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5:19:26

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预防管理

Abstract:Thegovernmentpubliccrisisisrefersto,inthegovernmentmanagesintheaffairofstate,hasliketheearthquake,epidemicdisease,theeconomicalfluctuation,theterrorismandsoontocausetheheavylossessuddenlytothesocialpubliclifewiththesocialordertheevent.Occursmoreandmorefrequenttodayatthecrisis,acountrymustreducecrisis''''soccurrence,reducescrisis''''sloss,enhancesthegovernmenttodealwithcrisis''''sefficiency,mustestablishsystem''''scrisismanagementmechanism.System''''scrisismanagementwithdealsincludingcrisis''''sprevention.Theeffectivecrisismanagementmechanism,canacceptgovernment''''scrisismanagementapersonorder,thestandard,inorderlinesstrack,guaranteedthegovernmentwhenthecrisisoccurscanintheshortesttimetheeffectivereassignmentsocialresource,bringsthelossthecrisistoreducetothelowestdegree.

keyword:Governmentpublic;Crisismanagement;Preventionmanagement

一、政府公共危机的预防管理

1.建立政府危机管理控制指挥中心。危机管理控制指挥中心是危机预防管理的核心部分,其职能是对各种潜在危机进行预测,为危机的处理制定有关策略和步骤,危机发生后,指挥中心立即做出反应,负责指挥危机的处理。在美国,危机管理的决策中枢由总统、副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国务卿、国防部长等组成。俄罗斯的决策指挥中心由总统、国家安全秘书、紧急情况部长、内务部长、国防部长等组成。从世界范围看,总统制的国家一般建立以总统为核心的机制,议会制的国家一般建立以总理为核心的机制。与国际社会相比,我国没有一个独立和常设的危机管理协调中心,灾害发生后,一般都是临时成立工作组应付危机,这种工作组不能保证危机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连续性,缺乏对危机处理的经验教训进行有效总结、分析、保留和借鉴。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危机的社会里,只有成立常设规范的危机管理中心,才能将政府的危机管理纳人到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

2.加强危机训练与危机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养成了中国人以不变应万变的性格,向往“永世不易”的理想社会,老百姓的危机意识比较淡漠。我们虽然热切关注“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国际危机,但总是认为那是外国的事情。由于缺乏危机意识,当危机来临时,人们便毫无准备,手足无措,立即陷人恐慌之中,给政府处理危机带来极大困难。2003年春天“非典”事件中老百姓的恐慌、无所适从并导致社会局面的失控即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因此,在危机预防管理中政府必须做到:一是要警钟长鸣,经常进行危机训练和演习,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树立危机观念;二是要大力普及有关危机知识,让公民掌握正确的应对危机的措施与方法,明确个人在危机中的职责。加强危机的预防训练,整体提高国民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一旦发生危机,国民才能从容应对。

3.建立危机风险评估机制。危机预防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对各种潜在危机风险随时进行评估。首先评估政府可能遇到的各种危机,把握政府危机的数量、种类、性质、特点及其规律,对危机的形态进行分类,并根据危机的不同性质,对危机划分等级;其次,为每一类别或级别的危机制定具体的危机处理战略和战术,一旦发生危机,可根据危机应急机制马上进人危机处理。如美国在“9·11”事件后成立了国土安全部,该部直属总统领导,专门处理美国国内危机,将美国的安全分为5个等级,并相应做出不同的防御措施;再次,监控危机的发生,注意搜集与危机有关的各种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处理、判断和数据的分析,掌握危机的各种变化和最新信息,监测危机发生的概率和趋势,分析危机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危机作出科学的预测和判断。

4.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政府的社会职能日益弱化,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管理所有的社会事务。因此,危机事件处理中调动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就成为政府危机处理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有关学者调查表明,当国家和社会遇到困难与危机时,853%的民众比较愿意或愿意站出来为政府分忧解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有6.4%的人不太愿意或不愿意。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场危机可能涉及到社会中的每个人,只有全社会万众一心、和衷共济、共渡难关,才能战胜危机。只有有效地组织社会力量,让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政府的救灾行为中,而不是被动地过分依赖政府,才能更快更好地战胜危机。目前,我国没有健全的社会救助机制,政府只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通过各个单位、各个系统一层层地去组织和动员,时效性不够,成本较高。因此,由政府出面构建中国的社会民间救助组织,组建社会义务工作者队伍是政府危机预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5培育健康的人文社会环境。危机不仅是对一个政府管理制度和应变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民心理承受力的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一个民族能否精诚团结,以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危机,是一个民族民族特性的具体体现。危机的预防管理不仅包括制度的预防,还包括人们精神健康和心理的预防。首先,要建立诚信、友爱、信任、关怀的人文社会环境,建立社会的信任机制。当危机来临时。人与人之间应关怀、友爱、理解、宽容与帮助,而不是冷漠、猜忌与排斥,这是战胜危机的首要要素;其次,培养健康的社会心理,提高公民抵抗危机的心理承受力。危机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和身体上的危害,更有心理的考验,越是对社会公共生活危害比较大的危机,越会造成令人恐惧的效果。危机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危机的恐惧。危机预防不仅仅是危机本身的预防,还包括心理危机的预防。加强对公民危机意识的教育,培育公民健康的心态,提高公民的心理承受力,建立健全社会心理咨询和精神援助系统,是政府危机预防管理的一项艰巨任务。

二、政府公共危机处理的应对策略

危机的预防只能减少或预防危机的发生,并不能完全阻止危机的发生。一旦危机发生,原有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被破坏,整个社会处于危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根据预防危机管理程序,立即进人危机处理状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危机,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如果措施不当,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会造成民众对政府信心的减弱甚至丧失,由此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1.建立公开、顺畅、权威的沟通渠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当社会面临重大危机,人们的生存与安全受到威胁时,便会陷人极度恐慌之中,为了减轻或消除心理上的紧张与压力,人们必然要通过各种渠道去获知与危机有关的信息。当人们从正式渠道获得的信息不足,无法解释目前正在发生的危机或不能解除其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时,各种流言就会迅速出现,从而引发更大的社会恐慌。因此,危机发生时,公众出于对危机的恐俱和对危机事件的不明真相,各种流言蜚语的出现是必然的,封锁消息反而会为流言的传播创造条件,况且信息全球化使任何政府想隐瞒事实真相成为不可能。

杜绝谣言的产生、避免发生群体性的社会恐慌,惟一的办法就是建立公开、顺畅、权威的沟通渠道,及时、全面、准确地告诉公众事实的真相,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2.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将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政府必须具备敏锐的危机意识,这种意识是指对处于萌芽状态危机事件的一种敏感性,缺乏这种敏感性就会贻误危机处理的最好时机。危机发生时,政府应立即投人到危机的处理中,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解决危机,将危机造成的损失和冲击降至最低点。我国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在短时间内爆发并在较大区域内流行,与政府有关人员的危机意识淡漠有直接关系。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工作人员存在着报喜不报优的心态,危机发生时常常采取低调处理和封锁消息的做法。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解决危机反而会丧失平息

事态扩大的最佳时机,导致危机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府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随时随地都存在爆发各种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具备敏锐的危机意识,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政府处理公共危机尤为重要。

3及时发挥政府宏观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危机发生时,政府出面协调、组织、调配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社会资源的最大整合,这在政府危机处理中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世界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危机状态下政府协调职能的发挥,例如英国为了协调各部门的紧急应变工作,政府于2001年设立非军事意外事件秘书处,秘书处的宗旨是“就预见、预防准备和解决办法提高英国应付突发挑战的能力”,在政府内外协调各部门作出综合整体反应,与各有关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开发和共享英国关键网络和基础设施资源,统一、合理、有效使用政府各部门资源,确保预防和控制灾难的规划和机制实施到位以及发挥效应,确保政府在处理危机期间能够继续发挥正常社会职能。美国国务院下设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集中中央到地方的救灾资源,建立了一个统合军、警、消防、医疗、民间救难组织等单位的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发生重大灾情即可迅速动员一切资源,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支援工作,将灾情降到最低。总之,在社会面临危机的时候,由政府出面的有效组织、协调和调控是迅速控制危机,将危机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最重要保证。

