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设计教学的道与术

时间:2022-12-30 03:13:16

浅谈机械设计教学的道与术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自身不明确学习之道

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说我对这些课程根本不感兴趣,但又苦恼于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有些同学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而学,有的则是因为学校开了这门课而被动的学。不知道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学习之“道”,即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清晰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道”不清晰,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就无从谈起。作为大学生只有自身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才能将专业学好,同时又能跳出专业的束缚。而作为教师,则应该借助课程的教学更多的帮助学生去明确他们的学习之道,这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1.2教师教学改革重术轻道

在机械设计教学中,近年来出现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如工程实例教学、互动式教学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普遍反映整个教改仍缺少突破性的进展。教学比较大的变化还是表现在术的层面。这些改革对推动整个教学改革有一定意义,但却忽视了一个更为根本性的改革:教学结构与教学思想的改革,即“道”的改革。这就好比原本要修一个池子来装水,关于池子的形状,花去不少心思,但却忘了为什么修池子。在机械设计课程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三基”:基本理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同时“三基”的界定应在于它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应结合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业意识、人生规划能力等更为重要的人生发展基础。让学生从具体的学科中培养对机械相关专业领域的了解和热爱。这就是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基本的“道”。道明确,再辅以有效的术,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而不能陷入为术而术的怪圈。

1.3教师对教学主体缺乏定位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的教育朝向大众化、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入学门槛相对降低。面对同样是多样化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就需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根据学生的总体条件来决定教学重点。对于研究型的教学,其标准是高深学问型人才;教学型教学,其标准是应用发展型人才。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否则,千篇一律则必然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中道与术结合的探索

2.1通识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

通识是指基础性、综合性、有效性、可迁移性都比较强的知识,包括比较广泛的人文、自然科学、工具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应该具备对今后快速变化社会的适应能力。那么怎样为学生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呢?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注重“三基”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将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去,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例如,机械设计课程绪论中我们会通过兴趣引入,介绍与机械设计课程为背景的相关科学人物和科学小故事。让学生从小故事中懂得大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了解时代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明确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

2.2知识体系优化

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之一是涉及了多门交叉学科,如机械制图、材料学、制造工艺学等等。因此,教学过程中如何从“广而博”的知识体系中选择,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优化则显得十分重要。给学生整体性的知识,同时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对本学科的影响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向,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讲解滚动轴承这一章时,我们会结合央视探索频道播出的最新节目《超级工程》给同学介绍目前世界上精度最高的巨型高精密滚动轴承。实践发现,同学们对轴承有了直观、全面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了浓厚的兴趣。

2.3建立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机械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同时实践也是创新的基础。教学中我们发现,仅仅依靠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尝试了合作学习的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章节以小课题的形式由学生分组进行,并采用PPT形式向大家演示研究结果,并将研究结果编成册,发给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团队合作中学会规划、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建立自信心。

3结语

通过将教学的道与术有效结合,在教学上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70%的学生认为对专业有兴趣,82%的学生表示对思维的提升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帮助。当然在教学实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如时间的有效把控等,这些都需要逐步解决。如何将教育之道与讲授之术更好地结合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本文作者:彭子梅工作单位:贵州大学机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