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困境及策略

时间:2022-04-28 09:21:11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困境及策略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得到有效发展,有必要发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专业学术组织及教师自身的作用,支持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提升,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关键词:教学能力;国际化;职业特色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及其在国家战略规划推进中的积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培养人才的能力和水平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民众的重视,教育机构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师,教师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师能力范畴中,作为实现教育成效第一功能的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等职业教育本身是与社会发展联系非常紧密的教育类型,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教学能力应随之不断变化和发展。因此,研究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不仅是教师发展的需要,而且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困境

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样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熟知产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必须具有从事产业发展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但受政府、学校、企业、专业学术组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支持,也没有随产业或行业发展的需要而得到及时发展。(一)学校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需求极大但支持力度不够。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带来了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多,为提高教师的素质,很多学校都在思考如何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其中采用比较多、见效比较快的方式是人才引进。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都出台了一些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希望吸引更多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这些方法无疑会对学校教师的整体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一定会带来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因为高学历和高职称并不等同于高教学水平。纵观我国高职院校,对现有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支持都有限。国际上通行的比较行之有效的支持方式———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研制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支持项目等,只有极少数高职院校开始了起步工作,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缺少这类性质的组织机构和项目。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无法在学校中得到有效的支持,发展与学校需求不对等在所难免。(二)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教学能力要求高但支持意识淡薄。随着我国制造业战略规划的出台,国家和社会都希望高等职业教育能为制造行业输送合格的优秀的人才,以助力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同样高等职业院校也在为人才培养积极努力,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时有出现,输送的人才还是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尤其在质量上与行业需求存在明显的距离。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没能跟上行业发展的需要。首先,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是高等教育中处于比较底层的教师群体,国家的高校教师发展的支持重点在普通高校而非职业院校,高职院校教师发展能获得国家支持的人数非常少;第二,国家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支持重视力度不够,直至2012年,我国教育部才批准建立了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等30个部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并由中央财政提供500万元的经费资助[1],这30个示范中心没有一个建在高等职业院校。第三,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健全,教学能力在高职院校教师的各种评价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能力的价值没有行之有效的衡量标准。(三)行业和专业学术组织没有充分发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作用。行业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行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职业教育曾一度脱离行业的管理和支持,结果表明,脱离行业的支持并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一些教师缺乏行业工作经验,也没有相关行业工作实践,在教学中执行的是书本到书本、理论到理论的教学路线,没有将行业先进的工艺、技术等引入课堂,学生毕业后与工作岗位需求存在很大距离,造成社会对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质疑。专业学术组织作为行业标准与专业水平的主要制定和评价组织,由于我国历史传统的影响,自身组织的建设不完善,在标准制定中的权威没有树立,专业水平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对教师教学的指导缺乏实践经验,无法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制造行业的专业学术组织一般关注的是行业技术的发展,直到最近几年,制造行业一些专业联盟组织的成立才开始关注教学,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成长,但集中关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的比较少。(四)教师自主发展意识薄弱,发展行为缺乏持续性。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的行政管理模式,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失衡,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受到科层制的规训和限制,专业自主意识逐渐淡薄,专业发展兴趣耗尽,专业发展缓慢,教师参与专业学术组织的热情逐渐降低,参与教学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导致教师积极争取教学能力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尤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一些教龄比较长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明显低于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2],一些中年教师由于缺乏主动积极的学习精神,对行业新兴知识和技术不熟悉,对新兴教学模式和方法不理解,固守陈旧的知识和过时的教学方法,能力与素质没有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提升,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工作的需要,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五)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获得的支持力度远远小于科学研究能力发展的支持力度。在长期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发展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隶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在教师的能力发展中深受此影响,很多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热衷于从事科学研究而忽视对教学的研究,造成教学能力发展落后于科学研究能力的现象。加上学校没有将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视落在实际的制度层面,教师就忽视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之中,忽视教学改革的研究,尤其是校本教学改革的研究。(六)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没有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我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平台绝大部分来自从国家至地方的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这些培训中心主要的培训方式是集中授课、理论传授,专门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相对比较少,即便有也很少涉及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及实际操作。为促进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一些教学改革走在前沿的高职院校开展了相关教学的培训工作。但绝大部分培训工作在课堂内的教学,鉴于专业的限制,生产一线的实践教学培训无法有效开展。一些教师培训后课堂教学能力会有一定提升,但是实践教学能力没有得到强化。(七)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缺乏国际化视野。作为参与中国产业工人,国际化素养是其综合素养中的必备内容。为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产业工人,教师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知晓国际通行的行业规范与标准,熟悉本行业优质产品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模式,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在国际制造流程中融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这也是制造时代高职教师鉴别性教学能力的必备内容之一。由于我国制造战略推进的时间不长,制造行业自身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国际化标准、规范等都在建设之中,高等职业院校对制造业人才的培养标准还不清晰,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内涵比较模糊。导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普遍缺少制造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化专业技术能力的教师,教师群体国际化教育教学的能力有待提升,在应对国际化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3]。

