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分析

时间:2022-08-24 03:09:47

高职教师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分析

摘要:教师职业教育研究能力通过长期积累才能养成。作为职业教育研究的初级研究者,高职教师可借助“术”的手段促进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的养成。初级研究者应筑牢“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创新意识”等研究意识;通过研读经典著作、模仿对标对象、在实际项目“做中学”等方式养成职业教育研究能力;通过反思实现职业教育研究能力进阶提升。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教研究;意识;能力;养成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指出:“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进入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教育科研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1]教育学者赵志群指出:“除了政策和经费等宏观因素以外,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方法论和技术层面的深层次问题,处于‘学术无知’状况下进行的朴素的实践探索已经走到了尽头。”[2]石伟平、徐国庆指出:“高职研究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经验性、工作性研究成果偏多,许多成果或是经验总结,或是工作报告,理论水准有待提升,尤其缺乏对高职理论系统建构的成果。高职研究队伍还非常薄弱,专门化的学术研究团队也似显不足。”[3]可见,职业教育研究力量普遍薄弱、研究水平较低,是高职办学进程中明显的短板。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质量还不够高,离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差距还比较大。因此,加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力量,尤其是发动高职院校一线教师开展职业教育研究,促进职业教育研究反哺教学是满足新时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现实之需。然而,职业教育研究是一项科学活动,从事科学活动需要研究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研究能力。对于职业教育初级研究者的广大高职教师而言,一些“术”的方式方法可以加快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养成。

二、意识: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养成准备

职业教育研究是研究职业教育现象、理解职业教育现实、发现职业教育规律的活动。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就是研究者从事职业教育研究活动须具备的科学研究能力。“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和教育研究的复杂性”[4],决定了职业教育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职业教育研究者从事这样复杂的研究活动须具备相应的研究意识。从初级研究者“术”的视角看,这些意识包括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1.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广大高职教师首先须具备的意识,这是对自身工作的自觉。职业教育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因此初级研究者投入职业教育研究工作本身就是具有责任意识的体现。徐国庆指出:“职业教育至今仍是一个思想贫瘠的领域。”[5]“经验层面的研究远远超过理论层面的研究,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水平不高,理论色彩不浓,还停留于就事论事层面,满足于对职业教育现状的简单描述”[6]。众所周知,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是在清末“严重的民族危机”“实业救国”时代背景下孕育产生,受制于我国古代以来重视道德教育,轻视生产生活经验习得,重“做人”、轻“做事”传统观念,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一直步履蹒跚。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舶来品”,职业教育在我国一度缺乏深入的研究,直接移植西方职业教育理论指导实践是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导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一直不高。然而,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的质量出自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之手,特别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中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有了这种提升“质量”的责任意识,职业院校教师才更加清楚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追求的事业。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双高计划”出台为标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内涵发展新时代。广大高职教师要“勇敢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努力形成敏锐的问题意识、恰当的方法(论)意识”[7],立足工作岗位研究职业教育现象,理解职业教育现实,发现职业教育规律,用“智慧”去下好职业教育这盘“大棋”。2.问题意识。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8]有无问题意识是划分研究者与非研究者的重要标尺,培养问题意识是初级研究者的基本功。职业教育研究的问题从哪儿来?从已有的职业教育期刊文献中“发掘”而来,从其它学科理论中“类比”而来,从各级课题单位的课题指南中“借用”而来,“从历史发展、教育实践、现有理论、多种矛盾”[9]中挖掘而来。然而,对于初级研究者而言,尽量从自己生活或工作中的体验“察觉”而来,这种结合自己真实的感受或优势的经验找到的问题可以做得更加深入透彻。如教师课后小结和一学期工作总结便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有心的教师把这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汇总后便可以进行综合分析,就能够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借助一定的职业教育理论就能成为有创新点、可复制推广的教学经验,也可以转化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对于想在职业教育研究有所建树的初级研究者来说,还应主动了解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先进地区、知名职业院校的实践经验,“在比较分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10],找准职业教育的“真问题”,不做“假问题”研究。3.批判意识。学术研究在批判中得以发展。任何研究都需要研究者持怀疑态度和批评的精神,保持“客观中立”的观点。对于职业教育研究而言,应对国内外已有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借鉴,对自己形成的职业教育理念批判性扬弃。事实上,我国职业教育学科水平一直比较低,研究力量一直薄弱,真正成熟的职业教育理论还比较少。一度直接移植国外的职业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出现一线教师无所适从的情况。这就要求初级研究者要扎根中国大地研究职业教育,要有意识地立足本校进行院校研究,要具备“了解、熟悉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实践,具有对教育现实反思、判断的能力”[10]。初级研究者要立足实践开展职业教育研究,不迷信专家、不唯书、不唯文件,尊重客观事实,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同时,初级研究者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批判性思维能力,阅读文献材料中要读出空白与不足的地方,读出自己的“观点”。4.创新意识。职业教育研究是一项创新性活动,最终要形成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形成一定的学术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因此,初级研究者要尽可能培养包括迁移意识、跨学科意识、创造性意识等创新意识。第一,培养迁移意识。迁移意识是指研究者在观察事物、阅读资料时,要把所获得的信息迁移到研究、思考的职业教育问题上去。初级研究者要努力建立阅读材料与研究领域之间的联系,即使这些内容与研究思考的领域毫不相干,尽可能找到事物、材料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把所掌握的材料转换成研究领域的材料,把别人的观点“内化”成自己的新观点。第二,培养跨学科意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研究对象从结构上看不完全相同,除了‘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之外,职业教育研究对象还包括‘以职业形式组织的工作’”[11],具有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特点。因此,对于有更高追求的初级研究者而言,还要有跨学科的意识,即既要学习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又要涉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要用多元视角、多学科的方法来研究职业教育问题,跳出职业教育自身来研究职业教育问题。第三,培养创造性意识。“任何教育研究,都要有一定的创造性,包括在教育知识方面有所贡献、对教育实践能够提供新的启发等等。”[12]。初级研究者在进行职业教育研究时一定要有意识在研究的对象、视角、方法等方面进行创造性尝试,力争得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三、实践: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养成行动