危机管理范文篇2

1.旅游业危机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WTO)把危机阐述为:影响旅行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并扰乱继续正常经营的非预期性事件。这类事件可能以无限多样的形式在许多年中不断发生。

从危机产生的根源,可以将旅游业危机划分为旅游业受波及引起的危机、旅游业内部的危机两大类。旅游业受波及引起的危机,是指发生在其他行业里的危机产生的负面影响波及到旅游行业、使旅游业客源骤减、目的地形象受损的危机,如战争、金融风波、恐怖主义等。旅游业内部的危机,是指发生在旅游业运营的范围内、直接对游客或旅游从业人员发生威胁、影响旅游活动的危机,如针对游客的恐怖袭击、旅游娱乐设施发生意外等。

2.中国旅游业面临危机事件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知识、人员与货物的交流等使危机可能在地理空间上扩散,并超越国界,使局部性、区域性的危机有可能迅速扩散和蔓延成为全球性危机。因此,其他国家所发生的危机事件很可能造成对中国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连带性冲击,影响中国旅游业。在世界经济形势不明朗、频繁的涉及美欧大国的局部战争和恐怖主义袭击等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环境下,来自境外的危机事件对中国旅游业将产生显著影响。

同时,有学者指出,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治经济改革已进入社会结构的全面分化时期,在社会发展序列上恰好对应着“非稳定状态”的频发阶段,中国已进入危机频发时期。在中国的转型期,危机事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危机事件涉及的领域多元化;

②危机事件呈现高频次、大规模;

③危机事件危害性加大,波动方式多元化;

④危机事件国际化程度加大。因此,在目前国内政治经济持续稳定的大环境下,也绝不能低估国内危机事件对旅游业造成冲击的可能性。

鉴于国际与国内的形势,中国旅游业面临危机事件的挑战是不容忽视的。“非典”只是近年来冲击中国旅游业最严重的危机事件之一,在全球化时代与中国进入社会经济的转型期,未来可能的多元化的危机事件将从多方面考验中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3.存在的不足

3.1危机意识不强

相关部门和干部群众对旅游行业高风险认识还不足,工作生活中往往还存在麻痹和侥幸心理,尤其是安全意识淡漠。旅游产业粗放经营、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企业“散、小、弱、差”,缺乏抗风险能力,市民缺乏安全、自救、救护的防灾意识和相关能力。

3.2应急机制不完善

危机管理体系尚未健全,应急机制不完善。危机管理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有行政设置,而且分行业、分部门进行,尽管有利于实现“分工负责”,但是当发生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应对的“综合危机”时,将产生很高的协调成本,并严重影响反应速度。更令人担忧的是,缺乏一个全面覆盖各类危机的完整的应急机制。

3.3应急能力有待提高

市区及景区应急标识系统不健全,特别是景区的应急通道、游客分流通道建设滞后。一些小的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隐患仍然存在。应急反应预案体系不完善,有些预案过于简单或缺乏可操作性,难以实施。应急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对一般性的旅游投诉存在着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应急管理人员没有专业培训和实战经验,对各种风险缺乏敏感性,对突发应急事件反应不灵敏。

4.应付旅游危机的宏观对策

4.1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超前意识、鞭策意识,也是一种凝聚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在感觉危机、认识危机的前提下,经常地、系统地讲形势、讲问题,使员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与企业共同承担危机与风险的主人翁责任感。居民与旅游者要强化安全意识,强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确保平安健康也是一种增收途径。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应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核心和重点,作为旅游地区政府应首先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旅游危机战略性研究,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或将其及早制止于萌芽状态。

4.2建立预警机制,实施预防管理

在建立旅游灾害预警机制方面已经达成普遍共识。所谓"旅游预警制度",主要是有关部门在国内外发生疫情、战争、社会问题、自然灾害等影响旅游的事件,予以并警示,从而有利于旅行社和游人预见问题,并主动采取积极的安全措施。旅游危机预防管理则包括实施沟通战略、营销计划实施、预案研究、防止针对旅游者的犯罪行为等多个方面。

4.3建立应付旅游危机的应急机制

旅游危机爆发后,最紧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尽量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灾害、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实施有效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在疫情发生时,防止疫情扩散;在治安事件发生后,尽快侦破案件,惩治违法分子,保护受害人,处理善后事宜。因为自然灾害导致旅游地暂时不能接待旅游者,及时告知旅游者,减少旅游者的期待成本和预期心理,有利当地旅游市场的恢复。

4.4利用好现代传播媒介

现代媒体可以在几秒钟内将某一消息传遍全球。危机发生后,需要充分利用媒体,澄清事实,扭转不利局面,不要陷入新闻危机。谣言止于理智,要通过媒体的宣传和有组织的教育,传播科学知识,从根源上杜绝谣言。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动用法律的手段。2003年4月以来,北京、广东、河北等十七个省、市警方共依法查处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制造传播"非典"谣言案件107起,有力地打击了不法分子借机造谣惑众,制造恐慌的企图。

4.5各级政府予以必要的扶持

政府扶持旅游企业渡过难关也很重要:一是迅速启动拨发旅游危机预算资金,防止旅游企业破产和一批旅游从业人员转业。2003年发生非典疫情后,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市及时出台政策、措施,拿出专项资金扶持旅游企业渡过难关,为旅游业的复苏发挥巨大作用。

4.6旅游危机过后尽快采取措施复苏旅游业

危机管理范文篇3

公共危机管理或简称危机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危机意识或危机观念的指导下,依据危机管理计划,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协调处理的全过程。狭义的公共危机管理通常与危机处理的概念一致,指对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包括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

近几十年来,国外专家们在建立现代化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理论,即危机管理理论,该理论模式根据危机的不同类型做出反应,但通常都包含了以下四个阶段的工作:危机前预防阶段、危机前准备阶段、危机爆发期准备和危机结束期恢复。目前世界各国将上述理论直接应用于危机管理实践的不少,并且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形成不同的危机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化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例如俄国模式(大总统、大安全)、美国模式(强总统、大协调)、以韩模式(小核心、小范围)、日本模式(强内阁、大安全)。由于这些模式的划分是相对的,所以各种模式之间具有许多共性:拥有一整套系统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拥有一个权力极大、以政府首脑为核心的中枢指挥系统,组成危机管理体制;拥有一套严格高效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即时信息管理系统。

2当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目前危机管理存在许多问题:(1)缺少公共危机管理意识。政府管理过程中危机意识淡漠和危机管理意识不到位,这是导致危机应急工作被动的根本原因。(2)缺乏组织化保障。我国危机处置在横向上是分散管理,各部门各自处理分管领域的应急事务,管理体系割裂,没有一个综合的应急协调指挥中心和危机管理体系。(3)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与训练机制。我国无论是高校还是公务员培训都没有危机事件应对和管理的教育内容。特别是缺少结合危机管理知识,组织模拟演习。(4)缺乏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危机处理。(5)缺少健全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框架。

3建立现代化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改革我国现有危机管理体系,建立现代危机管理体系是主动应对危机的关键。现代化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3.1树立正确的危机管理意识

公共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在一定阶段内、一定范围内是可能处于失控状态的,并且危机的暴发时间非常短,传播速度非常快,留给政府的反应时间非常有限。另外,危机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对政府的政策要求很高。因此要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使危机进入政府的政策议程,要力争在没有发生或者初始阶段就做到损失最小化。我国政府在建立健全政府危机管理体制方面首先应该明确危机管理的核心在于平时,在于切实提高对危机的认识,树立危机管理意识,而不在于出现了危机之后力挽狂澜。

3.2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相互联动的组织体系

在这个组织体系中,应有应急工作的领导机构及其日常管理机构、牵头责任部门、配合参与部门、专家咨询机构、现场指挥机构等组织。首先应当建立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应急领导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其次,应当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及其参与部门;第三,还应建立专家咨询机构,充分发挥专家在决策中的作用,吸取他们建立危机管理体系及处置公共危机的智慧。

