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准则透析论文

时间:2022-12-30 10:26:00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准则透析论文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使公允价值计量饱受质疑。我国持谨慎态度,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债务重组等多方面有选择性地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运用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

【关键词】次贷危机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

一、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争论

(一)公允价值饱受质疑

早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已有来自会计、审计、金融等部门的专家对引入公允价值的新会计准则表示质疑。次贷危机的爆发更导致国际金融界和会计界之间的激烈战争,在危机中损失惨重的金融巨头均纷纷将矛头指向公允价值会计,声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夸大了次债产品的损失、放大了次贷危机的广度和深度,甚至因此要求完全废除或暂时终止公允价值计量。

目前,针对公允价值计量会计的质疑主要存在3个方面:公允价值随市场波动而变动,且价值变动随意性较大,在低迷的市场中,公允价值计量时刻对金融资产重新计价,而账面价值大幅缩水,便会引起大规模恐慌,使危机不断恶化;公允价值已不能反映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但在证券市场价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仍有金融机构持有资产且不打算低价出售,而依据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却又必须承担资产减值的损失;部分资产支持证券的市场已经失灵,大量持有此类证券的机构要想紧跟市场的价格显得十分困难,据其他方法确认公允价值又缺少实务指南,在现行市场条件下,几乎没有可能再确定一些证券的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面临的挑战

与国际金融界意见相反,会计界辩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资产泡沫。许多专家认为,退回历史成本会计解决不了金融工具的计量问题,公允价值才是所有金融工具唯一合适的计量方法。

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面临一个关键性挑战,即必须改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框架,以加强市场约束和促进金融稳定。为此,我国有关部门和标准制定机构已经开始行动,制定出切合实际、可操行性强的应用指南,用来指导企业对公允价值的恰当运用和充分披露。在引入过程中,财政部、证监会、上市公司均采取谨慎态度;在披露时,强调有关公允价值的充分披露;在使用上,强调只有同时满足可取得公允信息和对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这两个条件时方可使用公允价值。

二、我国运用新会计准则的状况分析

(一)次贷危机所涉及的公认会计准则

在这场次贷危机中,所涉及的公认会计准则主要包括:关于证券化交易与交易主体的内容有《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40号——金融资产转移和服务以及债务解除会计》、《财务会计准则解释公告第46号(修订)——可变利益主体的合并》;关于信贷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内容有《SFAS5——或有事项会计》、《FIN45——担保方对担保(包括涉及其他债务的非直接担保)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S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会计》、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立场公告第94—6号特定风险和不确定事项的披露》;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有《SFAS107——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披露》、《SFASI14——债权人对贷款减值的会计处理》、《SFASI15——特定债务和权益工具投资的会计处理》、《SFASI57——公允价值计量》、《SFASI59——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二)我国针对公允价值准则的态度

我国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施行,并逐步在所有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尽管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饱受责难,但我国始终对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抱持审慎、客观、积极的态度。针对新会计准则运行情况和公允价值使用状况,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给出相应的解释,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甚为慎重,当前大多数企业在计算资产价值时仍按历史成本计算,而并非按市值计算。以房产价值为例,据企业当初购买成本计价,即使如今房价涨了也不能计算利润,只有当企业将房子卖掉,买卖的差价才能算作利润。其目的在于防止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而对企业利润产生极大影响,并以此避免企业“寅吃卯粮”,发生过度分配利润的现象。

(三)我国公允价值主要计量对象

我国新会计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在金融工具计量方面,新会计准则对投资分类做出调整,即交易性证券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和权益性投资,并规定金融工具重新分类后的后续计量标准仍为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的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间差额的会计处理方法也做出相应规定;在投资性房地产方面,针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新会计准则规定了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在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不再计提折旧或摊销,以会计期末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企业合并方面,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取账面价值计量,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取公允价值计量,使企业在并购中获得更为公允的对价;在债务重组方面,新会计准则脱离了原有以账面价值为记账基础、增值部分为权益的规定,而将转出资产原账面价值和现时公允价值作为重组收益处理;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面,在满足交换具备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这两项条件时,方能以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四)我国新会计准则获得国际资本市场认可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推出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明确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这一计量属性。此举使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实质性一步,而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运用也预示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逐渐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

正如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主席伯南克所说:“信贷市场之所以几乎陷入停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投资者和银行互相不再相信对方的账目。而取消按市值计价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有可能进一步削弱投资者信心,它可能会让市场变得更糟。”所以,次贷危机由不良贷款且资本金不足,加上疏于监管所致,从会计准则上找原因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场危机,所涉及的任何试图取消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或弱化其影响的行为都忽视了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本质和事实。所以说,采取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是未来一大趋势,我国当然也不例外,而实施新会计准则也有效降低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成本,更使我国企业走出国门,跻身国际市场。

主要参考文献:

[1]侯彩侠.次贷危机的概念与成因分析.中国科技术语,2008(5).

[2]徐蕴颉.次贷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3).

[3]李利.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现代商业,2008(6).

[4]周英.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相关思考.财会通讯,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