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6:36:49

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范文篇1

——兼分析两则危机公关策划案例

众所周知,对危机事件的公关处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积极预防,严防危机来临;二危机一旦发生,就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危机,尽量避免重大损失。广义地讲,危机公关是指从公共关系角度对危机的预防、控制和处理。本文并不力求对危机公关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论述,而只是对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公关处理进行探讨。本文试图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从逻辑上说明解决危机公关策划的基本思路。

本文所谈危机公关策划的基本思路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明确问题,包括问题的提出、阐释和分析;二解决问题,即如何紧紧围绕问题来策划,提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明确问题

危机一旦发生,所谓的“问题”就来了。问题出现的形态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环境直接向组织提出问题,如案例一(“霞飞被暴光之后”)。二是由于问题的存在,致使某种事态发生,需要从危机事件中找出问题所在,如案例二(“大亚湾不是切尔诺贝利”)。无论是何种情况,问题往往不是危机事件发生本身。危机事件是各种信息相互交错的综合表现,它只是某种现象,并不会告诉你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问题的明确界定是人脑对来自危机事件的信息加工,面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人理解不同,发现的问题肯定也不一样。“问题”需要深刻地理解和清晰地表达。案例一、二的事实告诉我们,从危机事件本身到问题的明确化不是一个简单、直接、很容易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很伤脑筋的信息处理过程。另外,只有明确了问题,才能保证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下文将以案例一、二为事实依据,具体说明在明确问题方面存在的情况。

从案例一的材料来看,“霞飞”的问题是由新闻界直接提出来的。因为其部分产品的外包装上没有厂址、保质期、生产日期和批号,所以外包装不合格。因为产品外包装不合格,所以被管理部门判定为不合格产品。而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产品不合格问题引发了另一个问题:组织形象问题——不利于“霞飞”的社会舆论正在扩散。所以说,“霞飞”的问题应完整地表述为:由于部分产品的外包装不合格而导致产品不合格,产品不合格导致企业被暴光,引发企业形象危机。问题的实质是企业形象危机,而其前沿问题是产品的外包装不合格。

由于问题是由外界提出来的,“霞飞”需要做的就是证实一下暴光的内容是否属实。如果情况属实,就针对问题采取解决办法。通过解决部分产品的外包装问题,解决企业形象危机。如果情况不属实,那么通过传播将问题澄清,即可挽救企业形象。看上去,问题并不复杂。可是由于对“不合格产品”的理解存在问题,“霞飞”不相信被暴光的事实,不愿意承认问题的存在,因而又请上海市技术监督部门突击抽查、检测,事实证明,多此一举。因为重新检测的结果与暴光的内容是一致的。至此,“霞飞”应该清楚其面对的问题了。可是厂方对问题的表述却出乎公众的意料:只强调其产品的内在质量是合格的,根本不把产品外包装不合格当问题来对待。外包装不合格的产品是否是合格产品呢?当然不是,即使内在质量合格。在产品外包装上没有厂址,谁能保证产品不是假冒的呢?无保质期、生产日期和批号,谁能保证产品不是过期的伪劣产品呢?化妆品作为与人的卫生健康息息相关的日用品,外包装无保质期、生产日期,将意味着什么?厂方将注意重心只放在产品内在质量的合格上,而对其存在的问题轻描淡写。难道消费者买的只是被包装起来的化妆品本身吗?产品的外包装承担着对消费者的法律责任。

“霞飞”按照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开展公关工作。首先沟通“上头”,寻求理解和支持。令人费解的是“霞飞”需要社会理解它什么,支持它什么。难道理解和支持它产品外包装不合格吗?中国化妆品协会为其呼吁,甚至高层领导为其批示,好象厂方是冤枉的。厂方真的被冤枉了吗?没有!中国公关协会也在厂方公关部经理的求援下出面说话了,该协会支持的中华国产精品推展会在《经济日报》声明,该化妆品不是伪劣产品。不是吗?外包装不合格如何证明产品的内在质量呢?

针对暴光事件,“霞飞”是这样向客户解释的:对化妆品的管理,轻工部和卫生部各有一套标准,两部的有些标准不尽一致。外包装不合格是因为执行了轻工部的标准,没有执行卫生部的标准。好象产品不合格不是因为厂方自己做得不够完善,而是管理机构的标准不一致造成的。这是不是推卸责任呢?按照材料所写,厂方的公关效果很好。果真如此吗?如果真是那样,就只能说明,中间商要么素质太差,对伪劣产品缺乏识别能力,要么缺乏对消费者负责的职业道德,明知外包装不合格还当作合格产品来采购。厂方自始至终回避产品外包装不合格的问题,当然也没有提出解决外包装问题的有效方案。厂方如此不敢正视问题,甚至是掩盖问题,推卸责任,实在让人感到公关工作任重而道远。

如果说厂方在努力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话,那么厂方把问题找偏了,对问题的分析也没有体现公关原则。厂方所理解的问题是社会舆论对其不利,所以厂方全部的解决办法都是为了遏制对其不利的舆论的进一步传播。无论是求助于行业管理机构、与首都新闻界沟通,还是面对客户的自我辩解,都是围绕着厂方所理解的问题而展开的。我们不仅要问,外包装不合格的问题呢?从材料本身来看,没有一个步骤是针对这个问题的。可见,这个问题对于厂家而言,是多么无足轻重!不解决外包装问题,能阻止对其不利的舆论进一步传播吗?新闻界提出的外包装问题没有解决,记者们会听信厂方的辩解吗?厂方以前曾经获得的历次大奖能抵消外包装不合格的影响吗?对于厂方而言,外包装问题才是其面对的最直接、最关键的问题。若这个问题解决了,影响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的舆论问题自然解决。在公众面前承认缺点、改正缺点比强词夺理的辩解更有利于企业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由此可见,问题的提出、分析和理解不单单是个逻辑的、理智的问题,更是个情感的、心灵的问题。公关人员不仅需要发达的大脑,而且需要对公众负责的灵魂。

但是,公关问题的提出并不都象案例一那样直接、简单。对于某些案例而言,只有层层深入分析,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才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根本性的出发点。

从案例二的材料来看,大亚湾核电站建设面临的问题是百万香港人的反对。香港人为什么反对在大亚湾建核电站?是不是香港人在普遍的意义上反对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不是。香港人面临的问题是由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造成的心理冲击而导致的对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不放心,即大亚湾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会危及香港人的人身安全。笼统地看,这就是大亚湾核电站面对的问题。但是继续深入分析,才知道这还不是问题的实质和核心。核电站的事故原因,一般而言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设施本身的技术质量问题;二是人员操作的规范问题。那么,香港人反对建设大亚湾核电站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设施本身的技术质量问题吗?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那么它是不是问题的核心呢?不是。问题的核心是人员操作的规范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才是最让人不放心的问题。已有的美国三里岛和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都是由于人员操作不慎造成的。顺而推之,香港人关心核电站人员素质、操作水平、规范化等问题会远远胜过关心核电站的设施质量问题。所以说大亚湾核电站建设面对的问题核心是人员素质、操作规范化的问题。

案例二的材料关于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是有道理的:一是我们对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缺乏宣传,致使香港公众不了解有关情况而产生了误解;二是客观上受到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冲击波的影响使人们产生了“核恐怖”心理。但是问题的分析过于笼统,这样不利于寻找更为确切、具体而又有效的解决办法。

由上述分析来看,问题的提出、确立需要明晰化、具体化,必须找到问题的实质和核心。对问题的理解、分析不够具体、透彻是不利于有效地策划、解决问题的。

二、解决问题

明确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公关工作的目的所在。危机公关策划的有效性表现在解决问题上。公关不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公关是为解决问题而存在的。如果公关工作不能解决组织面对的形象问题,那么公关工作就是无效的、多余的,是没有理由存在的。公关组织的形象主要取决于其工作的有效性,即解决问题的力度。

首先看案例一。从材料介绍的情况看,“霞飞”的公关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可是令人疑惑的是,全部材料都没有显示出厂方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所以结论自然是,厂方自始至终没有解决产品的外包装问题,厂方也不可能解决由此引发的企业形象问题。也许有人会说,外包装的问题不应该由公关部来解决。实际的外包装问题不是由公关部来解决的,但是公关部必须敦促有关部门解决产品的外包装问题,并将问题解决的情况尽快向外界传播。所以说,外包装这个关键问题不解决,公关部的辩解是没有任何力量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是公关宣传工作的前提。可见,公关工作不只是宣传,它必须从塑造形象和信息传播角度介入实际问题的解决。如果我是厂方的公关部经理,会向厂方提出如下建议:

①将厂方库存的化妆品所有外包装,按轻工部和卫生部双重标准处理好,保证再出厂的产品一定完全合格;

②通过销售网络,将正在销售中的外包装不合格产品统统收回,按技术的严格操作,确定这些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批号等,重新包装,使之合乎标准;

③通过销售网点告知消费者,其购买的本厂外包装不合格的化妆品以旧换新,厂方以内外都合格的产品换取外包装不合格的产品。收回的产品,视不同情况,加以妥善处理,以确保公众利益不受损失;

④对于由于外包装不合格问题给顾客造成的损失,必须予以赔偿,令顾客满意;

⑤召开记者招待会,通过新闻界向消费公众就暴光的问题表示诚恳的道歉和改正的决心,以求得公众的谅解。将以上前四个步骤执行的情况和结果,通过新闻界加以传播,以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这样,随着外包装问题的解决及其广泛的传播,厂方产品不合格的形象就不攻自破,并且会给公众留下正视错误、勇于改错的良好印象。

其次从案例二的内容来看,也有同样的问题。由于决策者把问题理解为宣传不足,所以为了解决问题设计了六个方面的对策,都是围绕着宣传而展开的。好象只要宣传得好,就能扭转乾坤。不可否认,宣传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当我们没有解决公众面临的实际问题的时候,宣传就是空洞乏力的。宣传的力量在于提供真相,可是在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下,公告真相就是对已存在的问题作不必要的重复。既然“大亚湾不是切尔诺贝利”,即大亚湾不会出现由于人员操作不慎造成核泄漏,香港人没有必要杞人忧天,就必须解决人员操作的问题。可见问题的实质不是设施质量问题,而是技术操作问题。材料中的对策没有一项是针对人员操作问题的。所以说,公关人员将问题找偏了,当然也不会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既然如此,应该在对策中加入第七项:加强员工技术培训,使之达到国际标准,并且通过严格的措施保证其操作规范化,接受国际原子能权威机构的监督。只有通过这第七项对策,大亚湾核电站才能在更高程度上保证杜绝核事故的发生,让香港人真正放心。

综上所述,危机公关策划是为了解决问题。可是解决问题的程度是有差别的。我们应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解决形象问题的力度。解决问题固然需要新颖的方式,但是,如果公关问题是由实际问题而引起的,那么新颖的方式必须围绕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个中心来策划,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公关形象问题。不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花样繁多的宣传活动,就是徒有其表的公关策划。这种策划充其量只有艺术性,没有科学性。应该摈弃!不解决化妆品外包装问题,你能宣传自己的产品是合格的吗?不解决核电站的人员操作问题,你能宣传本核电站对香港人是安全的吗?

从公共关系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两大步骤:一是信息落实;二是信息传播。所谓信息落实,就是使以信息方式存在的问题获得实际上的解决,即解决实际问题。所谓信息传播,就是将信息落实的情况向公众传达。信息落实是基础,信息传播是必要手段。如果你想更有效地解决组织面临的公关问题,必须遵循这个基本思路,步步落实,从而完善地解决问题。仅有信息传播或信息落实都是片面的,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没有信息传播,社会组织难以在更大的范围里塑造形象;没有信息落实,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达到塑造良好形象的目的。如果说信息传播是“务虚”,那么信息落实就是“务实”。正如西方公关专家所言,PR=DOGOOD+TELLTHEM.公关人员必须懂得什么是最根本的,应该从根本处着手解决问题,因为那是最有效的。

危机公关策划要求,在问题与问题的解决方案之间建立起必然的、直接的、根本性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间接的、表面的联系。必须从问题提出的信息分析入手,找到问题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实质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和办法。

通过从根本上明确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矫正形象、塑造形象的目的。这就是危机公关策划的基本思路。

注:

危机公关范文篇2

关键词:公共关系危机危机处理网络公关

公共关系(PR)是从英文“PublicRelations”一次翻译过来的,简称“公关”。在以往,公关因其在中国发展的不成熟,在中国社会经济中一直是一个被误解的词,但随着社会经济与传播业的发展,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企业活动中提到一个很高的地位。在资讯爆炸,媒体泛滥,商品趋于同质化和消费营销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公共关系给企业提供乐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宣传传播概念和策略,成为现代组织品牌发展的重要手段。公共关系已不再是一个被质疑和非议的字眼。

然而公共关系究竟是什么?由于公共关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因此给出一个确切、科学的定义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论题。“资讯传播、关系协调、形象管理”三个关键词体现了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思想。公关的基本结构是由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媒介三要素组成,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联结主体和客体的中介环节就是信息传播,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公关的基本范畴。至于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现代、边缘、交叉、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公共关系学中要综合用到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新闻学、市场营销学、人际关系学、广告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成果。

公共关系成为了组织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地开展公关工作,针对给组织带来巨大威胁和机遇的事件进行事件策划,借助传播媒介扩大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帮助组织建立起与公众的良好关系,为组织节省因关系不好而产生法律诉讼、消除抵制组织的活动等费用,为组织赢得来自各方公众的支援,为组织创造良好的长远效益,这些都是公共关系对组织管理的贡献。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是多而且复杂的,我想着重的讨论其中的某些方面,而我最关注的是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

一、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之所以特别关注危机管理这部分,原因有三点:(一)公共关系中的危机事件基本上都是突发事件(由其特性决定的,稍后将做阐述),在当代信息媒介的作用下,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非常广;(二)公众心理具有不确定性,其对一个产品的信赖随时都可能因为一点恐慌而土崩瓦解,而且社会人群与企业具有天然的对抗性,任何一点小的事件都可能在个体之间信息传递不足以及被人为误导的情况下,因外部群众的夸大,谣言的流传而被放大,演变为一个大的危机事件,使恐慌蔓延;(三)危机事件是不可预测的,可能毫无前兆,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内部公关系统议题无法发挥作用,只有依靠管理者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诊断,紧急回应和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可以看出公共关系的压力最后都落在了管理者肩上,如果管理者没有及时的处理和控制事态,很容易造成内部和外部的恐慌,对组织造成致命的打击。危机管理是对组织公共关系工作极富挑战性的考验,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策划更能集中的反映一个组织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在讨论组织公共关系时研究和学习危机管理便变得重要而且必不可少了。

我想从一些案例着手来分析和讨论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案例(一)可口可乐中毒事件

1999年6月初,比利时和法国的一些中小学生饮用美国饮料可口可乐,发生了中毒事件。一周后,比利时政府颁布禁令,禁止本国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饮料。已经拥有113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重大危机。

6月17日,虽然被认为是姗姗来迟,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依维斯特还是从美国赶到布鲁塞尔举行记者招待会。第二天,比利时的各家报纸上出现了由依维斯特签名的致消费者的公开信,仔细解释了事故的原因,信中还做出种种保证,并提出要向比利时每户家庭赠送一瓶可口可乐,以表示可口可乐公司的歉意。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比利时国内同期上市的可口可乐全部收回,尽快宣布调查化验结果,说明事故的影响范围,并向消费者退赔。可口可乐公司还表示要为所有中毒的顾客报销医疗费用。此外,可口可乐公司还设立专线电话,并在因特网上为比利时的消费者开设了专门网页,回答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从第一例事故发生到禁令的,仅10天时间,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了6%。据初步估计,可口可乐公司共收回了14亿瓶可乐,中毒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多万美元。

案例(二)肯德基广告事件、三一重工博客门事件

两个事件同起源于网络,肯德基公司因其电视广告高考篇的播出,在互联网上爆出了网友的质疑声音,天涯社区出现了题为《肯德基现在放的老北京鸡肉卷广告好过分》的帖子,这名网友在帖子里指出,肯德基广告暗示不吃肯德基就会导致高考落榜。帖子一出,立即吸引了超过6万次的点击率,一些比较激烈的网友感慨:这个广告让即将为高考努力学习的同学看到不是备受打击吗?认真学习还抵不上吃KFC管用?