3.3建立应对公共危机的社会动员机制

社会资源是应对危机的保证,能否整合可运用的所有社会资源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项目。一方面,强化对于

有组织资源的整合。包括:区域物资的供给,急需资源的物流管理,各部门的运作配合,相关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和资源共享等等。物资方面主要表现为捐物,要及时查处和取缔多种形式的非法募捐活动,严格捐赠工作责任制。人为资源方面主要表现为志愿者活动。可借鉴美国在此方面的经验,由政府倡导建设社区危机反应小组,强化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志愿者活动。要充分利用社会自我调节力量,如重大社会影响的社会团体、工会、社区组织、群众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要着力培育公民的公共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致力于培育非政府组织,提高社会自治水平,促使社会各界发挥有效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度过危机。

34建立干部问责与纠错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公务人员,必须建立起干部问责与纠错机制,对公务人员的公共危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对权力进行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和渎职,保证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转。

4.5充分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加强国际合作,重点两个方面:一是在公共危机管理的合作互助、资源共享等方面,各国政府均有国际合作的态度。全球非营利组织,如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红十字会等在物资、人力知识等方面的无偿支援,更有利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绩效提升。二,政府在国际化趋势的过程中,也应当运用国际规则,有效地保护本国权利,如国家安全、国民尊严、国际专利等权利和资源。

3.6建立危机管理的教育和训练机制

加强危机训练与危机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在危机预防管理中政府必须做到:一是要警钟长鸣,经常进行危机训练和演习,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树立危机观念;二是要大力普及有关危机知识,让公民掌握正确的应对危机的措施与方法,明确个人在危机中的职责。加强危机的预防训练,整体提高国民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一旦发生危机,国民才能从容应对。

4.7建全应对公共危机的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框架是突发事件下政府行为的法律依据。虽然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了一些应对危机状态的法律和法规,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疫法》等等,但是,无论从整体上还是从细节上来看,法律法规体系都还不够完善。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危机紧急状态管理法。此外,紧急状态法与相关法规之间的衔接与配套,以及全国性法规与与地方危机管理法规衔接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国家应当加快建立健全前瞻性强、操作性强的应对公共危机的法律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唐钧.公共危机管理:国际动态与建设经验[J].政府改革与创新.

[3]许益军.加快制定危机型公共政策[J].党政论坛,2004(3).

危机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对策分析;企业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但是在社会机制运行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矛盾的增加,公共危机治理滞后于社会发展。调查数据表明,安全突发事件及社会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因此,需要加大公共危机管理力度,在明确企业参与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达到公共危机治理有效性和及时性的目的。

一、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作为社会体系中的重要主体,在面对公共危机时应承担起自身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中,并在有效管理过程中,实现自身知名度和外在形象的提升。对于企业来讲,应注重公共危机的监测、决策和处理,尽可能减少公共危机带来的危害。首先,在公共危机准备阶段,当遇到公共危机时,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组成管理小组,调查并评定公共危机影响,制定可行性计划,避免公共危机的社会危害进一步扩大。在这一阶段,要求企业及时收集公共危机有关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参与到危机管理中。同时还要借鉴现有危机处理制度,根据危机事件影响程度,确定管理决策。其次,在公共危机处理阶段,要和政府部门保持良性沟通,优化公共危机管理方案,并发挥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利用群众力量,保证公共危机的有效解决。最后,在公共危机处理成效评价环节,企业应对自身在危机管理中的应急能力、处理能力等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反馈确定管理发展方向。在上述管理措施有效实施下,能保证企业公共危机管理全面展开,针对具体问题提出适当的应对措施,有助于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

从当前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企业参与度较低的问题,在管理实践中,政府管理范围及能力有限,需要发挥企业的危机治理功能,在和政府配合中应对各类公共危机。具体分析企业进行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时,可从以下方面来讨论:一是企业管理意愿不强。企业是重要的社会主体之一,在公共危机处理上起到重要作用,而在实际管理中,企业管理意识薄弱,不能主动进行危机治理。在公共危机处理中,企业单纯按照政府指示,被动完成有关任务,难以发挥其社会职能,不能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二是企业进行公共危机处理有关法律规定不完善。法律制度的缺失,导致企业参与社会危机处理时缺少相应的制度依据,出现管理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关于企业参与危机治理的法律规定只是分布在其他法律中,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是造成企业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参与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同时现有法律制度的落实效果差,在企业公共危机治理法律规定执行中,缺少相应的监管作业,由此降低了法律制度实施效果。三是企业内部培训存在不足。对于一些管理模式较完善的企业来讲,会针对公共危机处理有关知识进行培训教育,但是由于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培训活动中,往往出现培训质量低下、缺少实践培训等问题,使得企业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危机时,表现出管理乏力等弊端。

三、提高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有效性的措施

1.转变企业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观念。在好的思想观念引领下,能提高企业参与公共危机处理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将公共危机风险预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最终实现危机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往往注重经济效益,将追求自身利益提高看作是自身社会责任,忽视了其在公共危机处理上的作用。因此,需要企业尽快转变落后观念,明确自身在社会稳定发展上的重要责任。现代社会建设中,要想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应首先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和政府合作中,完善公共危机治理体系,有效应对突发性安全卫生事件和群众事件等。对于企业来说,要意识到社会责任在提升自身竞争力上的实际意义,进行危机管理时,合理利用技术、人员和管理模式上的优势,对公共危机治理和企业发展间的关联性有着正确认识。同时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突出企业的危机治理主体地位,强化公共危机管理效果。2.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从目前企业参与到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不足进行分析时,可发现主要体现在有关企业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上。针对这一现象,要以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为切入点,保障企业管理工作顺利展开。一方面,应加大对企业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专项法律条例的制定,加大制度保障力度,并引导企业在和政府协同中完成危机治理。通过规定各方管理内容,避免出现管理混乱和权责不明确的问题,进而提高管理效率及科学性。之后法律体系构建中,应主要解决法律条例内容不具体和针对性强等问题,从法律规定角度出发,奠定企业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为非政府机构参与公共危机处理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明确公共危机管理中,企业的权利及责任,赋予企业和其他管理主体共同协商的权利,并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调动企业进行公共危机治理的积极性。另外,需要根据公共危机类型,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为企业参与危机管理提供借鉴。如面对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公共危机时,为了充分发挥企业的管理作用,要体现出法律制度借鉴价值,结合实际问题实行相应的解决方案。3.建立培训机制。为了提高企业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应注重企业内部培训机制的建立及实施,将公共危机应急预案和管理手段融入到企业培训内容中,以便在培训实践中提升管理人员责任感和管理水平,是发挥企业在公共危机管理上积极作用的关键。因此,需要尽快建立企业培训机制,考虑管理要求健全有关机制。如建议企业注重安全文化培训机制的建立,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是企业主动参加公共危机质量的前提条件,主要是由于企业安全意识的提高,使其更加注重社会稳定对自身发展的积极影响。实际生产中,员工要严格控制各类机械设备的使用,避免操作失误引起安全隐患。通过现场管理能保障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同时要注重员工行为规范性,打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确保生产作业有序展开。在安全生产培训机制作用下,明确了企业员工培训方向,并能形成企业安全文化,逐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在这一文化理念影响下,企业管理层具有较高管理意识,能对公共危机治理工作有着正确认知。另外,政府部门应注重公共危机处理有关知识的宣传,如大力宣传基础处理方式和救护知识等,为企业培训机制不断完善提供借鉴。4.构建多元管理合作网络。为了保证企业和政府部门形成公共危机质量合力,需要构建多元管理合作网络,在危机发生、决策制定和落实各个环节,都需要多机构协调完成,在多元化组织管理中,构建快速响应、危害最小的管理机制。因此,有必要注重合作网络的构建,是保证多主体参与到公共危机质量的重要条件。政府是合作网络构建主体,要充分利用政府力量和企业力量,做到财力、物力、人力的整合,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企业作为网络中的一员,和政府部门间有着密切联系,要发挥企业在合作网络构建中的积极作用。5.设立企业参与危机管理规范制度及内部激励。机制为了提高企业公共危机管理参与度和管理水平,需要明确管理规范,发挥管理制度规范作用,是多元治理条件下不可或缺的保证。在制度建立上,主要考虑企业参与机制、准入机制和人才调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能为企业参与危机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在约束性制度作用下,可处理好各个治理主体间关系。另外,还应重视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在调动企业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尽管当前没有针对参与危机治理的企业提出明确的奖励方式,但从多元管理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可知,当企业和政府协作进行公共危机管理时,将获得长远利益,形成自身良好形象,并能对企业取得的荣誉进行肯定,对提高企业社会价值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从税收角度出发,适当减免企业的税负,是较为常见的激励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中面临较多公共危机,这些危机形成原因不同,还需要充分利用政府、企业力量,以及体制约束作用,降低危机风险隐患。因此,要注重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途径的分析,确保企业和政府部门协同作用下,有效防范公共危机,并结合管理实际完善管理机制,切实发挥企业在公共危机治理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翔.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6(17).

