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07 10:52:52

高校教育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新形势下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意义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到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具体化、丰富化,各级政府不断赋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内涵和职能,社会工作在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而社会工作者专业化、系统化、多样化、个性化解决群体问题和个体问题的专业能力,是党和政府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加强社会团结的重要依靠力量。

二、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社会工作人才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单靠政府部门的行政工作和行政介入无法适应社会多样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公共服务需求的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社会工作者能为社会成员提供政府不便和市场不愿或不能提供的公共服务,弥补由单纯的行政工作和市场运行规律顾及不到的欠缺。发达、健全的社会工作体系,需要社会工作者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不同,社会工作尤其强调其专业方法和技能的运用,但我国社会工作尚具有浓郁的行政性和非专业性的特点:一是,在回应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离专业社会工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专业社会工作者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律基础,而我国现有社会工作者具有专业化背景人数只占少数。二是,规范化制度体系尚未健全,社会工作这一职业还未被广泛了解,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声望不高,行业吸引力不强。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认为社会工作是与政府工作相重叠的,是一种资源浪费;或是认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只是极少数的特殊群体,而不是广泛的社会群体。三是,社会化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政府兴办的社会服务机构资源短缺、辐射面窄,民间社会工作组织发展缓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还不健全。四是,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不高,在发达国家,从事社会工作的大部分人都来自中产阶级以上收入人群,他们将社会工作作为职业或事业,是出于人道和自我价值观的体现。随着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将社会工作者纳入事业编制后,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参与就业,但从业者的职业信念和事业观还需加强。五是,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对如何评定社会工作者的绩效,还未形成体制。另外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社会工作者队伍更新率高,也制约着社会工作快速发展。六是,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对义务奉献的“志愿者”进行了大量的舆论宣传,但对有偿服务专业社会工作者宣传却非常有限,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知晓度,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者声望和自我价值定位。

三、高校对社会工作发展的现实意义

随着高校设立社会工作专业以来,逐渐形成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由科学系统理论知识体系和价值观体系为指导、以规范的操作技巧和方法手段为途径的全新的社会工作服务发展阶段。高校在发展社会工作学科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高校自身的建设。

1.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的行政部门、实务部门和社会,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对社会工作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于1999年底才在我国设立,而在此之前许多社会工作者大都是凭借着爱心和经验自学成才。众所周知,高校聚集了大量理论研究人才,正是由于高校进行了大量的社会科学研究,才使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这个新兴的学科,在13年多的时间里获得了快速发展。随着社会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会促使我国社会工作在职业化水平上迈上新的高度,使更多有需要的人和组织得到应有的服务,使许多困扰人们的问题得到及时化解,使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目标早日实现。

2.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素养。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与成熟的学科专业,其知识体系十分庞大与繁杂,社会工作者经过系统的专业化培训,一方面树立了良好的学习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观念和信心,另一方面在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价值、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作,更好地为有需要的人和团体服务,满足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工作职业对社会工作人才的要求。

3.有利于高校更好的为社会服务。目前,高校在服务社会体制机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高校教师科研的方向、目标、重点背离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不少成果只能待在抽屉和实验室里,不能有效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十分有限。二是不重视长远规划和社会效益,缺乏良好的规划机制体制,学校和社会之间还远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长远的供求合作关系,科研工作过多地注重短期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与社会需求相差距离较大,许多学校在设置学科和专业时,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还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人才储备和设施条件时,就进行招生,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内涵发展受到制约,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社会工作专业的设置则充分体现了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接近社会需要,而不是曲高和寡,脱离社会的需要。

4.有利于高校更好的为学生服务。高校教学、科研的最终目的之一在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共同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标准。社会工作专业的设立,使得高校有关社会工作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在第一时间服务于学生,也使得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第一时间进行专业实践,不仅有利于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对学校全体学生的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教育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析了高校教育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高校在发展社会工作学科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高校自身的建设。

作者:徐迎华韩敏于聪聪赵鹏徐文浩工作单位:大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