继天涯之后,很多网站纷纷转载此帖,一则小小的电视广告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甚至有人提议拒绝吃肯德基,提出肯德基对好学生是一种嘲讽这样的言论。继苏丹红事件之后,这是肯德基所面临的一次最严重危机,幸好肯德基对于危机管理一向灵敏,帖子发表仅仅一周之后,肯德基就暂停争议广告的播放,并公开表示“尊重观众意见”,对这则广告内容进行修改。

三一重工博客门事件同样是起源于网络,并引起轩然大波,公司总裁向文波在自己的博客上接连发表言论,公开抨击当时热点的徐工并购事件,暗示徐工有作假之嫌。向文波的博客被认为是对徐工收购事件的恶意搅局,该言论一出,甚至引发了股市的波动,向文波和三一重工也被推到了丧失公信的风口浪尖上,网友纷纷质疑向文波的行为本意,是个人行为还是企业行为,对经济事件的干扰是恶意还是无意?博客门事件一出,在网上存在的主要观点认为向文波此举是在为贱卖徐工做局。最后向文波选择高调现身,在SOHU的网络访谈上郑重的指出博客中言论纯属个人言论,仅作讨论。事件后,网络上对于三一重工和向文波的搜索激增,二者加起来高达60多万,向文波和三一重工知名度飙升了上去。

这里的三个事件,都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公共关系危机的特点:突发性和严重破坏性是起主导作用的一般性特点。危机往往都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大大出乎决策者意料之外(当然我们不排除决策者通过策划危机并掌控危机发展来提升品牌知名度,这点我们稍后再作讨论),同时其破坏足以让一个企业无法生存。在案例(一)中可口可乐中毒事件充分的反映了这两点,公司里的人绝对不会料到自己的产品会出问题,而且事件发生产生的影响也相当巨大,第一情况便是比利时政府颁布禁令禁止在比利时境内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饮料;第二情况就是公司因这件事造成了6000万美元的直接损失。对于可口可乐这样的国际性公司,这可能不算很多,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小公司身上,那么这比损失对公司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另外,危机的其他特点在案例中也有体现,如:高度不确定性、事件的独特性、信息收集的滞后性、紧迫性,以及敏感性和社会性。特别是由突发性和破坏性所引致的紧迫性、敏感性和社会性。危机之所以成为危机,就是因为公共关系客体公众对事件的敏感,公司的形象和信誉因此而产生动摇,所以这三个特点值得公关人员注意,因为这关系到组织存在的根本:形象和信誉。

三个事件中管理者对危机的处理无疑都是成功的,公司及管理者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措施都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危机对企业的损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使公司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经由这几个事件,我将要进一步讨论和学习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对策。这三个危机的爆发,因危机事件的独特性,其起源、传播和影响途径各异,这使得危机对各公司的影响程度有很大不同,管理者所采取的应对政策也有所不同。我觉得可口可乐中毒事件中可口可乐公司所采用的危机处理模式更符合一般性的、规格化的危机处理对策,而且很具典型性。在事件中,公司最高领导亲自到事件发生地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向消费者道歉,表现出公司正确面对事件,不逃避责任的态度,在改善消费者与组织之间的敌对态度,恢复公司在消费者中的形象和信誉起到了积极作用;接着对外公布对受害者的赔偿措施,紧随其后的是对广大消费者的保证,进一步强化消费者对公司的信赖。在这次事件的处理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隐性的部分——公司与媒体之间的部分。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媒体为公司充当了积极的角色,足见可口可乐公司在与媒体联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利时的一家报纸评价说,可口可乐公司虽然为事件付出了代价,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不能不说,可口可乐公司在这次危机处理中表现的公关素质令人佩服。

对于后两个事件,我想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正是我在描述危机特点的突发性时提到的:通过策划危机并掌控危机发展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测而已,然而通过对案例(二)中的两个事件的分析,发现这样一种猜测可能已经成为了现实。这时危机的传统特点已成为隐性特点,其中的不安定因素都因为“策划”这一前提条件而消失,剩下给管理者思考的就是这项策划是否可行,是否有能力控制自己制造的危机,危机的危害性是否会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肯德基广告事件属于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但毕竟它的危机并不如可口可乐公司那样严重,同时它在最后是从危机中获利的,再联系曾经在印度发生的“如来佛祖广告事件”,肯德基广告事件属于刻意策划的嫌疑就更大了。同样的,三一重工博客门事件在网络上也是先抑后扬,即化解了危机,又受到了广泛关注,提高了知名度。这种利用危机策划危机使企业其中获利的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手段着实令人叹服,更有人评价说,这样一种刻意策划危机以获利的公关策略,需要十二成的功力修炼才能做成。

说到这里,需要谈到另一个与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有关的问题,即危机的预防。毕竟防胜于治,即使通过危机管理企业可能从中获利,但这个利来的不容易,稍有考虑不周或操作不当,危机演变加剧,给组织带来的破坏将不可预知。危机的成因有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因内部失误造成的,如企业的素质、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往往这些方面的小疏忽给组织造成很大的危机;当然外部也可以形成对企业的危机,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将会提到。关于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最后我想可以这样表述:公共关系的建设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仍是组织自身的修炼和核心能力提升,公共关系是用来推动企业发展的,而非为企业补漏的,所以好公关的前提是好企业好公司,不要让危机处理成为一个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

网络已不算是新兴事务,其在各方面的应用也飞速发展,可以说网络已经应用到了其能产生作用的每一个领域,公共关系也不例外。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由网络媒体和公共关系结合而产生的网络公关应运而生。

在讨论完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后我要再加一部分讨论网络公关不仅因其是产生于传统公共关系之外的新型公关,更因为正是这一新型公关的出现给公共关系带来新血液的同时也让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变得更具有挑战性。

先简单介绍一下网络公关。网络公关又叫线上公关或e公关,它利用互联网的高科技表达手段营造企业形象,为现代公共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策划思路和传播媒介。用专业点的分析来说,上面只是狭义上的网络公关概念,而我要说的正是这个因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传播方式较之传统传播方式创新,以及公共关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狭义上的网络公关。

网上关于网络公关的描述有这样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当公关遇上网络,让公关人有的直登天堂,有的直下地狱。”[]我觉得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由于互联网这种新媒体的出现,给公共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网络媒体的特性使得网络公关成为一柄不折不扣的双刃剑,能杀敌也能伤己。

让我们把网络媒体的特性与公共关系以及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特性联系起来讨论。区别于传统媒体,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世界是平的,信息传播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束缚,以光速在进行,资讯传输的加速固然使得公共关系活动更有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信息收集的滞后性,增强了组织形象的对外宣传广度;但另一方面,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搭上网络这趟快车,突然爆发的一个小事件会给组织带来致命的打击。在组织被击溃之前,网络信息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高速传播留给公关人员对危机的反应时间少之又少,要求公关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出闪电反应,分析并决定如何应对。新浪科技“DELL邮件门”事件主题中,短短数天,参与的网友数量就超过了10万人次【这也不难看出案例(二)中三一重工选择网络作为公关媒介的原因】。如果速度快没什么,组织能够应付,那公关人员就不得不去考虑另一点了——网络信息的爆炸式效应。在上述案例(二)肯德基广告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帖子被“网站纷纷转载,一个小广告引发广泛的社会争议”。而网络的另一特性——互动性,也使公共关系危机的外部成因比例加大,因为在互联网上受众不仅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这就让用户能即时的参与到网络事件中来,使网络公关更为复杂。肯德基广告事件已给我们提供了范例,而关于戴尔笔记本电脑客服—blogosphore事件更是一个典型的网络公关案例。

当互联网的三大特性:速度,超时间超地域性以及互动性与公共关系结合在一起时,加大了对公关人员的挑战。当然并非网络公关只会给组织带来灾难,我只是强调网络公关的出现带来优势的同时同时给公关人也带来更多的压力。它是一把正真的双刃剑,在互联时代,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杀敌而不伤己,是一个具有挑战更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而我们在进行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时,最好把网络公关这一部分也考虑进来,因为它已经正真的融入其中,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罗建华、阿木尔.公共关系学(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

[2]唐燕凌、姜国刚.公共关系学(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立体化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3]赵学前.公关心理学原理与应用.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8

[4]何春晖.中外公关案例宝典.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3

危机公关范文篇3

关键词:公共危机;5.12震灾;政府;危机公关;政府形象

1政府的危机与危机公关

1.1危机与公共危机

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讲,危机是指组织发生的损害其形象和利益,并给其带来损失及严重后果的事件。公共危机是相对于企业等私有部门的危机来界定的,即指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政府面临的危机很多,公共危机是出现次数最多、频率最高、比例最大的危机类型,因此,本篇就将政府的危机界定为公共危机。“5.12震灾”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场重大的公共危机。

1.2危机公关与政府的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从广义上讲,是指管理工作中形成的一整套危机应对机制,包括危机发生前的预测、分析和危机发生后的应对处理及善后两部分;从狭义上讲,就是运用公共关系的手段来处理突发性危机事件。公共关系以树立形象为目的,其主体是组织,客体是公众,手段是传播。危机公关正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共关系,是一个与危机事件的相关公众进行沟通协调,以求得谅解支持,化解危机,重塑形象的过程。

对于政府来说,危机公关就是指政府在危机背景下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是政府面对危机事件时为了维护公众利益,减少危机影响,通过沟通协调、信息传播等方法树立形象的活动。其活动主体就是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其公关的对象。

此次地震发生后,作为公关主体的政府,通过迅速反应,领导亲临,新闻等一系列措施,承担起指挥救援活动,建立起与公众互助沟通的新闻传播通道,凝聚全国公众无边大爱,将地震带来的破坏降到了最低点。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塑造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2“5.12震灾”中政府危机公关的成功经验

2.1危机公关原则的成功运用

面对“5.12震灾”,我国政府的危机公关之所以成功发挥作用,正是因为很多危机公关的原则和有效程序得以具体的体现和运用。

(1)第一时间有效行动。

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发生后的一个小时之后,总理便乘专机,带领国务院各部委领导飞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当晚,总书记主持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亲自担任总指挥,回良玉任副总指挥,并作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指示;在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指导和部署下一场空前的抗震救灾行动顷刻展开。

危机公关的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控制危机事态的恶化和蔓延,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在最短时间内重塑或争取组织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2)及时成立危机处理组织。

由组织负责人、各方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危机事故处理组织机构,是处理危机事件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协调机构,处于信息管理中枢的位置,担当重要的沟通角色,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是有效处理危机,开展危机公关的组织保证。地震当晚,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成立保证了之后危机公关及其他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之下,作为抗震救灾总指挥,总理亲临灾区不仅太大提高了应变效率,通过对地方官员的督促,现场拍板解决问题等方式,争取了救灾的黄金时间,更成为全国民心稳定的巨大精神力量。借此,责任政府、亲民政府的形象在广大公众心中逐渐清晰。(3)真实信息的及时公开和有效传播。

社会与言论的开放是一个国家与政府自信的表现。此次地震危机中,我国政府以实际行动塑造了透明政府、阳光政府的良好形象。

震后不到10分钟,国家有关部门便通过新华社向社会消息,公布各地震感信息。随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电视台、国家地震局以及四川地方政府和各专业部门都纷纷通过新闻会等多种形式,随时向广大公众通报灾情,预报余震,纠正谣言,还不断公布政府为救援所采取的行动、政策。对于国内外媒体对震灾资金的使用、空气水源质量、放射源等敏感问题一一作出真诚解释。

此外,“用事实说话”一直是公共关系对信息传播的本质要求,危机公关中仍不例外。此次地震危机中,我国政府从“非典”、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雪灾事件中吸取了教训,认清了“善意的谎言”带来的无情后果,采取了“立刻说,说真话”的策略,并注意保持信息的稳定、强度和频率,尽可能覆盖公众的信息需求,有效避免了信息真空地带和灰色地带的产生,遏制了流言带来的二次危机,牢牢地掌握了话语权,成功引导着舆论方向,抚平公众对风险不确定性的恐慌。同时,信息公开也表明了政府对于公众的信任,相信老百姓的承受能力,相信百姓能与政府共同应对天灾,与公众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此外,信息的开诚布公还博得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理解和同情,也让国际社会及时了解了灾区的物资缺乏情况,获得了国际社会大量人财物力的有效援助,避免了盲目支援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4)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

多数情况下,危机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危机公关要坚持人道主义原则。此次抗震救灾行动中,中央政府一再强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始终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暂时摒弃历史及政治摩擦,接受日本等四国专员参与地震救援;历史上第一次根据法律以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政令的方式,设立全国哀悼日,给予死者最高礼仪……这一切都树立了人本政府的良好形象。

党的十七大上重申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政府旨在打造一个切实保障人权的人本政府的形象,工作出发点也转移到尊重人的生命、尊重公民的福利上来,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在应对公共危机的过程中所奉行的最高的原则就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3“5.12震灾”带给政府危机公关的启示

危机公关范文篇4

关键词:公共关系危机危机处理网络公关

公共关系(PR)是从英文“PublicRelations”一次翻译过来的,简称“公关”。在以往,公关因其在中国发展的不成熟,在中国社会经济中一直是一个被误解的词,但随着社会经济与传播业的发展,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企业活动中提到一个很高的地位。在资讯爆炸,媒体泛滥,商品趋于同质化和消费营销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公共关系给企业提供乐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宣传传播概念和策略,成为现代组织品牌发展的重要手段。公共关系已不再是一个被质疑和非议的字眼。