危机管理范文篇5

一、危机和政府危机管理概述

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能够产生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大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危机具有结构不良、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使人们无法在短期内确定危机性事件的演变趋势。危机既能起到社会安全阀的积极作用,又有破坏性、消极性的一面,而从社会现实来看,危机往往对经济和社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危机从发生到消亡,一般要经历潜伏期、暴发期、持续期和解决期四个时期,因此,建立危机的预警机制,在危机潜伏期及时发现并遏制,是危机管理的第一要义。

对应于危机的四个阶段,危机管理也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危机前的预防、危机前的准备、危机暴发期的应对、危机结束期的恢复,这四个阶段通常简称为PPRR,即指预防(Prevention)、准备(Preparation)、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尽管危机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复杂工程,但仍应遵循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原则,包括第一时间原则、全局性原则、主动面对原则、科学合法原则、预防第一原则等。

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时的自治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恢复社会稳定和秩序,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心。政府危机管理是与企业危机管理相对应的概念,但与企业危机管理在管理主体方面不同,政府危机管理面对的利益关系和危机影响的范围更为广泛。

二、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数十年的危机处理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建立了一套危机管理体系,该体系在预防危机发生、减轻危机损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目前我国危机管理体系不健全,在协调社会安全包括公众健康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综合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尚无实质性的进展。

1.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缺乏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在立法方面,我国缺乏一些跟政府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了我国采取的大部分紧急对抗措施一般都无法律依据。我国已制定了《戒严法》、《防灾减震法》、《传染病防治法》、《防洪法》等,但这些单行的法律只能适用于一种紧急状态,覆盖面单一。在执法方面还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依法行政尚待加强。另外,在政府处理危机过程中,防止公民权利受到侵害的执法监督方面,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尚是空白。

2.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危机管理是一个跨区域、跨时段的综合性系统管理工程,通常不是一个政府部门就能有效完成的,在很多情况下,危机的处理需要社会各个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设立了专业的危机检测和预警机构,但社会各部门在面对危机时还不能有机结合、团结协作,缺乏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政府各职能部门间条块分割,权责不明晰,造成危机应对效率低下。

3.政府危机管理中缺乏信息通报和公开机制。由于传统历史原因和官僚作风的影响,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危机事件发生后,一些政府官员出于各种考虑,采取封锁消息等手段,增大了政府危机处理的难度。4hHZHMiJFAMLP9GR

三、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

危机不可能绝对避免,但却可以管理、控制和化解,尽可能减少危机的发生,降低危机损失。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政府危机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必须在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国外成熟的政府危机管理经验,切实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水平。

1.建立和完善国家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首先应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我国宪法已对紧急状态制度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但对于在何种情况下,如何行使紧急状态权力,法律尚未做出明确规定。尽快制定一部紧急状态法,作为我国危机管理的纲领性法律文件和制度框架,对于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应当在紧急状态法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有关危机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以保证政府危机管理权的合法行使,避免肆意侵犯公众权利。再次,要强化执法,建立危机管理执法监督体系。危机管理执法评价工作应由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新闻机构等共同参与,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和向社会公布,对于评价低的,应责令限期整改,直至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2.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为快速高效地处理危机,我国必须建立一个职能明确、责权分明、组织健全、运行灵活、统一高效的危机管理体制,并用法制化的手段明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以实现应对危机时这些部门间的高效协调运作。因此,需要建立合理完备的危机管理体制,即危机管理的指挥决策机构、职能组织体系、信息参谋咨询组织体系、综合协调部门和辅助部门。这些不同的组织部门,在危机应对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反思我国的现状,亟须建立一个高层次的危机管理中心,以保证在危机状态下能够高效地协调各个职能部门的协作。在实际运作方面,要在中央政府建立常设性危机管理的领导、指挥和协调机构。该机构应是危机事件可能发生的领域内的专家智囊团,应定期就某一领域中当年或者更长时间内可能产生的危机进行预警分析和风险评估,并据此制定危机管理的战略、政策和规划;危机发生时,它应当转为国务院处理有关紧急事务的具体指挥和协调机构,针对已经发生的突发性危机事件权威地分配各种国家资源,并在危机信息的、灾害的预防和受灾区的重建方面发挥协调有关部门的核心作用。

危机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旅游危机管理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一、引言

关于旅游危机管理,大多数旅游目的地管理层仅仅看成是目的地在非常态下的一种反应。其主要表现为:危机管理是非常态的管理活动,是一种权宜之计,是事后补救措施,危机管理只会对旅游目的地发展增加成本负担等等。其实,这是对危机管理的一种偏见。事实上,危机管理固然会造成短期目的地管理成本增加,但就长期而言,它不仅能规避危机和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失、加快目的地危机后的恢复时间,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危机管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

二、旅游危机管理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

危机管理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即危机预防、危机应对、目的地重建或恢复(危机救治),来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

(一)旅游危机预防

危机预防是旅游游危机管理中的开端,主要是构建预警机制,尽可能做到危机规避,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在此过程中,旅游目的地往往形成许多竞争优势。

1.预警机制有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产品的竞争力。预警机制的建立健全有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甚至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这不管是对目的地的生产产品(有形和无形产品)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大有裨益。预警机制除用来防范危机,还可以将其用做保障环境质量和保障产品质量等用途。

2.危机预防是目的地附加利益竞争优势的保证。所谓附加利益就是指对度假的满足超出了基本利益以外的利益。则附加利益竞争优势就是指通过附加的和持续的情感利益所获得的竞争优势,它很难被模仿。在旅游目的地竞争激烈的今天,许多目的地在基本利益方面一般都是可以替代得,这使得附加利益竞争优势成为目的地竞争取胜的一个法宝。

3.危机预防有利于增加目的地的知名度。旅游经济是体验经济,顾客在目的地旅游就是为了体验和享受生活。因此,游客对目的地的满意度就体现在该地的“体验”和“享受”两方面上。危机管理在预防阶段的功能主要是清除可预见且可控制的潜在的危机毒瘤,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使目的地拥有较高的安全感。再加上拥有居安思危的领导和职工─他们的真诚和热情─使目的地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让顾客体验和享受等价满质的服务,购买货真价实的商品。科扎克(MetinKozak,2001)在研究旅游者满意度、之前的访问经历以及重游意愿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发现,游客之前的旅游经历与满意度也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不难理解,因为游客对某目的地有较高的满意度,他就会产生重游或重温该目的地,并且向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推荐该目的地。结果是,该目的地不仅与游客建立了长期关系,而且还能增加该地的知名度,增加新顾客。

(二)旅游危机应对

危机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和破坏性等特点,导致许多危机事件发生不可避免。这就有必要做好危机管理,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能减轻危机事件的危害度,还能在其中寻找机会。

1.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前任CEO奥古斯丁说过:“每次危机的本身既包含着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企业危机管理的精髓”。Faulkner指出:“依据混沌理论,危机管理实质上被看作是一个创造过程”。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减轻危机负面后果,并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对旅游目的地而言,无论来自外部还是内部的危机冲击,都可视为“创造性破坏”。

