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项目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分析

时间:2022-02-25 09:47:26

国际项目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分析

摘要:环境安全是国际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因各国环境安全标准的差异性也给国际项目环境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国际项目环境管理中的问题来探讨其管理体系的构建,以期为国际项目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项目;环境;管理体系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温室气体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水土保持、废水排放、水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恢复等问题已成为国际项目公开强调的环境问题。国际项目企业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好环境管理问题,则会受到项目所在国法律的制裁,导致项目被停,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国际影响。可见,国际项目企业应依据项目所在国或地区相应的环境管理法律、政策,构建环境管理体系,处理好环境问题。为此,本文从国际项目环境管理中的问题入手,来探讨国际项目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以为国际项目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一、国际项目环境管理中的不足

(一)国际项目企业的环境管理意识淡薄,机制缺失。环境管理问题是国际项目遇到的首要问题,但一些参与国际项目的企业却对环境安全及其管理问题缺乏必要的认识,环境意识淡薄,也未能认识到环境管理中现代信息技术的价值,进而使其未能形成统一的环境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观念,从而造成环境管理问题不断发生,影响项目进度,甚至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国际影响。由于国际项目企业对项目环境管理不够重视,其在环境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也相对较少,未能构建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有的企业尽管建立了项目环境管理机制,但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环境管理目标。加之随着社会对环境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企业原有的管理机制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适应当前国际项目发展的要求。在国际项目所在国或地区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约束下,其环境管理机制建设的滞后性较强,执行力度存在极大差异,特别是环境管理机制中未能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从而使其环境管理问题不断增加。(二)环境管理人才的缺失。国际项目企业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在于人才问题,环境管理人才直接决定着环境管理的效果,决定着项目的开展。然而,当前国际项目在实施环境管理过程中明显存在人才不足的问题。这种人才不足首先体现在内部缺乏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力度不足,致使企业员工未能正确认识信息化技术和环境管理等问题,其管理环境问题的能力较为有限。同时,国际项目企业也难以从外界引进环境管理的信息化人才,从而导致国际项目企业环境管理团队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无法适应国际项目对环境管理的要求。

