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分析

时间:2022-05-31 10:28:40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分析

1引言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思政课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原则,与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近年来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教育部相继出台多项文件要求各高校不断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根据2015年与教育部共同颁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文件中“整合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的要求,广东嘉应学院在原有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之上,积极拓展了更多形式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校学生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感受,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

2调查设计与实施

笔者此前已经做过几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调查,这次是在前几次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完善,问卷结构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实践教学内涵的理解及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第二部分是参与校外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完成度、收效与满意度;第三部分是参与校内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完成度、收效与满意度。问卷共12个问题,在保证覆盖调查内容的情况下尽量精简,做到一题能够解决一个关注点,减少答题时间以求调查到真实想法。问卷设计完成后,先随机抽查50位大学生进行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测试调查。本文采用SPSS13.0对测试调查结果进行效度和和信度分析[5,6,7]。本文采用内在信度检测,检测以克朗巴哈Alpha系数(CronbachAlpha)作为指标参考,一般认为Alpha值至少在0.7以上问卷信度才可接受。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内在信度检测,其Alpha值为0.872,表示问卷是可信的。同时对于各选项也进行了可靠性的分析,检测删除该选项对Alpha值的影响,各“Cronbach'sAlphaifItemDelet-ed”值均超过了0.7,表明问卷的各选项设计用于调查是可信的。对于问卷的效度,笔者对测试调查的结果进行了KMO检验和巴特利球体检验,通常认为当KMO值在0.6以上,问卷才是合适的,值越大效度越高。测试调查结果的效度分析显示,KMO值为0.976,P值为0.000,同时问卷各选项均通过T检验,高分组与低分组有显著差异。根据KMO和巴特利球体检验以及T检验,均表明问卷是有效的。笔者于2018年3月、6月和10月,在校内通过课堂随机发放问卷当堂回收的调查方式进行了三次正式问卷调查,同时利用课间进行了个别访谈,调查对象为本校大一和大二学生,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大一学生300人(收回问卷293份,男生163份,女生130份),大二学生300人(收回问卷289份,男生155份,女生134份),共回收582份,回收率97%。其中有效问卷580份,总有效回收率96.67%。

3调查数据分析

因为思政课不能像工科那样在实验室做实验,所以很多人习惯认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就是要走出校门去体验和感知。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搞校外实践活动,校内课内的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其实这是一种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狭隘理解。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仅包括校园外社会实践,如参观、社会调查和公益等外出活动,还应该包括课堂内演讲、讨论、观评视频、辩论赛、课外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下文分析将基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上述较全面的含义而展开。3.1学生关于思政课教学的认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解全面,范围更加宽泛。例如,关于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理解,调查结果显示,单纯持狭隘理解的同学占全部样本总数不足5%(4.54%),对于后一种较全面的含义,高度赞同、赞同和两种理解都赞成的占比分别为46.36%、31.82%和17.27%,总计为95.46%。即绝大多数学生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解是比较全面的。不仅如此,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对于学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持赞同态度。有一种观点认为,思政课由于偏向理论性,其实践教学不具备实验性,缺乏良好的条件和操作性,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无太大必要。大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真实看法是怎样的呢?调查结果显示,有3.64%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20.91%的学生认为搞不搞思政课实践教学均可,认为有必要、很有必要的学生分别占35.45%和40.00%,总计75.45%。可见,首先是多数学生(75.45%)已经意识到仅靠教师的理论讲授或灌输对于学好思政课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甚至引起他们的厌倦情绪,他们希望教师能开拓更多的学习途径;其次,嘉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多项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让大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实践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积极补充,发挥了重要的促进学习、加深理解、明辨是非、感悟社会的作用,早已从中受益,因而是必要的。3.2学生参加校外教学实践活动的状况。嘉应学院有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多种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有主次之分。关于参与校外实践活动形式,调查表明,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主要校外教学实践活动是组织学生到红色基地和客家博物馆考察,参加学生达到100%,实现了全覆盖。此外,还有48.18%和44.55%的学生参与与思政课程相关的各类公益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另有5.45%的学生参加了其他形式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进校仅仅一两年的大一大二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校比较大的校外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力度,而且也乐在其中,受益匪浅。从校外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来看,在大学生参与积极性方面,32.7%的大学生参与积极性一般,37.73%的参与积极性高,22.27%的积极性很高;在作业完成态度方面,20.45%的大学生完成态度一般,43.64%的完成态度认真,28.64%的态度非常认真;在学生作业完成难度方面,51.36%的大学生认为难度一般,32.27%的认为有难度。调查表明,只有7.3%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7.27%的学生完成作业态度不够认真,近1/3的学生认为完成调查作业有难度,访谈发现这与参与积极性和认真态度构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大学生认为调查报告作业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不少大学生说中学阶段从未经历过。对此,教师应当多加耐心指导,多采取激励措施,尤其是要讲清楚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消除畏难情绪,愉快接受挑战,发现乐趣,增强才干。关于校外实践活动效果评价方面,调查表明,83.09%的大学生对效果满意,只有1.91%对效果不满意,还有16.91%的认为效果一般,还有改进的空间。在校外实践活动中的收获方面,普遍认为有多重收获,其中69.55%的学生认为加深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87.27%的学生认为有助于自己接触实际、了解社会,90.45%的学生认为能帮助开拓自己的视野。可见,校外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的提升作用很大,受到了普遍认可。对于前文16.91%的认为校外实践教学尚待改进的学生,访谈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在于:有的实践教学内容吸引力不足,比如参观中缺乏有深度的现场分析和思维引导;有时管理比较松散;形式不够多样化。现在的网络条件下,学生对校外教学实践活动,不再满足于参观考察完成报告,在校外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组织管理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学校和教师还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总之,调查表明,嘉应学院大学生参加校外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较多,完成情况整体向好,也存在一些尚待改进的地方,需要不断完善校外实践活动形式和方法,同时提供更多的激励与指导。3.3学生参加校内教学实践活动状况。校内实践活动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也获得了学生的认可。调查显示,调查样本中38.18%的大学生参加过课堂演讲,参加过案例分析的占样本总人数的86.36%,撰写过读书报告的方法的占51.82%,聆听过专家讲座的占67.27%,看过实践教学相关视频的占97.73%,做过网络调查的占52.73%,曾参与过专题讨论的占55%,可见,就大一大二学生而言,进校不到两年,参加校内实践活动形式是比较多样的,参与程度比较高,但个别实践教学形式从参与比例上看仍然有提升的空间。在学生参与积极性方面,参与积极性高与很高的大学生分别占40.91%和14.55%,总计为55.46%,36.82%的参与积极性一般,表明大学生参与校内实践活动积极性尚可,但仍然有较多提升的空间,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在作业完成态度上,29.55%的大学生完成态度一般,完成态度认真和非常认真分别占42.27%和22.27%,总计占64.54%,表明学生完成作业总体态度较好;作业完成难度上,53.18%的大学生认为难度一般,36.36%的认为难,5.45%的认为很难,结果表明,40%多的大学生对校内实践活动有一定畏难情绪,需要老师更进一步地加强指导或降低难度,以免大学生因畏难不愿意参加或者对实践活动感到厌倦,影响实践活动的效果。关于校内实践活动对于思政课学习的作用,认为这些活动锻炼了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大学生占比84.55%,认为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占71.36%,认为开拓了自己视野的占76.36%,认为有助于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占56.36%,认为有助于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的占54.55%,认为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占30.91%,认为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占52.27%,认为有其他促进作用的占4.55%。总之,结果表明,校内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校内实践活动效果的满意度,感觉满意的大学生占70.91%,只有4.09%的大学生不满意,其他1/4的感觉一般,认为还有改进的空间。总体而言,大学生们对于校内实践活动的效果是满意的,但是两相比较,校内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整体上不如校外实践教学的满意度。通过访谈其他1/4的大学生代表发现,校内实践教学尚待改进的地方在于:有些是实践活动的内容吸引力有待提高;有些是教师指导不足;个别实践教学形式单调缺乏挑战性。教师需要注意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创新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

