼自己的意志。

2大学生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湖南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1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89.09%。经调查统计发现,大学生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2.1班级关系松散,学生凝聚力不强。调查发现,42.85%的学生认为个人在班级中所起的作用是积极作用,32.65%的学生选择消极作用,24.48%的学生认为个人在班级中没有什么作用。在班委会选举中,积极参与投票的占57.14%,随意投票占31.63%,弃权者占11.22%。在参与班级活动上,积极参加者占62.24%,有选择性参加占34.69%,不参加占3%。可见,部分学生对班级管理及活动不关心也不感兴趣,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在管理方式较为自由的大学校园受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缺乏有效培养。2.2班级活动乏味,学生厌倦感强烈。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班级活动的动机方面,选择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加强交流占45.91%,维护自身利益占32.65%,强制参加活动占21.42%。在参与班级活动的因素上,32.65%认为活动是例行公事,29.59%认为活动与自己无关紧要,22.44%认为没有时间参加,15.3%认为没有足够的信心参与活动展锻炼自己。在日常的活动形式上,59.18的学生倾向于参加班级春秋游,22.44%的学生倾向于文体活动,选择班会、团日活动占10.2%,倾向于读书分享会占8.16%。这说明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的班级活动类型单一、内容单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2.3班级执行力不强,信息传达不通畅。调查显示,在获取班级事务信息上,73.46%的学生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了解,25.51%的学生通过班委会告知,3.06%的学生主动询问获取。班委会成员工作称职方面,41.83%认为工作到位,50%认为工作参差不齐,8.16%认为工作不称职。班级的规章制度执行上,64.28%认为流于形式,22.44%认为执行到位,13.26%认为约束力较低。

3大学生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班级认同感不足。班干部主要工作是组织开展活动,与同学间沟通交流较少,联系不紧密。班级活动个人参与度不足,很多活动没有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同学间交流联系少。其次,班级活动的要求不严格、缺乏互动性,导致班级成员对活动的期待性不高,积极性不足。班委成员的班级管理模式未曾转变,仍停留在高中阶段单纯依靠班委按部就班的工作,未能与班级成员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班级的认同感大大降低。3.2活动缺乏创新性。大学生活中,班委会所举办的班级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级活动创新意识薄弱,不能从身边的主流媒体、报刊、杂志中得到灵感,活动主题较乏味,活动形式多限于讲座、会议、报告、宣讲等,不能将专业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就导致学生不愿听、听不进。其次,在班级活动的各个环节没有进行精心的设计预估,缺乏组织协调,秩序较混乱,从而导致活动达不到效果。

4新时代班级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4.1实施“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①为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全面地发展,在班委选举中可以采取个人自荐、集体推荐、自愿抽签等方式进行,定期或定阶段对班干部“服务”的质量与水平进行考核,评选出服务意识强、工作能力突出的较为优秀的班干部,以此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服务意识[1]。②建立健全班规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管理离不开严谨健全的班规制度,而班规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制定,集体签字确认,严格按照奖惩制度执行。班委会要担负起职责,做好表率同时严查违反班规班纪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③班级制度的执行方式要体现“学生为本”。班级制度规范的对象是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在学生违反规定的情况下,执行规定的过程中,应该多些理解,多给学生几次机会,让其在错误中不断成长[1]。4.2高校教育管理者对班级管理的参与指导。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和辅导员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思想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对辅导员、班主任的依赖性太重,基本无法自主组织开展班级大型活动,导致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而在创新型班级管理模式下的辅导员、班主任职责划分已经变化,将辅导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职责向班干部倾斜,积极鼓励、支持班委自主创新开展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让辅导员、班主任成为班级事务管理的协助者,真正让学生成为管理服务的主体。4.3新媒体平台的开发与运用。当下,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已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紧跟时代潮流,运用网络科学技术,更系统、更高效地管理班级。①灵活运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对班级学生进行管理,既能扩宽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也能让学生能够更快地了解到班级事务,还能让学生更加了解班级而且能提高学生对班级的热爱,增强班级凝聚力。②重视家校合作,建立家校联系群。家长能够直接与辅导员、班主任接触,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辅导员、班主任与家长之间能够进行无缝式的家校育人交流协作,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提高育人的实效。③利用新媒体渠道建立班级学生成长档案,记录每位同学从开学到毕业的精彩瞬间,根据老师的建议针对不同的同学制定目标导航,让每个同学有前进的内生动力,能够及时的提醒学生应该做什么,让学生能够积极充实的度过大学生活。4.4班级管理人员的专业化。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如今的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开放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教育时代。对于班级管理,专业化已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词。社会的竞争加剧对大学生的要求越发提高,这需要在校大学生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以及综合能力。通过精心组织开展专业图书角、读书乐享会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去阅读专业相关的书籍,增强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就业方向,为自身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班委定期开展社会调研与社会实践活动,使每位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成长,与社会有效的对接,提前认识到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们对自身发展的精准定位。

5结束语

班级管理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符合时代的发展,是始终坚持育人为本,与时俱进理念的有效作为。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必将给当代大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情感交流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最终内化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大力突破。

[参考文献]

[1]张朝霞.学生为本的高校班级管理的理念与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4,(19):45~47.

[2]王秀蜀.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特性之我见[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1):91~92.

作者:钟文奇 全伟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