然而公共关系究竟是什么?由于公共关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因此给出一个确切、科学的定义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论题。“资讯传播、关系协调、形象管理”三个关键词体现了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思想。公关的基本结构是由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媒介三要素组成,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联结主体和客体的中介环节就是信息传播,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公关的基本范畴。至于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现代、边缘、交叉、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公共关系学中要综合用到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新闻学、市场营销学、人际关系学、广告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成果。

公共关系成为了组织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地开展公关工作,针对给组织带来巨大威胁和机遇的事件进行事件策划,借助传播媒介扩大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帮助组织建立起与公众的良好关系,为组织节省因关系不好而产生法律诉讼、消除抵制组织的活动等费用,为组织赢得来自各方公众的支援,为组织创造良好的长远效益,这些都是公共关系对组织管理的贡献。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是多而且复杂的,我想着重的讨论其中的某些方面,而我最关注的是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

一、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之所以特别关注危机管理这部分,原因有三点:(一)公共关系中的危机事件基本上都是突发事件(由其特性决定的,稍后将做阐述),在当代信息媒介的作用下,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非常广;(二)公众心理具有不确定性,其对一个产品的信赖随时都可能因为一点恐慌而土崩瓦解,而且社会人群与企业具有天然的对抗性,任何一点小的事件都可能在个体之间信息传递不足以及被人为误导的情况下,因外部群众的夸大,谣言的流传而被放大,演变为一个大的危机事件,使恐慌蔓延;(三)危机事件是不可预测的,可能毫无前兆,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内部公关系统议题无法发挥作用,只有依靠管理者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诊断,紧急回应和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可以看出公共关系的压力最后都落在了管理者肩上,如果管理者没有及时的处理和控制事态,很容易造成内部和外部的恐慌,对组织造成致命的打击。危机管理是对组织公共关系工作极富挑战性的考验,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策划更能集中的反映一个组织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在讨论组织公共关系时研究和学习危机管理便变得重要而且必不可少了。

我想从一些案例着手来分析和讨论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案例(一)可口可乐中毒事件

1999年6月初,比利时和法国的一些中小学生饮用美国饮料可口可乐,发生了中毒事件。一周后,比利时政府颁布禁令,禁止本国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饮料。已经拥有113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重大危机。

6月17日,虽然被认为是姗姗来迟,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依维斯特还是从美国赶到布鲁塞尔举行记者招待会。第二天,比利时的各家报纸上出现了由依维斯特签名的致消费者的公开信,仔细解释了事故的原因,信中还做出种种保证,并提出要向比利时每户家庭赠送一瓶可口可乐,以表示可口可乐公司的歉意。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比利时国内同期上市的可口可乐全部收回,尽快宣布调查化验结果,说明事故的影响范围,并向消费者退赔。可口可乐公司还表示要为所有中毒的顾客报销医疗费用。此外,可口可乐公司还设立专线电话,并在因特网上为比利时的消费者开设了专门网页,回答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从第一例事故发生到禁令的,仅10天时间,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了6%。据初步估计,可口可乐公司共收回了14亿瓶可乐,中毒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多万美元。

案例(二)肯德基广告事件、三一重工博客门事件

两个事件同起源于网络,肯德基公司因其电视广告高考篇的播出,在互联网上爆出了网友的质疑声音,天涯社区出现了题为《肯德基现在放的老北京鸡肉卷广告好过分》的帖子,这名网友在帖子里指出,肯德基广告暗示不吃肯德基就会导致高考落榜。帖子一出,立即吸引了超过6万次的点击率,一些比较激烈的网友感慨:这个广告让即将为高考努力学习的同学看到不是备受打击吗?认真学习还抵不上吃KFC管用?

继天涯之后,很多网站纷纷转载此帖,一则小小的电视广告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甚至有人提议拒绝吃肯德基,提出肯德基对好学生是一种嘲讽这样的言论。继苏丹红事件之后,这是肯德基所面临的一次最严重危机,幸好肯德基对于危机管理一向灵敏,帖子发表仅仅一周之后,肯德基就暂停争议广告的播放,并公开表示“尊重观众意见”,对这则广告内容进行修改。

三一重工博客门事件同样是起源于网络,并引起轩然大波,公司总裁向文波在自己的博客上接连发表言论,公开抨击当时热点的徐工并购事件,暗示徐工有作假之嫌。向文波的博客被认为是对徐工收购事件的恶意搅局,该言论一出,甚至引发了股市的波动,向文波和三一重工也被推到了丧失公信的风口浪尖上,网友纷纷质疑向文波的行为本意,是个人行为还是企业行为,对经济事件的干扰是恶意还是无意?博客门事件一出,在网上存在的主要观点认为向文波此举是在为贱卖徐工做局。最后向文波选择高调现身,在SOHU的网络访谈上郑重的指出博客中言论纯属个人言论,仅作讨论。事件后,网络上对于三一重工和向文波的搜索激增,二者加起来高达60多万,向文波和三一重工知名度飙升了上去。

这里的三个事件,都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公共关系危机的特点:突发性和严重破坏性是起主导作用的一般性特点。危机往往都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大大出乎决策者意料之外(当然我们不排除决策者通过策划危机并掌控危机发展来提升品牌知名度,这点我们稍后再作讨论),同时其破坏足以让一个企业无法生存。在案例(一)中可口可乐中毒事件充分的反映了这两点,公司里的人绝对不会料到自己的产品会出问题,而且事件发生产生的影响也相当巨大,第一情况便是比利时政府颁布禁令禁止在比利时境内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饮料;第二情况就是公司因这件事造成了6000万美元的直接损失。对于可口可乐这样的国际性公司,这可能不算很多,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小公司身上,那么这比损失对公司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另外,危机的其他特点在案例中也有体现,如:高度不确定性、事件的独特性、信息收集的滞后性、紧迫性,以及敏感性和社会性。特别是由突发性和破坏性所引致的紧迫性、敏感性和社会性。危机之所以成为危机,就是因为公共关系客体公众对事件的敏感,公司的形象和信誉因此而产生动摇,所以这三个特点值得公关人员注意,因为这关系到组织存在的根本:形象和信誉。

三个事件中管理者对危机的处理无疑都是成功的,公司及管理者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措施都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危机对企业的损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使公司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经由这几个事件,我将要进一步讨论和学习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对策。这三个危机的爆发,因危机事件的独特性,其起源、传播和影响途径各异,这使得危机对各公司的影响程度有很大不同,管理者所采取的应对政策也有所不同。我觉得可口可乐中毒事件中可口可乐公司所采用的危机处理模式更符合一般性的、规格化的危机处理对策,而且很具典型性。在事件中,公司最高领导亲自到事件发生地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向消费者道歉,表现出公司正确面对事件,不逃避责任的态度,在改善消费者与组织之间的敌对态度,恢复公司在消费者中的形象和信誉起到了积极作用;接着对外公布对受害者的赔偿措施,紧随其后的是对广大消费者的保证,进一步强化消费者对公司的信赖。在这次事件的处理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隐性的部分——公司与媒体之间的部分。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媒体为公司充当了积极的角色,足见可口可乐公司在与媒体联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利时的一家报纸评价说,可口可乐公司虽然为事件付出了代价,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不能不说,可口可乐公司在这次危机处理中表现的公关素质令人佩服。

对于后两个事件,我想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正是我在描述危机特点的突发性时提到的:通过策划危机并掌控危机发展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测而已,然而通过对案例(二)中的两个事件的分析,发现这样一种猜测可能已经成为了现实。这时危机的传统特点已成为隐性特点,其中的不安定因素都因为“策划”这一前提条件而消失,剩下给管理者思考的就是这项策划是否可行,是否有能力控制自己制造的危机,危机的危害性是否会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肯德基广告事件属于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但毕竟它的危机并不如可口可乐公司那样严重,同时它在最后是从危机中获利的,再联系曾经在印度发生的“如来佛祖广告事件”,肯德基广告事件属于刻意策划的嫌疑就更大了。同样的,三一重工博客门事件在网络上也是先抑后扬,即化解了危机,又受到了广泛关注,提高了知名度。这种利用危机策划危机使企业其中获利的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手段着实令人叹服,更有人评价说,这样一种刻意策划危机以获利的公关策略,需要十二成的功力修炼才能做成。

说到这里,需要谈到另一个与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有关的问题,即危机的预防。毕竟防胜于治,即使通过危机管理企业可能从中获利,但这个利来的不容易,稍有考虑不周或操作不当,危机演变加剧,给组织带来的破坏将不可预知。危机的成因有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因内部失误造成的,如企业的素质、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往往这些方面的小疏忽给组织造成很大的危机;当然外部也可以形成对企业的危机,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将会提到。关于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最后我想可以这样表述:公共关系的建设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仍是组织自身的修炼和核心能力提升,公共关系是用来推动企业发展的,而非为企业补漏的,所以好公关的前提是好企业好公司,不要让危机处理成为一个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

二、网络公关

网络已不算是新兴事务,其在各方面的应用也飞速发展,可以说网络已经应用到了其能产生作用的每一个领域,公共关系也不例外。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由网络媒体和公共关系结合而产生的网络公关应运而生。

在讨论完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后我要再加一部分讨论网络公关不仅因其是产生于传统公共关系之外的新型公关,更因为正是这一新型公关的出现给公共关系带来新血液的同时也让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变得更具有挑战性。

先简单介绍一下网络公关。网络公关又叫线上公关或e公关,它利用互联网的高科技表达手段营造企业形象,为现代公共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策划思路和传播媒介。用专业点的分析来说,上面只是狭义上的网络公关概念,而我要说的正是这个因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传播方式较之传统传播方式创新,以及公共关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狭义上的网络公关。

网上关于网络公关的描述有这样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当公关遇上网络,让公关人有的直登天堂,有的直下地狱。”[]我觉得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由于互联网这种新媒体的出现,给公共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网络媒体的特性使得网络公关成为一柄不折不扣的双刃剑,能杀敌也能伤己。

让我们把网络媒体的特性与公共关系以及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特性联系起来讨论。区别于传统媒体,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世界是平的,信息传播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束缚,以光速在进行,资讯传输的加速固然使得公共关系活动更有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信息收集的滞后性,增强了组织形象的对外宣传广度;但另一方面,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搭上网络这趟快车,突然爆发的一个小事件会给组织带来致命的打击。在组织被击溃之前,网络信息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高速传播留给公关人员对危机的反应时间少之又少,要求公关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出闪电反应,分析并决定如何应对。新浪科技“DELL邮件门”事件主题中,短短数天,参与的网友数量就超过了10万人次【这也不难看出案例(二)中三一重工选择网络作为公关媒介的原因】。如果速度快没什么,组织能够应付,那公关人员就不得不去考虑另一点了——网络信息的爆炸式效应。在上述案例(二)肯德基广告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帖子被“网站纷纷转载,一个小广告引发广泛的社会争议”。而网络的另一特性——互动性,也使公共关系危机的外部成因比例加大,因为在互联网上受众不仅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这就让用户能即时的参与到网络事件中来,使网络公关更为复杂。肯德基广告事件已给我们提供了范例,而关于戴尔笔记本电脑客服—blogosphore事件更是一个典型的网络公关案例。

当互联网的三大特性:速度,超时间超地域性以及互动性与公共关系结合在一起时,加大了对公关人员的挑战。当然并非网络公关只会给组织带来灾难,我只是强调网络公关的出现带来优势的同时同时给公关人也带来更多的压力。它是一把正真的双刃剑,在互联时代,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杀敌而不伤己,是一个具有挑战更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而我们在进行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时,最好把网络公关这一部分也考虑进来,因为它已经正真的融入其中,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1]罗建华、阿木尔.公共关系学(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

[2]唐燕凌、姜国刚.公共关系学(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立体化教材).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3]赵学前.公关心理学原理与应用.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8

[4]何春晖.中外公关案例宝典.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3

[5]刘佳.网络公关案例研究:华普汽车,肯德基广告.

2008.2.12

危机公关范文篇5

关键词:新媒体;危机公关;企业;小米无人机;“炸机”

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危机事件的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极大改变。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变得更加方便和多样,但同时也使当今世界进入了危机多发期。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要重视媒体的重要性,认真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积极采取相应的公关策略。

1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公关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新媒体环境下的机遇。(1)新媒体从出现到崛起到发展至今逐渐成熟,被很多人所接受,尤其在互联网出现后,对受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于企业来说,应该相应改变处理危机公关的传统方式,在面对新型媒介的同时,必须能够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以及挑战。公众舆论直接影响到当前企业能否更好地处理危机事件,新媒体的出现使企业在处理危机公关事件时迎来了新的机遇。(2)在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事件出现时公众能够在网上得到合理宣泄,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被人们称为“舆论缓释剂”。当企业内部发生危机事件时,对于公众来说,如果能够采用匿名形式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便是情绪的一种有效释放方式,由此可见新媒体环境所具备的减压作用。1.2新媒体环境下的挑战。(1)新媒体的出现导致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并且会有很多的受众参与其中,这样会加快危机事件爆发的整体速度。如果将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能够使事件在短时间内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但如果这一事件是未经证实的,便会逐渐演变成谣言。如果该项信息对企业不利,但却被媒体聚焦,那么这时的企业便处于被动地位,使得企业在化解公共危机、维护企业形象方面增加难度。再加上新媒体自身的特点,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能够跨区域肆意传播,危机事件一旦出现便很快会引起各界媒体的关注。如果遇到不实或夸大报道的话,将会对企业形象造成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2)由于新媒体的各种媒介呈现多样性的发展进程,使得危机信息的散播力度进一步加大。危机事件一旦出现并被公布在网络平台中,信息便会以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传播,任何公民都能够使用互联网平台自由各种信息,从而导致信息的虚假性和不准确性发生。此外,未经认证的消息散播到网上,也会给不法分子提供某些便利,最终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2小米无人机“炸机”事件公关情况分析