有了职业教育研究的意识,却不一定能养成职业教育研究的能力。从职业教育初级研究者“术”的视角看,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可通过积淀、对标、“做中学”等手段进行不断积累养成。1.积淀:研读经典是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养成有效手段。研读经典著作是研究者提升研究能力的有效手段。经典著作经过岁月的洗礼,愈发显现其真理的持久性。由于经典著作提出的观点独到,论证视角独特,通过研读不仅可以让初级研究者在思想和知识上获得收获,而且可以在论证方法上受到启迪。基于职业教育的跨学科特点,有更高追求的初级研究者可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理想国》(柏拉图)、《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制度是如何演化的》(凯瑟琳•西伦)、《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民主主义与教育》(约翰•杜威)、《爱弥儿》(让-雅克•卢梭)等经典著作,这样有助于研究者站在更宽广的视域来研究职业教育的问题。基于研究的范式习得经验,建议初级研究者可研读《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刘献君等)、《教育研究方法》(全,李珊泽)、《国际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手册》(菲利克斯•劳耐尔,鲁珀特•麦克林)、《教育研究方法》(梅瑞迪斯•高尔,乔伊斯•高尔,沃尔特•博格)等有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书籍。研读经典必须立足我国职业教育实际,广泛关注国内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近二十年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培养和造就的一大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研究者,对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着智慧。黄达人、姜大源、石伟平、徐国庆、赵志群、邢晖、夏建国、和震、全、潘海生、马树超、周明星、李玉静、庄西真等来自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学者一直深耕职业教育领域,其有关职业教育的著作值得研读。丁金昌、周建松、俞仲文、单强、董刚、贾文胜、孙善学、赵居礼、王振洪、张慧波、任君庆、郭福春、张健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者们探索出了宝贵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经验”,有的已经上升为国家政策指导着职业教育实践,其著作对当下的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此外,教育部职成司及职教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如葛道凯、余祖光、王扬南、谢俐、任占营等人的著作具有政策导向性,值得职业院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反复研学。2.对标:模仿是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养成必经之路。“对标”就是给自己建立“标准”,“模仿”就是通过自觉的行动去接近或达到“标准”,这是一个连贯行为的两个环节。第一,对标期刊。主要是对标拟投稿的期刊或者比其水平更高的期刊所载文章质量与档次,通过大量阅读增加研究方向感、写作意识。初级研究者可以订阅《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职业教育研究》《职教通讯》《当代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探索》等职业教育专业期刊并长期研习。《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权威期刊中的学术论文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几乎都是高水平之作,需要反复研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每期几乎都有关于职业教育的学术论文,质量都很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所列举的八种职业教育专业期刊均刊登职业教育类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职业教育各个领域,质量相对较高,不少学术论文作者就是身边的“榜样”人物。初级研究者如果坚持阅读上述所列期刊或自己拟投稿期刊2-3年后,自己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时就不愁找不到写作角度和好的引证材料。由于深谙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写作范式,自己在进行创作时将会出现“文思泉涌”的快感,所作论文投学术水平较高的职业教育专业期刊命中率将得到提高。实际上,阅读如此之多期刊很难办到,初级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学术水平及需要择其2-3种期刊阅读即可。