2.危机事件促进旅游目的地管理更完善。危机事件的爆发往往能暴露目的地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如,SARS的爆发,就暴露了中国在应对大规模公共危机方面,缺乏足够的应对措施和经验,更重要的,是缺乏一个专业的危机预警和处理机制。这可以使目的地地管理者更真实全面地了解自己,清楚地看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这一过程可以使目的地战略分析更全面,战略制定与选择更加准确,战略实施与控制更加到位,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目的地的战略管理水平,为培育与保护目的地竞争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这一过程可以为目的地管理者提供创新的勇气和思路,在目的地内部达成创新共识,为目的地找到创新的突破点,切实提高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三)旅游目的地恢复

旅游目的地恢复是旅游危机管理的最后阶段。危机管理的建立健全能加快旅游目的地恢复。著名旅游经济学家科恩曾言:“一个为危机做准备的组织,从危机中恢复过来的速度比没有做准备的组织要快两到三倍,且花费的财力和人力成本也明显的减少。”

当今,旅游目的地竞争激烈异常,谁在危机中先恢复起来,少受危机事件的影响,谁就取得先入为主的优势。对旅游目的地而言,时间就是优势,是一种营销成本。目的地恢复时间越短,它消耗的时间成本就越少。旅游危机管理除了在旅游目的地恢复过程中产生时间成本优势外,它还能正如科恩所言的那样,减少在目的地恢复过程中花费的财力和人力成本。所以,危机管理创造了恢复后的旅游目的地成本优势,增加了它的竞争力。

三、结论

危机管理是旅游目的地常规管理的延伸,是目的地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管理不仅是目的地规避危机,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进行危机处理救治的主要途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危机管理还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措施。做好危机管理首先就得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只有意识到这一点,目的地管理者才会对危机管理开怀接受,才会投入精力和财力去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继红.我国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理论探讨.东南亚研究,2005.

[2]李树民,温秀.论我国旅游业突发性危机预警机制建构.西北大学学报,2004,(5).

[3][4]德克格莱泽著,安辉,译.旅游业危机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

危机管理范文篇7

1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为了避免企业危机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危害,企业建立危机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危机管理是一门系统的科学,其核心是通过识别危机、制定全面的危机处理计划、妥善处理危机引发的后果、降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企业危机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现代企业如想屹立不倒稳健发展,就要了解认识危机、学会剖析危机、增强危机意识并且把握应对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甚至能把潜在的危机转化为前进的机遇。1.1诚信形象原则。企业的诚信形象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当危机出现,企业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严重时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企业在面对危机时,通常会从维护其自身形象开始展开,而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需致力于将由自身诚信形象而引发的损失减到最小,从而不被公众所质疑以致放弃。当客户因为使用了该企业的产品之后受到了损失或者伤害,该企业需要立即采取措施,积极回应公众的质疑,主动为受到损害的客户提供物质赔偿。对于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客户受损的商品,应及时召回,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尽可能多的挽留客户,维持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以有效维护公司的诚信形象。1.2信息应用原则。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占地位逐步提高,高效的企业危机管理系统更是离不开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撑。大多数危机检测活动工作量繁重,检测过程参数繁多,需要一套灵敏的危机检测系统辅助工作人员,及时更新可能存在的隐患,才能有机会防患于未然,即使无法做到未雨绸缪,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机做出回应。1.3预防原则。处理危机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建立全面和规范的预防机制能将一部分有征兆的危机筛选出来,并针对这类危机制定解决方针,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此类危机包括企业产品缺陷、高层管理者流失、营业额缩水等。对于此类危机,企业应及早制定应对策略,当具体危机实际发生时,再依据策略方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尽量缩短对危机的反应时间。1.4企业领导重视与参与原则。在危机实际发生时,公众经常把目光聚焦在该企业的高层身上。越高层的领导直接参与到危机的回应和处理环节,越能降低对企业形象的影响。如若没有高层领导就该企业的问题进行澄清或道歉,仅由公关部门出面处理,公众会认为该企业对其过失漠不关心,从而导致该企业的诚信形象受损。同时,若没有领导就企业面对的危机做出统一规划统筹,就会导致“群龙无首”的情况发生,各部门在行动和对外口径上可能很难统一。所以,当企业无法预防企业的发生,领导的重视和参与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对危机管理重视的企业,会设立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并由高层领导担任组长。1.5快速反应原则。企业在应对危机时,越早制定出正确的应对方案并采取措施,危机造成的损害就会越小。若能有效遏制危机的扩散,便能更好地降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对于某些舆论危机,企业越及时对危机做出回应,越显得问心无愧;对于企业已犯下的错误造成的危机,越早进行道歉和补偿,造成的损失就会越小,也对保有客户对企业的信心有积极的作用。

2波音公司危机概况

2017年全球的航空航天制造业市场规模达到了8380亿美元,其中美国仍是航空航天产业的主导,约占全球的49%。在产业规模中,飞机制造业占比最高约为54%,其次是关于航空航天产业维修升级服务约占比27%。波音公司注册成立于1916年,是全球最主要的民用飞机制造商,同时也是军用飞机、卫星、导弹防御、人类太空飞行和运载火箭发射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先者。波音公司还提供众多军用和民用航线支持服务,其客户分布在全球90多个国家。[3]2.1触发事件。在2019年3月10日,一架波音737MAX飞机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迪斯亚贝巴附近坠毁,机上157名乘客及机组人员无一生还。在此之前,2018年10月29日,印尼狮航的一架载有189人的波音737Max客机坠毁。短短五个月内,发生了两起毁灭性的灾难对波音公司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此次事故之所以会对波音公司造成危机,是因为大部分的坠机事故的责任在于飞行员,而这两次事故的起因非常可能是波音制造的飞机本身出了技术故障。在埃塞尔比亚航空公司事件中,飞机在起飞后数分钟内坠毁。两架飞机都出现了突然停止并俯冲撞击地面的情况。一份初步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印尼狮航事件当中,飞行员曾努力去维持对故障设备的控制。而埃塞俄比亚航空集团首席执行官TewoldeGebreMariam声称,该公司坠毁的飞机在失事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而在4月5日,波音公司官方网站的声明中也承认,两次事故中都存在飞机MCAS(全称为“机动特性增强系统”,是一种应用于737MAX飞机的自动安全软件,其设计初衷是阻止飞机失速)功能被错误激活的情况。[4]2.2巨大损失。在短短不到五个月内发生了两起如此重大的事故,引起了全球的飞机制造业及政府相关部门对波音飞机安全问题的格外关注。中国监管部门是最先做出应对措施的,2019年3月11日,中国境内所有航线的波音737Max飞机都被禁飞,这一指令针对所有波音737Max机型而并不仅限于波音737Max8。次日,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和德国当局在其领空禁飞了该机型,欧洲航空安全监管机构也下达了同样的指令。13日,联邦航空管理局也会在美国禁飞所有使用波音737Max8和Max9的航线。截至3月13日,几乎全球所有的波音737MAX8飞机都被航空公司或者政府部门禁飞了。短短几天内,波音公司的市值下跌了将近300亿美元。[4]737是波音公司最重要的机型,波音公司30%的收入及35%的利润都是来自此机型。此次坠毁事件对波音的长期损害尚不明确。短期内,波音公司需要直接支付的事故赔偿费用和修复故障飞机的费用可能会低至一亿美元。如果是飞机软件问题导致了这两次坠机,那么将会很容易修复,波音已经承诺对疑似导致狮航坠机的代码进行更新。所以对于波音公司来说,最大的潜在利润损失将是由于Max8机型的安全问题,导致公司必须将该机型降价出售。如今,很多乘客在选择乘坐飞机的时候,都会留意乘坐的机型。由于这两次事故,为了避免顾客的流失,包括印尼狮航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试图将原来由Max8机型执飞的航线更改为由其他机型进行执飞。2.3技术问题。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坠机事件将“人机交互”推到了风口浪尖。飞机起飞时,机头越高,造成迎角,也就是机轴对相对风流的夹角,的角度越大。而当迎角超出一定范围的时候,飞机会面临失速风险。MAX8配备的系统一旦判断飞机失速,可以自动操作并使机头朝下骤降,以化解失速。目击者称,该架飞机在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起飞后,先是向上攀升紧接着向下俯冲并且多次重复这个过程。而在2018年10月的坠机事件中,印尼狮航的飞行员也被同样的问题困扰,飞机起飞后不久,飞机的自动安全系统为了防止飞机失速错误地指挥飞机向下俯冲。最令外界担忧的莫过于感应器回馈了错误的数据给飞行控制系统导致空难的发生。在故障发生时,从自动控制转换到人工控制并非如我们所想那般直截了当。当飞行员手动控制飞机的时候,自动飞行系统仍将试图阻止危险操作以期辅助飞行员。而双方都无法掌握飞机的完全控制权让情况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5]