2016年小米科技直播无人机试飞过程中,戏剧性地出现了“首飞炸机”事件。之后微博文章《慎买2499元的小米无人机!后果比你想象的严重》一文在网上持续发酵,小米无人机等国内消费级无人机的安全隐患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争议。2.1延迟回应,加深质疑。危机爆发后,企业的回应速度和回应态度是企业能否应对好危机的关键所在。在媒介发展迅猛、信息传播极速的今天,企业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危机,用最快的速度抑制事态恶化,并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开信息,减少公众的疑虑,从而达到消除危机的目的。从小米事件来看,企业官方并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对事件作出一个完整详细的解释,导致公众和媒体都对小米无人机的质量产生了质疑。随后,小米科技产品公关经理唐杨林于5月26日凌晨在微博上对无人机“炸机”事件作出了回应,称无人机坠落是因低电引发的自动降落。这个说法与当时小米宣传时提到的“会发出返航提示”这一产品信息相违背,使得小米公司又一次走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2.2推卸责任,缺乏诚意。企业在面对危机事件时,表明立场和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危机发生后,企业如果能勇敢承担责任,积极回答媒体和大众提出的质疑,及时公开危机事件的有关信息,并且强调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效。那么,假新闻自然也就不攻自破。同时,企业想要取得媒体和大众的信任,就必须抱着负责到底的态度,真诚地和媒体、公众沟通交流并进行情感疏导,从而使危机得到有效解决。而在这次危机事件中,小米公司不担责、不沟通,使得危机持续发酵,对小米的品牌形象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3手段传统,成效不足。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公关是解决危机的关键。在这个时代,除文字外的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方式不断渗入到信息传播中之外,并对信息的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企业在进行媒体公关时应该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信息,比如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型途径或者创建独立官网等,使得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地将信息公之于众,同时也能够通过与媒体、公众的互动,为处理危机事件畅通多种渠道。网络环境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争相报道必然引起网友的大量转载,如果企业不能在危机事件变得无法控制之前及时妥善处理,势必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小米无人机会是在自己的官方直播平台、音频直播平台以及众多网络直播平台进行同步直播的,其传播过程极其迅速、广泛。小米无人机“炸机”后,视频一度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转载,大范围快速扩散导致事件不断发酵升级。但是小米官方却没有第一时间联络媒体及时控制“炸机”视频的疯传,也没有借助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帮助企业渡过危机,更没有在危机爆发后通过微博等新媒体有关声明作为回应,最终使得危机事件毫无保留地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对企业形象造成了极大的伤害。2.4被动应对,破坏形象。很多企业在危机发生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怎么解决危机,而是如何隐瞒真相,希望通过公关使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往往有这种想法的企业都会失去公众以及媒体的信任,最终破坏企业的社会形象。2.4.1处理方式不当,失去主动权和话语权。企业在进行危机处理时应该掌握信息的主动权,避免信息真空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企业在面对危机时不能遮遮掩掩,提供情况时“以我为主”,主动直面质疑,全力把控局面。小米在此次危机事件爆发初期,就已经失去了信息的主动权。纯直播的方式使得数以万计的网友在第一时间参与到整个事件中,且当无人机“炸机”后,小米公关经理虽然在微博上作出解释,但是却招来公众和媒体的大面积质疑。在此之后,小米的回应也是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进而使小米失去了信息的话语权。2.4.2信息不全不快,造成质疑和负面评价。根据危机传播管理中“提供全部情况”原则,“信息应该做到全面、真实,而且必须如实相告。越是想隐瞒真相就越容易引起更大的怀疑”。企业在进行危机处理时,一定要在情况允许的事情下尽快有关信息。小米在这次“炸机”事件中,并没有就整个事件第一时间作出一个完整详细的解释,也没有及时通过官方平台或者媒体渠道将相关信息呈现在公众面前,使得公众对“炸机”事件充满了疑惑,从而让小米公司一直处于舆论的质疑声中。

3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应该如何进行危机公关

3.1坦诚面对媒体,及时进行回应。企业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时,最忌讳的就是推卸责任。在信息化时代,危机事件无处不在,媒介的影响对每个人来说都无法避免。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逃避隐瞒只会弄巧成拙,让事情变得更加难以收拾。企业在处理突发的危机事件时,需要高度重视危机会带来或是已经带来的后果,认真吸取以往危机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并全面收集最近发生的危机事件相关消息,积极面对新媒体,科学全面地管理危机事件的全过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企业在应对危机事件时,不能隐瞒实情或偷换概念,只有第一时间面对媒体、开诚布公,才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获得公众和媒体的信任,最终化解危机。3.2重视媒体力量,密切携手合作。当今时代,企业除了建立官网和微博等平台之外,还应当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着力与媒体进行全面且密切的战略合作。企业要从媒体的立场出发,切实提供有价值的真实信息和相关动态,进而借助新媒体的强大力量,争取为其快速有效地化解危机。3.3强化危机意识,建立应对机制。企业需建立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并成立强大的危机公关团队。在危机发生时,统一观点、稳住阵脚、认清形势,通过明确的分工和系统的部署,充分做到相关系列准备,努力引导舆论正向推进,使企业在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能够镇定自若、应付自如,最后实现圆满化解。3.4借助意见领袖,推动正向发展。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无论是积极向上的新闻、还是引发危机的爆料,都有着意见领袖的存在。在整个过程中,拥有丰富信息源、广泛号召力和巨大感召力的意见领袖具备强烈的舆论导向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中,借助个人微博等实时关注度高的媒介,意见领袖的影响力被进一步放大。危机事件发生后,意见领袖一旦编写或转发,就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受众,使危机在短时间内迅速散播。因此,企业在应对危机事件时,一定要清晰地认识意见领袖的价值,积极与其沟通,保持良好心态,主动寻求合作。通过倾听意见领袖的好建议,继而凭借其巨大感召力,针对性地制定危机公关应对策略,最终有效化解危机事件。

参考文献

[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吴曼芳.大众传媒的危机公关策略[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

[3]杨艳琪.新媒体与新闻传播[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杨金兰,丁光梅.新媒体时代企业危机事件中的媒体公关探析——以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6(14).

[6]王妃.新媒体时代企业危机公关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5.

[7]张慧子.从功能主义视角看新媒体对企业危机公关的影响[J].新闻界,2014(16).

[8]吴亚博,阮萍晶,李坤.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公关研究[J].东南传播,2014(06).

危机公关范文篇6

危机管理的关键是捕捉先机,在危机危害组织前对其进行控制。

熟悉危机处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则有助于企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正文】

案例1:东芝笔记本事件

事件经过

1999年3月,几个美国人在德克萨斯州法庭,以东芝笔记本电脑的软盘驱动器有问题,可能导致数据损失为由,起诉东芝公司。东芝公司害怕败诉,作了庭外和解,赔偿美国人10.5亿美元损失。中国人在2000年5月也以此为由向中国法庭起诉东芝公司,但是东芝公司却只给了中国人一个“补丁”,对中国人的起诉置若罔闻。此事引起了中国人极大的不满。而东芝之所以害怕美国人,是因为德州法院成功审理过烟草、妇女硅胶隆胸等“可能性危害的例子”。

危机处理行动

5月22日,日本东芝株式会社董事、副总裁古贺正一从东京赶到中国,对中国一百多家中外媒体表示:东京总部认为,东芝笔记本电脑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公司不会对中国用户赔偿,也不存在对中国消费者的差别对待。认为此起事件是“由于公司对中国客所户进行的说明不够充分,致使没能得到中国消费者和媒体的充分理解”所致。并表示东芝公司愿意以诚意来解决问题,之所以对美国人赔偿,是因为在美国,即使没有造成实际损害,但是只根据其可能性就可以认定损害赔偿,而中国法律则只有对产品发生了实际损害才可能承担赔偿责任。但是美国的事情发生后,东芝公司并没有及时告知中国用户,也没有用中文而用英文在网页上向中国的用户说明此事,且只在中国媒体报道之后才采取这一措施。

东芝的失误

1.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东芝事件在美国的处理,缺乏全球意识。东芝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笔记本,美国人可以起诉,别的国家的消费者也同样可以起诉,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对美国人赔偿,那么也要对别的国家的消费者赔偿,否则就失之公平。

2.会伤中国消费者的感情。东芝对中国文化有深入了解,美国人一投诉就匆匆忙忙作庭外和解,而对中国消费者的投诉却遮遮捂捂,只给中国消费者一个“补丁”。东芝也许在打官司上不会输给中国的消费者,但是,这会伤害中国消费者的感情。人们的消费一般经历三阶段:理性消费——感性消费——感动消费。现在是感动消费阶段,满足消费者同一需求的产品很多,谁能够使顾客受到感动,谁的产品才会赢得顾客。

3.缺少大型的跨国公司应有的气魄。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中国自己的许多公司都能够做到,如海尔、小天鹅公司,而老牌的东芝却没有做到,岂不令人遗憾。

4.不能自圆其说。既然笔记本电脑没有问题,又怎么会产生“可能的损失”呢?为什么又怕打官司呢?

5.危机处理程序有问题。

危机启示

1.我国有大量企业在市场的产品具有潜在的危害,如高残留农药、燃气热水器、不合格食品、不合格药品等,这直接威胁的是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如果对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造成危害的“可能性”进行索赔,那么中国自己的企业被起诉的数量恐怕不会是个小数。因此,那些生产可能造成“潜在伤害”品的企业,需要认清消费者逐渐成熟的趋势。中国“入世”后,中国企业的生存空间会更小。

2.在打击假冒伪劣中我们出现了王海,在打击“潜在可能伤害”中会出现新的“王海”。消费者的成熟,对于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十分有利。

4.法律及执法系统亟待完善。

5.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快,企业必须对自己的形象更加注意。

案例2:桂林仔公司食品中毒事件

事件经过

广西桂林仔公司是一个全国连锁的饭店,以泉水加秘方烹饪鸡鸭和桂林家常菜为特色。由于顺应绿色消费潮流、味道鲜美以及定位中低档消费而颇受顾客欢迎。

2000年7月的一天,桂林仔公司在广西南宁的一个分店遭到消费者投诉。一个消费者来到该分店,说昨天他们一行8人在此店吃饭,6人发生腹泻。到医院看病,医生说是食物中毒,并开了药。消费者要求该分店赔偿昨天的餐费,否则给予曝光。当时,主持工作的是店经理助理,他说食品卫生绝对没有问题,要来人出具证明。消费者对这种处理不满,于是告到《南宁日报》。记者从南宁打电话到桂林仔公司总部,说如果再不妥善处理,将予以曝光。总经理伍品芳接到电话,意识到曝光对于一个连锁店的严重性,当即告诉记者第二天到达南宁市亲自处理。记者同意在没有与总经理面谈之前不报道。但是第二天由于有教授来公司讲学,伍总没有去南宁市。第三天,《南宁日报》即以醒目标题报道了此事件,也就是在同一天,伍品芳总经理派助理去了南宁市,向受害者表示赔礼道歉并赔偿了损失费。《南宁日报》决定跟踪报道桂林仔的处理结果。

但是,伍品芳总经理认为记者言而无信,报道失实,给公司造成名誉损失,使得公司赔了夫人又折兵,要起诉该记者。当时日报社给予桂林仔的答复是:

1.如果起诉,桂林仔会胜诉。但是对于记者本人不会有大的损失。

2.如果不起诉,《南宁日报》答应免费连续报道一下桂林仔公司。

危机处理行动

桂林仔经过讨论,认为对于公司来讲,重要的是公众形象。与记者打官司,胜败并没有谁去关注,反而浪费了自己的精力。所以,当时决定不起诉,写出公司的连续报道资料,同时与媒介搞好关系。桂林仔公司意识到加强卫生的重要性,改变了过去由分店经理负责食品卫生的做法,成立了卫生质量检查部,制定食品卫生标准和检查程序,定期对所属二级分店进行检查,使公司更加正规化。

危机启示

1.消费者总是对的,企业不能对消费者不信任。

2.处理危机反应要快,否则就会有谣言。

3.企业不要与媒介对立,但是受到误解要申辩。

4.企业要善于利用媒体为自己服务。

5.餐饮业经常征求顾客的意见胜过寻求咨询。

案例3:中华自行车爱尔兰事件

事件经过

1986年6月,刚刚成立6年,准备在海外市场大展拳脚的中华自行车公司遇到了麻烦。负责爱尔兰销售的负责人紧急向公司通报:爱尔兰一位12岁的小姑娘骑着中华自行车(童车)摔伤。总经理施展熊听到汇报后,赶赴爱尔兰处理此事。经过调查,发现导致小女孩摔成轻伤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崎岖的路面上骑车,二是该童车的前轮胎钢圈变形。另外,该童车已售出一年多,保修期已过。也就是说中华自行车的问题只有一个:承担轮胎钢圈质量而造成的责任。此时,当地的媒体已把“中华自行车质量事故”炒得沸沸扬扬,并表示对中国产品的怀疑,更密切关注着中国企业对此事的处理。中华自行车的海外销售公司也开始怀疑与中国企业合作是否稳妥。

危机处理行动

施展熊在慰问了伤员及其家长后,立即做出如下决定:

1.承担伤员的一切医疗费用并给予一定的赔偿。

2.将4000多个爱尔兰用户所购买的该型号童车的钢圈,一个也不能少地全部就地换掉。一个星期后,中华自行车公司如期将4000辆童车的轮胎钢圈更换完毕,耗资100多万元。

多层反应

施展熊的承诺立即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认真的中国人》、《勇于承担责任的企业》等文章屡屡见诸报端;受伤的小姑娘及其家长对此事的处理结果深表满意;经销商们的信心大增,销售市场止跌反弹。一年后,中华自行车在爱尔兰的销售量增长了10倍。

危机启示

1.对于消费者,商家负有永远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消费者再小的损失面前,商家绝对不可以说“不”。

2.对待危机事件的处理,企业的反应一定要快,迅速采取相应的对策,不让不良舆论抢占先机。否则,自己就会变得极其被动。

案例4:博帕尔惨案

事件经过

1984年12月3日午夜后不久,一些有毒的气体从印度博帕尔一个地下储藏罐中泄漏出来,慢慢地形成一块致命的白云,覆盖了周围25平方英里的土地。凌晨6时,已有1200人死亡,20000人中毒。当时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不知不觉毒气便侵入了他们的肺和血液中,结果导致这些人窒息死亡。这种毒气是印度农民和果农所用杀虫剂的基本原料,由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分公司的一家工厂生产。

危机处理行动

当位于美国康涅狄克州的公司总部得到灾难消息时,采取了如下行动:

1.立即向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发出指令,停止该种气体的生产和运输。

2.危机当天它就在康涅狄克的一家饭店举行了新闻会,那天新闻会的会议大厅里挤满了记者,到会的记者们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联合碳化物公司能够告诉记者们的就是公司正向印度方面提供帮助,如送去医疗设备和防毒面具,派出医务人员等。最后公司宣布它正派去一个技术专家小组检查工厂的情况并调查事故的原因。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记者们都要求要尽快报道这起事件。

3.派出一个由1名医生、4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小组赴印度调查事故原因。

4.第二天,公司董事长沃伦·安德森冒着被逮捕的危险飞到了印度博帕尔作第一手调查。到12月7日星期五那天,总共有超过两千的当地居民死亡,另有两万多人因中毒得病。

5.董事长沃伦·安德森在被印度官员释放后说道:我现在最关心的是那些受灾难影响的人们。这句话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在他的声明中没有提到他被印度政府逮捕的事。

媒介的反应及猜测

新闻媒介的记者、环境组织的代表、政治家、毒气专家都介入了这场灾难。有关博帕尔事故的报道在几小时内就出现在报纸的头版,成了头条新闻,电视广播也在主要的新闻节目中对事故进行专门报道。