更为直接简单的方法直接选择订阅《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还有精力者还可参阅《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复印报刊资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在当前浩瀚的文献中精选优质的学术论文集成而成,每月一期,时间上经费上都比较经济,初级研究者阅读《复印报刊资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对标标杆人物。建议初级研究者主动对标业内标杆人物或身边的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带动自身发展。如重点关注近年来论文引用率比较高如陕西师范大学祁占勇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刘晓教授、西南大学林克松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匡瑛教授、郝天聪博士、河北大学张栋科博士等,这些学者的“产量”高,质量高,其学术论文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对职业教育工作者具有指导作用。初级研究者同时应学习这些“榜样”的研究精神,论文写作的思路,主动“对标”找差距。此外,初级研究者应留心校内在职业教育研究“先进”人员的所思所行,主动加强交流合作,争取加入其所在学术研究团队,通过身边的“榜样”带动自己学术进步。3.实践:“做中学”是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养成方式。“做中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对于处于职业教育研究初级阶段的初级研究者而言,“做中学”是一种有效的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养成方式。第一,在做学术论文中学。经过辛苦的研究劳动,将研究成果进行表达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研究的“自我效能感”,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然而,撰写学术论文是于不少高职教师而言是一个难题,如难以找到论文的写作角度,学术观点模糊,论证不聚焦;文章架构松散,逻辑混乱;学术语言表达欠缺,口语化严重,等等。造成这样的问题,是初级研究者缺乏基本的学术论文撰写规范的训练,不知道学术论文写作的标准,这就需要初级研究者通过研读专业期刊,尤其是不断地模仿权威期刊论文提升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功。初级研究者要准确使用学术语言,保持语言的专业性科学性严谨性;在表述上力求客观性,不带主观感情色彩;在概念界定力求准确,不能有模糊和模棱两可的表达;在语言尽量做到简洁、直接。尤其要掌握研究的框架和文章结构范式,做到有层次感、逻辑感。具体地说,“论文的主题及有主题所导出的各论点在文中能够得到分层次、有步骤地论证和阐述,主次关系清楚明了。”[13]“论文各部分、各段落之间起承转合自热、有规律,符合论文主题要求。”[14]实事求是地说,所有好的学术论文都是通过反复“改”出来,即便是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作者亦是如此。因此,初级研究者应在成果变成学术论文之后下足“改”的功夫,从内容的增删、结构的平衡、语法、用词、标点符号、引用等方面逐一矫正,必要时多请几位读者提出修改意见。写好的论文也不急于投稿,放上一段时间再去修改,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对所写文章会有新的认识,然后再修改。在实际投稿中一定要研究拟投稿的期刊,注意其选题偏好、行文风格、格式规范、字数要求,在投稿论文中尽可能地有拟投期刊文章的适当引用。第二,在科研项目中学。学术论文的写作可能是偶发性的、个人的行为,其职业教育研究能力训练不会很全面、集中;而科研项目的进行是计划的、集体的,其职业教育研究能力训练是较为全面、集中,尤其是以项目的方式可以有效实现老带新、强带弱,对于初级研究者是很好的学习提升方式。如,在项目选题阶段考察了项目组成员分析问题的视角与学术视野,对职业教育一般规律的把握情况;在撰写申报书时结合项目组成员文献积累量、批判能力、创新能力,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项目组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是否有创新点,是否有学术价值;在申报答辩或开题阶段考察了项目组成员学术研究方法,对问题的架构及表达能力;在学术成果表达阶段考察了项目组成员总结归纳能力、反思批判能力、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在整个科研活动过程中,将锻炼团队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尤其能较好地进行了思维训练。一般地讲,初级研究者经历2-3个规范的较高级别的职业教育研究项目训练,基本上能够掌握职业教育研究范式,今后可以独立主持职业教育项目研究工作。第三,在实际工作中学。理论的研究最终是为实践服务的,职业教育实践是职业教育研究的源泉,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养成的“土壤”。职业教育研究虽然是“跨界”的研究,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但作为教育研究的一种类型,“育人”仍然是最核心的研究点。高职院校广大教师奋战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每天都从事着“育人”的工作,有大量的第一手的研究素材可以获得,因此只需要稍加留意、用心总结,便可以在做日常工作时同步开展研究工作,长期积累第一手研究资料有可能出有质量的研究成果。在行政职能及教辅部门的教师也肩负着一定的教育管理职责,承担着“三全育人”的工作,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研究素材,因此亦可留心关注,通过总结提炼出有质量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第四,在对外交流协作中学。