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图书馆思考

时间:2022-06-02 10:15:51

高校智慧图书馆思考

摘要: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展了高校师生获取科技文献等信息资源的途径,冲击了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转型和升级的压力,但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讨论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从改变思维、引入智能技术、部署智能系统和应用等三个方面,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全面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使高校图书馆更全面地参与到教学科研活动之中,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发挥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图书馆;智慧技术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建设包括图书馆建设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在不断改善硬件环境(如新增扩建场馆,购进先进设备)的同时,没有同步改善软件和服务。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获取方式大大减少了高校师生对实体书籍和文献的依赖,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没有及时跟进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思维和服务模式,导致图书馆无法引导师生更有效的利用馆藏资源,使得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存在感逐步减弱,无法发挥应有的育人职能。因此,如何主动适应变化,提高自身竞争力,重新吸引和帮助读者,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严峻问题。而机遇总是和困难并存,其中最重要的机遇来自“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互联网思维以及新一轮智慧校园建设的大潮,只有转变思想,迎接趋势,拥抱变化,高校图书馆才能真正实现新时代下的转型升级,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优良的服务,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二、“互联网+”时代新思维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我国政府明确指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社会经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应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互联网+”思维兴起于IT行业和互联网,但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和外延已经大大深入和扩展。各行各业都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大大提高信息交换速度,从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除了这些结合互联网产生的新生态,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还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正如当年欲改革开放,必先解放思想,要适应“互联网+”时代,必先接受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思维并非单一的某种思想,而是包含了多种新的思维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有用户思维、产品思维和大数据思维。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最早的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因为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取资源的能力很强,对企业和产品的忠诚度很低,一旦无法令用户满意,很容易出现用户流失。而用户思维的核心则是及时获取并响应用户的反馈。推广到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服务工作,如果我们已经通过移动互联网建立了用户的沟通渠道,那么能否及时响应师生的需求调整服务则成了服务转型升级的关键。如果说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产品思维则是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传统企业的思维逻辑是产品到用户,通常都先设计和制造产品,再通过广告等营销渠道推销给用户。而互联网的产品思维则相反,完全围绕用户的需求来设计产品,使得产品高度符合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从而从一开始就切合用户需求。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在采购或研发各类产品的同时,如果按照互联网产品思维,就应该预先做好用户调查,充分了解用户需求之后才完成产品的选择和采购。更进一步,一个好的产品还应该不断根据用户的使用反馈改进和提高。大数据思维是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产生了大数据应用后出现的新思维模式,大数据应用不仅仅是对海量规模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更重要的是采用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只有采用新的大数据思维方式、运用大数据技术改进传统工作方式,才能实现决策科学化。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容易获取,但大量信息并不天然形成可以利用的大数据。对于图书馆工作而言,大量的图书资料和文献数据,频繁的借阅查询等用户行为,都是大数据的来源,但如果割裂这些数据的内在联系,就无法发掘出有助于改进服务的有效信息,比如如何根据不同专业师生的图书馆借阅行为中追踪出其学术研究方向和兴趣,并基于这些信息建立精确的个性化推荐系统。总之,“互联网+”思维具有深刻的内涵,必将深刻影响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只有深入理解和体会其精髓,才能解放思想,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全面转型升级。