不少记者在新闻稿里就开始猜测有关事故的原因、工厂安全系统的设计情况、致命化学品在人口密集地区进行生产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大规模索赔以及公司应该承担的责任,等等。虽然这些猜测得不到确认,但它们还是成了报纸上的头条新闻。整整一个多月,这一事件成了新闻报道的热点。联合碳化物公司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危机启示

1.危机发生时,要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沃伦·安德森在危机发生后直接飞往事故现场,显示了公司对整个事故的关心。公司是由人组成的,忽略对人的关心通常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2.必须有一个发言人来表示公司对事件的态度,并告诉公众公司正在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问题。

3.要掌握对外报道的主动权,以组织为第一消息源,如:对外宣布发生了什么危机;公司正在采取什么补救措施,等等。联合碳化物公司在事故发生初就召开了新闻会,并且采取了各种补救措施。

4.危机期间与公众的有效传播沟通十分重要。一个公司时常会因其在危机期间所采用的成功传播手段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同时,有效的传播沟通工作还可以在控制危机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5.公司要表现出对社会公众的关心,以重新树立形象。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案例5:英国塞勒菲尔德事件

事件经过

1986年2月5日,英国塞勒菲尔德核反应厂,液态钚储藏罐的压缩空气受到重压,一些雾状钚从罐中泄漏了出来。工厂亮起了琥珀色的警报,大多数非必要人员撤离了危险区,当时只留下了40人来处理泄漏事故,以维护工厂其他部分的安全。

泄漏事故发生在中午10:45~11:45之间。媒介很快就报道了所发生的事故,因为从工厂蜂拥出来的工人和琥珀色的警报,人们一眼就能看出工厂出了问题,事故的消息随后就传开了。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记者在中午给工厂打电话时,工厂的新闻办公室还没有作好事故消息的准备,所得到的回答只是些站不住脚的许愿,即工厂将发表一个声明。下午4:00才看到这个声明,而这期间媒介的记者一直提心吊胆地等待着。

危机处理行动

英国核燃料公司在宣布泄漏事故时,暴露了公司危机状态下的困境。一方面它向公众表示,要最大可能地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另一方面每天又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报出消息,这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惧。

厂里没有足够的新闻人来应付外界打来的询问电话。记者们发现他们要排队等候消息。于是不确定的因素大大滋生了人们的不安情绪,英伦三岛政府为此也十分焦虑。

英国核燃料公司的新闻办公室在正常工作时间后停止办公。当探听消息的人在晚间给公司打去电话时,电话总机告之,请留下电话号码,等新闻人上班后再回电。

最后,英国核燃料公司不得不开始收集有关信息,也因此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花费200万英镑进行广告宣传活动,邀请公众参观塞勒菲尔德展览中心。

案例评价

发生事故时,应该有专门的机构对外消息。新闻办公室晚上应该留人值班,以处理媒介晚上打来的电话。对外封闭的核工业,不但会失去公众支持,而且容易引起公众争论。塞勒菲尔德后来的开放政策,有助于社会公众认识和了解核工业。

危机启示

1.增设新闻机构或公关经理,并且让他始终能得到最新的信息以及公司为了控制危机而正在采取的措施。新闻机构要与组织的高级主管不断沟通,并运用专业知识来判断和决定哪些信息可以传播给媒介,以及应该怎样进行传播。

危机公关范文篇7

关键词:公共关系危机危机处理网络公关

公共关系(PR)是从英文“PublicRelations”一次翻译过来的,简称“公关”。在以往,公关因其在中国发展的不成熟,在中国社会经济中一直是一个被误解的词,但随着社会经济与传播业的发展,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企业活动中提到一个很高的地位。在资讯爆炸,媒体泛滥,商品趋于同质化和消费营销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公共关系给企业提供乐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宣传传播概念和策略,成为现代组织品牌发展的重要手段。公共关系已不再是一个被质疑和非议的字眼。

然而公共关系究竟是什么?由于公共关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因此给出一个确切、科学的定义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论题。“资讯传播、关系协调、形象管理”三个关键词体现了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思想。公关的基本结构是由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媒介三要素组成,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联结主体和客体的中介环节就是信息传播,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公关的基本范畴。至于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现代、边缘、交叉、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公共关系学中要综合用到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新闻学、市场营销学、人际关系学、广告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成果。

公共关系成为了组织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地开展公关工作,针对给组织带来巨大威胁和机遇的事件进行事件策划,借助传播媒介扩大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帮助组织建立起与公众的良好关系,为组织节省因关系不好而产生法律诉讼、消除抵制组织的活动等费用,为组织赢得来自各方公众的支援,为组织创造良好的长远效益,这些都是公共关系对组织管理的贡献。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是多而且复杂的,我想着重的讨论其中的某些方面,而我最关注的是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

一、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之所以特别关注危机管理这部分,原因有三点:(一)公共关系中的危机事件基本上都是突发事件(由其特性决定的,稍后将做阐述),在当代信息媒介的作用下,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非常广;(二)公众心理具有不确定性,其对一个产品的信赖随时都可能因为一点恐慌而土崩瓦解,而且社会人群与企业具有天然的对抗性,任何一点小的事件都可能在个体之间信息传递不足以及被人为误导的情况下,因外部群众的夸大,谣言的流传而被放大,演变为一个大的危机事件,使恐慌蔓延;(三)危机事件是不可预测的,可能毫无前兆,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内部公关系统议题无法发挥作用,只有依靠管理者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诊断,紧急回应和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可以看出公共关系的压力最后都落在了管理者肩上,如果管理者没有及时的处理和控制事态,很容易造成内部和外部的恐慌,对组织造成致命的打击。危机管理是对组织公共关系工作极富挑战性的考验,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策划更能集中的反映一个组织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在讨论组织公共关系时研究和学习危机管理便变得重要而且必不可少了。

我想从一些案例着手来分析和讨论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案例(一)可口可乐中毒事件

1999年6月初,比利时和法国的一些中小学生饮用美国饮料可口可乐,发生了中毒事件。一周后,比利时政府颁布禁令,禁止本国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饮料。已经拥有113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重大危机。

6月17日,虽然被认为是姗姗来迟,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依维斯特还是从美国赶到布鲁塞尔举行记者招待会。第二天,比利时的各家报纸上出现了由依维斯特签名的致消费者的公开信,仔细解释了事故的原因,信中还做出种种保证,并提出要向比利时每户家庭赠送一瓶可口可乐,以表示可口可乐公司的歉意。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比利时国内同期上市的可口可乐全部收回,尽快宣布调查化验结果,说明事故的影响范围,并向消费者退赔。可口可乐公司还表示要为所有中毒的顾客报销医疗费用。此外,可口可乐公司还设立专线电话,并在因特网上为比利时的消费者开设了专门网页,回答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从第一例事故发生到禁令的,仅10天时间,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了6%。据初步估计,可口可乐公司共收回了14亿瓶可乐,中毒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多万美元。

案例(二)肯德基广告事件、三一重工博客门事件

两个事件同起源于网络,肯德基公司因其电视广告高考篇的播出,在互联网上爆出了网友的质疑声音,天涯社区出现了题为《肯德基现在放的老北京鸡肉卷广告好过分》的帖子,这名网友在帖子里指出,肯德基广告暗示不吃肯德基就会导致高考落榜。帖子一出,立即吸引了超过6万次的点击率,一些比较激烈的网友感慨:这个广告让即将为高考努力学习的同学看到不是备受打击吗?认真学习还抵不上吃KFC管用?

继天涯之后,很多网站纷纷转载此帖,一则小小的电视广告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甚至有人提议拒绝吃肯德基,提出肯德基对好学生是一种嘲讽这样的言论。继苏丹红事件之后,这是肯德基所面临的一次最严重危机,幸好肯德基对于危机管理一向灵敏,帖子发表仅仅一周之后,肯德基就暂停争议广告的播放,并公开表示“尊重观众意见”,对这则广告内容进行修改。

三一重工博客门事件同样是起源于网络,并引起轩然大波,公司总裁向文波在自己的博客上接连发表言论,公开抨击当时热点的徐工并购事件,暗示徐工有作假之嫌。向文波的博客被认为是对徐工收购事件的恶意搅局,该言论一出,甚至引发了股市的波动,向文波和三一重工也被推到了丧失公信的风口浪尖上,网友纷纷质疑向文波的行为本意,是个人行为还是企业行为,对经济事件的干扰是恶意还是无意?博客门事件一出,在网上存在的主要观点认为向文波此举是在为贱卖徐工做局。最后向文波选择高调现身,在SOHU的网络访谈上郑重的指出博客中言论纯属个人言论,仅作讨论。事件后,网络上对于三一重工和向文波的搜索激增,二者加起来高达60多万,向文波和三一重工知名度飙升了上去。

这里的三个事件,都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公共关系危机的特点:突发性和严重破坏性是起主导作用的一般性特点。危机往往都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大大出乎决策者意料之外(当然我们不排除决策者通过策划危机并掌控危机发展来提升品牌知名度,这点我们稍后再作讨论),同时其破坏足以让一个企业无法生存。在案例(一)中可口可乐中毒事件充分的反映了这两点,公司里的人绝对不会料到自己的产品会出问题,而且事件发生产生的影响也相当巨大,第一情况便是比利时政府颁布禁令禁止在比利时境内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饮料;第二情况就是公司因这件事造成了6000万美元的直接损失。对于可口可乐这样的国际性公司,这可能不算很多,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小公司身上,那么这比损失对公司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另外,危机的其他特点在案例中也有体现,如:高度不确定性、事件的独特性、信息收集的滞后性、紧迫性,以及敏感性和社会性。特别是由突发性和破坏性所引致的紧迫性、敏感性和社会性。危机之所以成为危机,就是因为公共关系客体公众对事件的敏感,公司的形象和信誉因此而产生动摇,所以这三个特点值得公关人员注意,因为这关系到组织存在的根本:形象和信誉。

三个事件中管理者对危机的处理无疑都是成功的,公司及管理者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措施都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危机对企业的损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使公司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经由这几个事件,我将要进一步讨论和学习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对策。这三个危机的爆发,因危机事件的独特性,其起源、传播和影响途径各异,这使得危机对各公司的影响程度有很大不同,管理者所采取的应对政策也有所不同。我觉得可口可乐中毒事件中可口可乐公司所采用的危机处理模式更符合一般性的、规格化的危机处理对策,而且很具典型性。在事件中,公司最高领导亲自到事件发生地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向消费者道歉,表现出公司正确面对事件,不逃避责任的态度,在改善消费者与组织之间的敌对态度,恢复公司在消费者中的形象和信誉起到了积极作用;接着对外公布对受害者的赔偿措施,紧随其后的是对广大消费者的保证,进一步强化消费者对公司的信赖。在这次事件的处理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隐性的部分——公司与媒体之间的部分。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媒体为公司充当了积极的角色,足见可口可乐公司在与媒体联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利时的一家报纸评价说,可口可乐公司虽然为事件付出了代价,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不能不说,可口可乐公司在这次危机处理中表现的公关素质令人佩服。

对于后两个事件,我想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正是我在描述危机特点的突发性时提到的:通过策划危机并掌控危机发展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测而已,然而通过对案例(二)中的两个事件的分析,发现这样一种猜测可能已经成为了现实。这时危机的传统特点已成为隐性特点,其中的不安定因素都因为“策划”这一前提条件而消失,剩下给管理者思考的就是这项策划是否可行,是否有能力控制自己制造的危机,危机的危害性是否会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肯德基广告事件属于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但毕竟它的危机并不如可口可乐公司那样严重,同时它在最后是从危机中获利的,再联系曾经在印度发生的“如来佛祖广告事件”,肯德基广告事件属于刻意策划的嫌疑就更大了。同样的,三一重工博客门事件在网络上也是先抑后扬,即化解了危机,又受到了广泛关注,提高了知名度。这种利用危机策划危机使企业其中获利的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手段着实令人叹服,更有人评价说,这样一种刻意策划危机以获利的公关策略,需要十二成的功力修炼才能做成。

说到这里,需要谈到另一个与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有关的问题,即危机的预防。毕竟防胜于治,即使通过危机管理企业可能从中获利,但这个利来的不容易,稍有考虑不周或操作不当,危机演变加剧,给组织带来的破坏将不可预知。危机的成因有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因内部失误造成的,如企业的素质、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往往这些方面的小疏忽给组织造成很大的危机;当然外部也可以形成对企业的危机,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将会提到。关于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最后我想可以这样表述:公共关系的建设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仍是组织自身的修炼和核心能力提升,公共关系是用来推动企业发展的,而非为企业补漏的,所以好公关的前提是好企业好公司,不要让危机处理成为一个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

二、网络公关

网络已不算是新兴事务,其在各方面的应用也飞速发展,可以说网络已经应用到了其能产生作用的每一个领域,公共关系也不例外。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由网络媒体和公共关系结合而产生的网络公关应运而生。

在讨论完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后我要再加一部分讨论网络公关不仅因其是产生于传统公共关系之外的新型公关,更因为正是这一新型公关的出现给公共关系带来新血液的同时也让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变得更具有挑战性。

先简单介绍一下网络公关。网络公关又叫线上公关或e公关,它利用互联网的高科技表达手段营造企业形象,为现代公共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策划思路和传播媒介。用专业点的分析来说,上面只是狭义上的网络公关概念,而我要说的正是这个因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传播方式较之传统传播方式创新,以及公共关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狭义上的网络公关。

网上关于网络公关的描述有这样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当公关遇上网络,让公关人有的直登天堂,有的直下地狱。”[]我觉得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由于互联网这种新媒体的出现,给公共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网络媒体的特性使得网络公关成为一柄不折不扣的双刃剑,能杀敌也能伤己。

让我们把网络媒体的特性与公共关系以及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特性联系起来讨论。区别于传统媒体,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世界是平的,信息传播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束缚,以光速在进行,资讯传输的加速固然使得公共关系活动更有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信息收集的滞后性,增强了组织形象的对外宣传广度;但另一方面,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搭上网络这趟快车,突然爆发的一个小事件会给组织带来致命的打击。在组织被击溃之前,网络信息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高速传播留给公关人员对危机的反应时间少之又少,要求公关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出闪电反应,分析并决定如何应对。新浪科技“DELL邮件门”事件主题中,短短数天,参与的网友数量就超过了10万人次【这也不难看出案例(二)中三一重工选择网络作为公关媒介的原因】。如果速度快没什么,组织能够应付,那公关人员就不得不去考虑另一点了——网络信息的爆炸式效应。在上述案例(二)肯德基广告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帖子被“网站纷纷转载,一个小广告引发广泛的社会争议”。而网络的另一特性——互动性,也使公共关系危机的外部成因比例加大,因为在互联网上受众不仅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这就让用户能即时的参与到网络事件中来,使网络公关更为复杂。肯德基广告事件已给我们提供了范例,而关于戴尔笔记本电脑客服—blogosphore事件更是一个典型的网络公关案例。

当互联网的三大特性:速度,超时间超地域性以及互动性与公共关系结合在一起时,加大了对公关人员的挑战。当然并非网络公关只会给组织带来灾难,我只是强调网络公关的出现带来优势的同时同时给公关人也带来更多的压力。它是一把正真的双刃剑,在互联时代,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杀敌而不伤己,是一个具有挑战更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而我们在进行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时,最好把网络公关这一部分也考虑进来,因为它已经正真的融入其中,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1]罗建华、阿木尔.公共关系学(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

[2]唐燕凌、姜国刚.公共关系学(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立体化教材).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3]赵学前.公关心理学原理与应用.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8

[4]何春晖.中外公关案例宝典.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3

[5]刘佳.网络公关案例研究:华普汽车,肯德基广告.