4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建议

从调查结果来看,该校组织的各项校内外实践活动成效显著,但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基于调查数据的分析,提出如下改进建议。4.1足课时,多比赛,多评奖,完善实践课评价制度和激励措施。从学校管理层面,在顶层设计时,落实保障思政课有足够的实践教学课时及课酬,明确实践课程的具体要求,提高教师组织好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从学生层面而言,针对小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可以将学生的参与情况与平时成绩和考勤等挂钩,直接记入学科总评成绩;组织各种评奖活动,如对于观后感或调查报告进行评选优秀论文活动,对于那些认真参与的学生予以奖励,同时结合时代特点,组织以思政课相关内容为主题的微电影大赛,网页设计比赛、微课比赛等等。4.2教学易位,校内校外互通,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1)由于校外实践活动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如经费不足、安全风险、场地和时间受限等问题,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课内、校内或网络的丰富资源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使得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样也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为广大师生所接受。(2)教师应着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造性,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践活动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和针对性。(3)为了提高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学生担任“小教师”,直接走上讲台,给其他学生上思政课,对学生而言既是促使他们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的动力和压力,也给他们提供了锻炼多种能力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此外,还可以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微电影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打通校内外实践活动的界限,以内容为中心展开活动。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基础”课程中有两大实践主题:一是培养爱国主义,弘扬传统客家文化,二是培养法治精神,树立法治思维。围绕这两个专题,学院安排考察客家博物馆和观看法庭庭审两项实践活动,可以要求学生活动前在校内搜集各种相关资料,校外实践活动之后撰写观后感,并进行客家文化知识或法律知识抢答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方式把校内外多种实践活动形式融合起来。4.3重细节,有温度,深度指导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活动。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有些学生是第一次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缺乏足够的经验,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向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要求进行哪些必要的准备工作。以参观客家博物馆为例,首先,在参观之前应当要求学生收集客家文化的相关资料,对于客家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种参观前的铺垫,可以避免他们在参观时的盲目性;其次,可以请客家籍学生担任导游,在现场为其他学生介绍客家文化知识,减少走马观花的现象。同时,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规范的指导,如社会调查准备、设计与实施以及报告撰写规范等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马建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32-34.

[2]廖承绶,刘加洪.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27-128.

[3]朱婷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4]刘蓓蓓.重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07.

[5]廖敏.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以及SPSS软件运用[J].科技展望,2016(6):290.

[6]张怡婕,鲍桂莲.教学质量评价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2(2):109-110.

[7]柴辉.调查问卷设计中信度及效度检验方法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0(8):548-550.

作者:李榄 单位:广东省嘉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