三、智慧技术

近年来,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在我国高校从方兴未艾已经发展到如火如荼。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柱之一,智慧图书馆[1][2]的建设也被各高校提上日程。除了传统信息化技术外,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AI,ArtificialIntelligent)等智慧技术[3][4]是当前智慧校园建设浪潮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软硬件技术体系的层次模型如图1所示:智如图,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技术包括用于信息采集和环境感知的物联网技术、整合数据和信息资源的人工智能引擎和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运行于移动互联网之上的用户终端应用设备。物联网和感知技术为整个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底层信息来源。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如传感器网络、射频标签(RFID)阅读装置、条码与二维码设备、全球定位系统和短距无线自组织网络等,通过各种接入网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智能网络。环境感知技术一般包括激光扫描、红外感应与视频监控。与传统意义上的人到终端的网络所不同的是,物联网可以有效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定位、结合识别、管理、监控功能为一体,充分体现智慧校园和智慧图书馆特有的“智能”优势。人工智能引擎和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基于内存计算的海量数据分布式计算与智能分析,能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并提供图表展示、全移动终端支持和便捷的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各类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支持。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设备随着硬件能力的不断提高,已经具备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网络访问能力,通过手机登终端实时查阅资料和文献已经成为智慧校园和智慧图书馆用的主流方式,大大改善了用户体验,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四、智能系统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部署的智能系统包括自助借还书系统、RFID安全门禁系统、RFID多功能馆员工作站、图书分拣系统等。自助借还书系统应实现借还一体化设计,从而解脱图书管理人员繁杂劳动,为读者提供各种人性化服务。自助借还书系统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设备之一,能有效缓解借还书高峰排队时间长,降低读者满意度等问题,也避免了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的人工盘点。RFID安全门禁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为当未办理借阅手续非法带出的图书经过安全门禁时,系统进行声光报警,并在馆员工作台即时显示报警的图书信息,以避免读者与管理人员之间不必要的争执,融洽双方关系。在技术性能方面应该报警灵敏,反应迅速、安全可靠,并具有统计人员流量等必要功能。RFID多功能馆员工工作站应集成RFID读写装置、各类型的读者证识别装置等设备,实现对RFID标签进行编写、识别和流通状态的处理,包括借还图书、处理罚款、办证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图书分拣系统,是对粘贴有RFID标签的流通资料进行识别并按类别进行分拣的设备系统,用于实现全自动对图书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工作,可减轻馆员的工作量,可以与自助借还书系统设备和图书传送带系统设备无缝集成,快速淮确地完成图书分拣工作。除了硬件设备系统,各类软件也是智慧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配合各类软件应用,才能推进图书馆的全面信息化,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典型的智慧软件包括图书馆移动App、基于人工智能的检索和推荐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系统等。图书馆移动App应提供在线搜索、资源导航、个人中心等功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借阅和查询体验。搜索方面,通过数据整合技术对馆内外的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标准、专利等各类文献进行全面整合,用户能够通过搜索栏目输入相关的书目进行检索。资源导航功能应包括与OPAC、其他图书馆网站对接,提供学科分类导航、热门书排行榜等功能。个人功能应为用户提供借阅信息查询、个人订阅信息、个人身份信息修改等个性化自助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的检索和推荐系统是智能图书馆的核心应用,其系统分层结构如图2所示:个性化信息推荐规则选择规则数据库数据挖掘数据库借阅和查询历史数据用户信息用户界面OLAP神经网络分类器数据挖掘引擎时序分析器业务处理层数据存储层图2 基于人工智能的检索和推荐系统结构图该检索和推荐系统的核心是个性化图书推荐功能,该系统从很大程度上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被动服务方式,能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主动地向用户推荐图书。实现了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跟踪最新的图书馆资源,及时通过移动App或手机短信等方式告知用户,实现随时随地利用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引擎和神经网络分类器等人工智能算法,能更准确、更快速的帮助读者找到需要的文献和书籍,提高了检索效率,提升了检索效果。基于区块链的系统运行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中,该网络的客户端之间通过建立信任关系直接通信而不需要经过中心服务器,从而形成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基于区块链的这一基本原理,就有可能将各种不同载体的电子图书资源以用数字化方式存储在分布式信息存储系统中,从而实现高效的检索、查询和利用,大大提高效率的通知避免了单点故障风险,最终实现知识共享,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平台。智慧图书馆中典型的区块链应用包括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馆藏资源存储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阅读系统(实现积分、互助借阅体系)、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教育系统等等。

五、结语

本文阐述了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指出传统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升级到的关键在于引入互联网思维,建立以师生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建设应如何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慧技术部署智能软硬件环境,以顺应“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趋势,发挥图书馆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国权.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5(2):25-30.

[2]吴海媛.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创新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7(1):65-68.

[3]陆婷婷.从智慧图书馆到智能图书馆: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发展的转向[J].图书与情报,2017(3):98-101.

[4]黄晓斌,吴高.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机遇与变革趋势[J].图书与情报,2017(6):19-29.

作者:温善婷 单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