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专项资金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01 08:55:03

行政事业专项资金管理论文

一、专项资金研究背景和意义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占全部经费的比重较大,而且属于监管薄弱环节。日常公务经费是通过预算软件控制的,因而不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控的重点。而行政事业单位专项经费情况非常复杂,无法按固定形式预算,项目灵活且资金规模大,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挤占、挪用、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因此规范专项资金使用非常重要。如何才能合理预算和使用专项资金,如何才能解决好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深入研究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方面的有关问题,有利于建设人民满意、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也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管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稳健高效运行,确保财务报告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准确可靠,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当前制度体系不合理,导致内控流于形式

《会计法》存在局限性,它的内容、范围、作用渐渐显现出它的不足,对目前情况繁杂的专项资金也没有针对性,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亟待修订;内部控制规范也不完全适用于专项资金;人事任用制度也存在缺陷。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多数单位表示领导意志高过制度。由于财务人员的提拔任用等一切事务由单位领导决定,财务人员在这种人事制度面前束手无策,无法严格执行制度。究其原因,还是制度体系造成的。无论内控制度再好、再完美,终究会流于形式。

2.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难以控制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的部分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有些财务人员甚至是单位领导随意指派,导致关键岗位没有与之能力和资格相匹配的人员来担任,现有财务人员只能勉强完成报账工作。财务人员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对领导做好服务就行,至于财务制度与自己无关,晋升靠领导的提拔,因此造成专项资金被挤占、扩大支付范围使用等问题;财务人员在提升业务素质上缺乏主动性,这是缺乏相关的配套制度造成的。比如,在财务人员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制度来保证学习费用的报销、培养完成后会计人才的待遇和提拔问题等,都需要有相关制度来激励财务人员积极进取、尽职尽责,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动力和决心。

3.预算、使用和考核指标不合理,专款无法专用

(1)专项资金预算不够合理,预算依据无法可靠取得。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存在缺陷,没有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主要靠编制预算人员估计下年度的专项工作。由于预算要提前编制,预算单位还没有制定下年度专项工作计划,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时对下年度的专项工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编制不准确,脱离工作实际,且财政部门也不可能满足单位所有工作的资金需求。临时增加的工作无预算安排,也无应急资金,在工作中不得不挤占专项资金。由于缺乏刚性约束,财政也是靠拍脑袋核定专项资金额度,预算的编制和调整随意性很大,造成了财政专项资金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单位编报预算缺乏部门参与,预算依据无法可靠取得,致使专项资金预算与工作脱节。

(2)使用范围不清晰,专款无法做到专用。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一是由于没有单独核算,与公务经费混合使用,无法分清哪些是专项资金,导致使用范围不清晰,不能正确反映单位使用专项资金情况;二是单位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或对专项资金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一些专项资金管理上,只注重项目申请,不注重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将专项资金用于其他方面,导致专款无法专用。

(3)领导任期内缺乏健全的经济责任考核指标。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任期考核指标主要是适合各自单位的工作任务和经济指标。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岗位上,领导在任期都想把业绩做上去,那么就需要在硬件软件上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保证工作业绩,但在国家财政拨款有限的条件下,只能用专项资金弥补不足。由于缺乏健全的经济责任考核指标,对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问题,领导责任很难落到实处,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

4.从内控角度分析专项资金管理问题

(1)单位层面。笔者通过调查了解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在内控环境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单位负责人对专项资金的内控意识淡漠,没有单独设置内控的职能部门,没有确定内控的牵头部门,没有建立健全内控的关键岗位责任制,没有明确岗位的职责分工,不相容职位没有完全分离,重大决策没有实现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缺乏独立有效的内部评价、监督和责罚体系,不利于内控有效推进。

(2)业务层面。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预算、绩效考核缺乏全程监管机制;票据管理不到位,一是巧立名目。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能通过财务制度报销的款项,采用开具礼品、耗材等类型发票报销。二是化整为零。有的餐饮企业为招揽生意,替客户分割大额发票,为逃避行政事业单位监管用尽了奇招妙术。三是空手套白狼。发票是购物的唯一凭证,某些人从黄牛党的手中购买发票,利用虚假发票套取现金,专项资金浪费严重;采购环节监管不严;建设项目没有纳入预决算管理体系,工程招标存在私下操作拿回扣现象,未经允许,随意突破经批准的投资概算;对专项资金形成的资产管理不规范,导致部分资产长期游离账外;未经授权擅自对外签订合同等等。

5.事中审核乏力、事后缺乏监督评价机制

集中收付中心对专项资金不了解,由于各单位工作职能不同,专项资金投入的作用、方向各不相同,情况繁杂。目前集中收付中心单据审核可否通过,取决于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分管业务科室批示的用款申请,集中收付中心依据财政分管业务科室批准的用款申请才允许支付专项资金,事实上财政分管科室对各单位项目的具体情况也不很了解,审批用款报告只是走形式而已,导致专项资金扩大范围使用。并且目前财务信息化水平低,无法通过软件等形式来加强专项资金的审核监管。监督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认识不够深刻,也没有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和相关制度作保障,使得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外部监督主要指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目前审计没有形成常态化,给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人钻了空子,没有形成威慑力。近年来,政府要求预决算网上公布,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有不够细化的模糊信息,公众看的云里雾里,没有达到网上公开的目的。

