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思想

时间:2022-03-01 01:15:00

学习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思想

《文选》的出版,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更重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在《文选》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条主线,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支撑点。认真学习同志关于市场经济的重要思想,对于指导我们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第一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后开始的,做出改革开放这一决定的总计师是小平同志。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以我国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在思想上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实践邓小平同志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立什么样经济体制问题。邓小平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这段精辟论述为以为核心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立什么样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而同志在党的十四在上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即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根本性转变,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格局,打开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通途。

同志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我们党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改革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我们回顾一下我党从十二大到十四大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十三大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1992年6月同志根据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同年10月,在党的十四大上,同志进一步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伟大创举。这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是开创性的,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也是前无古人的。提出这个改革目标,使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和社会发展。”同志首先特别强调:“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明确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并非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的市场经济的性质,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也就体现在这里。

二、全面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根据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要求,针对现行经济体制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种种问题,同志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主要原因内容有: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我们党十五大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新发展,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运用。同志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体必须是公有制这要坚定不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一项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我国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这项原则。同志不仅强调支持公有制地位的重要性,而且对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含义作了深刻论述。就重要性来说,我们“只有确立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防止两极化,实现共同富裕,任何动摇,放弃公有主体地位做法,都会脱离社会主义方向。”就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来说,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所以,同志指出,我们要把握公有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种优势,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公有制占主体地位,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4)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性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领域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要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经济健康展。指出,我们制定这种战略方针,是符合我国生产关系适应现价段生产力发展规律要求,因此,我们也要坚定不移。非公有制经济在实践中发展,对活跃经济、方便人民生活、解决就业、增加税收,对社会主义经济巩固确实起到重要作用。正因为这样,反复强调我们要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志在深刻谈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重要性时强调,我们如果不把这两个“坚定不移”统一起来,只讲一面,就会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就建不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志又进一步指出:“我们不能只强调前者而不讲后者,也不能只强调后者而不讲前者,否则都会脱离社会主义初级价段的实际,都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2、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分配的思想,我们主要把握以下几方面:

(1)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配制度。指出:主要原因是由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2)要以传统分配方式衽重大改革。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街道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对传统分配方式的重大改革。

(3)为什么要把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其重要意义在于,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调动最广大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保证社会公平,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只有实行按要素分配,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4)整顿和规范分配程序。在这方面主要思想是:

第一,重要性。指出,我们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妥善处理社会各个阶层、各种利益群体的分配关系,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有利于避免和化解社会矛盾,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正确处理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关系。指出,一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反对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二次分配要讲求公平,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使广大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期的稳定。

第三,整顿不合理收入,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指出,我们在允许和鼓励一部分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同时,还要对那些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和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非法致富的人,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坚决依法惩处。又指出,在我国经济发展基础上,要形成一个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占少数、中等收入人群占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5)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指出,“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社会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其主要措施是,我们实行扶贫政策,必须是搞好开发扶贫,这是我们扶贫工作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是一个重大创造,这个方针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同时又指出,我们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要鼓励他们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发展道路,这也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一大政策。

(6)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指出,社会保障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要优化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存在失业问题,因此,在我国就要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业是民生之本,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3、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同志非常重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其主要思想是:

(1)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的重要性。指出,第一,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重要标志。第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2)搞好国有企业要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在这里讲三个方面:第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必须转化企业经营机制,这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实际上也就是进一步探索和选择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第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必须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指出,国家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要重点培育和抓好一批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这些大企业在资本运营、技术开发、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优势,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的重要力量,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骨干。

第三,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必须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指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首先要全面落实“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应当全面理解,全面把握。国有企业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股份制是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指出,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关键是控股权掌握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等。

4、坚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1)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指出,我国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发挥作用,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经济活力。

(2)要加强宏观调控。市场不仅有很大促进作用,但市场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国家必须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引导和调控。指出:“微观经济越放开,市场化的进程越快,要求宏观调控越有力和灵活有效。”

(3)加强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指出,要使宏观调控有力、灵活、有效,发挥更大作用,作为宏观调控的政府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4)明确宏观调控目标。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要发挥作用,必须明确宏观调控目标。国家宏观调控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5)建立宏观调控体系。要加强宏观调控,这种宏观调控不是直接宏观调控,而一种间接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为主。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综合运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完善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总之,强调,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5、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机制。

(1)“三农”问题在我国的重要性。指出,“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越是加快改革开放,越要重视农业、保护农业、加强农业。在我们这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如果农业和粮食生产出了大问题,任何国家也帮不了我们。靠吃进口粮过日子,必然受制于人。因此,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抓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来完成。

(2)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是,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我们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走高效、优质的道路,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调节体系、农业生产的保护支持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3)在农村经营体制上,指出,我们要全面、深刻地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对于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既要坚持长期稳定,又要求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从长远趋势来说,农村生产力发展了,社会分工和科学种田的水平提高了,农民群众要逐步走到新的集体化道路上去,这是农村发展的大方向,这个也要明确,不能忘记了。

(4)走“两个”特色的发展道路。一是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指出,发展小城镇是个大战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二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指出,农村工作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我们党领导农村工作一条基本方针,必须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道路。

总之,同志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思想,为我们进一步加快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改革提出了明确任务,也为我们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