3波音公司危机管理分析

在危机发生时,通常会经历五个阶段:信号检测阶段,准备和预防阶段,损失控制阶段,恢复阶段和学习阶段。各个公司会循环往复地经历这五个阶段,并将上一次危机中在学习阶段的所得运用到下一个循环的起始阶段进行危机的探测和准备工作。公司的高管和普通员工都应该了解在每一个阶段,什么应该被重点监管,在这一阶段做出回应时是采用积极还是消极方案更为合适。在危机管理的五个阶段中,前两个阶段要求公司有前瞻性地主动探测危机并为潜在危机制定预防方案,而在后三个阶段中则应根据前两个阶段做出相应的反应和措施以便于公司能高效管理危机并从中恢复。3.1信号检测阶段。危机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信号检测阶段,在这个时期,公司应确保自己了解所有的潜在危机。一个可以进行有效危机管理的公司可以利用信号检测机制对危机进行预测和预防。信号检测机制的标准工作流程可以由电脑自动完成,当遇到特殊任务时,这一机制可转由危机管理部门执行。信号检测机制有助用来检测更为广泛的潜在危机,并在过去数据的基础上更好地确定最有可能发生的危机。单单信号检测机制并不足以完成信号检测阶段,公司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文支撑,当数据分析给出可能的危机时,员工必须给予积极回应,更进一步地进行危机管理。飞机制造公司有关飞机安全的检查关系到无数人的生命安全。如果最终调查结果正如初步报告中所说,是因为飞机本身系统故障导致超过三百人丧生,那么波音公司在这个阶段所做努力还远远不够。虽说此次危机的触发点是由于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ET302航班的失事,但在2018年10月已经发生过一次疑似系统故障的飞机失事,也是由于连续的两次毁灭性的空难由同一个系统缺陷造成而导致了危机的爆发。时隔四个多月,波音并未全面检测其飞机的防失速系统是否存在设计缺陷并积极改正。如果波音公司能在第一次事故发生后,积极检测并升级所有737Max8飞机,那么第二次事故也许根本不会发生,波音也不会面临如此重大的危机。由此可见,波音公司对类似危机的信号检测并不灵敏,而且也没有严格遵守预防原则。3.2准备和预防阶段。危机管理的第二个阶段涉及到一套平衡检查机制来确保危机不会发生,并且保证一旦危机发生,公司有能力应对。在这个阶段中公司应对上一阶段中触发了信号检查机制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应对方案。公司应有专人对全局进行定期检查,并制定正式的程序和技术手册对危机管理工具进行说明。在此阶段的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应受到监管以防过多的工作时间让他们无法严格评估潜在危机。在此不得不再次提出,如果波音公司在狮航事故发生后,探测到了危机的信号,积极进行软件故障排查等工作,及时对防失速系统进行升级并更新飞机指导手册,那么此次危机可能会更容易化解甚至不会爆发。以此也能看出,波音公司对危机管理系统不够完善。从波音公司的表现来看,不管是在信号探测还是危机的准备和预防阶段,该公司并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3.3损失控制阶段。在此阶段,企业需要采取措施去防止该危机的蔓延并阻止其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2019年3月10日早上8点44分,埃塞尔比亚航空ET302航班坠毁。晚上8点57分,波音公司的官方微博就此次失事进行回应,对该遇难者表示悲痛并对遇难者亲友表示慰问,同时表明波音技术团队将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及协助。与此同时,波音公司官网上也了同样内容的声明。对于波音公司来说,花费12个小时去发表这样一份声明并不算遵守了快速反应原则。3月13日,波音公司在其官方网页上发表新闻稿,表明公司对737MAX的安全性具有完全的信心,但处于谨慎原则,建议建议美国联邦航空局暂停全球全部371架737MAX飞机的运营。在此声明中,波音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ennisMuilenburg对两次遇难者家属致以哀悼,同时重申波音的核心价值是安全,表态会积极配合调查了解事故原因并开展安全改进措施以确保事故不在发生。在此,波音应用了领导重视与参与原则并试图维护自己的企业形象。3月17日,波音再次更新关于埃塞俄比亚航空302航班的事故调查,并于3月20日了一封正式的公开信,承诺对产品进行升级和飞行员培训修正方案的开发,以处理MCAS飞行控制法则在遭遇传感器输入错误时的表现。由此可以看出,波音正极力维护其诚信形象,维持公众对波音的信任。在最近的一次声明中,波音CEO表示其亲身参与了了一架737MAX7飞机上进行的软件升级验证飞行,也是企业领导重视与参与的重要表现。由于波音公司还未真正渡过此次危机,我们尚不能得知该公司在此危机的恢复阶段和学习阶段将如何表现。但自公司成立以来的一百余年,波音曾遇到过各种危机,包括经济危机、政策危机和自然灾害危机,波音公司都没有被这些危机击败,而是一次又一次战胜了这些危机,并在不断战胜危机的过程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波音公司在恢复阶段和学习阶段的表现不会令人失望。

4对国内企业危机管理的启示

首先,国内企业应注意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并将危机意识渗透到企业文化当中去。危机意识有利于激励员工,并提高员工在危机发生时的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员工对危机征兆的辨识能力,有机会在危机还未全面爆发之前进行有效扼制。从波音的此次危机可以看出,在第二次坠机发生后的一个月内,波音公司已成功安排了软件更新和手册升级的工作,如果相关人员能在第一次坠机事件发生之后对飞机故障有所警觉,那么根本不会发生第二次坠机。[6]其二,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危机资源库,把可能发生的危机和相关处理方法输入这个资源库。同时,需要一套危机检测系统,将资源库和系统配合使用。这样在繁重的危机检测过程中,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却能灵敏地检测到潜在的危机。像波音公司这样的企业,飞机系统安全与硬件安全应该是最先进入到危机资源库的。如果波音建立了完善的危机检测系统包括危机资源库和信息系统,那么第一次坠机就可以触发警报,而波音公司就可以提前进入到危机管理的下一阶段。[7]当然,事先可以预想到的危机形式相对有限,所以利用信息系统检测危机只能成为信号检测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企业需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部门,对危机的检测、预防、处理进行全面管理。该队伍需要定期就企业潜在危机,给各个部门轮流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关危机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同时,企业需要在每个部门指定人员兼任该部门的危机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与危机管理部门进行对接,并为危机管理部门提供该部门的专业资料,以保证该企业的危机管理系统能及时更新。对于波音公司来说,如果危机管理部门都不知道在737MAX8飞机上装有MASC装置,那么他们无论如何无法预测到此危机。所以保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及时交流和沟通对于危机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对于可以预想到的危机类型,应提前制定危机处理策略,以缩短危机发生后的反应时间。在企业日常运营中,应注重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众一般对于形象良好的企业的一般过失不会太过苛责,所以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在无形中化解一部分的危机,从而降低危机的威胁程度和危害等级。而危机实际发生以后,企业需要勇于承担,切忌试图转移公众注意力和推诿责任。企业应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计划,对于利益受到损害的利益相关者,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的物质及精神赔偿;对于造成损害的产品,及时进行调查并公开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挽回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感。波音在处理此次危机的过程中,将所有调查进度都及时更新在其官方网页和社交媒体账号上。在及时更新调查进度的同时,波音公司的CEO多次录制视频对调查结果进行阐述和解释,让公众充分了解到波音公司对此次事件的重视,从而降低了对公司的不满程度。所以企业的高层领导应做好充分的危机处理准备,当企业遇到危机时,第一时间出面解决,可能对危机的化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琼洁.关于企业危机管理的若干思考[J].管理世界,2016(12):104

[2]吴国庆.西方社会危机管理中的危机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20):77-78.

