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

时间:2022-04-22 03:36:34

积极心理学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

【摘要】目的评价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抽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00例患者病例资料,以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作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增加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积极心理品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较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精神分裂症症状评分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既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积极心理品质,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积极心理品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精神分裂症症状评分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常见病,病程呈进展性,此类患者多出现无望、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其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4]。临床实践发现,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5-6]。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的出现,将其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提高护理针对性,从而提高护理效果[7-8]。将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通过针对性心理指导,从根本入手,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作用。本次对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将100例医院自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组依据,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50):男女性分别26例、24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62.47±10.06)岁。观察组(n=50):男女性分别25例、25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63.11±10.10)岁。对比2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增加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取团体辅助导方式开展护理,即护理人员应先告知患者与家属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取得其的支持与配合,之后开展护理:(1)了解自我护理:组织患者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并在讲座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实施自我心理疏导,培养团队认知。(2)培养感恩的心:组织患者阅读感恩文章,学唱感恩歌曲,引起患者感恩的情怀[9]。(3)训练感恩生命:鼓励患者写作有关于人生价值与责任的文章,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学习及讲座,让其明白生命的价值,定位自我价值[10]。(4)重建希望:组织患者观看励志录像,帮助患者树立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1.3分析指标。对比2组积极心理品质评分、精神分裂症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上指标均对比干预8周效果。积极心理品质采用HEIQ进行评价,包括6个维度,正向评分,分数越高越好。精神分裂症症状采用BPRS进行评价,反向评分,分数越高精神分裂症症状越严重[11]。生活质量参考COOP/WONCA评价方法,包括7个条目(每个条目满分10分,总分共70分),正向评分,记总分,总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1.4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积极心理品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而精神分裂症症状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较常见,临床研究表明,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对提高患者自我认知功能具有积极作用,但此时患者依有严重的消极心理,如低自我效能、抑郁等,不利于患者的恢复,且还会增加患者出院后疾病复发率。因此,开展科学的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目前,“积极心理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中,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生与患者的关注,但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研究较少,不利于后续的推广与普及。本次研究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的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的效果差异。大量临床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能否走向康复的关键在于如何树立积极的心理状态,通过树立心理状态,可促进患者良好的自我认知的建立、康复后对生活的渴望,促使患者积极地投入中治疗过程中去,有助于出院后正常生活的顺利开展。

本次研究示:观察组积极心理品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而精神分裂症症状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相较于常规护理,具有一定的差别,常规护理以改善患者抑郁、自我否认、焦虑等负面心理为主,而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的护理干预,主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自我感觉,提高理性认知的同时增加患者心理正能力。因此,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通过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理状态,缓解病情,提高康复效果;同时此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自我认知与对康复后生活的向往,促使其积极地投入到治疗中去,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促使患者出院后可以开展正常的生活[12]。同时,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通过实现自我幸福感,促使社会和谐、健康发展,重视患者个体适应能力的培养,养成培养信任、灌注希望、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促使患者形成积极的品质,循序渐进的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干预与支持,有效纠正错误认知,激发患者正能量,增强个体幸福感,促使患者康复。综上所述,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倪俭,朱翠芳,吕钦谕.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4(1):148-151.

[2]沈永梅.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有效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6):97-98.

[3]许媛媛.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7):2674-2676.

[4]许晓娥,王礼宾.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4):258-259.

[5]刘彩琴.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5):152-155.

[6]石磊,赵菁.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4):58.

[7]费惠慧,王强,张蓉.积极心理学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中的运用效果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2):244-245.

[8]顾晓燕,徐国英,顾玲敏,等.积极心理学评估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3):37-40.

[9]曹妮娜,许晓娟.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2):169-170.

[10]赵万霞.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8):128,131.

[11]徐敬.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7):142-144.

[12]焦爱霞.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5):20-22.

作者:何桂华 何芳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精神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