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及策略

时间:2022-12-22 11:08:26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及策略

摘要:高校是我国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基地,在高校中,除教学质量外,校园安全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核心要素,校园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长远发展。近年来,校园和社会环境更加复杂,校园安全问题频发,因此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学有效的校园安全管理可以大大减少安全隐患和事故的发生,但是目前来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分析影响校园安全管理的因素,并探讨解决对策对高校健康平稳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园安全;安全管理;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系统的改革发展,近年来高校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校园中学生的人数也急剧攀升,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复杂的校园内外环境及日益增多的校园安全问题,校园安全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是指通过一切管理手段尽可能消除校园内外的不安全因素,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是高校日常管理的核心工作。但是当前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不够到位,校园安全事故频发,亟待高校科学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对策。

一、当前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安全管理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近年来,校园安全管理一直是高校发展运行的核心工作之一,高校上下都把校园安全管理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深究来看,高校对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视大多局限于政策和理论方面,形式化痕迹较重[1]。首先,高校领导没有从思想上将校园安全管理放在核心位置,在他们的思想中,教学和科研仍然是头等大事,他们将大部分注意力以及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对校园安全管理只是在口头或文件中强调,潜意识中认为当前国家社会安全稳定,不会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因此对校园安全管理关注不足;其次,受到高校领导管理思想的影响,高校在建立和完善安保设施及制度时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安保设施不够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不能真正为大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再次,思想上的懈怠导致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比较松散,对潜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对已经发生的安全问题也不能彻底追究责任,严重影响校园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二)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的开展不到位。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教育可以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可能的安全事故,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的开展还不到位,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首先,在高校中,安全教育没有被正式纳入教学计划,高校对安全教育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大多通过讲座、校园宣传、知识竞赛等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而这些方式比较单一枯燥,内容也缺乏趣味性,因此很多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参与热情不高,安全教育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除此之外,还有的高校安全教育缺失,学生难以接触到全面系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能力得不到提升。其次,安全演练也是安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高校会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组织火灾、地震等安全演练,但是由于高校人数众多,很多演练难以做到人人参与,而是以观看为主,这样一来就偏离了安全演练的目的,大大降低了安全演练的实效。再次,学校的安全教育未能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未能配置专门的安全教育人员,很多时候都是由辅导员兼职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导致校园安全教育的专业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三)对来自校外的不安全因素防范不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与此同时,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来自校外的不安全因素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造成伤害。例如,大学生生活环境单纯、防范意识不高,社会上很多不法分子会利用招聘、恋爱、中奖、租房等名义对大学生实施诈骗,导致很多大学生损失财产、健康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除此之外,当前很多高校的某些部门实施市场化管理,社会元素越来越多地进入高校,例如食堂大多由外来人员承包,校外人员在校内开设各种超市、小店等,大学生接触的校外不良因素增多,无形中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面对校外的不安全因素,当前高校的校园安全工作大多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预防措施,有的高校也试图建立管理机制,但是由于校外因素过于复杂,高校安全管理者对其缺少了解和执法权,难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能会给高校安全带来较大隐患。此外,国外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也是高校容易忽视的,导致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安全缺乏有效教育,一些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这对大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也是相对不利的[2]。