[3]杨雪娇,李占丞,秦蓁.波音公司2017年度经营状况分析[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8(19):44-48.

[4]Boeing:Acrisisofconfidence[J].TheEconomist,2019(11):63-64.

[5]Autonomoussystems:Thecomputerinthecockpit[J].TheEconomist,2019(11):64-65.

[6]佘锷桢.企业危机管理中的知识管理方法与策略探究[J].经济管理,2017(25):71.

[7]黄明辉,杨顺颖,范晓慧.基于信息需求的企业公关危机管理的系统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07):241-242.

危机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条块冲突;条块关系

一、案例概况

姚沟镇位于长江下游,长江支流贯穿全镇而过,将3.4万亩耕地面积一分为二:约三分之一位于外护地带;另三分之二位于长江大堤内圩地区。正是由于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姚沟镇经常爆发洪涝灾害。2004年七月,长江下游水位超过警戒线,危及姚沟镇。为了排查隐情,安排全镇防汛、排涝工作,姚沟镇政府建立了临时小组。镇长带头,将全镇的主要党政领导都安排在防汛抗洪的临时岗位上。其中,姚沟镇财政所程所长负责文兴洲的防汛工作。姚沟镇财政所在姚沟镇是一个地位特殊的机构:自2000年以来,财政所的隶属关系经历了从“县管”到“镇管”再到“县管”的多次变化。2000年以前,镇财政所接受县财政局的垂直管辖,人事任命权也在县财政局;2000至2003年,镇财政所又划归地方镇政府管理,人事任命权下划;2003年至今,按照“县财乡管”体制改革要求,镇财政所又划归县财政局管辖,各权随之上划县财政局。七月十二号,程所长接到通知,要求他第二天出席全县各乡镇财政所会议,探讨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不得缺席。然而十三日文兴洲发现一处防汛险情,镇长要求负责文兴洲防汛抗洪的程所长立刻前往排查险情。面对两难抉择,程所长即刻联系了县财政局局长说明了灾情的紧急,然而局长态度强硬,不容拒绝,并且指出程所长只应该服从上级部门县财政局的指挥调度。

二、中国公共危机管理“条块冲突”困境

中国的条块结构指的是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在纵向上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辖,不同层级的“条条”职责同构从而保证管理的统一性;在横向上接受本级地方政府的管理,与同一层级的“块块”协调联动处理地方事务。其中“条条”是指纵向上的各层级政府中职责同构的职能部门;“块块”是指从中央到地方各层级的地方政府。在本案例中,“条条”对应的是县财政局以及镇财政所;“块块”对应的是镇政府。(一)“双重从属制”阻碍职能部门发挥效用。分割式的指挥体制给公共危机管理带来了矛盾和冲突。在政府实际运作过程中,纵向上管理权划分不清、横向上事权划分不清致使地方职能部门面临双重领导:在纵向上需要接受“条条”垂直管辖;在横向上又要在“块块”的指挥下和其他职能部门协作联动。双重领导不利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统一指挥调控,尤其是当两者的指令不一致时,职能部门就会面临两难的抉择。在本案例中,一方面,财政所要接受财政局下达的“开会”命令;另一方面,财政所又要完成镇政府的“防汛”任务,这就是财政所所面对的条块冲突。(二)不合理的人事任免权划分导致职能部门“瞻前顾后”。长期以来,我国的人事任免机制缺乏法制化和制度化,“人治”色彩浓重。上级领导往往能够决定下级的政治前途。因此,下级部门负责人有时难以反抗上级所作出的决策。同时,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机制尚不完善,上下级职能部门存在沆瀣一气、徇私舞弊等现象。职能部门在面对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矛盾时,往往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量选择对上负责。在本案例中,镇财政所受到县财政局管辖,按照规定程所长只需对上负责。但是如果程所长选择去开会,却有可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三)条块分割制度难以消化公共危机管理需求。公共危机的突发性、紧急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要求公共危机管理组织应该具备灵活变通的执行能力。然而,条块分割结构本身决定了其组织僵化、效率低下和管理脱节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其在应对公共危机时难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信息的有效传递。不止如此,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双重领导的条块前后难以遵循统一意志行动:我国在危机的应急响应阶段时常采用行政首长负责制来实现部门的协同调度。然而在其他阶段,由于缺乏统一领导,条块之间往往难以实现联动。

三、解决措施及建议

解决条块冲突带来的公共危机应对能力缺失问题,提高公共危机应对能力是公共危机管理改革的重要途径。(一)以立法的形式界定条块之间的职责范围。相关法律真空是条块冲突的根本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条块冲突就应该从法律层面上明确条块之间的职责范围和权力划分。以立法的形式详细确立条块各自的职能职责、事权归属及其相互关系。从制度上避免条块摩擦,从规范上实现条块合作。(二)设立规范化的常设领导机构实现条块合作。我国长期以来都缺乏制度化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临时的危机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难以解决公共危机管理条块冲突长期存在的问题。同时,以这种运动式而非制度化、政治动员式而非专家化的危机管理模式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成本高、收效差,即使消耗大量资源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危机。因此,在中央设立专门的常设公共危机管理机构促进危机管理条块协同,同时将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常设化、公共危机管理条例规范化、公共危机管理流程程序化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改革创新的必经之路。(三)从行政的艺术应对条块冲突。就现状而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改革尚未完成。因此,职能部门在面对双重领导困境时,可以巧妙利用行政艺术化解冲突,为本部门寻求支点:职能部门可以以服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命令为由,拒绝地方政府脱离实际的要求;而当上级职能部门的指示很难实施时,就可以联合地方政府,消极应对上级指挥。

参考文献:

[1]叶敏.城市基层治理的条块协调:正式政治与非正式政治——来自上海的城市管理经验[J].公共管理学报,2016,13(02):128-140+159.

[2]李元珍.对抗、协作与共谋:条块关系的复杂互动[J].广东社会科学,2015,(06):201-210.

[3]陶振.基层治理中的条块冲突及其优化路径[J].理论月刊,2015,(01):100-106.

危机管理范文篇9

我们在开展管理的时候,危机管理是面对突发事件所进行规划决策和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危机意识的强化来管理事件,可以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把损失降到最低。危机管理在引入幼儿园管理以后,其意义在于规定了幼儿园管理者还有老师在进行危机事件发生的前后要履行责任,还有就是在紧急情况下要有及时的应对方案,老师要时刻有危机意识,因为幼儿比较小,他们对于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比较低,所以,在面对危机的时候,老师要有敏捷的反应,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预防策略

1.完善幼儿管理制度

在进行幼儿园管理时,我们要积极实施校园安全立法,要对事故的伤害有明确的规定,还要明确幼儿园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尽量让幼儿园管理制度完善,对幼儿的安全要出台保护措施,尤其在上下幼儿园的时候,对于幼儿园周边的情况也要进行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规避一些问题。还有就是对于赔偿制度要尽快建立,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规章制度来出台有效的政策,这样才能够给孩子提供真正的制度保障。

2.建立危机管理信息库

幼儿园管理者要和有关部门进行相关的联系,可以有意识地开展网络危机化的管理,在整个幼儿园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建立信息资源库,在信息资源库当中要加入相关的电话号码。当危机出现以后就要及时和当地进行合作对接,可以由上下级的主管部门、天然气公司、电力公司、周边还可以建立援助共建单位和家长管理小组。这样有利于增强幼儿园管理者的危机意识,提高幼儿安全保障,在对管理者进行安全意识培训的时候,要对幼儿管理工作进行相关的安全保障,在工作内容和管理办法上都要开展相关的计划,让安全管理成为幼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开展危机活动训练

危机管理范文篇10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对当前金融危机下企业成本管理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从将企业成本控制与企业战略有机融合,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以控制成本支出,加大应收账款等的回收力度以节约资金占用,减少企业外包项目费用,引入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制定周全的成本管理计划等方面提出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策略建议。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迄今已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严格控制企业成本,是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举措。