2008.2.12

危机公关范文篇8

关键词: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危机公关

网络具有开放性和传播迅速的特点,信息数据借助于网络技术传播给受众,便于受众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在此形势下,企业一旦出现危机,信息便会在短时间快速地传播,对企业的形象和经济效益造成的打击将会十分严重。因此需要企业的危机公关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处理,及时止损,保护企业的形象和经济效益。

1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危机公关面临的挑战

1.1网络中虚假信息的传播。网络时代的发展衍生出了企业的新危机——网络危机,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一些关于企业的虚假信息在网络中快速传播,严重危害了企业的形象和经济效益。一些真实的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加剧了企业危机,影响了客户的信任[1]。1.2网络监督不完善,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针对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还并不完善,网络还没有实施实名制。这就导致一些法律法规的落实受到影响,惩罚力度不足,难以提高网民和不法分子的重视程度。这一情况下,企业的一些信息被恶意修改炒作,网民的舆论也难以得到控制,引发了企业的信任危机和经济危机[2]。

2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危机的特点

2.1信息传播速度快。网络经济时代中互联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互联网具有传播迅速、广泛性等特点,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因此只要有网络,便可以随时随地信息,信息在短时间内被用户传播,接收到信息的受众也会逐步增多,在短时间造成的影响力也会由于网络的原因增大[3]。例如海底捞卫生事件,一经曝光,在微博微信等各大社交平台上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在几小时内,点击量过万,这一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介难以比拟的。2.2信息传播范围广。网络时代下,人们只需要利用网络,登录相关的社交平台便可以获取信息,进行信息的传播讨论交流,也可以参与到信息的编辑当中。用户量的增大使得信息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尤其是新媒体的诞生,更多的自媒体平台加入了信息的生产传播当中,一旦企业出现危机事件,事件的信息便会呈现出病毒式的扩散,在短时间内覆盖的范围极为广泛。2.3网络信息可长久储存查阅。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是借助网络进行传播的,网络具有储存查阅的功能,信息可以长久滞留。事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也可以利用网络再次翻阅查找当时的信息。因此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负面信息的影响会越来越深远,企业危机如果得不到恰当的处理,将随时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例如麦当劳事件,人们利用网络搜索麦当劳事件,还是会搜索到当年事件的文章、报道等,对公司形象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4]。

3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危机公关的原则

3.1快速反应。快速反应原则指的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爆发危机时,危机攻关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进行控制。一般将从危机爆发到产生大部分影响的最初24小时称为黄金24小时,这是最重要最有效的24小时。企业的危机公关应当抓住黄金24小时的时间,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控制舆论走向是首要的目标。一旦错过了最佳时机,危机公关处理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对企业的形象和经济效益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3.2以公众为本。危机公关在处理企业危机时,要以公众为本,企业作为生产经营方,需要积极地和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关注在危机中受到危害和伤害的群体,将受害者和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勇于承担责任,向受害者赔偿经济损失,关注舆论走向和受众群体的心理。抓住人心才是解决危机的关键,要用负责的态度和恰当的形象来获取公众的原谅,赢取人心,解决危机。3.3真实坦率。在处理企业的危机事件时,企业的领导可能更加倾向于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推卸责任,隐瞒事件的真相,都会影响危机公关的效率,一旦真相被公众和媒体知晓,企业将处于被动的地位,将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影响和损失。因此不如真实坦率地来面对危机事件,主动承担责任,向媒体和公众公布事情的真相,利用一些恰当的处理行为,获取人心,从而掌握舆论导向,降低危机事件对企业的影响。

4网络经济时代企业面临危机的原因

4.1信息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在传统媒介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只能依靠传统媒介和口头相传,信息传播比较慢。但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平台越来越多,使得信息传播媒介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一般企业出现危机,危机信息便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APP等迅速传播。4.2网络传播平台的开放性。网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依托于网络的传播平台也是面向全体公众开放的,任何人都有自由发言的权利,在网络传播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于公众来说,公众拥有了更多的传播平台,可以发表言论传播信息。如此一来,企业的消费者便拥有了更多反馈的平台,在网络上可以获得关于企业更多的信息。4.3信息传播内容范围更广、更迅速在网络经济时代,网络得到了广泛普遍的应用,其开放性、传播迅速、互动性等在信息传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媒体利用网络媒介传播更多的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受众。而公众也可以利用网络获得的信息范围更为广泛和迅速。

5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危机公关的策略

5.1构建完善的企业危机预防机制。在网络经济时代,提高企业危机公关的处理效率,应当构建完善的企业危机预防机制。首先从员工入手,提高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引导员工认识到在网络环境下,企业所形成的危机会对企业造成更大更为深远的影响,同时威胁到员工自身的利益。这样能够引发员工的警惕心理,使其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工作,从而提高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其次需要建立专门的预警机制,时刻监督企业的信息及其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将企业危机扼杀在摇篮里。企业应当重视危机公关人员的培养和专业人才的引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危机公关团队,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或长期存在的企业危机,并做好危机的预防监控管理工作。例如海底捞公司疫情之后重新开业,菜品价格上涨引起消费者不满,向公司反映投诉,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热度不减,使得公司的想象大打折扣,公司的公关团队接收到消费者信息之后,立刻做出反应,经过商议处理,调整菜价,了道歉的声明,及时止损,挽回了公司形象。这一系列的操作离不开背后一个强大的公关团队,他们紧盯网络信息,及时发现网络上的不利消息,及时反应处理。5.2积极沟通,保持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媒体作为信息的主要传播媒介,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且掌控着社会舆论的发起和导向,因此企业的危机公关应当做好和媒体的积极沟通工作,保持良性的互动。要和媒体建立一个融洽的合作关系,避免媒体大肆传播一些危害企业的信息。企业的内部人员需要统一口径,注意措辞,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可以通过媒体的力量,了解各方的声音以及对企业的批评和意见,从而掌握网络舆论的主要情况,有利于危机公关针对危机事件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例如前几年滴滴司机侵害女乘客事件,事件一曝光,滴滴公司形象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避免事态更为严重,公关团队及时作出反应,联系了各大媒体,将公司的处理过程方式等进行跟踪报道,积极承认错误,弥补过错。在这一过程中各大媒体成为了信息的有效传播途径,平息大众的怒气,维护企业形象。5.3及时信息,避免不良信息进一步扩散。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而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因此一旦发生了危机事件,危机公关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处理,及时针对危机事件的应对措施,主动承担责任,避免不良信息进一步扩散对企业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如果出现了谣言引发的危机事件,就要提供相关的证据以证清白。若事情属实,企业需要积极面对公众,回答公众的疑问,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利用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获取公众的原谅,最大程度降低危机事件对企业的影响。5.4企业应当根据危机的发展情况调整处理方案。在企业危机形成初期,需要提高企业员工的重视程度和应变能力,紧盯网络的风吹草动,及时发现危机的变化,根据危机变化进行危机预防。危机公关人员应当结合危机预防处理机制及时作出反应,一旦危机发展到爆发期,便采取果断的应急措施,控制危机蔓延。到了危机的爆发期,企业就应当积极面对媒体,正面回应问题,避免出现虚假信息,诋毁企业的形象。可以邀请权威人士针对本次危机进行讨论分析,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参与到讨论中,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在危机持续期,企业需要加强对危机的关注力度,要求公关人员时刻关注网络信息,做好监控预防工作。提供恰当的解决方案,并加强和媒体的沟通联系,避免媒体大做文章。在恢复期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渐消退,企业需要做好恢复期的控制工作,恢复企业的正常运营。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听从公众的意见,修改生产运营方案,消除危机。5.5做好企业危机的善后工作,重塑企业形象。在公布完企业针对危机事件的解决措施之后,危机公关还需要做好企业危机的善后工作。对受害者给予深切的同情和歉意,树立一个知错就改的形象,来获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及时赔偿受害者的损失,并将赔偿结果公示于众,体现企业解决事件的积极性和负责任的态度。在获取了受害人的谅解之后,一些攻击企业的声音将逐步消失,这就重塑了企业形象,恢复了企业声誉。还可以开展一些弥补企业形象损失的公关活动,加强和公众的沟通交流,积极采纳公众的一些意见建议,进行改进创新,避免危机的二次爆发。

6结语

总之,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应当认识到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成立专门的危机公关团队,及时处理危机事件,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侯姝媛.浅论网络时代企业危机公关策略[J].商,2015(16):240.

[2]李杰,熊英子.刍议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公关[J].商业时代,2004(35):63-64,60.

[3]周璐.数字化媒体时代下企业危机公关策略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7.

危机公关范文篇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迅速提高,我国企业正在面临着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不确定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蔓延、产品周期的缩短、技术创新步伐的加速、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积极应对已经爆发的各种危机,正确面对舆论和公众,积极展开企业危机公关,扭转不利局面,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企业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对危机公关的基本理论及中国企业进行危机公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全文分为五个部分:企业危机公关的概念,危机形成原因,危机公关的必要性,当前中国企业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企业危机公关的原则及措施。

关键词危机;公关;契机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企业出现的危机事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舆论和公众的关注,而这些日益增多的危机事件正在极大地冲击着传统企业的正常运作。危机爆发之后如何应对危机,尤其是如何将公共关系管理的方法融入到企业的危机管理之中,成为当代我国企业不能不面对的问题。“危机管理”和“公共关系”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管理课题,而这种将“危机管理”和“公共关系管理”的两个课题结合在一起的新课题,也就是危机公关管理。本文将就此课题进行初步探讨,着重围绕企业危机公关的概念,危机形成原因,危机公关的必要性,当前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危机公关的操作途径等五个角度,分析企业在出现危机后怎样运用公共关系管理方法来化解危机,甚至化危机为契机。

1企业危机公关概述

1.1企业危机公关的概念

本文将从企业危机管理和公共关系管理两个方面来着手探讨危机公关的概念。

1.1.1企业危机管理的概念

危机管理最早产生于对国际关系中政治危机的研究,后来由于国际经济学的发展,特别是跨国企业的兴起,危机管理的理念才开始逐渐引入企业。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蔓延、产品周期的缩短、技术创新步伐的加速、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等因素的演变,造成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不确定,这种外在的变化要求企业及时重视经营活动,避免突然发生的危机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侵蚀企业已有的竞争优势。因此,危机管理的思想就在这种发展态势下应运而生。企业通过危机管理及时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以高度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管理行为和柔性化的管理方式主动和快速响应外部环境变化,通过对企业内部可控因素的创新去适应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变化,从而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传统的静态管理理念相比,危机管理隐含的科学管理规律是从动态的视角看待企业管理,在以速度和应变取胜的商务环境中保持动态性和灵活性,取得连续的竞争优势。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已发生的危机采取的管理行为,即对突发性危机事件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这个定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这个定义说明危机管理的对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已发生的危机。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的管理是日常危机管理,针对已发生的危机进行的管理是危机事件管理,即面对危机和危机的威胁采取管理行动。

根据以上对危机和危机管理的定义,特定到企业经营中来,我们认为企业危机管理,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或正在面临的危机,而就危机预防、危机识别、危机公关处理等行为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1.1.2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公共关系管理”呢?由美国公共关系权威期刊《公共关系新闻》的创始人dennygriswold给出的公共关系的定义是一个被引用得最多的定义之一。他认为:“公共关系管理是一种管理职能,用以评估公众态度,从公众兴趣的角度出发来决定企业政策和程序,计划并实施行动的方案已获得公众的理解与认可。”

1.1.3危机公关的概念

由此,结合上述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概念:企业危机公关是对企业发生各种危机灾难时所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的简称。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全球化和社会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任何组织和企业,无论其规模、性质和类型如何,在其产生、发展、成熟和衰弱的各个过程中.都免不了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因此,危机公关成为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危机爆发时,企业采取不同的危机公关方式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处理不当会使企业多年辛苦建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化为乌有,甚至危及企业的存亡;反之,处理得当可使危机变为转机.为企业赢得良好声誉,给企业的发展创造机会。

1.2企业危机的特点

企业危机的特点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危机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2.1普遍性

它是指危机存在于每个企业、存在于企业活动的每时每刻。从苏丹红事件到高露洁事件,从波音事件到雀巢事件,无论是从危机事件爆发的企业,还是从危机事件爆发的时间,我们不能不意识到一点,危机存在的普遍性不容忽视。

1.2.2突发性

突发性是指企业的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突然发生了变化,如政策变化、重要人事变动及自然灾害等:危机事件的爆发,往往非常突然,令企业防不胜防。一篇有损公司美誉度的文章,45分钟就可以传播到全球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这对于业务遍布全国、全世界的公司来说,及时获取危机信息,及时进行网络危机公关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1.2.3危害性

危机的发生总会轻重不同地影响和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威胁到企业的既定目标,最严重的将导致企业破产:纵观近年发生的企业危机事件,不少企业,甚至是百年老号,在危机来临之际,由于没有一套相应的攻关措施,仓促应战,结果往往是悲惨的。例如金华毒火腿事件,就整垮了整个浙江省金华市的火腿产业,涉案企业无一幸免于难。

1.2.4不可预测性

危机的出现及其后果具有不确定性.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不可预测.特别是那些由企业外部原因造成的危机.如自然灾害、国家政策的改变、科技新发明带来的冲击等,往往是企业始料不及、难以抗拒的。

1.2.5舆论关注性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十分发达,企业的任何危机,都会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成为焦点和热点,使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处于众目睽睽之下,无孔不入的媒体还可能推波助澜,使危机升级。因而,有效的沟通便成了危机处理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对危机的认识与处理显得十分重要。

1.3企业可能出现的危机类型

1.3.1产品质量危机

企业由于在产品质量或功能上和消费者产生纠纷甚至造成消费者重大损失.进而被提出赔偿甚至被责令停产的事件,是企业危机中最常见的一种。比如人们所熟知的“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日本三菱帕杰罗事件”等。

1.3.2人才危机

人员是企业发展的支柱,企业部分高级职业经理人或主要技术人员由于行为不当给企业经营带来危机。如企业原技术开发人员,将企业持有的知识产权产品带走或出卖给他人,导致企业经营困难或声誉急剧下降。如段永平出走小霸王、陆强华出走创维等。