二、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个体因素。学生是校园安全管理的直接受众,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校园安全管理面对的群体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因此学生个体因素会对校园安全管理产生较大影响。首先,当前大学生的生源结构较为复杂,他们进入大学之前的生活地区、家庭构成、学习经历、思想观念等各不相同,进入大学后,面对不同的人群和学习环境,很多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不好,容易对其他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等产生嫉妒或仇视心理,长此以往会使有些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和极端行为,容易给校园安全增加隐患,阻碍了校园安全管理的顺利开展。其次,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如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在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抑郁、悲观等心理疾病,或者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如沉迷网络、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这些都是校园安全的重要隐患,也是校园安全管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二)管理人员因素。管理人员是校园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是校园安全管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校园安全管理队伍通常由高校领导、辅导员和安保人员组成,当前的管理队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有的高校领导对校园安全管理重视不足,没有认识到校园安全对高校发展的作用,重教学和科研而轻安全管理,对于安保队伍和安全设施投入建设不到位,从领导层面影响了校园安全管理的开展;其次,辅导员是安全管理队伍的重要构成,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对他们了解最深,开展安全管理具有天然优势,但是当前高校辅导员数量较少,一个辅导员通常要负责大量学生的日常管理,精力有限,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很大限制;再次,安保人员的专业性不足。安保人员是校园安全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管理效果,但是目前高校的安保人员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缺乏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问题,无法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校园安全管理。(三)社会环境因素。高校的发展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环境日益复杂,高校面临的不安定因素不断增多,校园安全管理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首先,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外反动势力为破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会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电台、文字等向我国渗透反动和负面思想。而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意识薄弱,且接触信息渠道繁杂,因此大学生容易受到反动思想的影响,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诱导他们做出过激和不安全行为,破坏高校的安全稳定,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带来阻碍。其次,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并在高校广泛普及,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和数量急剧增加,互联网在带给学生便利之外,也带来很多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造成不良影响,如很多学生受到网络影响产生暴力、拜金、不劳而获、对社会不满等消极情绪和行为,为校园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影响校园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3]。(四)管理制度因素。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开展需要各种法律及制度的协调规范,然而当前涉及校园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不够健全,是影响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国家对于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当前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涉及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不够健全,存在缺失现象,校园安全管理法律体系还未建成,由此导致在校园安全管理中遇到很多问题难以做到有法可依,很多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没有相应法律法规来支撑,实施效果不佳,极大地影响校园安全管理的顺利开展[4]。其次,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近年来,高校规模和学生数量急剧扩大,高校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有所忽略,现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大多比较陈旧、落后,无法满足当前的校园安全管理需求,影响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建设专业的校园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在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专业知识、管理技能等直接影响校园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加强高校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建设至关重要[5]。首先,高校管理者要转变对校园安全管理的思想和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到校园安全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校园安全,一切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都无从谈起,高校管理者要将这一理念作为各项校园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并积极落实。例如,安排专门领导负责校园安全工作,建立校园安全管理指挥小组,从全局指挥和调控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其次,充分利用辅导员与大学生亲密接触的优势,发挥辅导员的安全管理作用,一方面要增加辅导员数量,减轻辅导员工作负担,让辅导员在教学管理之余有更多的精力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对辅导员的安全管理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管理能力。再次,提升安保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一方面招聘时要严格审核年龄、学历、身体素质等要素,提高安保人员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对安保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使他们掌握专业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他们发现和处理校园安全隐患的能力。(二)开展科学系统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高校安全教育是学生获取安全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因此,高校要重视校园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安全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6]。首先,高校要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在必修课或选修课中安排安全教育内容,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安全知识;其次,创新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针对以往安全教育形式及内容单调枯燥的问题,高校要不断进行创新。例如组织趣味性安全知识竞赛、开展安全小品表演、进行网络安全答题竞赛等。此外,教师要及时从电视、网络中收集最新的校园安全知识和校园事故案例,不断更新安全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他们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意识;再次,为学生创造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机会,让学生实际参与到安全检查、隐患发现、事故处理等事务中,对校园安全管理有全新认识,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效果。(三)构建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要切实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保障高校师生的安全,就必须建立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通过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来规范与指导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保证校园安全管理的规范性。首先,国家和政府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和完善,当前我国关于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比较欠缺,因此国家要针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满足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制需求,使校园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可以依法进行。另外,高校在校园安全管理中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升师生的安全法律意识,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加强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针对高校发展方向和安全管理的需求,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应急预案、安全管理流程、安全监督和考核制度等,通过各种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校园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保证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四)打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管理外部环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外界环境中的负面和不安全因素可能会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进而可能导致校园安全事故,因此净化校园外部环境,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首先,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他们识别不良信息和反动思想的能力,坚决抵制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和金钱诱惑。其次,为大学生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就业等必不可少的工具,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利,因此高校要重视网络环境建设:校内网络方面,学校通过技术手段安装不良信息筛查和拦截系统,为学生创造绿色网络环境;校外网络方面,联合相关部门对校外网吧进行检查监督,尽量消除其中的网络不良因素。再次,高校要加强校内后勤服务建设,尽量减少学生外出就餐、住宿、购物、娱乐等的频率,避免可能由此导致的安全事故,保障校园安全管理效果。

总之,校园安全管理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复杂艰巨的工作。因此,高校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从当前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出发,有针对性地完善人才建设、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外部环境等环节,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质量,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安全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任龙刚,王伟,刘峰,高奇.基于平安校园建设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J].安全,2019(3):68—71.

[2]马京.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新校园(上旬),2015(1):200.

[3]沈方龙.新形势下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模式探究[J].智库时代,2019(7):110—111.

[4]佘斌.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策略[J].科技风,2019(29):76.

[5]唐水宝.我国高校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4):97—98.

[6]蔡颖辉.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与防范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4):35—37.

作者:刘建杰 单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