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下中小学校园暴力分析

时间:2022-01-14 10:54:47

教育法学下中小学校园暴力分析

摘要: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笔者从校园暴力的内涵出发,分析在教育法学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并提出几点防治中小学校园暴力的策略,以期能够有效遏制校园暴力事件,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教育法学;中小学;校园暴力

2016年,教育部及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防治中小学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一旦触犯了相关规定,就必须依法承办。本文笔者也将立足教育法学视角,探讨如何预防和治理校园暴力事件。

一、校园暴力的内涵

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内或者与校园相关联的区域范围内,由学生、教职员工或者其他校外人员通过言语、暴力动作等具有侵害性的手段针对校园内的师生、员工精神和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害,并扰乱学校正常运行秩序或者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的行为。根据行为模式,可将校园暴力分为故意杀人、故意伤人、抢劫敲诈、性暴力或者性骚扰等;根据主体划分,可将校园暴力分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或者校外人员在学校或者相关区域内和师生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

二、教育法学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暴力成因

(一)宏观层面。首先是缺乏法律的约束作用,虽然目前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框架,但是由于起步的时间比较晚,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空白。比如当学生或者教职员工遭受到校园暴力之后,都只能以《教育法》或者《教师法》当中的相关条款为依据,可操作性差。所以,相关立法部门应该加快完善校园暴力方面的法治工作,让治理校园暴力变得有法可依;其次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我国教育发展失衡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十分不合理,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都会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滋生校园暴力现象的一大原因。(二)中观层面。一方面,相关的职能部门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也缺乏科学有效的协调机制。《关于防止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切实治理好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就必须发挥各部门的协调作用,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和职责。从文件的内容也可以发现,针对如何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而各部门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还有待检验;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每天都会朝我们蜂拥而来,而网络媒体也成为了校园暴力的诱因,不少人在网络上对校园暴力文化大肆宣传,上传一些血腥的影视作品,有些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的学生就会去争相模仿,他们对社会也存在着极大的不信任感,对校园暴力网站缺乏权威规范的管理,通常一个事件引起了关注之后,后续就没有跟踪报道,也致使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三)微观层面。从微观层面看,主要分为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学校教育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出现校园暴力事件,第一是因为学校忽略了法治教育的作用,目前我国不少学校关注的还是“分数”和“升学率”,加上学校相关的法治体系也不健全,学生缺乏法治意识,不能明辨是非;第二是校园暴力反应机制的缺乏,由于学校对校园暴力的打击力度不够,也缺乏有效的应急机制,所以无法从根本上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其次,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也会助长孩子的暴力倾向,不良家庭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的问题,比如放养或者经常殴打,家庭结构缺陷就是父母离异或者死亡,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常会出现性格孤僻、人格不健全的问题。同时家长的一些传统观念对中小学生的发展也会造成消极影响,比如鼓励孩子以暴制暴应对冲突。最后从学生个人层面来看,通常是因为法治意识不强和自我管理能力缺乏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三、教育法学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暴力防治策略

(一)社会干预。中小学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作为一个大家庭,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园暴力形成的巨大负面影响的宣传,强化中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他们做一个有志向、有道德的人;其次,发挥媒体的作用,过滤掉那些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有消极作用的信息,鼓励他们学习一些优秀的文化,健全其人格,并鼓励学生勇于向校园暴力说不。(二)学校干预。学校作为法制教育的主战场,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强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尽快建立校园暴力应急处理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已经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走,采取适当的方法处理,事后要组织师生认真分析总结,不断完善相关的措施方法,切实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概率。(三)家庭干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避免孩子受到校园暴力的伤害,首先就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和孩子要建立起相对平等的关系,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其成长和发展提供适当的空间,同时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一旦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解决,另一方面是避免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要提升自身法律素养,并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孩子。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暴力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而且不利于校园秩序的维护和社会的稳定。要想遏制校园暴力事件,就必须多方发力,各领域各部门通力合作,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储殷.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与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6(2).

[2]荣月.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的特征、原因及有效预防[J].现代教育管理,2015(1).

作者:张小尘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