1.3.3品牌信誉危机

品牌信誉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如果企业被指控侵害他人名誉权或知识产权,将面临巨额赔偿;或者企业商标被对手抢注,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

1.3.4财务管理危机

良好的财务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企业由于债务难以偿还,银行一时拒绝贷款,可导致企业资金断流,生产瘫痪。巨人、爱多的失败就是由于缺乏财务管理危机意识造成的。

1.3.5公害危机

由于企业一些行为严重损害了自然环境。社会公共设施或违背了起码公德,从而导致公众不满,导致企业形象受损。此外,企业还会遇到犯罪、事故、天灾等危机。

2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

虽然引发企业危机的因素有很多,但总体来看,企业危机的产生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原因:

2.1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变化引发的危机

一切国家的政局动荡,战争,自然灾害,都会引起企业的危机。典型的,例如在印尼投资的中国企业在印尼排华事件中遭遇的巨大冲击,又如禽流感期间,靠鸡吃饭的肯德基和麦当劳便经历了一场非常严峻的考验。

2.2新法规和新标准引发的危机

现在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越来越严,过去可以被允许的,现在可能不被允许,现有的经营活动突然被列入限制或禁止的范围,也会引起企业危机,还有现有的经营模式被宣布非法,还有原来的游戏规则被新规则所取代,还有所依赖的技术被淘汰,等等,这些新的法规、新技术、新标准都可能引发企业的危机。

2.3竞争引发的危机

比如说市场和客户被竞争对手分割,造成销售骤减,一个企业供应链被截断,大部分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被撬走,信用等级突然被大幅度降低,股票暴跌,遭遇抛售。

2.4企业内部矛盾引发的危机

例如企业高层发生权利斗争,领导层瘫痪,内部计划冲突,既得利益集团谋私利,劳资矛盾,工人罢工怠工。

2.5公共关系危机

因为重大的责任事故引起的法律纠纷,因为媒体对企业行为,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这方面的追究。个别事件引发对企业的猜测和不信任,还有谣言的广泛传播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危机。

2.6经营管理引发的危机

这不是外部环境,而是企业内部,比如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决策错误、管理不善、内部冲突、违法经营、忽视公共关系等等,这也能造成危机。

当然,最深层次的根源是企业公司治理不健康,企业公司治理不健康是企业造成危机的根本原因。企业的理念严重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单薄,企业的领导人胜利冲昏头脑,狂妄自大,企业领导人缺乏法制观念,或者地方政府、地方法院、媒体等误导,这也会导致危机。

3企业进行危机公关的必要性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飞速提升,目前中国企业对于品牌管理的技术手段已并不缺乏,很多企业家对于如何在中国建立品牌甚至要比那些在中国传播国外成熟品牌的跨国公司要有效得多。很多时候,一个不知名的小企业可能一夜间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品牌,但是,他们也有可能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地,例如“三株”;还有的企业积聚百年文化的沉淀,在消费者中拥有卓越声誉,也会在不经意间灰飞烟灭,例如南京“冠生园”。这些庞然大物的消失,往往就是在企业遇到一次危机事件时处理失当造成的。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公关活动只是停留在产品、服务和品牌传播阶段,而对企业的全面管理尤其是危机公关管理难以把握。零点调查最近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京沪两地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这项报告还显示,我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地具有对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有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不能不说,提高对危机公关的认识,深刻认识企业危机公关的必要性,对我国的企业来说已经十分重要。

3.1能够化解企业危机

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2年,中国大中型企业平均寿命为7到8年,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到3年。中国老字号企业已有70%消失。为什么企业会衰老得如此之快?这表明企业一开始就潜伏着危机。就好像面对死亡一样,有生则有死,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只是一开始危机并不明显,如果领导者一开始就能够非常敏感的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即使危机已经全面爆发也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包括公关方法,用勇气和魄力去面对危机,临危不惧,群策群力积极应对,企业的寿命是可以延长的,甚至可以“返老还童”,生机勃勃。

我们应该认识到,危机公共关系作为企业与公众关系的一种状态,其本身对危机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好的公关状态即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处于被公众理解.支持和信赖的状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和无形资产。相反,不良的公关状态即企业形象欠佳。不被公众支持和信赖,这种状况不但使企业无法获得“人和”之便利,而且还会使企业处于潜在危机之中.一旦产生某种气候,便会对企业造成危害。

由于公共关系管理拥有处理危机的职能,因而它在危机管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除了众所周知的传播沟通功能之外,公共关系还具有对危机现象的防御功能、矫正功能和进攻功能.即当企业与外部环境发生整合上的困难与公众关系紧张时,通过有效的公关防御行为以及及时调整企业的结构、产品方针或经营方式等,适应环境变化和公众要求,预防对企业不利情况甚至危机的发生;当因管理不善导致经营危机,使企业形象遭到损害时,便采取一系列公关矫正措施,改变被损形象,挽回企业的良好声誉;当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发生某种实际冲突时。则采取主动进攻方式,抓住有利条件和时机调整公关行为,实现与外部环境的变通协调,努力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新环境,避免、阻止和减轻企业危机损失。

3.2能够把“危机”转化为“契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很多人认为中国许多企业的发展主要在于机遇而非能力。我们并不这样认为,有了机遇而没有能力,同样无法发展;经历了中国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而生存下来的中国企业,就必然有其对于企业与社会发展的深刻认识和把控能力,就必然有自身一套经得起考验的经营哲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承受危机承受压力是任何一个组织修炼超越的必经过程,并且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够获得未雨绸缪应对危机的能力。

管理哲学永恒的亮点在于:把面前的每一事件均视为一种机会。我国古代《兵经一百》里说:“目前为机,转瞬为机;乘之为机,失之无机。”“危机”两字,着力在“机”字,能够转“危”为“机”,力挽狂澜,扭转局面,方显沧海本色,才是真英雄的气度;在动态中在不平衡中取得平衡,在逆境中变劣势为优势,才是真本事。所以我们说战略思维很重要的体现在于面对突发多变的内外因素变化,如何进行决策。

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海尔在印尼和马来西亚都建有企业,都不景气。海尔经过分析发现,东南亚国际的家电消费是持币待购,是因为发生了金融危机才不消费,并不是说家里不需要。于是,海尔便不失时机地在这些国家做了许多的广告,而且都在非常好的广告位置,广告的价钱还没有金融危机前的三分之一。金融危机过去之后,需求量一下子就上来了。在管理哲学中,就叫做管理机缘论。危机时刻体现方向感、责任感和管理哲学思维,真正有能耐是在对待危机的态度和将风险化为机会。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危机不仅带来麻烦,也蕴藏着无限商机。通过负责、漂亮的危机战役,公众将会对企业有更深的了解。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的统一体,每一次危机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希望,既是危险又是机会,是风险与机遇的混合体。对于企业而言,在危机来临时,除了要妥善处理好危机事件,同时也要有危机中寻找潜在的成功因素,这便是危机管理的精髓所在。2001年3月中旬,南方一家颇有影响力的报纸刊登了一篇题为《酱油浪起》的文章,把欧盟少数国家禁止部分中国酱油进口的事情夸大为“欧盟封杀中国酱油”,并对矛头指向了行业老大——海天味业,3月20日至23日,短短3天,全国各类媒体关于酱油的消息相当于平常3年的信息量,媒体莫衷一是,消费者在疑惑,市场在观望。海天通过在全国8家强势媒体上发表说明事实真相、极具权威性和引导性的《本色逐浪高》文章;安排国内权威媒体记者对老总的专访及组织参观海天独有的天然晒池和即时进行大手笔的广告投放等多种有效措施,最终不但丝毫未损,还成功借势发力,有效提升了品牌形象。

然而,当代中国很多企业管理者还只是偏于企业营运的管理,他们只是透过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物质管理、行销管理诸方面,使投资收入极大化。对企业危机公关十分薄弱,甚至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不能应对,一次危机之后就显得苍老而不能恢复元气。因此把危机公关提到应有的高度,提到领导者的议事日程,形成企业职工的理念,这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控制局面,真实传播,赢得公众的谅解与信任,挽回影响,重新树立形象,就可转危为安,这作为管理者是必须认识到的。

由此看来,将企业危机管理以及公共关系管理结合起来,形成行之有效的企业危机攻关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4当前中国企业在危机公关中面临的几个问题

企业危机其实也并不可怕,只要企业处理得力,手段果断,对企业则会化挑战为机遇,化风险为收益。不过,今天我们的企业在危机公关中却面临着不少问题。

4.1缺乏危机意识

美国康乃大学曾经作过一个有名的“青蛙试验”。试验人员把一只健壮的青蛙投入热水锅中,青蛙马上就感到了危险,拼命一纵便跳出了锅子。试验人员又把该青蛙投入冷水锅中,然后开始慢慢加热水锅。开始时,青蛙自然悠哉游哉,毫无戒备。一段时间以后,锅里水的温度逐渐升高,而青蛙在缓慢的变化中却没有感受到危险,最后,一只活蹦乱跳的健壮的青蛙竟活活地给煮死了。

“蛙死温水”现象道出缺少危机感的危害性,说明了在一种渐变的环境中,即使你已经很成功,已经很强大,但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感知力且对新变化做出快速的反映,而是贪图享受,安逸于成功的现状,那么当你感觉到环境的变化已经使得自己不得不有所行动时,你也许会发现,行动的最佳时机早已错过了,所有的行动只是徒劳,等待你的只是悲哀、遗憾和无法估计的损失。

反观在500强中长期站住脚的企业,则对危机意识有着另一种认识。比尔•盖茨同样是个危机感很强的人。当微软利润超过20%的时候,他强调利润可能会下降;当利润达到22%时,他还是说会下降;到了今天的水平,他仍然说会下降。他认为这种危机意识是微软发展的原动力。微软著名的口号“不论你的产品多棒,你距离失败永远只有18个月”,正是这种危机意识的体现。

在我国,这种危机意识虽然在不断地被企业家们所重视,但是和西方的一些大企业相比,我们仍然稍逊一筹。“好三年,坏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正是对一些企业无危机意识的写照。之所以会这样,一部分原因是现有的体制导致经营者没有盖茨的“恐惧”心理,没有热水中青蛙的危机观念。现在不得不承认,在我们企业中,有着一点陶醉,一点懒散,一点无所谓想法的人很多,一再强调居安思危,反而让有些人多了一份漠然。

4.2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通常是指同行或竞争对手发生了危机事件,但由于时间或区域的原因,并非本企业的危机,此时企业会认为危机与自己无关,从而任由事态的发展。

当山西朔州发生假酒事件时,汾酒认为事情与自己无关,并未有所行动;当发现“假汾酒”时,才开始着急,开始声讨制假、贩假者,开始要求加强法制建设——但是这种着急是为自己着急,不是急消费者所急,所以理所当然的不到消费者的同情。

毋庸置疑,山西汾酒在处理“假酒案”的态度上存有侥幸心理——只要事不关己,便高高挂起。然而这种侥幸的心理不但无助于汾酒渡过那场危机,反而在后来发现假冒汾酒时,让企业处处被动,直至后来的一蹶不振。很多人在提到汾酒时,都认为是假酒害了这么一个企业,如果一个企业连“假冒伪劣”的危机都渡不过,那么很难想象它能渡过前面提到的另外各种危机。所以,即便汾酒“侥幸”渡过了那次假酒危机,也难以预料其他危机会不会拖垮这个企业。

4.3隐瞒事实

“家丑不可外扬”是中国固有的一个观念,这种观念被应用到企业危机管理中则会造成比危机本身更为严重的影响。企业不但继续受到危机的影响,而且还会出现诚信危机。

2004年3月25日,上海媒体报道:“来自权威部门的说法,“息斯敏”会引起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副作用,甚至出现吃死人的个案。”近期上海一些医院皮肤科已经停止使用“息斯敏”。有专家认为,阿司咪唑(息斯敏)是长效药,经过肝脏进行代谢。肝功能好的人,可以马上代谢掉。肝功能不好的人,代谢时间增长,血浓度就会升高,从而对心血管造成毒性,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息斯敏有毒副作用的消息,一经传出,西安杨森公司立即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

西安杨森公司只是在2003年底向相关医生发出《关于阿司咪唑片拟改说明书的提示》,除此之外,西安杨森公司并未表示要收回其全部产品,而且西安杨森公司公关部王鹏表示,不愿对该产品的毒性等问题做出更多解释。

尽管代表西安杨森的王鹏不愿意做出更多解释,但是各个媒体还是进行了大量的报道,而这些报道有的具有推测性,有的具有质疑性。西安杨森或许试图通过“不愿解释”的方法来控制媒体舆论,实际上是失去了对媒体的控制,恶化了与“无冕之王”的关系,这自然也就直接造成了后来一系列的连锁损失。

4.4反应迟钝

企业危机不仅具有突发性,严重危害性,同时还具有扩散性。危机常常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它更是新闻媒体报道的最佳"新闻素材"与报道线索,有时甚至牵动整个社会各界公众的神经。"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个负面消息的传播足以抵消千百万篇正面的报道和千百万次广告。因此危机公关处理措施应该具备及时性、全面性的原则,围绕着防止负面消息扩散——提供正确的消息——发表权威说法——改善形象——提升形象这一条主线进行。

在处理危机发生后的公共关系中,企业最高领导对危机的重视和直接参与都极其重要,如果领导人意识不到其重要性,则一旦危机发生很有可能会对企业造成灾难性的打击。这一点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中国企业更多趋向于人治,企业高层的不重视往往直接导致整个企业对危机麻木不仁、反应迟缓。这首先表现在这种企业缺乏良好的预防措施和手段,因而不能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危机;其次危机发生时,企业各部门反应迟钝,延误战机。

最好的危机处理时机是在危机的酝酿期和爆发期,危机有时有些预兆和端倪,当然更多的是难以察觉,这个阶段如果察觉的话,可以扑灭。即使危机已经浮出水面,如果细心敏锐的察觉,危机仍然可以逆转,也可以转化。

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巨能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巨能钙在事件发生最初选择的是沉默,然而《河南商报》自2003年10月13日接到自称是从事保健品营销的投诉者提供的信息时就已经开始组织调查,经过1个多月的测试检验取证,于11月17日才正式发表,期间多次以不同身份与巨能公司联系。巨能公司均未能察觉,错过了扑火的最佳时机。河南商报报道发出以后,通过媒介、人员、组织的传播,危机不断扩散,受众知晓率爆炸式增长,事件进入到危机扩散、蔓延期。遗憾的是巨能公司在这次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反应速度较慢,直到在“巨能公司默认产品有毒”等报道逐渐见诸报端后,巨能公司董事长李成凤才做客新浪网,希望能够息事宁人。然而为时已晚,对巨能公司不利的市场反应已经形成。面对目前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巨能公司显然显得有些迟缓,错过了使负面影响减少扩散的最佳时机。