初级研究者要提升职业教育研究水平,绝不能“坐井观天”,而要主动在对外交流协作中学习提升。如主动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各类交流会议,接受各种“天线”信息;敢于与专家学者交流,主动与专家学者交朋友,主动承担专家接待任务,争取专家的指导;主动参加校际协作和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明确发展目标;主动承接院系、职能部门安排的工作,通过工作“磨砺”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积极加入各类学术组织,争取在其中起到实质作用,通过“学术共同体”抬高自己的研究水准;积极参与横向科研课题,通过承担研究任务来倒逼自己补齐短板。4.进阶:反思是职业教育研究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学术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创新性活动,长久坚持会磨砺人的性格和增长自我效能感;学术研究是一项有生命力的价值性活动,长久坚持会让个人和单位实现双赢。学术研究终究是一种高级的思维训练,初级研究者要必须“反思”方面下足功夫。第一,建立“标准”约束自己。职业教育研究需要长期的知识储备,一手研究资料准备,没有标准的“约束”,初级研究者很难取得持续的研究成果,不可能成就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优势。因此,初级研究者应给自己设定一个标准,如五年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应达到哪种水平,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应达到何种水平;一年计划,年内应该阅读哪些书籍,做哪些课题,写几篇学术论文。在一个时间段,如一周、一月、一季度、半学期、年终时反思自己是否执行了计划,达到了“标准”规定的要求。反思与自己设定的“标杆”“榜样”有着怎样的差距,哪些方面亟待改进。第二,根据“标准”否定自己。对于有更高追求的初级研究者而言,应经常性对已发表的学术成果以批判的眼光去审视不足,在“否定”自己的过程中真正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对于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反思是否有足够的学术创新点,是否有学术价值;反思论文的框架是否合理,逻辑是否清晰,论证是否充分;反思论文的语言是否规范,引用是否合规,等等。对于已做过的科研项目,主要在选题视角上是否独到,文献综述是否充分客观,问题提出是否准确清晰,研究方法与路径是否恰当,最后做出的成果是否经得起检验。经过这样的反思,让初级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基础更加牢固,研究底蕴更加深厚,提升职业教育研究能力更有方向、更加自觉,最终达到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的进阶提升。

四、结束语

“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15]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科学理论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要求。广大高职教师要通过提升自己的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的多种手段增强对现代职业教育科学理论的鉴别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及自觉性,主动将职业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效地进行结合,为职业教育科学理论提供丰富的实践案例,提升职业教育育人水平,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1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EB/OL].[2019-10-24].

[2][12]赵志群.西方职业教育研究的路径与方向—劳耐尔《职业教育研究手册》读后[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2):176—178.

[3]菲利克斯•劳耐尔,鲁珀特•麦克林.国际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手册[M].赵志群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60-261.

[4][9][10][13][14]刘献君等.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2-7,262.

[5]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6]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7:12-14.

[7]梁卿.职业教育研究的专业性危机与职业教育研究者的使命[J].职教论坛,2016(25):10.

[8]爱因斯坦,英菲尔德.物理学的进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66.

[11]全,李姗泽.教育研究方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作者:刘武周 秦敏 单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