2009年4月,财政部颁发《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9]52号),要求企业财务部门针对当前金融环境,积极做好财务应对举措,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着力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该文件明确指出,进一步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各项预算定额和费用标准的约束力。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精细管理,推进挖潜增效,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水平。重点加强对原材(燃)料及辅助材料的采购管理,妥善处理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的关系,努力把原材(燃)料及辅助材料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大力倡导节俭意识,尽可能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努力降低管理费用。可见,金融危机使企业收入增长受到严重影响,“节流”——成本管理在当前环境下,显得更为重要和更符合现实需要。

一、金融危机对成本管理提出更大挑战

1、宏观环境的不利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当前全球经济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全球经济进入了周期性的经济下行区间;二是出现了全球性的大宗商品价格的急剧上涨和波动以及通货膨胀压力;三是中心国家的金融危机风波蔓延和美国经济外部不平衡的持续调整。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继续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处在衰退边缘,国内市场需求萎缩,企业面临营业收入下滑、成本费用刚性支出、盈利能力下降等多重困难。这些就使得我国港口建设整体增速放缓,特别是南部沿海港口受影响显著,部分港口出现了负增长。航运市场中,预计集装箱运输和油轮的前景仍然不乐观,整体处于底部。而全球干散货运输2009年将会比较悲观,全球经济增长减弱,大量新船投运对BDI都有负面的影响,整体期租水平会相对2008年会大幅下降;同时由于中国的国际贸易市场进一步的放开,WTO对中国市场的优惠措施也逐渐失效,本来依靠低汇率、高出口退税以及较为低廉的劳动力带来的出口公司的利润开始降低,不断升值的汇率也给中国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南方很多中小出口生产商和贸易公司已经很强烈感受到了经营的压力。企业要在此困难环境下生存和发展下去,不得不竞相压低价格、放宽信用额度,特别是在外贸出口受限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日趋白热化。以某勘探设计公司为例,其业务服务于水运工程建设领域,该领域与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政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2008年,该公司开展的项目前期咨询论证工作明显少于上年同期,而且大型港口设计项目明显减少,项目收款相比往年也难度加大。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于该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现。

2、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资金成本较高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主要影响之一就是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筹资困难,银行不愿意向企业提供贷款,或者提高贷款利率,使实体经济的运行规模不可避免地出现萎缩。而金融部门银根缩紧,部分银行已将相关造船、勘探设计等行业列入高风险行业,使企业融资难度更是“雪上加霜”,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由于前期工程勘探设计论证时间较长、基础性投资较大,运营生产周期也较长,当金融危机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压缩贷款规模,提高资金成本时,会使得这些企业生产经营一下陷入困境,财务风险也一下子得到放大。

二、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

1、将企业成本控制与企业战略有机融合

成本控制不仅仅是为了企业提高利润,更不是单纯为了企业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下的临时举措,而是为了企业能取得持续性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这就需要企业首先通过对行业维、市场维、产品维等外部环境,以及诸如投资规模、垂直一体化程度、生产经验、生产技术、厂房规划布局、生产能力运用程度等企业内部条件的分析,找到企业自身的优势、弱点和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威胁,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与企业战略定位相匹配的成本控制战略。

2、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控制成本支出

良好的成本管理模式,应是在企业上述所确定的长期战略规划下,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控制成本支出。这首先需要建立比较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要对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编制规则及实施细则、预算执行、控制、分析及调整,预算考评及激励、以及内部协调制度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其次,将所有重要指标汇总,深入研究各个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指标体系。最后,建立跟踪追查制度以控制日常成本支出,完善预算考核机制。在全面预算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现预算执行中的成本超支现象,应建立实时的预算跟踪调查制度,及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各种问题,将全面预算管理与“流程再造”和“不断改进”理念相结合,并充分保证预算管理内容、编制方法、应用工具、考核机制等同步进行,一旦步伐失调,预算管理体系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加大应收账款等的回收力度,节约资金占用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骤增,特别是勘探设计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更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管理,强化合同订单管理,提高预收账款比例,减少预付款金额。加强货款回收管理,落实催收责任,提高应收款周转速度。强化应收账款风险预警预报,采取必要的保险或再保险办法,降低坏账比例。密切关注业务相关进出口国政治经济形势,认真研判进口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适时调整出口策略和方式。重点加强国外客户授信管理,客观评估国外客户信用状况及支付能力,及时调整出口销售结算方式,严格控制因出口带来的坏账风险。

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最为重要的就是进一步加大款项的收款力度,尤其是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以减少应收账款所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降低财务风险,维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说来,首先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清欠工作,对一般欠款户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催还,对重点户列出账目清单,集中清欠,严禁资金流失。其次,对清欠遇到的困难要积极寻找债务链,采用实物抵债法或多家抹账方式找到解脱债务链途径,避免或减少坏账的发生,必要时,可通过诉讼程序来挽回损失。对于货款回收问题,要确定一套清欠工作奖惩机制,提高销售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应收账款恢复其流动性,减少贷款极其利息,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销售部门和销售人员的经营责任制。公司应与有关人员层层签约,明确责、权、利,并实行严格考核。

4、减少企业外包项目费用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勘探设计企业或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的。鉴于当前金融危机下企业经营业务的缩减,设计项目的减少,公司应尽量减少外分包,控制毛利率的下降,也可为公司可持续发展作下较好的铺垫。企业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生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对可以不需外分包的项目实行奖励的办法,做到“实惠留给员工、效益留给企业”。

5、制定周全的成本管理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成本控制并不是一味的压缩成本支出,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需要制定周全的成本改善计划。否则在热火朝天的降低成本过程中许多公司会犯下盲目的错误,削减或收回对公司长期策略十分重要领域的投资,如研究开发支出、产品营销及广告等。这些领域的大幅缩减会影响公司利用经济复苏的能力,应尽量避免。因此,建议企业应合理安排短期和长期的改善措施。在经济衰落时期,公司往往急于削减成本却忽视了某些重要的改进机会。分步措施提供了一个短期成本节约和长期结构调整的较佳组合。第一步通常包括增加短期机会,如降低可自由支配的开支,增加成本控制力度;第二步包括中期机会,如流程改进、共享服务、外派辅助流程及策略化采购资源;第三步一般包括长期机会,如重新设计或外派核心业务流程,调整公司业务模式,重构全球供应链和扩大技术投资。通过良好的成本管理规划和设计,第一步节约的成本可以为第二步和第三步中重要的结构调整提供部分或全部资金,并且在金融危机时期第二步和第三步活动的效率通常能够提高。企业可寻求专业的咨询公司,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专业的队伍去推动,有外部压力,成效上能更好.也能更客观、公正地去发挥作用。

6、引入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中间接费用的比重增加和结构改变,许多费用甚至完全发生在制造过程以外,如设计生产程序费用、组织协调生产过程费用、组织订单费用等等。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本计算方法,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彻底地改造,强调协调企业内外部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作业形成连续、同步的“作业流程”,消除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使企业处于持续改善状态,促进企业整体的优化,确立企业竞争优势。这些特点,非常适合于各个“产品”差异较大,但是产品生产流程相同的勘探设计企业的生产。它改革了生产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使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趋于一致,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来更好地对他们的产品、服务进行定价,以便使他们收到的收入与所付出的成本能够配比;企业管理者也可以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所提供的信息更好地选择产品组合。

同时,在作业成本法下,企业应通过重新梳理供应链,抛弃没有竞争优势的作业,选择自己最具有专长的作业活动进行整合经营,集合成自己的供应链以降低企业成本。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回答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来审视企业已经有的供应链。一是哪一个作业活动体现了公司的竞争优势?二是公司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差异化、快速化,还是低成本运作?三是这种竞争优势能不能持续?四是公司的财务数字能不能验证领导层的看法?五是供应链中的哪一个作业活动可能最需要改善?六是这种改善可以带来财务上的哪些改善?找出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环节,勇于舍弃,以达到优化各部门供应链,最终达到优化整个企业的供应链、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敏:论以考核促进成本管理[J].企业导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