二、国际项目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一)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的构建。人才问题是国际项目环境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环境管理人才是实现国际项目环境管理质量和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为此,国际项目企业应提升环境管理意识,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采用有效措施确保环境管理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在企业内部,国际项目企业应构建人才培养机制,从思想意识层面、专业技术层面加强人才培养,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专业技能培训,实行网络在线学习与线下现场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环境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在企业外部,国际项目企业应同高校或相关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或引进高质量人才,这些人才应充分掌握环境管理相关专业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为国际项目企业的环境管理队伍注入新鲜活力,从而提升国际项目环境管理水平及管理质量。同时,还应注重同项目所在国环境污染防治企业合作,使其从技术层面、人才层面及设施场地等给予良好的支持和服务。(二)国际项目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国际项目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需要从国际项目企业发展实际和项目所在地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国际项目发展条件和项目所在地对环境管理要求的管理体系,针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等制定项目运营及实施期间的环境工作要求及标准。环境管理体系选用属地化管理模式,同国际项目所在地专业环境管理企业签订环境管理服务合同,由其派驻专业人员向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人员提供技术咨询和现场管理等服务,如提供化学技师、环境技师及环境工程师等,并与分包商环境技师或工程师共同组建完善的环境管理队伍。同时,国际项目企业应基于环境管理的相关要求制定环境管理计划、程序及相应的子程序,并明确废水、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标准及要求,以及空气质量、环境培训、动植物保护和水土保持等相应的管控标准及要求。(三)国际项目环境管理体系的执行。环境管理体系是项目现场环境工作的重要保障,其内容主要是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液、空气质量的管控,植被保护、动植物保护,以及环境管理及技术培训等。其中空气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是指在项目施工建设期间,工程开挖施工、设备运行、通行的重型车辆及设备安装等所产生的废气和扬尘等给工程周边区域空气质量带来直接影响,改变了空气质量,并给项目工程周边居民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污染源多是设备运行及燃油机械排放的废气、车辆排放的尾气,以及混凝土搅拌运行、开挖基坑和重型车辆通行中导致的粉尘。这些都给施工区域空气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从而改变该区域的空气质量。为了确保施工操作期间的空气质量达到项目所在国家环境保护法律的要求,国际项目应在此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编制控制质量监测及控制程序和气体排放管理、控制的操作程序,利用对施工建设活动所产生的空气污染源的管理和控制,以及相应的空气质量检测,将其对周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减低到最小化,切实降低粉尘及有害气体的排放,使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环境法要求的范围内。在固体废弃物排放方面,国际项目环境管理体系中明确了施工建设期间废弃物产量及排放量的最小化、废弃物回收及再利用等详细计划,以环保的方式处理固体废弃物,并严格执行此计划,有效地处理施工建设期间的废弃物。施工建设期间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严格执行环境管理计划中废弃物分类收集、分离、临时存储、运输和授权地处理的资质要求。依据固体废弃物给公共卫生及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将固体废弃物分为II类和I类,其中I类废弃物具有危害性,且有废弃物化学、物理及感染的特征,会给公共卫生带来风险,如果此类固体废弃物未能科学合理管理,其对环境产生的危害风险就较大。II类固体废弃物是指危害性较小或无危害性的,主要为能够生物降解的非惰性固体废弃物,这类固体废弃物还具有水溶性或可燃性的特征,也有一些惰性固体废弃物其成分是难以溶于水的。当然,收集和处理固体废弃物时应依据垃圾分类要求进行分类,施工现场或生活区应设置固体废弃物分类垃圾桶,对不同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并由具备垃圾处理资质的企业将其运输至场外处理。同时在施工现场要建立垃圾储运中心,一些I类固体废弃物,如废弃劳保物品、有机物污染物、防腐油漆等不可直接外运的固体废弃物要集中存放于存储中心,由具备相关处理资质的企业定期外运处理。在废水及水资源管理控制方面,构建地下水和地表水监测系统,在影响区域点设置水质监测点,对其水体情况进行定期采样,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其废水、地表水和沉积物的相关信息,通过监测系统的自动分析,实时掌握其质量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出防控措施。监测地表水构建了水体质量智能化监测模型,监测系统能够通过收集到的水体参数大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运算,并对水体质量给出综合评估,从而能够有效掌握水体质量控制及管理情况。然而,国际项目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废水管理及控制也不容忽视,该类污染主要是办公及生活区的污水、化学厕所废液和食堂油脂、机械设备的油污等,以及设备运行及项目运营中排放的工业废水等。对于此类污染物的处理,主要设置了油水分离池对其进行分类,将分类出来的油脂残留物集中存储,并由专业的处理企业对其进行外运处理。施工现场投用化学厕所,由罐车每天抽取化学厕所产生的废液,且将其集中排入污水处理场,以防止其污染地表水。同时,施工现场要设置防渗池和接油盘等设备,以防止油污外漏而污染周边环境。施工所致的废液排放前应先行检测,待其符合项目所在国的污水排放标准后方能排放。此外,生态环境的恢复及水土保持也是环境管理的重头戏。在水土保持上,国际项目应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如设置排水沟的沉沙过滤系统、隔离堆放耕地土、基坑边种植植被等,以防止水土流失、植被衰退和土壤侵蚀等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恢复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国际项目企业应按照项目所在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要求,制定生态环境恢复计划,对影响环境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和补救,以切实提高环境恢复能力。

三、结语

总之,环境管理对国际项目发展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其能否顺利发展。因此,国际项目企业应注重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及引进力度,切实提高环境管理队伍的综合素养,提高环境管理的水平及质量。同时,国际项目还应依据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定环境管理体系,对项目施工及运营中可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水污染、废液排放污染、水土流失、动植物保护及生态恢复等环境问题,制定详细的管理控制计划,利用大数据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先进的监测系统,实现环境质量监测的动态化,并采取相应的环境污染预防及污染物处理措施,同具有相关资质的污染处理企业合作,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些污染源,以切实提高国际项目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推动国际项目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郑春晰,张胜利.更国际更HSE———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提升国际项目HSE管理实践[J].现代职业安全,2019(06):52-55.

[2]杨旭.伊拉克哈法亚油田地面建设三期工程项目HSE管理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7.

[3]郑春晰,赵恩会.绿色勘探拓展国际高端高效市场———BGP海外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经验[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S2):38-41.

作者:杨帆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