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思考

时间:2022-10-23 02:43:30

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思考

【摘要】高校的人才培养,课程是最核心的要素。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课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持续推进课程建设,才能更加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音乐类人才。

【关键词】声乐教学;高校;改革

伴随着近年来文化的不断发展,对于声乐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高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加强教材教学资料和实训条件的建设;建立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推进优质网络课程建设。传承与创新并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才能更好的培养出高素质的声乐人才。

一、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大纲的制订

声乐课程是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其核心专业课程。因此,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1]1、因材施教。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的专业基础和能力,不能一概而论。各个高校的办学定位不同、学生的录取批次不同,决定了教学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避免出现好高骛远、拔苗助长,一味的以“音乐学院”标准来培养学生。声乐教学曲目的难度、曲目类型的广度和比例等都需要遵循因材施教。2、价值观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把深植于声乐作品中主旋律的价值观“基因式”地融入声乐课程,沁入到声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此不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文化自信,增加学生的奋斗精神和担当意识。这样既符合高校“立德树人”的要求,也符合时代进步、国家发展的需求。如歌曲《松花江上》、《不忘初心》等等,这些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声乐作品,正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奋斗印迹。[2]3、传承传统文化。民歌作为历史的一面镜子,记录了各个时代人民的精神生活、灿烂的文化和多彩的生活习俗。它的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诗句给予人们思想上的启迪也自信是更基础、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歌,有效的将声乐教学与本地区传统音乐文化历史结合起来,融入到声乐课堂教学中去,体现出本地区的文化背景和特色。这既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也能够体现教学的差异性和独特性,避免同质化。[3]4、丰富实践教学。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以及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家长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接受各种各样的艺术熏陶,在此背景下音乐文化市场发展势头良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情景剧、舞台剧等等。高校在声乐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引入校外演出单位及各类音乐机构的具体项目,甚至可以聘请相关的行业专家补充教师队伍,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丰富声乐实践教学,这也非常符合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这些优秀的儿童剧恰恰需要很多年轻的、专业的各类演员,在校大学生也恰恰需要通过这样的机会实践、锻炼自己的专业所学。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1、反转课堂。可在低年级尝试声乐主修2人/节的课堂教学型式,这为反转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有利于学生从另一角度观察技巧展示中出现问题,相互取长补短。声乐教师首先依次完成给每位同学教学任务,旁听等待的同学认真听取老师讲解、范唱、引导方式并认真记录,最后两位同学分别做为教师身份选取各自歌曲中难点部分,尝试进行解决,教师在课堂即将结束时给予总结。2、伴奏形式。长期以来声乐课堂多以教师钢琴伴奏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优点是可以根据学生的状态随时调整速度、音调等。但学生在声乐考试或者演出中经常使用的是钢琴演奏正谱伴奏或者播放MIDI伴奏音乐。因此,在声乐教学时可经常安排学生在作品演唱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利用如今日益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搜索该歌曲钢琴演奏的正谱伴奏音乐或者播放MIDI伴奏,使学生更加适应这样的伴奏音响,也更加符合实际的演唱环境。

三、课程资源建设

1、授课记录。结合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制定出适合且符合本专业特性的“教案”——授课记录,更加直观、真实地反映课堂教学现状。声乐课堂最重要的两项内容就是练声曲和歌曲演唱,教师在授课过程不断采用讲解、启发、示范等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学生上课时在谱面上进行记录,课后再整理出完善授课记录,非常有助于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2、声乐作品集。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是本课程最具特色的“习题”,其种类、内容、难易度等范围广、跨度大。根据声乐专业学生实际的专业技能,逐步构建起一套适合学生学习并能有效驾驭的作品集、曲库等。条件充分的院校可组织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编写相关的声乐教材、声乐曲集等。这对于从事声乐教学的专业教师来说,可谓一项非常重要,且需要长期建设的一项工作。3、网络教学资源。组织教师录制在线教学视频或者微课程、共享并整理兄弟院校的优秀网络教学资源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首先,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可以把声乐理论与实践的技巧结合起来,解决一些基础性理论知识和基本技巧,而后再课堂上集中解决学生的演唱问题。其次,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声乐课后也可以自由复习学习内容,让“声音”有音可听、有图可看,更直观,提高学生对声乐艺术的认知能力。[4]

四、课程考核办法改革

1、演唱形式。在原有以独唱呈现声乐作品的基础上,鼓励一定比例的学生以重唱、对唱、小组唱、联唱等型式展示呈现作品,这样既丰富演唱形式,又增强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多样性。2、分数评定。声乐考试中常见打分方式是以全体监考教师集体打分后算平均分的方式,可尝试采用主考教师先定分数等级(与艺术类高考情况结合),监考教师根据各自情况酌情浮动的打分方式,避免分数误差过大所引起的争议。此外,把学生参加的艺术实践,课堂考勤,课堂表现等,列出专项分数并给予一定,声乐考试成绩,最终给出该生的综合成绩。最后,认真撰写成绩分析报告,对于成绩分布、曲目种类与难度、学生整体表现予以总结,以便指导下一学期的声乐教学工作。3、考试作品。尝试考试作品随即抽签的方式,在正式考试一个月前左右进行,即从所在学期学生已完成的艺术作品中进行“N选1”,以此促进“量”和“质”的全面提升。

五、师资队伍建设

1、导师制。高职称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强引导和培养青年,不断落实深化“青年教师导师制”。2、结构优化。中青年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学习,优化职称结构,鼓励有条件者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3、教研活动。为专业教师尽可能多的、各种类型的创造学习、观摩、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以教研室为中心的教学团队建设,定期举办主题性的教学示范课、声乐作品演唱交流、科研团队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教研互动。4、专业实践。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专业比赛、各种大型演出等艺术实践互动,不断提升其自身的专业水平,有利于更好地服务教学。

总之,声乐课程的建设是实现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声乐课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音乐人才培养的质量。[5]因此,不断加强声乐课程的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声乐课程建设,才能更加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音乐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连云.乌克兰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学实践大纲解析[J].当代音乐,2016,(21).

[2]解本康.声乐教学的理念创新路径初探[J].当代音乐,2016,(10).

[3]黄健君.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当代音乐,2016,(03).

[4]陈艳伟.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音乐,2018,(08).

[5]李悦.声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6,(24).

作者:陈家宁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