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效果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18 08:26: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效果分析论文

【关键词】大肠癌

我院对2000年3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4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大肠癌患者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9.3岁;病程1~6年。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乏力、腹痛、腹泻、便秘、便血、便脓、消瘦以及肠梗阻等症状。患者接受大便隐血检查、直肠指检、直肠镜、结肠镜、钡灌肠、超声及病理等检查,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不同采用CT或核磁共振,确定病变扩散范围以及肠管受癌肿侵犯层次。经确诊,升结肠癌14例、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3例、直肠癌20例,横结肠癌3例。合并肠梗阻5例,心血管疾病6例,贫血3例,发现腹腔广泛浸润3例,淋巴转移4例,肺转移1例,骨转移1例。中国改良Dukes分期:A期13例,B期21例,C期9例,D期2例。按Border分期,Ⅰ期14例,Ⅱ期22例,Ⅲ期5例,Ⅳ期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及术后化疗,卡氏(Kamofsky’s)评分为60~90分[1]。

1.2治疗方法

1.2.1手术治疗:DukesD期2例患者行姑息性切除术,其余患者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别采取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13例,左半结肠切除术5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3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1例,直肠前切除术8例,横结肠癌根治术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化疗、免疫治疗和中药治疗。

1.2.2化疗方案:①OLF方案,其中奥沙利铂(OXA)130mg/m2,第1天;亚叶酸钙(CF)100mg/m2,然后联合5氟尿嘧啶(5Fu)750mg/m2,第1~5天均静脉滴注;3周为1个周期,化疗3个周期以上。②采取MF方案,其中氨甲蝶呤(MTX),200mg/m2,第1天,5Fu1200mg/m2,静脉滴注第2天,MTX给药24h后,给予四氢叶酸钙25mg肌内注射,1次/6h,注射8次,24h内补液2500ml。同时静脉滴注150mg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每15天为1周期,化疗3个周期以上。③情况较差、骨髓脆弱患者,采取口服FT207或UFT,联合左旋咪唑1年。每周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各1次。

1.2.3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时间选定在手术、放化疗前疗后进行:白介素220万U肌内注射,隔天1次,4周为1个疗程。

1.2.4中药治疗:患者术前、术后均可积极给予中药辨证论治,术前以湿热内蕴型、瘀毒内阻型为主,术后以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和气血双亏型为主并依据患者体质酌量加减药量。按大肠癌常见的临床5型中医分型[2]:湿热内蕴型、瘀毒内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和气血双亏型给药。①湿热内蕴型:苍术、白术各10g,生薏苡仁30g,茯苓10g,厚朴10g,野葡萄根30g,龙葵30g,败酱草30g,白头翁20g,延胡索10g,红藤20g。②瘀毒内阻型:三棱10g,莪术10g,败酱草30g,红藤30g,马齿苋30g,菝葜30g,龙葵30g,蛇莓30g,儿茶10g,厚朴10g,土茯苓30g,猫人参60g,蛇舌草30g,藤梨根30g,半枝莲30g。③脾肾阳虚型:党参20g,苍术、白术各10g,茯苓10g,补骨脂10g,肉豆蔻10g,干姜6g,石榴皮10g,生黄芪30g,生薏苡仁30g,炙甘草6g,老鹳草10g,儿茶10g。④肝肾阴虚型:炙鳖甲20g、龟板20g、青蒿20g、地骨皮20g,柏子仁30g、郁李仁12g、火麻仁6g,三棱10g、莪术20g。⑤气血双亏型:党参15g,生黄芪30g,茯苓30g,肉桂6g,柏子仁20g、炒枣仁50g、远志30g,砂仁20g、焦白术20g,蔻仁10g,炒谷芽12g,炒麦芽25g,陈皮15g,地榆20g,槐花炭6g,血余炭6g。以上各药煎汤内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根据患者病情治疗1~3个疗程。

1.3疗效评价

按照WHO制定实体肿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3]确定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愈:根治性切除术后症状消失,切口愈合,无并发症,肿瘤完全消失,维持4周以上;好转:姑息性手术后,症状改善,肿瘤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横径乘积缩小50%以上,无新的病灶出现,维持4周以上,或缩小低于50%但增大低于25%;无效:肿瘤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横径乘积增大25%以上,或有新的病灶出现。

2结果

治愈21例,好转16例,无效8例。观察患者经治疗后1、2、3年的生存率、复发率,分别为86.7%(40/45)、24.4%(11/45),75.6%(34/45)、42.5%(17/40),48.9%(22/45)、26.5%(9/34)。毒副反应情况,患者对症服用中药后,出现白细胞下降9例,出现呕吐12例。

3讨论

手术治疗大肠癌是临床上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在行根治性切除术后,仍有1/3左右的患者出现复发及转移,通过化疗和免疫治疗,甚至生物和基因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在治疗大肠癌的同时都无可避免地损害了机体的正常功能,化疗常引起胃肠道反应、骨随抑制等毒副作用[4]。中药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肿瘤细胞壁的生长、DNA的合成和癌细胞分裂,破坏肿瘤细胞蛋白质等分子机制。根据中医对大肠癌的5种分型,辨证施治,对症给药,并且根据患者不同时段机体状态不同,酌量调整中药配伍和剂量,合理地对患者进行综合辨证,可取的理想疗效。

中医认为,正气不足、湿毒瘀滞凝结,为大肠癌的基本病机,再加手术创伤,更损正气。临床研究中,我们将大肠癌分为临床常见5型,湿热内蕴型、瘀毒内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和气血双亏型。各型之间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大部分大肠癌术后患者的辨证分型以虚为主,此乃共性。脾虚湿蕴型,治以健脾益气,理气化湿;气血双亏型,治以益气养血;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脾肾;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所有病例都表现出脾虚。除脾虚湿蕴外其他证型患者也存在着脾虚的改变。大肠癌术后脾胃之气大伤,加之化疗药物的应用使脾胃之气更虚。治疗中强调手术和化疗的同时应用中医辨证施治,注意补脾益气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化疗过程中的不适症状,均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目前临床单独应用中医药治疗大肠癌,尚缺乏理论及系统化的研究,中医药在这个领域的基础与临床两个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另外对中医药相关药理的研究仍显不足,今后应加强中药抗癌机制的实验研究,将现代医学的检查及实验方法等运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开发之中。

【参考文献】

1李忠主编.临床中医肿瘤学.第1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3.

2吴文江,范小华,罗湛滨,等.大肠癌辨证分型.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1,4:382383.

3国际抗癌联盟.临床肿瘤学手册.第5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240.

4崔龙,喻德洪主编.现代大肠癌治疗学.第1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