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林建设可持续发展分析

时间:2022-12-25 10:04:48

生态经济林建设可持续发展分析

摘要:指出了生态经济林的建设已成为经济欠发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长效经济板块,其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当地的生态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石山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是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基于此,从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发展的现状入手,提出了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建设可持续发展所能够采取的思路和措施,旨在达到带动当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建设;可持续发展

1引言

石山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的地质结构为碳酸盐岩石,土壤为红壤或黄壤,连片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山多地少,适合发展生态经济林。从经济角度来看,实现石山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的困难,需要挖掘当地的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而从社会生态角度来看,石山地区作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其自然条件较差,人为活动明显,导致当前石山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生态经济林作为坡陡贫瘠的山地上的经济林,主要是为了实现优质的、高产的生态的经营模式,当前打造生态经济林是为了实现自然的良性循环,充分调节生态条件并且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因而可以说生态经济林是调整土地的利用结构,实现综合性的经济林治理管理,实现集约化的经营,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并且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经济林对于石山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展开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对于石山地区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2现实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发展的现状

石山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自给自足的经营理念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安于现状的思想长期禁锢,自我发展的意识淡弱,自我发展动力不足,满足于当前国家生态补贴政策,没有能够充分利用国家的补助资金来发展壮大经济。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生态经济建设受到冷落,有的山区出现只造不管的现象,致使生态经济林建设规模小,社会化程度低,经济总量少;有的缺乏科学的规划,不考虑气候和土壤条件,盲目开发经济林品种,产量产值不理想,严重挫伤生态经济林建设的积极性,无法由此产生新的经济格局,从而导致生态经济林的经济生产链不齐全,难以形成产业化发展。

3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阻碍

3.1自然因素。经济林的建设无非是需要土壤条件、水源条件等因素,对于石山地区而言,其展开生态经济林建设的自然条件有限,一是石山地区原先的森林覆盖率较低,当地的石漠化程度严重。石山地区原有的森林覆盖率就低于整个广西自治区的平均水平,人为活动频繁更是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使得土壤的肥力大大降低,导致土壤出现石漠化,生产能力下降,并且不断进行开荒的恶性循环;二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当前石山地区生态贫瘠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当地的土壤贫瘠,森林覆盖率较低,导致植物的储水功能不足。当地属于亚热带气候,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整体上导致了当地的水资源总量较少,又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一些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不齐全,导致不论是人还是牲畜或植物的生存用水都受到严重危险。3.2人为因素。早在最初石山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方向是以水电开发和矿业的开采为主,生态经济林建设完全被忽视。大规模的开发与开采,给当地的生态结构带来很大的影响,如居民的迁移所带来的生产活动,使得石山地区原有的生态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生态环境对于人为活动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致使石山地区当地居民的生存与资源平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造成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建设发展起步维艰。

4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措施

4.1实现生态经济林建设需要科学统筹规划。明确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经营的模式标准是开展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建设的基础。对于石山地区而言,其生态环境条件有限,如土壤水份不足是个普遍现象,所以石山生态经济林的建设要依托于当地的自然条件,要求能够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的问题,制定一系列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要科学分析土壤结构选择适地树种,如柠檬、核桃、柿树比较耐干旱,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完全可在海拔1000m以下山地良好生长。比如广西现有野生分布的柿子树,经过改良嫁接后5年即可开始结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经济寿命可达100年以上,一次栽植终身受益。柿树和核桃的树冠较为开张,栽植密度小,株行距大,最适合在九分石头一分土的石山上种植。比如野生山葡萄,它是石山地区原有的多年生藤果树资源,适应石山生态环境生长,规模种植,除采摘果实加工外,还可打造观光林业模式来经营。只有根据石山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其自然条件、资源分布情况等进行科学统筹兼顾,结合生物、农艺等措施,做好规划,开展农业+林业发展模式,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建设会得予更稳定、更长久的持续发展。做好生态经济林经营模式的细节规划是实现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所在。根据石山地区不同乡县的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成为该地生态经济林的经济支撑。如在经济林基地上,结合农家乐、生态果园“超市”等产业模式增加生态经济林的整体经济总量,扩大生态经济林的规模。需要强调,在生态经济林建设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对于石山地区具有毁灭性的破坏,因而不能毫无顾忌的复垦坡地,要求能够科学的进行生态经济林的治理和水肥能力的保护;同时,为增强生态功能,降低生态经济林的治理经济投入,病虫害频发等问题,可以采用混交套种的经营模式,提高生态经济林的经济收益。总之,石山地区进行生态经济林建设,必须做好规划,不同地区打造不同的特色经济资源,形成基地化、区域化、特色品牌化,增加生态经济林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建设就会得到较好的持续发展。4.2实现生态经济林建设需要进行社会综合治理。实现石山地区生态经济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需要从生态环境管理手段入手,还要求能够做好社会的综合治理。如只有石山地区的农民拥有生态经济林建设的意识、技术和资金才是生态经济林建设的社会基础。(1)石山地区相关部门要求能够认真做好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如通过多渠道、多层面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每个人对于石山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从而能够自觉主动的投入到环境保护和治理中,最基础的是水资源的保护和不浪费等行为的普及。实现规划发展要求能够以小区域为单位,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遵循因地制宜等原则,展开专家指导的方式,层层推进做好各个措施的落实跟踪。(2)做好示范基地建设,吸引更多的投资。石山地区的各个县区所能够采用的生态经济林建设的模式不同,需要能够进行个性化发展指导。第一是需要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第二是需要拥有生态建设的专业科研队伍。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增加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向外寻求多种形式的投融资和技术支持。(3)建立健全相关执法监督制度,巩固治理效果。实现石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采用一定的举措之后还要求能够建立配套的运行机制,通过对生态经济林建设的前期规划、中期管理的监督,实现治理质量的保证,确保生态经济林的政策运行。因而在法律层面上要加大执法力度,即对于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举措进行大力的惩治,提高的破坏的成本,保证生态经济林能够进入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与此同时,随着生态经济林在石山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的提升,相关部门对于生态经济林建设的资金投入也逐渐增多,因而要求能够做好各种专项资金的专项管理,提高对生态经济林的各种经营发展模式的齐头并进。如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生态林模式,要求能够实现技术精准支持以及销售上的精准支持。

5结语

无论是出于社会经济角度考虑还是出于自然生态发展角度考虑,在石山地区建设生态经济林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重要以及必要的举措。针对于当前石山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入手,了解在石山地区实现生态经济林建设的困扰所在,从生态经济林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入手,并且从制度上、宣传上、思想理念等方面促进石山地区生态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永波.可持续发展中营林造林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家参谋,2018(8):121,80.

[2]张媛斐.宝鸡市生态林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8,30(2):52~54.

[3]江奉珍.浅谈凌云县大石山区林业产业综合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8,38(3):104~105.

[4]安科.江川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建议[J].林业调查规划,2018,43(1):125~129.

[5]范美亮.生态经济林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农业,2015(12):108.

作者:韦廷善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国有凤山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