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困难与策略

时间:2022-02-27 02:45:16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困难与策略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之核

师德师风是一个古老而又常说常新的话题。从春秋战国时期《礼记•文王世子》中记载的“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到汉朝董仲舒提出的“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再到陶行知先生的名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一直都被视为社会道德的模范和表率。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对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并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底线在“法”,关键在“德”,落脚在“风”。底线在“法”。“法”是刚性的法律法规,教师作为社会个体必须遵守宪法和国家相关法律,尤其是要遵守专门用于规范教师行为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法”也是规矩,是对教师日常行为的一种规范。教师作为教育行业从业人员,必须自觉规范从业行为。关键在“德”。“德”是基于社会道德及行业道德对教师更高的要求。师德既有政治之德、学术之德,也有人格之德。政治之德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过硬政治素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术之德要求教师敬畏学术、敬畏知识,树立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诚信踏实的科学作风,遵循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人格之德要求教师具备严谨治学、诚实守信,追求卓越、爱国荣校的优秀品格,还要有仁爱之心,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落脚在“风”。“风”是教师举手投足之间彰显的精神,相对于“法”和“德”而言,师风与日常教育活动的关系最为紧密。师风,不是庸俗之风,而为科学之风、献身之风、作为之风。科学之风要求教师引领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气;献身之风则倡导甘于寂寞、甘守清贫、甘当人梯,引导教师无私付出、无悔奉献;作为之风要求教师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与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之困

近年来,政府部门和各高校出台了不少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规定,但仍有少数教师放松自我要求,不能认真履职尽责,频频曝出发表不当言论、违反政治纪律、学术不端、性骚扰学生等行为,违背了职业道德,破坏了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师德师风失范事件屡禁不止的原因在于:一是态度昧。师德师风建设是硬任务,部分学校制定的却是软指标,将师德师风建设看作队伍建设的面子工程,仍旧重科学素养、轻人文精神,重业务能力提高、轻职业道德培养,满足于应付了事。部分学校抓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也很不够,考核机制不完善、管理机构不健全、激励机制不科学、师德建设文件缺乏针对性,导致执行无力、评价无力、监督无力、奖励无力。二是手段软。部分学校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不愿意也不敢于“自曝家丑”。一些师德师风失范事件发生后,考虑到形象和面子问题,很多学校往往会选择软处理,遮遮掩掩、息事宁人;或者采取冷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很多事件被媒体曝光后,相关学校仍然没有依规依纪进行严肃处理。面对师德师风失范事件,部分学校有意识地选择回避、拖延甚至掩饰,殊不知权宜之策只会助长不正之风,带来更大的隐患。三是借口多。国家相关文件对师德师风失范有明确的表述和界定。但在实际查处过程中,有些学校总是以各种借口和名目淡化处理甚至混淆概念。如“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已经成为各高校在师德禁行“红线”中的标准用语,但当相关事件被曝光后,某些高校及涉事教师常以恋爱甚至结婚等理由来开脱。即使有受害学生出现了抑郁甚至自杀等情况,侵犯者也会用“恋爱关系”“学生主动追求自己”等理由来辩解。这些原则上的模糊降低了教师对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也使事件发生后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导致政策的约束功能进一步弱化。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之策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当前,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建立长效机制防患未然是当务之急。树清正之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创设风清气正的环境,让教师成为道德的示范者、诚信的引领者、正义的维护者。一是要教化育风。“传道者先明道、信道,教育者先受教育。”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师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职业操守,做到心中有爱、心中有戒。二是要明责树风。教育主管部门要履行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传导压力,切实把责任落实到各学校“一把手”身上。学校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良性发展,形成学风端正、校风良好、学术行为规范的教学氛围和制度环境。三是要制度固风。要将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成果固化为制度,将师德师风要求融入教师日常管理各环节,在招聘引进、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等工作中,建立健全考核工作机制,完善师德考核评价办法,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立高尚之德。要坚持弘扬高尚师德,以自律的精神提升道德境界、以他律的要求引导道德养成、以榜样的力量鼓舞更高的道德追求。一是以自律养德。教师要自觉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并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同时,学校要建设一批师德教育涵养基地,为加强教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供相关平台。二是以他律育德。要强化师德师风监督,积极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个人信用档案,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教育、宣传、考核、奖惩与监督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要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三是以榜样树德。要加强模范引领,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标兵评选和师德师风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引导对标争先,筑牢师德之魂。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站、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宣传新时代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光辉形象,讲好师德故事、弘扬高尚精神,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广大教师的生动实践。守公共之法。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要善用法治思维,不断完善法治保障机制。一要广普法。前段时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教育,在教师群体中普及宪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让广大教师知敬畏,从内心深处把法律当作信仰、当作红线、当作底线,尊法敬法,不去触碰、不去逾越。二要用好法。要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着重规范教师教书育人、师生关系、学术诚信,做到要义明确、简明易懂、便于执行,逐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同时,要制定相关激励办法,对主动曝光师德师风处理结果的学校加以支持和鼓励。三要严执法。拿出“零容忍”的态度,不姑息、不迁就、不纵容各种师德师风失范行为,严重失范的撤销其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让违法违规者付出应有代价;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健全师德违规通报制度,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学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建设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师德师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者:熊思东 单位: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