4.5对外口径不统一

当危机来临,企业要有勇气面对危机公关,以负责任的态度展现在公众面前,对舆论进行疏导,与媒体诚恳交流,在媒体协助下渡过危机。其中关键一点就是要统一观点,稳住阵脚:在企业内部迅速统一观点,对危机有清醒认识,从而稳住阵脚,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然而我们却看到,很多企业由于事先缺乏有效的危机公关机制,所以在危机突然爆发后往往惊慌失措,疲于应付。由于危机出现后很多情况下媒体很难立即找到企业的最高领导人或者公关部门负责人,所以往往对基层的商进行突击访问,在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下,企业内部没有及时的统一口径,就会出现多个代表人物,多个声音,造成自相矛盾,甚至互相推脱责任,不能一致对外反而形成内耗。这就容易给媒体和公众留下质疑的地方,质疑得越多,企业的危机公关也就越容易出错,如此造成恶性循环,进一步破坏公司的形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4.6没有结盟面对共同危机

在近来发现的危机案例中,受牵连的企业往往是各自为战,甚至互相攻击。比如亨氏企业在处理苏丹红事件中就采取非常愚蠢的做法,将责任嫁祸于原料供应商,闭口不谈自己的过错,直到后来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才出来澄清事实,表示道歉。如果当时亨氏能够采用一种非常诚恳的方式,灵活的将其广大供应商、加盟店联合起来,各自分担对含有苏丹红的食品的责任,就能给供应商一个非常良好的印象——亨氏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愿意与他们共同承担风险的最佳合作伙伴。相反,这种推卸责任的做法,既寒了供应商的心,也削弱了企业的向心力。

如此看来,如何建立危机公关同盟,共同应付危机,企业还有很多文章要做。

5企业在危机公关时应遵循的原则及采取的对策

企业既然不可能完全避免危机的发生。那么危机发生后该如何处理呢?这是危机公关的一个重要内容。危机公关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危机发生之时是否有一套成熟的危机处理方法。危机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危机公关。危机公关是指当企业由于产品或者其他商业交易、内部管理等引起的外部商业恐慌或者内部矛盾时,公司如何运用公关手段在企业内外迅速恢复人们对公司经营、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信心。实践表明,危机公关在所有成功的危机管理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危机公关应遵循以下原则和对策:

5.1危机公关应遵循的原则

5.1.1迅速主动原则

危机公关的关键是捕捉先机,在危机危害企业之前对其进行控制。尽管发生危机的企业面临极大的压力,但仍须迅速研究对策、主动做出反应,使公众了解危机真相和企业采取的各项措施,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同时。在向公众公布事实真相的过程中,也要避免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报出消息,因为这会加剧人们的恐惧。广州非典疫情的传播正说明了这一点,又如,2003年,日本雪印乳业公司生产的低脂牛奶发生饮用者中毒事件,由于危机处理不够迅速,产品回收与信息公开太慢,应对措施不力.停工两周造成的直接损失就有110亿日元,而间接损失是雪印品牌受损程度严重,据专家之言,要恢复原有信誉需10年之久。

5.1.2真诚坦率原则

一般情况下,任何危机的发生都会使公众产生种种猜测和怀疑,甚至新闻媒体也有夸大事实的报道。因此,危机一旦发生,企业要想取得公众和新闻媒体的信任,必须采取真诚、坦率的态度。一个组织如果有诚意,那么,对或错就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公众能感受到它的诚意,而且事实上,人们感兴趣的往往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当事人对事情的态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的感觉胜于事实。

5.1.3维护信誉的原则

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的生命,而危机的发生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给企业信誉带来损失.因此,企业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要努力减少对企业信誉带来的损失,千万不可图财害“誉”.算小账不算大账,算金钱账不算信誉账。

5.2危机公关应采取的对策

5.2.1提高危机意识,常与媒体保持联系

所谓提高危机意识,就是要在没有事情发生的情况下,有应变的预案。也就是说要有人懂得媒体,与媒体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这样才不会在遇到事情后乱了方寸。很多企业常常在遇到事情后才到处找媒体的负责人,找对了人还好,找错了人就是雪上加霜。

临时抱佛脚的行为,造成了企业在危机发生时丧失了主动权。往往会发现漏洞越堵越多,疲于奔命,难以沉着应对,危机处理效能低下。

5.2.2指定独家发言人

在危机发生后,必须指定唯一发言人,这样才能避免因多种声音对外而说法不一。那么由谁来当独家发言人呢?最好由公关人员担当企业的独家代言人。因为公关人员长期与媒体、公众打交道。了解他们的需要,对事件的报道可以做到既公正、全面。又能最大程度地维护企业利益。

5.2.3借助权威

2004年4月27日新闻会上,高露洁公司播放了“三氯申危机”始作俑者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教授彼得•威克斯兰的一段录音,彼得表示,自己的研究只是有关于自来水和含有玉洁纯的清洁剂相互之间的化学反应,根本没有涉及牙膏。同时“刷牙时仅用少量水,因此研究中所提及的化学反应不会发生在任何类型牙膏的使用过程中。”正是因为权威的解释很好的打消了消费者的疑虑,才使这场风波逐渐归于平息。

2005年4月,香港某媒体称,被检测的"味事达"酱油被检出每千克含有0.9毫克氯丙二醇,长期食用可能致癌。此事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调味品行业的"味事达事件".味事达在事情发生之后,在进行新闻公关中巧用了两个对象:中国调味品协会和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食品专家,一个是行业的协会,一个是食品方面的专家,借他们的话来证明自己,很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对味事达的危机公关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5.2.4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面对媒体和公众

动作要快,主动介入危机。由于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世界,造成极为严重的局面。因此危机公关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就是反应要迅速,成立专门的危机处理小组。

在上述案例中,味事达公司在事情发生后,很快派人赴港对危机发生的源头进行调查,了解事情的最初真相,并对该产品进行了鉴定,经公司专业人员在香港初步鉴定,发现该商品为假货。之后,味事达调味品有限公司发言人陈晓敏约见媒体,向媒体表示味事达目前根本无产品出口到香港,第一时间把事情控制在进一步恶化之前,还表示今后要对海外市场加强管理和跟踪。化被动为主动,及时地扭转了局面。

5.2.5采取良好的认错态度

公关危机处理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认错。企业永远处于消费者的下方,不要作任何的解释,以免应验重复性原则。更要避免官腔语言,油腔滑调,这样既为容易引起媒体的穷追猛打,刨根揪底,甚至凭空臆测。更重要的一点是,一旦最终造成公众的反感和抵制,那就将酿成企业的悲剧,后果往往是难以挽回的。有时候可能不是企业的错,但企业也必须积极处理、坦诚相待,消费者是上帝不只是说说而已,应该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2005年初,一场空前的“苏丹红”危机袭击了百年老店肯德基,据估算,因5种“拳头”产品全都牵扯进了“苏丹红”事件而被停售,肯德基全国1200家店在这次事件中4天来至少损失进账2600万元。但是肯德基并没有因为遭受损失而忽略危机处理,声明、道歉、下架、销毁、肯德基的一系列举措,得到了北京市食品协会的肯定,称“这是一种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肯德基这种迅捷的反映和对不对先认错的态度,迅速扭转了被动的局面。

所以说企业危机公关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很多时候是要看企业是否敢于认错,勇于承担责任。其实媒体公众更多时候关注的,并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企业的态度。企业如果真的出错,那就应该站出来,通过媒体向公众诚恳地道歉,得到媒体和公众的原谅;如果企业没有过失,那也能及时的博取媒体和公众的同情。所以,面对危机,诚恳的态度能将危机本身的温度降下来,帮助企业逐渐平息公众的敌对情绪,攻下“感情关”。

5.2.6找出利益相关者并结盟共同应对危机

在经典危机公关案例中,不论是早期的金华火腿案,还是近期的苏丹红事件、三氯申事件,危机的爆发都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事情了,往往涉及面非常大,牵连的企业名气大,数量多。这也反映了危机爆发的一种新的趋势:由于现代企业的运作都是处于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中的,只要链中的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那么,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谁是和我同坐一条船的利益相关者?如果能够和如此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合作,结成危机公关同盟,共同应对相同的危机,那么形势将极大的有利于这些企业。值得借鉴的案例还有广东创维集团公司在处理类似事件中的表现。

2004年11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创维数码(0751-hk),于9点44分突然停牌,当天,香港某媒体爆出“创维董事局主席黄宏生及一干人等被香港廉政公署逮捕”一事后,国内的许多媒体纷纷议论和猜测,当天创维集团即紧急公告,向外界说明具体的情况,并积极联系以彩虹集团为代表的8家彩管供应商,以及广发、兴业、民生、工商、深发展、招商以及农业七家银行资金供应商,以求不陷入孤军奋战中。通过借助上游供应商、下游流通商,以及资金流保证商、当地政府等不同层面的力量,创维基本上开始扭转了当初的危机局面,而整个事态的发展形势也朝着预期的、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其实,在这其中凝聚着各方面、不同利益代表、不同阶层的心血和智慧,才使得创维集团及其品牌没有因为黄宏生的丑闻而受到冲击,相反通过借助这一危机事件,利用自身和外界的各种力量积极主动地引导舆论导,成功地进行了品牌和企业形象的建设,从而树立了更具影响力和贴近消费者群的品牌。

结束语

正确的企业危机公关是当前我国企业的应对危机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扭转企业在危机来临后所处的被动局面,甚至还能够把企业遭遇到的危机转化为发展的契机。我国企业这些年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危机管理中普遍的采用有效的危机公关方法,在企业的良性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中也吸取了丰富的经验,总体来说危机意识普遍提高了,危机公关的手段也越来越成熟了。但就在这种发展趋势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因此,在发现局限性,找出问题的同时,也要相应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企业危机公关能够在企业发展之中被广泛的正确应用。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越来越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危机意识,能够冷静沉着的采用正确的危机公关方法的企业,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与资料

[1]王乐夫、廖为建.公共关系学概论.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版

[2]段赛民.ci战略与广告攻心传播.第二版.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版

[3]李强.公共关系学概论.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版

[4]张云.公共心理学.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版

[5]张楠.企业公共主管.第二版.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版

[6]彭新沙.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名牌战略.第三版.中南工业大学出版,1999版

[7]张清.危机公关,能否转“危”为“机”?.新经济.2005,2:57-58

[8]严志国.巨能钙:混乱公关.成功营销.2005,2:60-61

[9]叶秉喜.2004年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新经济.2005,5:35-37

[10]c.kleiner.“thecheatinggame”.us.news&worldreport.2005,12:16-18

[11]dennygriswold.“crisismanagement”.publicrelationsnews.2004,8:56-59

危机公关范文篇10

(一)内因型

内因型的公关危机是由企业自身的行为或者内在因素造成的,如质量问题、管理问题等。这类危机之所以发生主要是企业自身的原因,所以,企业要承担主要责任,内因型的公关危机与企业有密切关系,会对企业产生直接影响。

(二)外因型

外因型的公关危机由外部环境变化和各种不可预测的外部因素所致,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这类危机具有偶然性、不可预测、难防范、难控制。企业在这类事件中往往不是直接责任者,或者不是企业自身行为的问题和管理缺失所造成的,但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公关提升组织形象和无形资产。

(三)内外因结合型

内外因结合型的公关危机是外部因素加之企业内部潜在问题或不足所致。处理这种类型的公关危机,有许多原则、措施和方法,但没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标准模式。

二、企业公关危机的防范

(一)树立公关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指创造一个能让企业不被干扰、克服危机的良好舆论环境的公关危机思维意识。没有公关危机意识,单纯形式上的公关危机预防体系是没有确切效果的,超前、无形、全面的公关危机意识才是企业公关危机防范中最有效果和最坚固的防线。

(二)建立预警机制

1.组建公关危机管理小组

企业内的各个关键环节都有公关危机管理小组的人参与,以确保能在危机爆发之初就找出问题所在,掌握主动权,控制局势的发展。避免各部门推卸责任、拖拖拉拉。

2.建立科学的危机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包括:企业有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危机,会造成什么影响;企业内部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危机;企业外部有哪些相关因素可能导致这些危机;一旦发生这些危机会影响、损害哪些公众的利益;为预防这些危机的发生,应采取哪些措施;为有效应对危机,企业需要动用哪些力量、由哪些人具体负责;在危机出现之前、之后情报系统怎样建立和运作,由谁代表组织发言;危机出现后怎样控制局面,需要采取哪些步骤和措施。

(三)制定相应的危机应急预案

企业应针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提前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形成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思路、办法,包括具体措施、步骤、分工等,要落实具体环节及各级责任人,准备相应的急用物质,组建由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和员工构成的应急力量并进行必要的训练。

三、企业公关危机的处理

公关危机防范只能使危机爆发次数减少或程度降低,公关危机恶化的一大原因是媒体的推波助澜。公关危机发生后,企业必须在第一时间表明自己的立场,并通过积极沟通、引导舆论、稳定人心,重新构建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首先了解情况即发现问题,要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处置得当;信息要准确、可靠、全面、系统。其次协同有关部门,制定相应对策,要求详细、具体,有针对性、可行性。当危机事件发生后,组织与公众的沟通至关重要,有关沟通传播实施应遵循4S理论:

1.SORRY

公众不仅关注事实真相,在某种意义上更关注当事人对事件所采取的态度。事实上,90%以上的公关危机恶化都与当事人采取了不当的态度有关,比如:冷漠、傲慢、敷衍,或拖延。受害者作为危机的直接当事人,对于企业给予一个明确说法的期望值最高,因为企业的态度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会积极地关注着企业的每一个举措,并会对外发表评价。在危机发生后,企业应以最快的速度与受害者接触,了解情况,坦诚相待,并积极查明事实真相,给消费者解释,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承诺,并尽力做出超过有关各方所期望的努力。同时,企业要冷静地倾听受害者的意见,向受害者道歉,给受害者以安慰和同情,诚恳地对待受害者及其家属。

2.SHUT UP

一是务必闭嘴,始终把企业形象放在首要地位,了解公众,倾听他们的意见,确保企业能把握公众的情绪,并设法使观众的情绪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二是不要和消费者争论,永远不要和公众去辩论对错。

3.SHOW

沉默并不是金,之所以闭嘴,是不与消费者争辩,但务必重视与消费者的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与新闻媒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主动把所知道的和所想的,尽量展示给公众,不要试图去愚弄公众,否则会给人留下傲慢和不尊重消费者的形象。

4.SATISFY

让公众满意、“公众利益至上”是公众攻略的根本。制定对策时,要尽量站在公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结合企业实际使解决方案能与公众的期望值相一致。公众在投诉时一般在意企业是否与公众真正沟通;企业是否勇于认错,对失误勇于承担责任;企业对于公众是否可以信赖,做法不流于形式;企业是否以公众利益为上,灵活变通;言行是否一致。因而,企业从公众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会有助于解决投诉危机。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