三、专项资金管理的途径

1.大力推进制度化建设

一要建立健全人事任用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人事任免制度不应当归本单位考核,否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基础上,针对专项的特点,制定出适合专项资金的内控制度。因为专项资金规模大,要求专款专用,专项资金的内控制度应当更加严肃。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腐败,因此专项资金的内控制度重要目标是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三要修改《会计法》,健全的制度体系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是保障会计工作的制度基础,会计工作的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我国会计改革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总之,要保证会计制度顺利执行,与之配套的人事制度必须先行,法律做后盾。

2.培养会计人才防范风险

会计事业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财会人员的工作环境日益复杂,不确定经济事项增多,职业判断空间增大,使得财会职业风险加大。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财会人员要想做好风险防范,就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利用扎实的财会业务知识,优质高效地做好服务,把学到的法律法规潜移默化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成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财务人员要充分发挥在单位内控中的骨干作用,及时发现和纠正财会差错与舞弊,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3.结合工作合理预算专项资金

(1)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核定避免拍脑袋。对于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应当考虑上年预算执行情况,紧密结合本年度项目的实际工作编制专项资金预算,预算一经核定,不能随意调整,对违反规定者应当追责。预算编制不准确,随意调整或调整不规范,就无法从源头卡住花钱漏洞,后面无论你如何监管也都是徒劳无益。只有规范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引入群众监督,才能真正从源头控制,提高预算控制水平。

(2)人大监督要有效落地。每年人大代表会上表决预算,都有人大代表反映看不懂预算报告草案,也没有时间和机会看懂弄清,随便按了表决器。为避免人大对预算审查监督流于形式,会前应将预算报告草案提前(12个月)发给人大代表,确保预算科学民主,并且要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明确人大审查的重点内容,确保监督更有针对性。不受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只有人大监督更细化、可操作,才能确保监督权真正有效落地。

(3)明确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增加领导任期考核指标。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公务经费要与专项资金分开核算,明确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强化领导专款专用意识,增加领导任期经济责任考核指标。对不按照项目要求使用、只注重项目申报的单位领导按不合格评价考核,一票否决;对专项资金挪用、挤占的单位,下年度不安排项目;对专项资金舞弊者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要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确保专项资金安全。

4.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1)提高单位层面的控制质量。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工作机制,实行归口管理,明确责任人和职能部门的责任。提高领导对专项资金的内部控制意识,转变内部控制观念。《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一把手负总责,是专项资金控制的主要责任人,要明确该项工作的牵头部门和职能部门,通过一把手的重视和支持去组织实施,确保专项资金管理取得成效。要做好关键岗位责任界定。责任明确了,责任人就会承担起自己的职责,降低专项资金的使用风险;不相容岗位应相互分离,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确保专项资金安全。

(2)增强业务层面的控制质量。严格把住专项资金支出,把发票作为重点审核项目。专项资金支付坚决执行政府采购的规定。基本建设应纳入部门预决算体系,对招投标工程要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竞标单位的资质,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专项资金的安全;对专项资金形成的资产严加控制;建立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

5.加强事中审核

集中收付中心在年初要对预算单位的项目进行了解,提前介入专项资金业务,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审核项目收付款业务时能够准确把握,及时拒绝不合理项目支出;要突出审核重点,审核所用款项是否符合部门预算、是否符合该专项资金的需求、是否符合合同条款的约定等;保证审核质量,加强实地核查,严格按照财政批复的预算项目执行。尤其要严肃对待建设工程质量,杜绝在建设工程项目上弄虚作假、扰乱秩序、在招投标上做文章的行为发生;要构建信息管理平台,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把细化的专项资金内控方案构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动态化反映的信息管理平台。将业务管理工作流程定义到软件中,满足专项资金内部控制需要,支持多种消息应用接口,提供适时查询,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满足内部信息沟通需求。

6.增加监督评价环节

(1)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创新科学管理方法。一是审计要常态化,定期例行审计,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氛围,不给被审计单位留下可乘之机。要创新审计方法,增大犯错成本。二要探索监管途径,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完善监管方法。提高监管技术和成效。信息化是当前监管部门的发展方向。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监管手段的作用。要对财政软件及时更新,跟上时代的需求,为日常监管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在网上公开时效和内容,尤其向公众公开专项资金的项目内容和预算金额,并且与决算相比较找出差距,并说明原因,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这样就可以让公众真正了解,便于公众监督。

(2)增加绩效评价环节。没有绩效的衡量,就没有管理。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是以目标效果为导向,绩效评价是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是专项资金产出所达到的结果。内部绩效评价对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影响更为直接。绩效评价管理目标是关键,投资方向是主导,实现内部绩效评价是根本。要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激励和奖惩。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专项资金占行政事业全部工作经费比重较大,在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对专项资金规范使用和严格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直接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好坏。为确保专项资金的投入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务及内控人员,在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健全的制度下,按照专项资金内部控制的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合理编制专项资金预算,推行预决算网上公开,加强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监督力度,增加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和领导任期经济责任考核指标,加大犯错成本和追责力度,进行科学管理,必能发挥专项资金整体效应。

作者:刘繁荣单位:共青团包头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