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11-19 03:26:30

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等医学院校必须提高自身办学水平,适应新形势要求,致力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医学人才。“厚基础”需要强化学生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以及专业基础课教学。其中,基础化学课程不仅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更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与学生的专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目前很多高等医学院校的基础化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课时少、教材内容宽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化学教学改革的紧迫性,然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实验教学、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提出了高等医学院校化学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旨在为一线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化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医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医学与化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诺贝尔化学奖得主Corey说过:“21世纪,化学将涵盖医学和化学领域内的任何事情”。基础化学是为了满足医学专业的需求而开设的基础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该课程以化学理论知识为基础,与医学知识密切结合,具有独特的特点,加强化学教学对于提升医学生的综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形势下医学教学的重要方向。但是,基础化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一直存在,如何保证既能满足教学大纲要求,又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基础扎实的专业医学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1]。

1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化学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国家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基础化学是大一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整个医学和生命科学的本科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随着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能进入大学深造,但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下移。为保证和提升基础化学教学质量,就要积极推动基础化学教学改革,有效克服和解决基础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从整体上来说,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化学教学问题如下:第一,课时少。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的基础化学课时偏少,大多依附于专业课开设,再加上为此必须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不能盲目追求精、细、深[4]。第二,教材内容宽泛。基础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这门课程的教材内容应以实用性知识为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5]。而现阶段的基础化学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太过宽泛,很多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不密切,需要进行删减;现行教材中还应增加与专业实际、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适当添加能够反映近代医学化学发展的新知识[6]。第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化学这门课程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7]。部分化学实验具有燃爆危险和污染毒害,使得部分学生出现畏惧心理,缩手缩脚,无法充分锻炼自己的实验能力。针对上述问题,亟需加强基础化学教学改革。

2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化学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改革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难点,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基础化学教学内容改革,优化教学内容,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8]。笔者建议,教学内容改革可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及时更新基础化学教学内容。结合学科发展动态,及时将新技术、新理论引入到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能及时学习到最新最前沿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学习,认真进行备课,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从而保障教学内容能满足科技发展需求。第二,精选和优化教材内容。随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高等院校基础化学课时大幅压缩,而传统教材内容偏、繁、难、旧的情况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教师主动精选和优化教材内容[9]。教师应以基础化学基本知识和理论为主线,以新成果为补充,以基础化学应用为重点,按照这一原则进行教学内容优化,具体包括以下三点:(1)在每单元教学之前设计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别为掌握层次、熟悉层次和了解层次。在上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有的放矢地抓住教学重点,熟悉教学内容,提高自学能力[10]。(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本着少而精的理念,突出教学讲解重点,及时删除或淡化与医学专业联系不大的知识点,如晶体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以及离子键理论等内容,教师可以在每一章节中设计一些与医学密切联系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认识到基础化学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11]。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将医学知识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血液中的缓冲系时,该知识点包含人体体液pH值的知识,如人体血液的pH只为7.35~7.45,血液pH值狭窄的原因在于血液内含有多种缓冲系,教师此时可以插入酸血症、碱血症等知识。又如,讲解配位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插入抗癌配合物的知识,如顺铂可治疗多种癌症。2.2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是进行基础化学改革的重要目的,其要求教师彻底摒弃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积极采用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可以灵活穿插启发式提问、布置启发性课后思考题,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新型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基础化学教学改革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采用多种模式的教学方法[12]。例如,在讲解sp型杂化时,教师可以采取对比教学法、比喻教学法、表格教学法、实物模型法对sp、sp2、sp3三种杂化进行概念区分。2.3教学技术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增加教学信息量,在基础化学教学改革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势在必行。多媒体课件是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基础,课件质量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应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精选、优化教学内容,讲方法、讲思路、讲重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图示化、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新课导入、实验展示、知识模拟等操作,让学生在声、光、影的世界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如果不能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很容易将课程变成“学术报告”会议,反而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媒体教学不能直接取代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将两种教学模式充分融合,合理控制多媒体的播放速度,保证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可视教学同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并通过教师板书、学生做笔记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只有将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4实验教学改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故而,教师和学生必须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掌握知识、技能,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3]。第一,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可通过录制微课等方式,将实验操作的具体过程录制下来,让学生提前观看实验操作过程,并熟悉实验操作要求。然后在实验课上让学生亲自操作各种综合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学习知识。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巡视,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并进行针对性指导。第二,合理删减原有的验证性实验。部分验证性实验只是简单地重复基本操作步骤,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实验压缩成一个有代表性的实验。例如,可将水硬度测定实验和醋酸质子转移平衡常数测定实验压缩成一个实验。第三,积极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师应增加综合性实验所占比重,通过这类实验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5评价方式改革。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改革目标的关键,同时也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方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笔试方式评价学生的基础化学成绩,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无法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应有作用。故而,新形势下,必须本着“培养创新医学人才”的原则,进行评价方式的改革[14]。第一,在教学评价的方向和目的上,应注重发挥激励的作用,多采用正向反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15]。第二,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日常表现及学习过程,强化对实践环节的考查,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问题,进而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基础化学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期末教学测试、实验考核、实验过程性评价、课堂讨论和出勤等,充分发挥评价的重要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基础化学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应及时发现当前基础化学教学中的不足,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提升基础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嘉霖 单位:滨州医学院药学院