二、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对策

以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制造业人才的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是一项最终体现在个体身上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学术组织及教师多方参与和支持,才能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发展,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一)国家和政府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网络以支持教师教学能力发展。1.出台高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相关政策,从政策层面提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做好战略规划,明确教学发展的国际化愿景和目标,为教师具备国际化教学能力奠定基础。3.成立层级分明、权责明确的教学能力培训和发展组织机构,明确各级机构在教师合格性教学能力与鉴别性教学能力中的不同职责。4.提供专项经费,以多种形式支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积极建立部级示范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尤其是适合中国制造发展的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搭建多样化平台。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将教师鉴别性教学能力发展的经验积极推广,发挥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二)学校构建校本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体系以支持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学校是教师发展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发展之所以需要的重要前提,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但在很多情况下,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过于粗放,往往注重的是对教师的管理而忽略对教师能力发展的支持。作为教师服务的主要机构,高职院校应该在教师发展中发挥一线支持者的作用,努力建立校本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体系,为此,学校可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对接行业发展需求,认真研究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素质内涵,并有针对性地组建教学教师团队,完善教师团队知识、能力和专业技术结构,适应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2.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开展校本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明确提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在标准指导下开展教学能力评价工作。3.组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机构,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实践提供有效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规划、培训、开发、学习和交流等活动,不断拓宽教师教学发展的渠道,多方位支持教师发展。4.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尤其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面前,应支持教师积极适应新型战略发展需要,持续丰富能力的内涵,并不断凸显教师对鉴别能力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行业、企业树立职教师资培养责任意识,支持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行业、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人才的受益者,有必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支持职教师资的培养,才能形成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因此,有必要转变思想观念,多方位支持教师教学能力发展。1.行业应树立大人才观,拓宽人才视角,在战略发展规划中将相关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纳入其中,作为行业可用的特殊人力资源,发挥其培养将来直接可用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在整合人力资源中的作用,将企业人和学校人都转化为行业人,实现人才归属身份的变化,以利于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与行业技术技能实践的无缝对接。2.形成资源共育共享机制,合理有效利用企业和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积极搭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实践平台,培养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职业院校教师,同时积极培养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的理论教学能力,实现企业和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的人力、物力互通有无。3.行业指导委员会应将指导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根据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等融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内容之中,提出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方案,并积极调动资源给予落实,充分发挥行业指导委员会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作用。(四)专业学术组织发挥专业优势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专业化支持。1.完善自身组织建设,树立专业权威。专业学术组织要吸纳和吸引行业内的顶级专家、技术能手、行业工匠加入,形成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树立标杆。2.研制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标准,引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评价工作,发挥学术组织的专业权威作用。3.组建教学学术专业组织,研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开展教学学术交流,为教师学术发展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与平台。(五)教师增强发展意识,强化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1.要树立教学能力为教师首要能力的思想。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教学是教书育人职责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学校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加关注教学能力的发展,才能适应多方对教学提出的要求。2.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以适应人才培养变化的需要。任何人的能力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固化,如果一成不变,能力难免陷入僵化的境地。尤其在制造业飞速发展,产业国际化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不断融入传统制造业,在改变制造业管理和运营模式的今天,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内涵需不断丰富,及时融入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促进其持续发展不断更新,满足教学工作高质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汝珍.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8:27.

[2]韩锡斌,葛文双.中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7):53-59.

[3]范娟.职业院校教师国际化:现实语境、困境与策略探讨———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8(8):76-81.

作者:罗汝珍 谢露静 梁贵红 单位:1.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2.滁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